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四川省 > 阿坝州 > 汶川县旅游

汶川县旅游景点

汶川特别旅游区
   汶川特别旅游区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重建后特别开发的纪念性和文化主题景区。由震中映秀、水磨古镇、三江生态旅游区组成,不仅山水秀丽,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而且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族文化异彩纷呈,生态、地质文化博大精深。自然风光与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族文化、人文景观及田园风情交相辉映,独具魅力。汶川,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灾后重建迅捷而受到世界瞩目,它是全国四大羌族聚居县之一,素有“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绣之乡”的美誉。为推动振兴汶川旅游产业,汶川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坚持“旅游统筹,全域景区,一三互动,接二连三”的旅游发展思路,以“世界汶川、水墨桃源”为旅游定位,围绕资……[详细]
大禹祭坛
   大禹同炎黄两帝一样,是中华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历代都深受海内外华人的敬仰,他治水十三年于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流传至今。大禹治水的历史就是从岷江开始的,作为江源岷山导江的第一人,他创造了独有的治水方式、体系和理念,形成了“上善若水”,尊重自然生态法则的精神,开创的“岷山导江,东别为沱”治水经验贯穿古今。大禹死后,后人把他尊为水神,各地兴建禹王宫、禹王庙,对他进行祭祀,主要是怀念他的治水功绩,并祈求他保佑风调雨顺,河流安定。大禹文化可谓古蜀与藏羌复合文化集成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禹文化组成要素相融互动,争奇斗艳、相得益彰。大禹的影响,“不仅仅在历史,而且还在当下”,大禹精神中有着丰富的……[详细]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
   汶川县水墨藏寨水利风景区位于汶川县境内,以潘达尔生态旅游区、水磨古镇和水乡藏寨水利工程为依托,属自然河湖型水利风景区。景区面积276.44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2.94平方公里。景区与国家5A级景区——汶川旅游区相辅相融,区内群山环抱,湖光山色,植被丰茂,藏汉羌文化相互融合,生态旅游区风景如画,水磨古镇风情万种,勾勒出一幅“河湖洁净山色秀、林间鸟语花飘香,风光无限水墨画”的和谐画卷。景区毗邻卧龙大熊猫保护区,自然生态完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植物活化石——野生珙桐群落和龙血树、楠木、红豆杉、银杉等2000多种珍稀植物。景区生态环境优越,文化厚重,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齐全完善,发展前景良好。景区现为国……[详细]
大禹农庄
   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8年在大禹故里——汶川绵虒成立。公司以发展生态农业为主导,并把文化休闲旅游作为新型农庄发展的灵魂,让公司走上了从生态农业到文化旅游、从餐饮住宿到度假休闲的多元化发展道路。通过在国家AAAA风景区——汶川大禹文化旅游区内建设“大禹农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已迅速成长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四川大禹农庄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辖多个子机构,包括汶川大禹高山食品有限公司,主营生态农产品、地方特产、保健品;阿坝州大禹农民培训学校,主要培训项目有,乡村旅游、果树园艺、养殖种植、酒店服务与管理、工艺品制作、农产品加工、烹……[详细]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
   卧龙熊猫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珙桐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面积20万公顷。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为众多生物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据统计:区内有脊椎动物450种,其中兽类103种;鸟类281种;爬行类21种;两栖类14种;鱼类11种。已采集到的昆虫标本约1700种。高等植物4000多种,隶属于217科814属。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物种有: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白唇鹿、绿尾虹雉、珙桐、水青、连香、红豆杉等。区内分布的100余只野生大熊猫占全国总数的10%因而使卧龙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响誉中外。保护区始建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详细]
映秀地震遗址
   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镇百花大桥之上的牛眠沟口、莲花心至漩口镇的蔡家杠村。地震遗址主要由天崩石、百花大桥、漩口中学等构成。汶川地震从这里开始撕裂大地,伴随恐怖的巨响,几百万立方米的岩石碎块从陡峭的山崖上倾泻而下,造成汹涌的岩石流,顺山谷呈之字形几大沟谷两侧山体,形成长达近3千米的岩石流和9处山体击打面的震源景观。原牛眠沟被瞬间添高30米。汶川县映秀镇路口,矗立着一块写着“5.12震中映秀”几个大字的巨大石头,几个大字格外醒目。这块巨石是地震时山体崩裂滚下来的,如今成为震中映秀的标志性路牌。映秀地震遗址为“特殊5A级景区”。地理位置:5.12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震遗址位于映秀……[详细]
阿坝汶川三江生态区
   三江生态风景区位于四川阿坝藏羌自治区汶川县南部、都江堰北部。景区面积188平方公里,由西河风景区、中河风景区及盘龙山风景区三部分组成。距成都105公里,车程两小时。它是前往九寨沟、黄龙,若尔盖、大草原,卧龙、四姑娘山,米亚罗等黄金旅游线的必经之路。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稀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三江风景区生机盎然的原生态画卷。这里的红叶、漂流、穿越、森林小火车、溜索在川内都小有名气。著名景点有万亩珙桐、大熊猫栖息地等国家4A级景区;最古老的羌文化发源地。三江远离尘世,谷深峡幽,风景绮丽。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详细]
姜维城遗址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位于汶川县威州镇的今汶川中学后山上。姜维城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传说蜀汉大将军曾在汶川一带驻防,现存有古城墙,有人为之命名为姜维城。威州镇是汶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是阿坝州的门户。这里古属冉毵部,绵池镇为郡、县旧址。姜维城在今威州镇。自汉代以来所设汶江、绵池、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内岷江得名(古“汶”、“岷”通用),历代治所有所变迁。现为汶川羌族自治县。县城威州四面环山,堡子关……[详细]
萝卜寨
   汶川萝卜寨文化生态旅游景区,距省会成都150公里,距汶川县城18公里,位于九环线线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雁门乡境内岷江南岸,海拔1970米高半山台地之上。整个景区由萝卜寨老寨、新寨、小寨村、索桥村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大、最古老的黄泥羌寨,被誉为“云朵上的街市”、“古羌王的遗都”,是纯粹的羌族聚居村寨。萝卜寨为冰水堆积的阶坡台地,地势平缓、宽阔,是岷江大峡谷高半山最大的平地,也是鸟瞰岷江大峡谷风光最理想场所。萝卜寨历史悠久,地势独特。考古学家说:萝卜寨早在3000-4000年前就有人类生存;地质学家说,在岷江大峡谷中间的这片黄土地感觉是天外来物;民间传说更是丰富多彩、委婉动人。萝……[详细]
汶川县博物馆
   一楼为汶川县游人游客接待中心;二楼为汶川历史文化展馆,于2011年4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展馆分为“穿越六千年、古羌家园、城镇足迹、红色汶川和羌族文化”五个展厅,以专题陈列的形式为游客展现着汶川历史发展长河中最为闪光最具特色的片段。大禹故里、熊猫家园、羌秀之乡让人们感叹千百年来羌、汉、藏、回等各族人民在这片神奇的土地留下的丰富文化遗产,谱写了辉煌灿烂的文明篇章,让参观的人们对汶川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三楼为广东援建汶川灾后重建成果展;分为《序厅》、《亲切关怀.英明决策》、《尊重规律.科学规划》、《攻克时艰.共创奇迹》、《浴火重生.美丽依然》五个部分。让全国人民充分感受到“5.1……[详细]
水磨古镇
   水磨古镇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南部的岷江支流寿溪河畔,早在商代就享有“长寿之乡”的美誉,时称老人村,后更名为水磨至今。水磨镇既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交融区,在灾后重建中赋予其厚重的南粤新元素,内地风情和藏羌文化交相辉映,西蜀人文和禅佛文化联袂绽放。5.12大地震后,水磨古镇重建的“禅寿老街、寿西湖、羌城”三大区。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山色、古街林立、风情四溢”的“水墨画”,被誉为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第一镇。地址: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寿溪河畔(近汶川024古道)资源特点:古今历史文化交汇、川广发展理念结合、藏羌人文风情荟萃,俨然一幅“高山峡谷、湖光……[详细]
映秀震中地震遗址纪念馆
   “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纪念馆位于213国道渔子溪村,由中国工程院何镜堂院士主持设计,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于2009年12月动工建设,2012年5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布展面积4000平方米。借助丰富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及多媒体、动感环幕等艺术手法和场景,完整的呈现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过程中党中央英明决策,社会各界大爱援建,灾区群众自强不息、感恩奋进的伟大精神。纪念馆除积极宣扬抗震救灾精神及灾后重建成果外,还特别重视地震知识的普及,做到积极应对、预防为主。利用生动形象的互动游戏让广大参观者及青少年更进一步了解地震发生时该如何躲避、如何急救,从而巩固地震知识,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开……[详细]
七盘沟风景区
   七盘沟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城南,距县城约7公里。沟长约30公里,沟口海拔1500米,沟顶的白龙池4020米,沟宽处300余米,窄处仅1米左右。沟内雨量充沛,植被茂密,是一处以自然风光为主的山地风景区。全沟景观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从白龙池到雪花坪一带,长约6公里,坡降大,从4020米下降到3418米。这段属典型的“彭灌杂谷”断裂地带,山势陡峭如刀劈斧砍,峰形千姿万态。白龙池是一个形状如葫芦的高山堰塞湖,深潭碧水,从出水口下跌形成多级瀑布,其中50米以上的瀑布就有10余个。下段由雪花坪至沟口镇沟石,水势缓而多变,在茂林幽竹间奔流,全长约15公里。地势平坦开阔而两岸山峰高耸,野花遍地,绿草如……[详细]
茶马古道-克枯栈道
   克枯栈道位于四川省汶川县克枯乡枯村南800m杂谷脑河北岸,传说为蜀汉大将姜维所开。清代又多次维修扩建。现残存栈道长158m,宽0.4m~2m不等,距河面高10m~20m。克枯古道为古代岷江游西行通西部各地的交通要道,唐代称“西山南路”,清代称“威保大路”。据《理番厅志》载“威保大路,皆上傍危峰,下临恶浪,无步平夷,然地路虽险,或在山坡微有依倚叠木为梁,实以土石,犹为坦途。惟偏桥设处,石壁陡立,虚凿石窍而架木其上,号称极险”。偏桥即栈道之别名。克枯栈道前端崖洞内尚存,清代乾隆二十四年,嘉庆九年的修路碑两通,备说石道的险峻与修路的匹艰辛。保护范围:东至悬崖,西至杂古脑河,南、北方外延30米。建设控……[详细]
龙溪羌人谷
   龙溪羌人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为古羌人冉駀部族的繁衍生息地。唐朝时期,龙溪被称为霸州,山上还有饱经沧桑的霸州古城遗址,其中东门寨也是唐宋时代坝州城遗址之一部分。早在2000多年前,羌族人就以精湛的建筑艺术著称于世,他们的村寨往往依山傍水,十余家或数十家,相聚为邻,以石砌房,以索桥、栈道相连,筑为村寨,据险而建,靠险坚守,克险生存。在羌人谷,有一半以上的居民都会说羌语,当地的“释比”人数也是所有羌区最多的。所以,震后重建时,当地政府便利用这一特色资源,将龙溪打造成“释比文化传承地,最后的羌人谷”的魅力乡镇。……[详细]
阿坝西羌第一村
   阿坝西羌第一村简介 从成都出发,沿国道213线行约120公里,传说的大禹出生地石纽山下就是西羌第一村(绵池镇先锋村)。 西羌第一村是一个古朴习俗保存较好、景美情浓的河坝羌寨,也是距成都最近的羌族村寨。整个羌寨顺坡而建,别致有序,形如古城堡,地面由曲折巷道相连,房背家家可通,而羌碉则傲立寨中。寨内羌女心灵手巧,羌绣种类多、品位高,民族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再加上果园、羌歌、羌舞,使人有倘若隔世之感。四川阿坝……[详细]
阿坝黄龙寺
   黄龙寺位于终年积雪的雪宝顶峰下的玉翠山麓,面向黄龙谷,四周林木茂密,宛若碧海,是一座古朴大方的木结构建筑,亦名雪山寺、白鹿寺。相传黄龙真人修道于此而得名;又传说古代大禹疏导岷江时,治水成功,百姓建庙以纪念其功。寺后有一黄龙洞,内有石佛三尊,洞中的龙、佛、床、灯全由人工雕凿成,洞深不见底,深处有流水声。每年农历六月十六日起为庙会日,方圆数百里的藏、羌、回、汉各族群众都来赶会,还有远自甘肃、青海来的,一时帐篷鳞次栉比,热闹非凡。……[详细]
西羌大峡谷
   雁门沟西羌大峡谷位于汶川县雁门乡境内、距成都150公里。是中国西部第一大峡谷。这是一条由东向西全长30余公里的狭窄山谷,大自然的神力在山谷里形成了罕见而奇特的自然景观。景区内雪山、奇峰、怪石、幽谷、森林、秀水溶为一体,峡谷笔直处高达400米,巍峨雄壮、挺拔峻美;峡峭壁耸,瀑布层迭,激流奔腾,实为一方天存的净土,令人赏心悦目。现已修通了道路,为游客攀岩、漂流、观光提供了便捷。……[详细]
绵虒文庙
   原位于绵虒中学内,飞龙乾隆50岁次年建,面阔三间,进深三间,木结构单檐歇山式建筑,总占地152平方米,庙通高10米,地震前已拆除并将材料搬迁至乩仙庙,现由珠海市援建组恢复重建。……[详细]
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遗址
   马岭山红军阻击战场遗址(汶川县)保护范围:北以足湾村一、三组为界;南以三组与电信发射塔相连的小路为界;西以红军班合葬墓为界,小地名“龙背”;东与绵虒镇碉头村接壤,以“将军坟”为界。面积约3平方公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50米。……[详细]
迥澜塔
   迥澜塔位于汶川县漩口镇镇政府后岷江与寿溪河交汇处的岸边台地上。塔为九级密檐式砖塔,坐东南向西北。塔基及塔身平面呈正六方形,以白色灰浆抹面。塔基由上往下微内收,底边长2.6米,高6.5米,西南面开拱形门一道,高2.4米,宽0.80米。塔身为密檐九级,由下向上逐级内收。各层塔檐用砖叠涩向外挑出,每层高度由下往上依次递减,各层各面正中皆开拱形小窗一道,顶为六角攒尖顶。塔通高21米。在塔身第一层内壁有“姚垂典漠训诏损造,堪兴苟含章,造工谢寅昌。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立”的题记。《灌县志》亦载迥澜塔“清处士姚清澜建也”。迥澜塔系风水塔,为漩口镇八景之一。州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全部汶川县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