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州旅游景点介绍
德源古城遗址,原名邓川城,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邓川镇新州村德源山上,面积约52700平方米,是唐代时期古城址。德源古城遗址,始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是洱海流域保存唐代时期较完整的三大古城遗址(德源古城遗址、图山城遗址和太和城遗址)之一。遗址东西窄,南北宽,地势南高北低。东、南、北三面坡陡险峻,西面仅高出城外地面约3米而显平缓。城墙依山顶地势建造,蜿蜒曲折,周长约1.3千米,系夯土筑城墙。德源古城遗址是邓赕诏所在地重要遗址,也是研究当时洱海流域部落林立、“六诏”纷争到南诏统一的重要实物依据。2019年10月,德源古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祥云大波那遗址,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的四壁,上盖两块人字形坡面屋顶,棺底垫一块铜板,铸有12只脚。棺的两侧壁及屋顶铸几何形花纹和云雷纹。两头横壁铸鹰、燕、虎、豹、野猪、鹿、鳄鱼等动物。随葬品丰富,铜器有锄、锛等农具和纺织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剑、啄、钺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乐器有铜鼓、葫芦笙、环钮圆筒钟;还有房屋模型和猪、牛、羊、鸡、狗六畜模型及各种饰物。经测定为公元前465±75年,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遗物判断,墓主的族属应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椎髻、耕田、有邑……
[详细] 将军洞俗称将军庙或利济将军庙,坐落于龙尾关西北斜阳峰麓。 传说此地有洞可通漾濞,洞内藏有兵书、宝剑,洞口有老虎守护。有说洞口在李宓将军塑像下,又有说在山后或庙前大榕树下。未建庙以前,李宓将军牌位原设在下村的龙王庙内,直到明朝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李宓族裔呈请朝廷,获准后方建“唐李公之庙”。“将军洞”座西向东,背靠苍山,俯视龙尾关,万人冢,战街(鸳浦、紫云街),千人冢,与庙宇同在一条轴线上。在庙北侧有一溶洞,清泉涌出,常年不断,灌溉着上村、下村、打渔村的千顷田地。几个村的民众受益后,呈请封李宓将军为“利济将军”,成为管水利之神,有诗作证:“灌溉良田数千顷;利济美名万古存。”将军洞庙宇的建筑形式虽经明、清、民国和现代多次修建,但整体布局未变,气势雄伟、庄重。 将军洞泉水潺潺、林……
[详细] 龙尾关城楼在龙尾古城南端,背靠龙尾城,前临水流湍急的西洱河。土木砖石筑就的一座敌楼,楼下通关,书有“龙尾关”三个大字,楼上两层驻有重兵守关。楼檐口下悬“龙关锁钥”一块横匾。关下的西洱河上建有一座木桥,名“清风桥”。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王阁逻凤建龙尾城后改建为石拱桥,称“黑龙桥”。龙尾城是南诏政权对南御敌的天堑,建城至今已1260余年,此城也与上关的“龙首城”同样是屯兵御敌重要关隘。因苍山自北向南势如游龙掉尾,故称“龙尾城”、又名“下关”。南城门命名为“龙尾关”,城堞西南延至“江风寺”的“天生关”,东北延至“锁水阁”,全长约四公里,筑有碉楼四座,历经千年沧桑,现仅存打渔村一座,其他三座已荡然无存。这里地险景美,不愧是御敌防守,固若金汤之城池。龙尾关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天宝十年(公……
[详细] 马氏宗祠坐落龙尾古城内中丞街下段,现中丞街18号,占地约二亩左右。原有宗祠已倒坍,仅遗存大门、围墙内是散落的瓦砾。1937年族人马崇六出资重建,建成后规模是出檐大门,门上面横匾书刻马氏宗祠,是时任玉龙书院校长的族人马明远书并刻制的老匾。大门两边为二层土木结构,建有明、清式民居铺面各一间,后面小天井,正面照壁,中间写有“扶风世泽”四字,是时任玉龙小学校长的族人马德御所书,照壁两边有小月宫门。入内北面厢房五间,前面是通道和小花园。紧靠厢房是坐北朝南三开间殿堂式建筑的祠堂,前有一个大平台。祠堂东有厨房三间。祠堂平台和厨房前是大天井,种植有花木。 马氏原籍江苏宜兴市。一世祖马易宝授玉历将军,于明朝洪武年间随傅友德入滇,平云南后,镇守下关,留居屯田,至今已传十八代。 马氏宗祠重建后,每年七……
[详细] 在大理州祥云县,位于刘厂镇王家庄村的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是云南省著名的红色景点。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距刘厂镇政府驻地3公里,距县城35公里、320国道公路4公里。故居所在地王家庄村,背依青山,绿水环绕,被誉为“北大骄子,一门三烈”的王复生、王德三、王馨廷兄弟3人就出生在这里。大哥王复生第一个走出了家乡云南,走向了中国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成为一位共产主义火种的传播者。之后,他把二弟王德三、三弟王馨廷带到了北京,三兄弟在革命的大潮中,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最为壮丽的一页。王复生王德三烈士故居属于当地传统木结构民居院落,建于清代末期。故居前、后院为小花园,两层土木结构,其建筑设计巧妙,一架楼梯跑两院通四楼,建筑风格平实而雅致。故居先后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故居……
[详细] 苍山神祠位于大理古城西苍山中和峰麓。神祠为南诏时期建,现存一殿二庑,为清嘉庆、道光年间重修。 唐贞元十年(公元794年),韦皋派节度巡官崔佐时到阳苴咩城(大理古城西)与南诏异牟寻被敕封为南诏王,赐给金印,立苍山神祠为纪。 庙中供奉的本主神是“点苍山昭明镇国皇帝”。现存建筑为明清至民国时期多次维修留下来的。庙坐北朝南,前临中溪,由大门、厢房、大殿组成。据记载,南昭王异牟寻即位不久即仿中原王朝的做法,把南昭境内名山胜水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被封为“中岳”,苍山神祠就是祭祀苍山的庙。公元794年,异牟寻与唐朝剑南节度使巡官崔佐时举行“苍山会盟”,地点就在苍山本主庙,即苍山神祠。此后,苍山庙便成为大理白族本主信仰中重要的神庙之一。 ……
[详细] 周保中故居位于大理市湾桥镇上湾桥村,其建筑座北向南,正房三开间,夯土墙茅草覆面,南面两间低矮草房为厨房和厩房。院心种植有桃树、木瓜树等,建筑简朴,门前有小溪流淌,环境幽静宜人。周保中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原故居于1951年被焚毁无存,现在周保中故居所在的湾桥村东重建一座纪念馆。1987年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周保中纪念馆已在他的家乡——大理市湾桥乡湾桥村落成,馆前还建造了他高大挺拔的塑像,成为向后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前往瞻仰参观的中外游客和青少年学生纷至沓来,他们对周保中这位抗日民族英雄无不由衷赞佩。……
[详细]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创建时间:建于1917年纪念价值:为杜文秀女婿张志勋所建。1856年,在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下,滇西爆发了回、汉、白、彝各族人民的反清大起义,回族杜文秀被推选为“总统兵马大元帅”。起义军攻下了滇西、滇南的53座城池,所到之处,“杀官安民”,军纪严明,大展生产,减轻税赋,重视民族团结,深受群众的拥护。但在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廷集中兵力进攻,大理政权日见危急。杜文秀为了力挽狂澜,亲率10万大军东征昆明。由于指挥不当,围城一年多还未攻下,清军援兵渐至,只好退守大理。1872年11月26日,杜文秀在重兵围城之下,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在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令人始至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坚持达18年之久的滇西农民大起义逐告失败。构造特点杜文秀墓侧面为长……
[详细] 顺荡火葬墓群在距云龙县城70多公里的最北端,有一个古老的小集镇,无论是由县城沿沘江直上,还是从兰坪顺沘江而下,它都会突然间奇迹般跳跃在你的眼前———它就是古老神秘的顺荡井。顺荡火葬墓群就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的莲花山上,火葬墓群坐西朝东,墓葬多为横向排列,整个墓地依山势缓缓而下呈等腰三角形台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墓地现存古墓千余冢,完好的梵文碑92块(梵文碑85块,梵文经幢7座)。火葬墓群是明代的古墓葬群,从明永乐到嘉靖年间都有,可见明代中期是最鼎盛的时期。火葬墓群是当地白族墓葬,墓碑所刻死者多为杨、张、高、赵四姓,即现在顺荡居民的祖先坟茔,是整个云南省境内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数梵文及碑刻均较为清晰,是研究古代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极为珍贵、精美的艺术品,是研究梵文历……
[详细] 弘圣寺塔位于大理古城西南方,距古城仅一里许。弘圣寺塔为砖砌密增式中空方塔,塔为16级,塔高43.87米。塔的下部之3米为石彻,3米以上为砖砌。底层塔身6米见方, 正西面有青石砌成的塔门门框,门框上方有大理石浮雕的菩萨,其它三方亦有浅佛龛。塔檐用砖六层叠涩砌成,出檐2尺。 塔身在各层塔檐上皮逐级收台,层宽与高度逐级缩小,每层塔身向正中开券洞2孔,佛龛2孔,各层互相交错,左右各有凸起的亭阁式塔一座。塔顶竖有刹轴、覆釜,上置仰莲及七层相 轮,相轮上有圆形铜皮宝珠及刹盖,其尖为葫芦形火焰珠,整个塔刹宝项高3米多,壮观无比。 1981年国家曾拨款对弘圣寺塔予以重修和加固。维修时在塔刹铅轴中及铜轴底面座上发掘到文物计700余件。其中有密教法器金刚杆142件,有金、银、铜各式合利塔楼602件,鎏金铜造像1……
[详细] 1、千古盐井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征服云南,置益州郡,下辖24县,其中比苏县即在以诺邓为中心的沘江流域,“比苏”是僰语,意为“有盐的地方”。诺邓盐井自汉朝开采以来至今历两千余年,在这口深深的直井下面,还有纵横交错的引水甬道,犹如一条地下运河,古代用人工汲水的方法从下面取卤再分给各家“灶户”煮盐。2、卤脉龙王诺邓的龙王据说是主管五井卤脉的,明初的五井包括诺邓井、顺荡井、山井、师井、大井和丽江府的兰州井、鹤庆府的弥沙井等七个盐井。到明朝后期,才把诺邓井、天耳井、大井、石门井、雒马井这五个盐井习称为“五井”。3、北山重楼诺邓北山民居依山构建,层层叠叠,前后人家楼院重接、台梯相连,往往是前家后门即通后家大院,古代诗人描绘诺邓村居是:“叠岸分传径,重楼满集阿”。全村院落形式如“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
[详细] 杜文秀帅府位于大理市大理旧城南门内正街。又名大理元帅府、杜文秀帅府,是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云南回族穆斯林起义领袖杜文秀建立的当地民族自治政权所在地。清咸丰六年(1856年)8月杜文秀起义军攻占古城大理,推举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建立大理政权,改原来的大理提督府衙为帅府。现尚存帅府大门,紫禁城部分城墙,帅府内堂大门,白虎堂及两侧厢房等建筑。起义失败后,云贵总督岑毓英对帅府进行过改建。1988年维修后辟为大理市博物馆。大理市博物馆成立于1986年,是大理市文物收藏、研究与陈列的机构,属地方性综合博物馆。博物馆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主要陈列有石器、陶器、青铜器、瓷器、玉器、石雕、玉雕、木雕、字画等。大理市博物馆先后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科普教育基地”,2010年获得“国家级科……
[详细] 云南省剑川县素有“木雕之乡”美称,剑川木雕艺术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艺术小镇,位于剑川县工业园区狮河木雕片区内,是剑川县依托剑川精湛的木雕技艺、独特的白族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以旅游产业的思路规划招商引资开发的特色小镇。木雕艺术小镇规划面积为3平方公里,概算投资34.14亿元,建设周期为3年,规划开发新建区、狮河老村提升改造区、生态农业观光区。2017年6月,剑川木雕艺术小镇被列入云南省首批创建一流特色小镇。剑川木雕艺术小镇公众游览、木艺文化、会客厅、工艺精品、大型木石、核心商业、大师工坊、精品民宿、双创产业、餐饮酒吧十大片区对外开放,成为大滇西旅游环线上的一个新亮点,进一步提高了剑川“木雕艺术之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详细] 云南鹤庆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云南省鹤庆县,总面积268.45公顷。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鹤庆坝子中部,分布于草海镇母屯村、板桥村和辛屯镇南河村、妙登村、双龙村之间,范围涵盖波南河、五龙河、海尾河、小龙河等水域。水面海拔2193.2米,总库容186万立方米,堤坝分西堤坝、东堤坝,总长9561米。东草海国家湿地公园总面积268.45公顷,规划建设期为2013至2020年。蓄水184万立方米,可承担灌溉面积4650亩,年供水量329万立方米。湿地区72万平方米,集蓄水、灌溉及生态旅游合一的功能。湿地植被恢复。湿地公园120万平方米清淤工程之后需对沉水植物进行恢复,但是自然恢复能力不够,需人工进行沉水植物的恢复。海菜花和野菱是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是公园内重要的原生植被,同时具有良好的水质净化……
[详细] 剑湖位于我国西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既是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结点和停歇地,又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不仅如此,剑湖湿地是一个物种丰富度较高,生活型较齐全,多样性较明显的高原淡水湖泊,仅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就有26科45属59种,其他动物如鸟类32科62属94种,约占云南省鸟类种数(810种)的11.6%,占全国鸟类总数约7.5%;鱼类3目4科14属15种;两栖动物1目7科4亚科13属13种;昆虫10目49科117种。在众多的物种多样性中,有许多是云南高原湿地或当地的特有种,诸如云南高原湖泊所特有的单子叶植物水鳖科的海菜花(Otteliaacumianta);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lissola-biatus)、云南裂腹鱼(S.yunnanensis)、后背鲈鲤(Percocypris……
[详细] 云南巍山青华绿孔雀自然保护区在巍山县青华乡背阴箐、黄家坟、豹子窝一带,距巍山县城47公里,保护区辖该乡中窑、西窑、漾江、银厂四个村委会,位于东经100°11′35″—100°14′50″,北纬24°49′45″—25°10′0″。保护区范围1000公顷,最高海拔2010.2米,最低漾江边海拔1146米,绿孔雀的主要栖息地包括豹子窝、黄家坟、背阴箐。区内海拔悬殊较大,立体气候显著,年平均气温16—20℃,年降水量600—800毫米,年干燥度1.44—1.83之间,为干燥和半干燥气候。境内有龙凤河和中窑河流经保护区,水资源丰富,地质属中生代和古生代地层,以中生代侏罗系和古生代三迭系的面积较大,土壤多为红壤和紫色土,部分腐殖深厚,山麓河谷土壤,多为黄胶泥和黑土。该保护区始建1988年,1997年晋……
[详细] 赤文岛俗称鹿峨山,系洱海著名的三岛之一,是大理市挖色镇境内,位于挖色村和康廊村之间的一个风光秀丽的半岛。据说很早以前,赤文岛是洱海中四面环水的一个全岛,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和洱海水位的下降才逐渐变成一个半岛。远眺赤文岛,如一只卧虎雄踞在洱海波涛之中。海滨礁石嵯峨,沙滩迷人。岛上早在新旧石器时代就有白族先民居住,解放后,我国考古学家多次上岛考察,曾发掘出众多的新旧石器和青铜器文物。临海的岛北有飞檐高翘的观音阁,岛南有八仙台和白鱼洞,洞上方有赤岩如文字,被人们称为赤文岛。岛的顶端为古祭天台,全岛与海印小普陀遥遥相望。这里海水一年四季清亮碧澄,全岛怪石峥嵘,花草树木到处可见。水中游鱼成群,岸边是各种水禽栖息的场所,蝶飞鸟鸣,渔船穿梭,为洱海沿岸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如今每天都有不少中外游客到此旅游观光……
[详细] 石宝山风景区的自然景观中,非常引人注目的是遍山嶙峋的奇峰异石,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描写它们“峰头石忽涌起,如狮如象,高者成崖,卑者为级,穿门蹈瓣,觉其有异”。这些紫红色砂岩球状风化石构成了千姿百态的造化奇观,与石钟寺遥相对应的正是这样一片崖坡,崖顶巨大的紫砂岩形同一只静卧的雄狮,隔箐相望,默默守护着石钟寺的“石宝”,因而得名“狮子关”。狮子关区亦有三处极为重要的石窟:其一为俗称“全家福”的南诏王及后妃子女雕像。其二为雕凿在狮子崖之下峭壁间的10号窟梵僧观音造像。窟高1.8米,上宽1.1米,下宽1.8米。龛内雕刻梵僧像一尊,高1.7米,头戴莲花冠,深目高鼻,背有佛光,右手结怖魔印,左手握净水瓶,脚穿靴。左下方有一犬弓身回首,项系铃。左上有榜题“紫石云中,信境兰若”两行,落款为“盛德四年六月七日造……
[详细] “相约大理”主题邮局位于大理古城洋人街与复兴路交叉路口,居大理古城中心位置。作为一个以大理旅游文化为主题的邮局,“相约大理”将原本一个6平方米的老式报刊亭改建成12平方米全木质结构的长方形特色房屋,房屋内还摆放着书写桌椅和各种特色印章。邮局的“大理”主题主要由大理风光、白族文化邮资封片卡和大理风光邮册组成,为游客提供代表大理特有风光和文化的旅游产品,深受游客喜爱。 开放时间 9:00-22:00 景点位置云南省大理市古城区复兴路与玉洱路交界路口……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