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 > 大理州旅游

大理州旅游景点介绍

  东莲花传统建筑位于巍山县永建镇永和村委会东莲花村,包括清真寺和马如骥大院两处。清真寺始建于清初,经光绪、民国及1987年重修并扩建,形成今日之规模。清真寺座西向东,占地5866平方米,主中轴线上依次为大门、宣礼楼、朝真大殿,两边为管理用房。宣礼楼为四重檐歇山顶建筑,檐下饰五踩如意斗拱,翼角飞翘,巍峨秀丽。朝真大殿为重檐歇山顶建筑,面阔十一间,前设廊道和月台,后设窑殿,檐下饰五踩斗拱,内墙均书有--,宝顶为星月图案,古朴雄伟,气势非凡。马如骥大院建于民国三十年(1941年),为大马锅头马如骥所建。大院座北向南,占地约1280平方米,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由北院、南院和西院三个院落组成,既相互联通,又可独立成院。北院和南院为马如骥住宅,为四合五天井和三方一照壁的两个院落组成六合同春格局。西院在……[详细]
洱源灵鹫寺
  灵鹫寺位于凤羽镇起凤村委会包大邑村华聪山麓。始建于唐代,相继于明代永乐年间、成化年间、弘治年间三次重修,清光绪31年(1905年)又重修。整座建筑群为一进三院,坐西朝东,均为土木结构,青瓦屋顶。其占地面积约为1407平方米,灵鹫寺沿东西轴线依次建有照壁、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母阁、玉皇阁和厢房等建筑。整座古寺建筑群庄严古朴,错落有致。寺内藏有弘治辛亥年(1491年)《灵鹫寺碑记》、康熙二十年(1681年)《重修灵鹫古刹记》、康熙十一年(1672年)《寺产田界碑》、《常住田地碑》各一通。2004年被洱源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理城隍庙大殿位于大理古城苍屏街东段南侧,是为供奉大理城的守护 神-城隍而建。1985年大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 初,明正统年间知府贾铨重修,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60年)李元阳主持重修。 清同治年间受损,光绪年间重修。民国年间,殿内塑像被毁。城隍庙座西向东,原建筑有大门、两厢房、大殿。解放后,大门、南厢房被拆除,仅存大殿及北 厢房。……[详细]
大波那古墓群遗址
  大波那墓地在祥云县云南驿坝的东北部的刘厂镇大波那村东。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在西南设置益州郡,益州郡下辖二十四县,云南县为之一,县治在今云南驿坝。1918年,因县名与省同名,故改称祥云县。为“云南”省名之源。2013年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将墓地发掘列为所内设课题《洱海区域早期考古学文化序列研究》的主要内容。课题主要目的为构建洱海区域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大波那墓地发掘研究即为课题中青铜时代遗存分析的重要内容。2013年11月至2014年4月,对西区、东区约50000平方米范围进行钻探,取得较大的收获。基本探明西区墓地的范围,西区遗址、墓地总面积约15000平方米;本次发掘的东区也基本探明了墓地的范围和墓葬分布的基本情况,面积约7000平方米。在东区墓地的南部约500米的区域,新……[详细]
蒙舍城遗址
  蒙舍城遗址位于巍山县庙街镇古城村南侧,与太和城遗址直线相距仅40公里。史载该城系蒙舍诏第一个首领细奴逻于公元七世纪中期的650年前后专门为让国于己的张乐进求而建的居所,至公元八世纪中叶又被做为软禁被南诏征服的其他民族头领及其宗族之用。该城址是迄今仅见的两座南诏方形城址中的一座,1988年被公布为大理州文物保护单位。城址大致东西向,地势东稍高而西略低。从地表隆起疑为城墙的轮廓线来看,城址分为东西两城,两城相连各呈方形,东城西墙与西城东墙共用同一道城墙。东城面积稍小,边长约100米;西城面积较东城大,边长约160米。两城总面积约35600平方米,城墙外轮廓周长约840米,加上两城之间长100米的隔墙,城墙全长约940米。西城内北端中部有一高出周围地表近1米,长约40米、宽约30米,面积约1200……[详细]
南诏镇古建筑群
  南诏文化古街,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古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垂拱四年(公元688年),明朝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正式建县,定名“诏安”,意为“南诏安靖”。这里保存着许多古牌坊,如“关帝坊”、“父子进士坊”、“天宠重褒坊”等。此外,还有武庙、城隍庙、玄天上帝庙、东岳庙、朝天宫、文昌宫、慈云寺、澹园寺、功臣庙、青云寺、西觉寺、灵侯庙等十几座古遗景点。清晨的阳光,穿过东山顶上薄薄的雾霭,洒在古城的每一个角落。从大理巍山古城最北端一脚踏进南诏古街,恍如进入了梦里的另一个世界,让人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和喜悦。长长的街巷,青石板铺就的街面,高大的进士坊,青瓦黛墙青苔绿,屋檐鸟儿嬉戏,台阶兰草飘香……相对于群力门外车来车往的热闹景象,这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典雅。这条古色古香的步行街,……[详细]
267、朝霞寺
朝霞寺
  朝霞寺位于螺峰山上,建于明成化十年(1474年)。寺有四刹(上圣庵、霞清宫、观音阁、娘娘庙),今只有霞清宫存在,其它三刹已毁。……[详细]
268、黄龙潭
黄龙潭
  鹤庆黄龙潭位于鹤庆古城西南螺峰山脚下的黄龙潭景区(包括黄龙潭、朝霞寺),是省级黄龙潭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份。该景区距县城2千米,是著鹤阳八景之一:“螺峰野色”。黄龙潭分为上、中、下三潭相串。……[详细]
  石牌坊位于旧州村街心,牌坊三门并立,中门宽2米,高3.5米,两侧门各宽1.1米,各高2.9米,该牌坊是清嘉靖四年(1525年),云南副御吏王启,布政司左布政史黄哀,布政司参议夏邦谟、按察副史刘用中、姜龙、大理府知府李揖、同知周奇瑞、吏目华锡、训导杨宝等人为御史杨南金立于大市坪,因先生暮年避水患迁宅於彼,而坊亦随之,后为旧州士杨卓栋等率阁村於泥沙数仞中掘出,迁建于先生所导《洗心泉》之次。牌坊正面中门上刻有阳字“高节”二字,左侧门刻有“江西省参议”五字,右侧刻有“陕卤道御史”五字。牌坊背面镶有三块碑,其中中门碑是记载有杨南金的生平。两侧门碑记载有该坊的迁建经过,碑文为阿善元记。……[详细]
邓川文庙
  邓川文庙位于镇内洱源二中校内,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历史以来都作为传经讲学的地方。整个文庙含大成殿、池、状元桥、杏坛等古建筑群。大成殿、重檐歇山顶形式,长20.4米,宽13米,战地面积265.2平方米,属清朝建筑风格。……[详细]
  邓川乡贤坊位于邓川新州北门,牌坊分三门并立,建筑颇有规模,全为石质砌成,上顶部有六尊石狮,坊檐全用狮头榫口,坊的正面三门上有三块大理石碑,记载有明朝乡贤姓名、官职和得举者姓名、官职。正面两石柱上挂有一对石刻篆字体对联,上 书--:“使国人皆有所矜式;故君子不可弗修身”。……[详细]
  阿氏五世墓位于洱源县邓川州西大佛宝山松树林阿氏墓地。据隆武《重修邓川州志》载:“阿氏家坟,在旧州西松园,自这开基,规模弘远,历代牧守相传。并教谕公、大参公,皆钟秀于此。”现阿氏祖坟大部分被盗毁,仅有少部分完好。遗存中重要者有现存旧州村阿氏家祠内的《诰封奉训大夫阿氏五世墓表》。碑高1.8米,宽0.66米,厚0.185米,两面刻文,共33行,行13字—80字不等,共1945字。碑立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详细]
273、勤政亭
  民国九年(1920年),云龙知州张世勋修建勤政亭,同时作为办公用,有时请地方的有识之士参政议政,并留下了勤政亭记,勤政亭后来多次维修。……[详细]
董泽故居
  董泽故居为云龙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是云南大学创始人,东陆大学校长,省政协委员董泽先生故居,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总建筑顺深20米,进深65米,已有100多年历史。董泽故居于2013年公布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东至滴水线,南至村道边0.5米,西至村道边1米,北至村道边0.5米,占地面积458.58平方米,建筑面积747.61平方米,建设控制地带与四至范围一致。……[详细]
  福隆寺位于古镇西侧德隆山,白衣阁东北侧,海拔1600米。福隆寺始建于明代,大殿为三开间硬山顶建筑,殿四壁绘有山水画及对联。殿内有一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的石鼎,鼎座为石雕猴子。寺由古镇有小路可达。有联曰:到处云霞皆手画,此阁山水亦能灵。院后山深时见松摇月影,园中水曲间看鱼跃天枫。……[详细]
276、白衣阁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衣阁位于宝丰镇西面的德隆山,距县城约13公里。建于南明弘光元年八月(1644年),至隆武元年(1645年)落成。清道光九年(1829年)复修。阁内供奉观音。白衣阁坐西朝东,依山而建,由前后两殿组成。后殿为主殿,单檐歇山顶,三开间,通面阔9.4米,通进深7.6米,高约7米。房檐下用如意斗拱,殿前檐下原装有四堂雕花格子门。殿左右有两排耳房,殿正面有廊。殿内现存五块碑刻,在殿外约20米处有座普同塔,现碑、塔均保存完好。1987年公布为云龙县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77、大理海洋世界 AAAA
大理海洋世界
  大理海洋世界2019年6月8日,滇西首座海洋主题公园——“大理海洋世界”在大理市海东新城建成开馆。“大理海洋世界”外观呈蓝色,造型设计为波浪形,总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游览观赏面积超过1.8万平方米。场馆结合云南独有的民族特色景观和原生物种,打造独具一格的展示效果。馆内饲育鲨鱼、水母、海龟、海豚等30多种水生动物,500多种鱼类品种,展示了海洋世界的丰富多彩、无限魅力。以后将推出俄罗斯职业运动员高台跳水、花样游泳、水下芭蕾和美人鱼表演、婚纱摄影等项目。馆内设置14大海洋主题业态全方面展示深海秘境和蔚蓝色的海洋。其中包括:海豚表演馆、海岸旅程、海洋探索、河川生态区、奇幻雨林、珊瑚海底花园、梦幻水母、危险海岸、海兽岛、极地旋风等展区,将神秘浩瀚的大海浓缩后搬至海洋世界中;在装修设计上均融……[详细]
  白崖城,又谓彩云城,或文案洞城,俗称红岩古城。1979年经弥渡县革委会公布为县级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经大理州人民政府公布为大理州第一批州级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云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位于今弥渡红岩镇西北2公里处,古城村左前方,定西岭南隅,迤西古道北侧,历史上是通往南诏统治腹心——洱海区域的门户,一度成为南诏统一六诏的大后方。六诏统一后,阁罗凤因唐王朝诸权臣施行压制政策,被逼不得已叛唐,为加强南诏门户—白崖的防卫,便“设险防非,凭隘起坚城之固”,于唐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重新修建了白崖城。……[详细]
宾川铜瓦殿
  铜瓦殿又称传灯寺或铜佛殿,在猢狲梯下,可由此梯攀援而上,亦可从传灯寺新辟的游道前往。寺左有大石突起,青色白纹,条理分明,形如袈裟。传说迦叶尊者晒衣石上,留下痕迹,人称袈裟石。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僧人圆成与永胜土官高世懋在建寺时,因山高风烈,严冬积雪,于是便发心冶铜为瓦,覆盖屋顶,以保护殿堂建筑。所以,名铜瓦殿。万历年间(1573—1619年),中丞唐时英及李元阳先后加以扩建,并立碑为记。1979年重修,面积399千方米,大殿为三间单檐歇山式,中间供燃灯古佛,两边为文殊、普贤、达摩、伽蓝塑像。建筑有禅堂、客堂。由于地处危崖,庭院狭窄,站在院中俯瞰“万壑松涛”,则别是一番风景。……[详细]
云南驿古建筑群
  云南驿村有着2000多年的建制历史,是我国古代西南丝绸之路上主要的驿站之一,也是云南省内驿站使用村名保留下来的唯一村落,历史文化积淀较深。其中,现存完好的古镇古道和马店驿站,如岑公祠、钱家大院、李氏宗祠等,为明清古民居建筑群,是千年驿站风貌保存较完整的地方,保持着其独有的古驿镇风貌特色。2010年12月,云南驿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2年12月,云南驿村被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据悉,为推进云南驿村历史文化风貌的恢复与保护,《祥云县云南驿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已通过州级评审。……[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