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西壮族自治区 > 桂林市 > 象山区旅游

象山区旅游景点介绍

  桂林虹桥水坝建于明朝洪武年间,长一百米,宽二十余米,横跨于宁远河口上。当时为了修筑护城河而建,旁有修筑纪念碑,水坝在2000年10月翻新,铺上大理石块,无水流过时,供市民行走,若水漫上,则起到泄洪作用。旁边的虹桥小区,因此得名。……[详细]
南溪山摩崖石刻
  南溪山位于桂林市南溪公园内。据统计,现存石刻145件,其中唐代3件,宋代47件,元代3件,明代35件,清代52件,民国2件,年代不明2件,主要分布在山北的白龙洞,元岩,泗洲岩和山南的刘仙岩,穿云岩。其中最早的石刻是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李渤、李涉兄弟的《南溪诗并序》、《玄岩铭并序》,记载李渤开发建设南溪山的经过。山北石刻如宋代绍兴二十年(公元1150年)郡人张仲宇等刻李渤离桂时所作《留别南溪诗》,宋元祐四年(公元1089年)关杞《游白龙洞记》,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 朱晞颜与胡长卿《游白龙洞唱和诗》,宋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黄应武《元岩词》,均为诗书俱佳的珍品;清代线国安《鼎建白龙岩纪事碑记》尤为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物。山南石刻多与宋代郡人刘仲远住刘仙岩修道,得神仙诀,寿1……[详细]
象鼻山石刻
  象鼻山石刻是现存石刻64件,其中宋23件,元代1件,明代12件,清代14件,民国2件。无年代及姓氏署款12件。有题诗、填词、题榜、铭文、传记、营缮纪事、跋刻名人作品等。水月洞石壁上两幅巨大的摩崖,是宋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的《朝阳亭记》和《朝阳亭诗》。《记》文大意是,张孝祥与好友张维,朱元顺来游,张维酷爱此处山水,留连忘返,僧人了元明白他的心意,便在岩前建亭。亭竣工后,再次来游,张维要张孝祥给亭起名,张孝祥想起他们在建康(今南京)共事时也曾建过亭,取名“朝阳”,以示张维“学业足以凤鸣于天朝”。于是仍旧用“朝阳”二字给新亭起名,并且把水月洞也改名朝阳洞。他认为这是件有纪念意义的事,便把他在建康时写的《朝阳亭》诗,和后来在桂林写的步原韵两首,一起刻在在《朝阳亭记》旁边。乾道九年(1173),……[详细]
  舍利塔位于广西桂林市民主路文昌桥头,与象鼻山东西相对,是一座明代佛塔,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隋代于此建缘化寺,唐代改名善兴寺,后名开元寺。唐显庆二年(657)在寺内建塔保藏和尚火化后的舍利子,故名。原塔为7级砖塔,塔内放有舍利石函,塔前有金刚经碑。后因年久失修,寺毁-。明代洪武十八年(1385)重修舍利塔,改建成印度宰堵坡式3级砖塔。藏安佛舍利20余颗。塔高12.83米。基座四方形,每面宽6.33米,各辟一门,内部相通。南门刻“舍利宝塔”4字,西门刻“南无阿弥陀佛”6字,四面门额两旁分别刻八大金刚之名。塔基上是八角形须弥座,八面各辟圭形佛龛一个,内存坐佛一尊。基座上置覆钵形塔身,四面辟壶门。南面壶门内有重刻的舍利函。塔颈上为圆形伞盖,五重相轮的塔刹,刹顶冠以宝珠形铜顶。为明代过街式塔……[详细]
普贤塔
  普贤塔位于桂林市象山区象山山顶,建于明初,是一座喇嘛式三层实心砖塔。塔基为双层八角形,底层每面宽3米,基座面积55.2平方米。因第二层嵌有青石线雕的南无普贤菩萨像而得名。像高0.8米,上方横列“南无普贤菩萨”六字。塔身为圆宝瓶形,圆形伞盖,顶为两圈相轮。该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或宝瓶,故又称剑柄塔、宝瓶塔。普贤塔是一座喇嘛式实心砖塔。建于明代初期。塔身第二层正北面嵌有青石线刻“南无普贤菩萨”。远看此塔, 像插在象背一支剑柄或置于象背一只宝瓶, 故亦有剑柄塔、宝瓶塔之称。此塔典型与周围山水相映成趣, 颇为和谐和壮观。2000年,普贤塔被列为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宗仁官邸是桂林市内现存的两处最完好的名人旧居。官邸位于桂林市风景秀丽的杉湖南畔,这座被后人誉为桂林“总统府”的府邸建于四十年代,属中西结合的别墅式建筑,布局一改传统的南北走向而坐东朝西,以威严、气派的主楼为中心,四周配建副官楼、警卫室、附楼、花园、停车坪等,占地4000多平方米。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风景秀丽的杉湖南畔,与双塔相傍,位于桂林市文明路4号。这座“桂林总统府”建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属中西合璧的别墅式建筑。主楼坐西朝东,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建筑面积818平方米。一楼有警卫室、客厅、秘书室;二楼有会议室、书房、卧室等。官邸紧靠杉湖南岸,环境优雅。原围墙、主楼、副楼、副官及厨用平房保持完好,楼内还保存壁炉、澡盆等遗物。地址: 桂林市象山区文明路4号开放时间: 8:30-16:30门票免……[详细]
榕杉湖景区
  榕湖、杉湖原名鉴湖、阳塘、阳桥塘,位于桂林市中心中山中路中段,阳桥两侧。榕杉湖景区,是一个水体相连的连心湖。以阳桥为界,东为杉湖,西名榕湖,因湖岸生长的榕树,杉树而得名。榕湖常与杉湖一起合称榕杉湖。自清代始,富绅名士纷纷于湖岸边结庐而居。如今大多故居已了无踪迹,仅余存李宗仁官邸和桂庐。北斗桥位于榕湖,东连湖心岛,西连古南门,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星分布,故名北斗桥。桥面栏杆全部用房山高级汉白玉打制,是广西目前最长的汉白玉桥。日月双塔座落在杉湖中,日塔为铜塔,位于湖中心。两塔之间以18米长的水下水族馆相连。铜塔所有构件如塔什、瓦面、翘角、门拱、雀替、门窗、柱梁、天面、地面等均由钢材铸锻而成,并以精美的铜壁画装饰,整座铜塔了三项世界之最--世界上最高的铜塔,世界上最高的铜质建筑物,世界上最高的水中塔……[详细]
榕湖玻璃桥
  玻璃桥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长22.4米,桥宽2.64米,桥平直,下有四孔,中段有互顶,它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承重部分,均采用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制品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榕湖北路4号市粮食局对面开放时间: 全天门票免费旅游时节四季皆宜。交通指南公交乘坐 2路、3路、10路空调双层、11路空调双层、99路空调双层、100路,在【阳桥站】下车……[详细]
  夜游象鼻山、看象山传奇、望象山水月、赏漓江渔火1.夜游象鼻山——运用超媒体、幻影成像、激光、灯光等技术打造《远古桂林》、《神秘象寨》、《幻影剧场》《漓江渔火——鱼鹰捕鱼》、《神象传说》等主题篇章,展示了国家首批国家4A景区的美丽夜色和桂林山水文化。夜游——很美!很妙!很有趣!很神奇!…在这里将体会到象鼻山在灯光、激光交相辉映下真人与成像相结合给你带来科幻世界的奇妙感觉。2.看象山传奇:运用世界最前沿的科技新媒体手段和极具震撼的山体激光表演,诉说着神象的前世今生,将桂林山水之魂的象鼻山打造成一个集画之妙、人之美、光之幻、影之奇的奇幻山水实景,荣获2015年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夜游——很神奇!3.望象山水月:象山水月洞,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因洞在水上,如明月浮在水面,十分形象,成为桂林山水一……[详细]
桂林石刻
  桂林石刻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区近城的普陀山、月牙山、龙隐岩龙隐洞(桂林碑林)、虞山、象鼻山、文庙等30余处名山洞府。“桂海碑林”的龙隐岩和龙隐洞是桂林石刻最集中、最典型的地方。石刻群以摩崖为主,包括摩崖石刻及摩崖造像。桂林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明清。现存唐至清代石刻近2000件,其中唐代石刻28件、造像149龛484尊,五代石刻1件、宋代石刻484件、造像26龛101尊、元代石刻30件、明代石刻352件、清代石刻478件,年代无考的石刻117件,是全国摩崖石刻最多的地方,也居全国宋代题刻之最。著名的石刻有:唐《张浚刘崇龟杜鹃花唱和诗》、宋《元佑党籍》、清刻《五代贯休画十六尊者像》等,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文体有题名题记、诗词曲赋、赞颂歌铭、论说评议、序跋书札等。书体篆、隶、行……[详细]
桂林云峰寺
  云峰寺是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市区象鼻山西南麓。相传唐代这里曾建有温灵庙。宋嘉定七年(1214)方信孺在此建一书斋,取名“云崖轩”。明代这里又建“范方祠”,祀范成大、方信孺。清代改为寺,名“云峰寺”,后又改寺为庵,名“福利庵”。清咸丰三年(1852)太平军围攻桂林,在此设攻城指挥部。原建筑于清嘉庆三年(1798)、咸丰十(1860)和光绪十六年(1891)都曾重建或修葺过,系砖木结构的三进建筑,抗日战争中遭破坏:但未全毁。1953年人民政府曾予修缮。1979年全面改建为钢筋水泥结构的仿古建筑,两层、三进、五开间,弧形式山墙,朱红色柱梁和窗灵,碧绿色琉璃瓦,已辟为云峰寺陈列馆,先后举办过《太平天国革命在桂林》、《桂林明清瓷器绘画》、《桂林出土文物》、《辛亥革命在桂林》、《李宗仁在桂林……[详细]
桂林市黑山植物园
  桂林市黑山植物园成立于1938年,位于桂林市区环城西一路117号,紧临桂林火车客运站、桂林市汽车南站及两江国际机场路,交通十分便利,是全国最大的桂花绿化苗木生产基地。园区占地40多公顷,绿化苗木生产基地126公顷,是集苗木生产、绿化景观施工、科普、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业单位,园区有树木21万多株,400多种,隶属100多科。有桫椤、金花茶等珍惜植物,园内自然景观别具特色,处处绿意盎然,是市区的“天然氧吧”,素有“桂林的西双版纳”之称。……[详细]
静江府城地图摩崖石刻
  刻于城北鹦鹉山南山腰的《静江府城池图》是全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摩崖石刻城图,反映了当时桂林城池建设的科学和险固。遍布桂林名山崖洞密集而众多的摩崖石刻,为我国南方城市所仅见。南宋末年,蒙古统治者兴兵进攻广西,素有“用兵遣将之枢机”的桂林,从南宋宝佑六年(1258)至咸淳八年(1272),历时14年时间,筑城防守。城池竣工后,便刻下此图。图高3.21米,宽2.98米。图上绘制了主要街巷和山川名胜,但以军营衙署和桥梁渡津为主,并且标有南定寨、戍军寨、戍将衙、望火楼、都作营、小教场、桂林驿、马军寨、右军寨、守兵寨等名称,展现一幅大军屯戍的军事重镇的图景。图额有记,详细记载了修城经过、城池尺寸和用工费料。该城图年代仅次于苏州现存的《平江府城图》。……[详细]
能仁禅寺
  始建于梁天监二年(503),距今已1400多年。唐代兴盛佛教,德宗时翰林学士陆贽舍宅筑基,名福业院,后改称报国院。宋代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称承天院,政和七年(1117)改称能仁院。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毁于兵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改称为能仁教寺,正统二年(1437)重修,清乾隆二年(1737)称能仁禅寺。能仁寺殿宇宏伟,气势雄浑,四周环水,占地70余亩。寺院座北朝南,略显长方形,主要建筑物分布于一条南北轴线及其东西两侧,山门直对天仙桥。山门往北为金则殿、大雄宝殿、华严阁。金刚殿前有参天银杏两株及砖塔一对。大殿东偏为纪念陆贽建有宣公祠,西偏为鲁班殿、功德林。大殿前为钟楼和鼓楼。寺院周围僧房棋布,禅室罗列。共有十二禅房,僧众百余人,为远近闻名的大寺院。能仁寺阅历千载,几经兴衰……[详细]
桂林开元寺遗址
  在市区民主路万寿巷。寺始建于隋代,初名缘化寺。唐初称善兴寺。唐显庆二年(657)建舍利塔于寺内。开元二十六年(738)改名开元寺。宋代又改名永宁寺、宁寿寺。元顺帝赐书“圆觉”二字,故又名圆觉寺。明代复名宁寿寺。清代称万寿寺。民国后仍称开元寺。据《临桂县志》记载,远在唐代,开元寺曾因纱灯延火烧毁而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又毁于火,洪武十六年(1383)再修建。清顺治十五年(1658)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线国安、李宜民也先后进行过修缮。开元寺是桂林历史上一座名刹,唐天宝七年(748),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扶桑(日本)受阻辗转来到桂林,曾与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数十人,滞留寺中一年有余。但到清末,寺已荒废成“停柩庄舍”了。今仅存舍利塔。寺院房舍多毁或已改建作为他用。……[详细]
骝马山摩崖造像
  桂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骝马山北麓。共6龛,23尊。主要镌刻佛、弟子、菩萨和供养人。2~6号龛保存基本完好。其中3号龛较能代表唐代造像特色。该龛造像10尊,主像为佛,居中,坐高1米;身躯厚重,着广袖褒衣,斜尖领,衣褶简洁朴素; 面部略平,颐颊饱满; 左手按膝,右手上举作说法状; 静穆安详,结跏跌坐于平台金刚座上。台座两侧置0狮子,作卧伏状。佛左右为摩诃迦叶、阿难陀二弟子,均圆领袈裟,面向主付,合掌而立。迦叶高鼻梁,深眼窝,络腮,卷胡须,眉脊、颧骨突起,形态严谨持重;阿难秃头、胖脸,形态虔诚温顺。弟子左右为二菩萨。右首菩萨脸庞丰满圆润,体态丰腴健美; 右臂上曲偎胸,似持拂尘(腕已残),左臂下垂,手提净瓶;头绾高髻,上饰花蔓,当为观世音特征。右首菩萨身材苗条,身躯微扭,头颈略斜,含蓄端庄……[详细]
甑皮岩遗址
  甑皮岩遗址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西桂林市甑皮岩路26号,地处桂阳公路与万福路交汇处,距市中心约8千米,公交车可直达,是岭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文物景区。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专程考察。景区于1978年对外开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岩遗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积约1000平方米,1965年发现,1973年、2001年进行两次考古发掘,共出土了成千上万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残片;发现了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遗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场;发掘了32具古人类骨架,其中大部分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类食后遗弃的113种水、陆生动物遗骸,其中哺乳类的“秀丽漓江鹿”、鸟类的“桂林广西鸟”是首次发现的绝灭种属;鉴定出植物孢粉和炭化物近200种,其中……[详细]
桂林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又叫仪山、沉水山,简称象山,位于广西省桂林市内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是桂林名山之一,主要景点有水月洞、象眼岩、普贤塔、宏峰寺及寺内的太平天国革命遗址陈列馆等。附近还有隋唐开元寺仅存的舍利塔。水月洞紧靠江边,漓水流贯其间,如水中浮月,山石垂入水中又如象鼻饮水漓江,景致极佳,唐宋以来即为游览胜地。宋蓟北处士《和水月洞韵》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景致。国家首批4A级景区,位于桂林市滨江路,桃花江与漓江的交汇处,2、23、16、57、58、88路公交车可到达。占地11.88万平方米,属于喀斯特地貌自然风景区,因山形酷似一匹豪饮江水的巨象而得名。早在唐宋就成为著名游览胜地,有1000多年的游览史。象鼻山在桃花江与漓江汇流处,西距文昌桥200……[详细]
19、滨江景区 AAAA
滨江景区
  伏波山伏波山景区位于市中心漓江岸,是一处集山、水、洞、石、庭院、文物为一体的城市山林美景。它半枕陆地,半插漓江,漓江流到这里,被山体阻挡而形成了巨大的回流,古人取其“麓遏澜洄”,意为制伏波涛,故称伏波山。民间传说伏波山的由来是因为汉代伏波将军马援曾于此山射箭退敌,削石试剑的缘故。伏波山素以岩洞独特,景致清幽,江潭清澈而享有“伏波胜境”的美誉,自唐代起便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伏波山制伏波涛,被桂林人称为“平安之地”。主要景点有还珠洞、试剑石、米芾自画像、千佛岩、公主钟亭、千人锅等等。叠彩山叠彩山位于桂林市中心漓江西岸。山体由于越山、四望山、明月锋和仙鹤峰组成,自唐代起便“游人如织,车马为之堵塞。”登顶可俯瞰桂林城全景,是桂林市区内最高的一座山峰,有“江山会景处”的美誉。民间有句谚语:“登上叠彩山……[详细]
桂林植物园
  看 点: 是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茂密的森林景观,意境甚佳;3—4月桃花、杜鹃花盛开为全年最佳景。 介 绍: 桂林植物园位于桂林市雁山镇雁山山麓,占地一千多亩,植物园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科学院最早建立的十大植物园之一。桂林植物园也是我国建立较早、影响较大的植物园之一。植物园可以享受到优美的园林景观、植物界的情趣、人工森林的温馨、清泉的滋润,芬芳的空气。 植物园建园的宗旨是以收集和保存南亚热带植物物种为主,重点是广西特有植物、石灰岩特有植物、稀有濒危植物以及各类经济观赏植物。现引种收集植物近3000种,可供观赏的园区:奇珍植物精品园;标本园;杜鹃园;百竹园;金花茶园;濒危植物园;棕榈苏铁区;桃花园。 园中有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赠送的“世界爷”—北美红杉; “活化石”—银……[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