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杭州市旅游

杭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坐落于杭州著名的历史街区河坊街上,创建于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据载为钱塘方清怡先生所创。方清怡,字“再春”,寓“回春”,故将自己的药号命名为“方回春堂”,以期“逢凶化吉,妙手回春”。方清怡出身于中医医药世家,精通药理,擅长儿科,以家传秘方精制的小儿回春丸享誉杭城。回春堂家底雄厚,是晚清时期操纵杭城药材市场的六大药铺(胡庆余堂,万承志堂,叶种德堂,张同泰堂,泰山堂及回春堂)之一。方回春堂拥有二千五百余平方米的建筑面积,整体布局为典型的明清江南传统特色,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国药馆、国医馆、参号。国医馆是浙江省、市定点医疗机构,有诊室二十余间,上百年的古董家具,古老的诊室,透出中医的神秘气息,隐隐显示国医的博大精深。在这里汇集着中医各专病专科,70余位国家级重点文物……[详细]
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
  中山中路历史文化街区,是反映杭州历史变迁和历史风貌的街区之一,街区历史风貌以近代历史建筑为主要特色。“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例如浙江兴业银行旧址、盐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地方银行旧址、四拐角之万隆火腿店、四拐角之张允升百货店、四拐角之孔凤春、四拐角之宓大昌、叶种德堂、万源绸庄旧址等,有的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有的是仿西方古典和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等。这些风格各异的老房子都已得到保护性的修缮维护。中山中路是一条杭州老字号最集中、历史建筑最原汁原味的步行街。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叶种德堂叶种德堂在中山中路最南端,靠近鼓楼处,清末民国初杭州的著名中医馆,现建筑为民国时所建,上世纪五十年代被胡庆余堂所并,我当年大三时在胡庆余堂财务部实习,就是在这里面,黑漆漆不见阳光的老房子里办公。现在恢复叶种德堂的名号,……[详细]
283、洋关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洋关位于拱宸桥市二医院内。1895年清政府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签订《马关条约》,杭州被迫成为开放商埠。同年10月,商定在拱宸桥附近划出土地作为日本商民居留贸易之地。公共通商场与日租界的设立,正式撕开了杭州对外通商的口子,英、美等国均要求在拱宸桥的通商场内租地经营,浙江巡抚只得“照复诸国”,拱宸桥一带遂成为各帝国列强经商、投资、掠夺的乐园。因应这样的情势,清政府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6、7月间,在杭州设立“海关”开港通商,当时杭州“海关”的全称为“杭州关税务司署”,即人们所说的“洋关”,关署建在杭州拱宸桥通商场(现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1896年10月1日,杭州海关与通商场及日租界同时正式使用。当时的杭州海关是杭州最主要的征税机关,也是货物进出的枢纽。1937年12月日军侵占杭城前夕,……[详细]
杭州东岳庙
  建于北宋的东岳庙历史上几经沧桑,但它始终是杭州人节俗文化的汇集点。现存东岳庙占地面积2470平方米,分“山门”、“中庭”、“主殿”、“后殿”与“厢房”5个片区。对外开放后,游客在山门口将首先看到一块宽约5米的屏匾,匾上“善恶昭彰”4个大字为清代布政司方某所书。山门内左右两壁前,重铸了4尊太尉铁像。这4尊铁像分别称“灵应”、“福佑”、“忠正”、“顺佑”侯,杭州人俗称“铁哥”,铁像始铸北宋末年,元末重铸。正殿为东岳庙主大殿,殿正上方“东岳之殿”为南宋理宗字迹。进入主殿,便见东岳大帝木雕彩色坐像,东岳大帝左右两侧,增设了炳灵公、火神和碧霞元君。为丰富文化内涵,有关部门还在东岳庙的中庭两侧,建了一组文化艺术长廊,今后展出的作品,主要描绘吴山一带的各色庙戏及民俗装扮。保护范围:东、南、北至文物本体外扩……[详细]
  欢喜永宁桥年代为清代,位于石桥镇石桥村。原名李王桥,横跨上塘河,系单孔拱形石桥。长47米,宽6.5米,高7.5米,桥栋上安有石狮8只,原名为里王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据《杭州府志》载:“永宁桥在堰东北七里,旧为渡曰李王渡,乾隆三十五年创建石梁跨在河南北。”……[详细]
  涌金门为古代杭州西城门之一。五代天福元年(936年),吴越王钱元瓘引西湖水入城,在此开凿涌金池,筑此门,门濒湖,东侧有水门(亦称涌金闸)。传说为西湖中金牛涌现之地,因而得名。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增筑城垣,改称丰豫门。明初,仍复旧名。涌金门历来是从杭州城里到西湖游览的通道,为市区繁华地段,城门楼上有楹联曰:“长堞接清波看水天一色;高楼临闹市绕烟火万家。”西湖游船多在此处聚散,故有“涌金门外划船儿”之谚。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南巡来杭,从城内河道(今浣纱路、开元路)出涌金水门游西湖。民国二年(1913年)杭州开始拆城,继拆除“旗营”之后,涌金、清波、钱塘三门及城墙均拆除,改建为南山路、湖滨路。从此西湖与市区连接。为使后人明了城池变迁,于故址立碑志念。……[详细]
287、灵顺寺
灵顺寺
  灵顺寺,创建于公元326年(东晋咸和年间),为杭州最早的名刹。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在杭州所建五灵之一,北宋年间,因寺庙内供奉北宋初年因寺内供奉了“五显财神”始称“财神庙”。明代因设殿别名“华光”故又称“华光庙”。因灵顺寺地处杭州最高峰,古刹壮观,历史悠久,故历代帝王及文人墨客多登临观瞻。公元1107至1110年(宋微宗大观年间)赐寺额“灵顺”,康熙帝留“华光庙”墨宝,乾隆帝赐“财神真君”并赋寺一首,唐代诗人方干,宋代文豪苏东坡,名代才子邓林,姚肇等均留诗词与寺庙之中。江南才子徐文长登山游寺谓平生所仅见灵顺寺,故留下“天下第一财神庙”墨宝,至今刻匾存于寺内。建国后,开国领袖毛泽东曾三临北高峰,提诗一首,刻碑立于山颠,朱德委员长于1961年登山赋诗一首。2005年1月1日,灵顺寺回归佛教协会管理正式……[详细]
江洋畈生态公园
  江洋畈生态公园的前身,是西湖淤泥疏浚的堆积场。堆晒了6年,在西湖淤泥里沉睡了数百年的水生、陆生植物种子纷纷发芽,江洋畈变成了以垂柳、湿生植物为主的次生湿地。2008年,杭州决定把昔日的淤泥库打造成21世纪杭州西湖生态公园新典范。整治过程中,园文部门几乎没有拔掉一株原生态植物,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植被。在补种的植物选择上,全部选用原生品种:醉霞般的金鸡菊、飘逸的狼尾草、波浪般的红蓼、红果点点的接骨木、野趣自然的波斯菊等,与西湖淤泥自然生长出来的柳树浑然一体。其实,江洋畈生态公园,还有点像西溪湿地,同样拥有湿生林、浅水沼泽、湖泊池塘等多层次的湿地景观,还为鸟类、鱼类、水禽、两栖类等野生动物提供觅食、栖息的环境。另外,公园里的房屋、道路建设,都是以生态为前提,路面大部分采用砂石路,园内基础设施的承重……[详细]
  浙江省中山纪念林碑修建于1928年,是浙江省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及其倡导的植树绿化运动而建。孙中山先生一生十分重视植树造林。1893年,他在《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中国欲强,必须急兴农学,讲究树艺”。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4年,他在广州演讲“--”时反复强调:“我们研究到防止水灾和旱灾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林植树,要造全国大规模的森林”。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举行植树仪式,并将植树节由原来的清明提前到他的忌辰,即3月12日。这个传统一直延续至今。纪念碑刻有省政府告示,全文如下:照得植树典礼,总理忌辰举行,择地凤凰山侧,建造纪念森林。用以永垂……[详细]
  舞鹤赋刻石年代为清代,位于孤山北麓舞鹤赋刻石立于放鹤亭中,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碑上刻有康熙皇帝临摹的董其昌《舞鹤赋》书法作品。《舞鹤赋》文的作者为南朝宋著名文人鲍照,该文以吟咏仙鹤优雅出众的形貌和体态特征、高下回翔的美妙舞动姿态,比喻君子超凡脱俗的风节和情怀。推崇林逋隐士风范的“舞鹤赋刻石”,是中国传统文人士夫追求“隐逸文化”的见证。……[详细]
  感花岩刻诗年代为明代,位于紫阳山宝成寺后。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吴山东麓宝成寺后,1986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北宋苏轼在宝成寺赏花有感,题七律一首刻于摩崖。明朱术洵题“感花岩”于其上。成化年间吴乐升在两旁题“岁寒、松竹”四字。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3米范围,总面积为142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鉴于文物整体位于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临安城遗址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内,且临安城遗址的建设控制地带覆盖文物周边区域,故本次不再划定建设控制地带范围。……[详细]
岳官巷吴宅
  岳官巷吴宅位于岳官巷4号,明代。杭州岳官巷东起新华路,西至六克巷。明万历年间,学官殳云桥、殳龙山居于此,故名学官巷,后讹称为岳官巷。清咸丰年间,云贵总督吴振域将殳云桥、殳龙山之宅归为已有,加以扩建,称吴宅。清康熙年间,学官翁嵩年也曾在吴宅居住,其先后任户部主事、刑部郎中和粤东提学等职,提携后进。尤为人称道的是,他在广东督学时,一次考试因考场设于雷州,琼州(即海南岛)考生须渡海赶考。翁嵩年闻之说道:“我岂能以一己性命换取千万人性命?”遂将考场改设于琼州,让考生在当地应试,自己则不顾渡海风险,乘舟亲赴琼州海峡督查考务,一时传为佳话。吴宅内有五进院落,富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是杭城仅存的明代木结构建筑之一。吴宅于“文革”时期毁坏殆尽,一度曾有四十七户居民杂居其中。1986年,杭州市政府将其定为重点文物……[详细]
陈文龙墓
  陈文龙墓,南宋,葛岭南坡智果寺两侧.陈文龙(公元1232-1277年)原名子龙,字君贲、德刚,福州兴化(今福建莆田)人,宋咸淳五年(1269)戊辰科状元,宋度宗赐名文龙。1277年,元军占领广州后,泉州、福州守将纷纷投降。招降使者两次至兴化劝降文龙,均被其严辞拒绝、焚书斩杀,并倾尽家财募兵,打出“生为宋臣,死为宋鬼”旗帜,坚守兴化城。但终因寡不敌众,叛将开城投降,城破自刎不遂和家人被俘。被俘后即押往杭州,在离开莆田时他开始--,途中,他赋诗明志:“一门百指沦胥尽,惟有丹衷天地知”。经杭州拜谒岳飞庙时在庙内吞香灰自尽,葬于杭州西湖智果寺旁,后人将陈文龙与岳飞、于谦并称为西湖三忠肃,传说在下葬的第二天,墓后即长出了带刺的竹子,人一般都不能攀登。百姓们纷纷传言“岳王墓前松柏枝皆不向北生长,只向南生……[详细]
石龙洞造像
  石龙洞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慈云岭右侧南观音洞靠山顶处,1992年被列为杭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石龙洞造像又称千佛洞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慈云岭右侧、将台山南坡。开凿于宋代。洞口雕有“一佛二弟子”像,即释迦牟尼居中,两弟子阿难、迦叶分立左右;其下方雕造“三世佛”即过去、现在、未来佛和9尊罗汉造像。左侧洞壁上依岩势凿刻出一组大小佛像,其中位居中央部位的为“三世佛”立像,高60~70厘米,周围是分列31排的小佛像,约500余尊。在造像的一侧还有北宋时期镌刻的《心印铭》,字体遒劲,字迹尚可辨认。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外扩约10米范围,东至65米等高线,总面积为1014平方米。……[详细]
杭州石佛院造像
  石佛院造像又称仁王寺造像,位于杭州石佛山,现有五代钱越王时期所造石像五躯,造像最大者为位于石壁中间的阿弥陀佛站立像,其两旁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站立像。在三尊立像的两侧,又分别有释迦牟尼以及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坐像。石像毁坏严重,惟有智者大师造像保存相对完整,结跏趺座持禅定印。建炎初年,在金人的追击下,高宗皇帝一行狼狈南逃。原东京开宝寺僧慧照大师法晔领徒从高宗南渡。至杭州后,奏疏行阙,请即钱塘七宝山改建仁王院,主大内祈禳事如故。在南宋潜说友撰修的《咸淳临安志》中,便有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中古石佛像的记载,石佛像开凿于仁王寺创建之前,也即五代吴越国时期当为确信。石佛院从钱越王时期营窟造像开始,到了绍兴年间仁王寺的创建,寺院规模而至鼎盛,彼时观音台殿宏丽,与三门鼎立相望,蔚为壮观。南宋一代,仁……[详细]
天龙寺造像
  天龙寺,位于玉皇山南麓,八卦田的上方。天龙寺造像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龙寺始建于北宋干德三年(965),南宋建炎三年(1129)时焚于火,之后重建,并在南宋郊坛初建时,作为郊祭时百官随从的临时住所。元、明、清历代屡有毁建,但建寺之初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共11尊一直保存较为完好。附近的善男信女还是常常来这里烧香拜佛,还自发地为这些佛像油漆。天龙寺内的东、中、西三龛佛像,分别是水月观音、弥勒佛和阿弥陀佛,是五代吴越国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在我国石窟造像艺术史中也有着独特的地位。天龙寺造像与慈云岭造像、天龙寺造像、烟霞洞造像、并称为国保--西湖南山造像.五代时期,中原兵火弥漫,社会动荡,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失去发展的条件,逐渐衰落。而南……[详细]
297、相国井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国井位于解放路北侧浣纱路口西北角。据乾道《临安志》载,井为唐代宗朝(763~779年)〔咸淳《临安志》云为德宗朝(780~805年)〕杭州刺史李泌所开。因李泌曾任宰相,后人在井旁建相国祠,故名相国井。杭州自隋建州后,城市日益发展,至唐开元年间人口已达8.6万余户。杭州城区是由浅海弯演变成为陆地,地下水卤咸,不能饮用,故杭城居民饮水成为一大问题,严重限制了城市的发展。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发民工自涌金门至钱塘门分置水闸,掘地为沟,甃瓦石为筒,引西湖水到城内各地,并置六个出水口,即西井、金牛池、方井、白龟池、小方井、相国井,俗称六井。后五井逐渐湮没,仅相国井遗址尚存。1980年,对井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发现井壁用条石菱角式叠砌而成,井下有石刻题记。现相国井井圈和石栏杆及相国井碑记等,均为1980年整……[详细]
西兴码头与过塘行建筑群
  滨江区西兴老街官河沿岸,能见到很多保留下来的“过塘行”,一两层的房屋,门面不大,看起来像是客栈、门店。早在西晋,就开凿了西兴运河,这一带的码头号称浙东第一,并出现了特殊行业——“过塘行”。“过塘行”主要起票据交换,货物中转的作用。现在,过塘行建筑在西兴老街还有不少,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建筑,如沈渭全过塘行、官河路102、103、104号等,直接见证了运河的发展兴盛。……[详细]
《民族日报》社旧址
  《民族日报》旧址为晚清时期宗祠建筑,建筑面积300平方米。1939年元月5日,《民族日报》在此创刊。《民族日报》名义上是国民党浙西行署主办的,实际上是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掌握领导权的爱国抗日宣传阵地,其创刊誓言、办报原则、宣传策略坚守我党团结抗战的正义主张,其发行量和发行面是国民党《浙西日报》的3倍,被誉为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旧址曾一度成为中共浙西特委的秘密住地,领导各地区开展党的工作。《民族日报》的作用和影响,刺痛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神经,1940年夏、1941年12月,浙西行署两次下令改组《民族日报》社,大肆搜捕报社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先后有19名地下党员和新闻工作者被捕,12名遭杀害,血染报旗。1945年10月,《民族日报》停刊,历时6年10个月。报社设在於潜鹤村何家祠堂。从创刊到……[详细]
都锦生织锦博物馆
  杭州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地处凤起路西子湖畔、世界闻名的都锦生丝织厂厂区。馆藏品以都锦生丝织厂历年档案收藏和社会人士捐赠为主,共2778件。该馆占地7000余平方米,共分陈列室、原料准备工场、织锦织造工场和产品展示展卖厅四大展区,同时还在展区之间配有专门介绍蚕桑知识的名桑园,内植中国五大名桑。在500平方米的陈列室内,展品以橱窗静物藏品展示和动态参与操作相结合,分为悠久的织锦历史、东方艺术奇葩、誉满中外的都锦生织锦、巧夺天工的织锦工艺、出神入化的织锦设计、初创时期的织锦设备、设立织造演示等部分。都锦生织锦形成于1921年,由我国著名爱国实业家都锦生先生独创,是杭州织锦的代表,历经九十余年的发展和创新,形成了以像景织锦、装饰织锦、服用织锦为代表的极富民族特色的丝织工艺,并以织工精细、色彩瑰丽而闻名中……[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