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旅游

石家庄市旅游景点介绍

晋州朱氏家族墓地
  晋州朱氏家族墓地为明、清古墓葬,位于石家庄市晋州市营里镇大尚村。 晋州朱氏家族墓地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柴武台古墓
  柴武台古墓为汉代古墓葬,位于石家庄市栾城县栾城镇四下村。 柴武台古墓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唐家垴古墓群
  唐家垴古墓群为唐、五代、宋、金代古墓葬,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东关村。 唐家垴古墓群为河北省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邑赵村古墓
  高邑赵村古墓,位于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村,为石家庄市高邑县的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古墓葬,公布时间为1993年7月15日。高邑赵村古墓的历史年代为西汉。……[详细]
房子城遗址
  高邑县房子遗址,在今高邑县西南古城村一带。城址尚残存,为夯筑土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1400米,南北宽约1100米。房子,原为战国赵邑,已有2000多年历史。《史记赵世家》:“敬侯十年,与中山战于房子”。又载,赵武灵王时“十七年,王出九门为野台,以望齐中山之境……十九年春正月……王北略中山之地,至于房子”。《后汉书·光武纪》:“更始二年,光武击真定、元氏、防子、皆下之”(防与房古时通用)。西汉初始置房子县于此。至北齐天保七年(公元556年),移房子县的治所至今高邑县城所在地,并废房子县归高邑县辖。从此房子县再未复置。房子城址从开始置县到县废,先后有700多年作为这一带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地上地下遗留下很多遗迹遗物。曾经在遗址内采集到的遗物有战国时期的平盘细柄豆、铜镞、陶鼎、陶壶……[详细]
南董元代古墓群
  南董元代古墓群位于藁城市南董村,距离藁城北偏西12.5公里,是南董镇政府所在地。南董元代古墓群1988年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3月被省政府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董元代古墓群在南董村东侧,是元朝开国元勋董俊、董文炳父子兄弟的墓地,其后裔大多也葬于此。董氏于元代为卿,父子并列于朝,其墓地地势高阔,占地981亩,分前后两墓区。前墓区为董文炳父子墓区,为元代古墓群,有御赐神道碑九通,每行神道设有阙门、高大牌坊、石像等,均系汉白玉精雕而成,石翁仲雕刻高2.5米。后墓区是董氏后人坟地,董氏历代均有人在朝为官,各朝皇帝均有追谥,整个墓地是碑刻成林,古柏参天,气势非常壮观,历代都有董氏看坟人守护。……[详细]
靳庄商代遗址
  靳庄商代遗址位于藁城市西南12公里处,是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一处较大遗址,面积约75000平方米。遗址文化层丰富,墓葬、人骨、灰土、陶片明显,石斧、石铲、石镰、蚌片、陶鬲、陶豆、绳纹陶片、夹沙灰陶片、夹沙红陶片等遗物随处可见。这处遗址是继台西商代遗址后,藁城市发现的又一处大型商代遗址。由于其重要价值,2001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氏家族墓
  石氏家族墓位于藳城市徐村西南角果园内。此墓是明代吏部尚书石珤及家族墓,始建于明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分为东西两墓区,东区为石永、石智、石麟、太原按察使石玉、户部尚书石玠等家族墓,西区为吏部尚书石珤之墓。石氏家族墓地面现存石碑6通,其中有2通碑文清晰可见,一通是明故曾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石公墓表,为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一月初一立石;另一通是正德皇帝为石玉撰写的褒文。还有翁仲8尊(文武各4尊),石马4尊,石羊5尊,石虎5尊等。据县志记载,石珤(公元1464一1528年),字邦彦,别号熊峰.明嘉靖年间任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俗称石阁老),与父、兄同朝人仕,时有父子三进士、兄弟两尚书之称。石珤居阁3年,为官清廉,刚正直言,罢政归里时仅归装一束,车一辆,都城人叹其清廉。石珤后加官太……[详细]
九门城址
  九门古城址位于藁城市区西北15公里处,南临滹沱河,东靠机场路,现是九门回族乡所在地。九门古城址1982年被公布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门古城址始建于战国时代,据《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记载:九门是比干后裔第一村,商末少师比干的后裔林皋,系孔子72弟子之一林放的后代,为赵相,始居九门。九门古城址总面积90万平方米,九门村位于遗址之上,村中心地势较高,四周地理形势沟壑纵横、地面凹凸不平,断崖暴露处,瓦砾堆积,文化内涵从战国、秦汉、南北朝、隋唐至宋朝文物标本延续不断,并有文物不时出土。值得一提的是1999年,城址北端,庄货头古代寺院遗址在修机场路动土时出土了一批北朝石造像残件,全部是汉白玉质的,石质晶莹细腻、滋润洁白,雕琢技术精湛,玲珑剔透,造型优美,寓义深刻,高贵华丽,着色镀金部分底……[详细]
天护故城
  天护故城位于石家庄市矿区天户区,占地约22万平方米,战国时期赵国所设,始称”五陉城“。据史料记载,西汉初置井陉县治所,即今天的天户村,因”四周高,中央低,如井之深,如灶之形“称之为井陉,隋开皇年间改称天户。宋熙宁八年(公元1705年)夏置井陉县,同时将县治迁往天长镇(今井陉城关),自县治迁走之后,天户城逐渐冷落下来,现村西北角残存城墙土台。高约3米,长约12米,宽约4米。……[详细]
万人坑纪念馆
  矿区万人坑一共六座。在旧社会约有4.6万死难矿工被集中丢弃在这6座万人坑中。其中,南大沟万人坑持续时间最长,丢弃的死难矿工最多。万人坑纪念馆以灰色为主色调,采用内外景协调一致的设计手法,追求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它以独特的建筑语言——弧线与斜面,构造主建筑外形及魂坡、魂墙,巧妙地诠释着陈展主题,是精美的建筑佳作。……[详细]
冯家沟窑区
  冯家沟窑区是井陉瓷窑的代表,位于原天户村以东,冯家沟村南翁窑沟一带,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东西长600米,南北宽250米,文化层厚1-6米,主要遗迹有窑炉、瓷厂、窑具堆积、作坊等,主要遗物有碗、瓶、罐、盆、缸等。冯家沟窑区遗址的发现,对于白瓷形成和发展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详细]
杏花沟湿地公园
  杏花沟湿地公园是矿区的绿肺,占地1500亩。公园位于城市发展格局商业——居住发展轴上,北邻形成办公区,东临商业会展中心,西南均为居住区;成为整个旅游发展格局联系纽带与必经之地,使整个矿区旅游线路中的重要节点,是集“北方矿区特色文化展示、雨洪生态调节、农业观光、市民休闲、健身娱乐”于一体的城市生态园。……[详细]
贾庄古村
  贾庄村历史悠久、交通发达,民风淳朴、邻里和睦,商机云集、富足稳定,自古就有“九龙探海”、商贾“旱码头”之美称,,是晋冀通衢的咽喉要地。村内古迹遍布,古韵犹存:保存完整的唐代古楼和千年唐槐,明万历年间的朝阳寺古建筑群,还有饱经沧桑的翠柏,让贾庄环境清雅自然。贾庄重点打造了仿古文化街、榆林河景观以及唐槐园、朝阳阁、古戏台、古井、毛泽思想胜利大桥修复保护等一批特色亮点项目,同时规模化、高标准完成农家院26套,流转闲置30多套开办农宿体验,无线WIFI、监控、音乐、亮化全覆盖,游泳馆全面开放,功能设施的配套,为发展国家级美丽乡村打下坚实基础。2015年度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全区重点打造精品村之一。现有1500户,6000口人。……[详细]
135、三宫山
三宫山
  三宫山又称圣贤山,为矿区名山。位于矿区凤山境内白彪村西北,因山中建有三官殿故名。该山山势挺拔,山形奇特,三山对峙,形成半月形环抱群体,向平地展开,三山交汇之处每座山各有三道山梁向中心延伸,自古就有九龙归口的传说。据民国《井陉县志》记载:三官洼一名苍山洼,有庙位于洼之中,内供神像,系生铁铸成,庙周柏树满山,不可以数计,东崖之腰有水帘洞;洞中之水,冬夏不涸。北崖上有石坎甚大,土人名为举人坎。相传乡贤某未达时,曾读书其中。庙前,有大水池,面积约半亩许,夏季雨量充足时,池水常满。庙外田陇连汗,由高而下,栉比鳞次;夏季禾稼满田,远近青翠一色,登高望之,风景特佳。三官山一带流传有大量的民间传说,自然景观多与民间传说相联系,形成了自然景观与民间传说的奇妙结合。山下已经形成大面积带状果园,总面积1000余百……[详细]
青泉起龙山
  青泉起龙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矿区横涧乡青泉村南,山上“抱朴道院”相传始建于东晋末年,后毁于战火。现存道院为明代崇祯8年(1635年)所建,道院现存正殿内供奉仙公(葛洪)、仙母(夫人 鲍氏),殿外东侧立一通明崇祯8年(1635年)“肇建仙公仙母神祠记”石碑,碑高1.73米,宽0.73米,碑帽为二龙戏珠带题额碑帽,记载修建仙公仙母神祠过程事宜。西侧立一通清康熙52年(1713年)“重修两旁配殿碑”,两边配殿为清康熙年间所建,道院正殿、配殿全为石碹石洞建筑。殿正前有清顺治16年(1659年)石材供案桌,正殿后有后院,后院正殿为三间石洞,供奉眼明、痘疹、送子三位娘娘,殿外有残碑记载清康熙57年(1718年)记载修建后殿之事,殿前香炉柱石刻有明天顺5年(1461年)字样, 道院前有近年来所建广场、月台及……[详细]
137、台阳山
台阳山
  台阳山位于矿区东北端,距城区8 公里,面积2.8 平方公里,土地面积2200 亩,海拔为612 米,黄土覆盖层达30 米;年平均气温为lO℃,年降水量为568.8 毫米,年日照量为2713小时,日照率为6O%,无霜期为170 天左右。因四周峭壁悬崖,仅有一条路通往山顶,游人称之为太行小华山。台阳山中间地势开阔,形似平台,是矿区及井陉周边太阳光照最多的地方,故得名台阳。它地理环境相对隔离,生态环境好,山顶土质肥沃,农作物及人畜的病虫害极少。同时,由于山上海拔较高,酷暑季节时,山上比山下气温低4-6℃,比石家庄市市区低5-8℃,是避暑休闲之所。20世纪70年代曾在此设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战备台。台阳山山顶曾有一个自然村落,即台阳村。村中有30多户院落,房屋、道路均为石头建造,村民现己大部分迁移下山……[详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旧址
  电台旧址为南北走向的两层青砖楼房,长约25米,宽约20米,高约10米。位于横涧乡天户村南金仪洗煤厂院内。1948年,为迎接全国解放,中央机关从陕北迁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则从西柏坡迁至矿区,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胜利捷报都是从这里播出并传送到世界各地的。解放后,该电台改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第一转播台,用短波向欧美地区发射信号,到1953年停止。现为河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井陉煤矿总办大楼
  井陉煤矿总经理办公大楼,简称总办大楼,俗称“西大楼”,位于城区井陉矿务局机关院内,现为井陉矿务局行政办公楼,现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总办大楼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占地面积896平方米。该楼坐西朝东,青石砖木结构,主体建筑南北长30米,东西宽15米,房间17间,建筑格局分上下两层,全为木质楼梯、地板。大楼正门台基为弧形八级台阶,高1.6米,两侧植有与同龄的紫藤树,腰围粗1.2米。……[详细]
井陉煤矿老井、皇冠塔
  位于井陉矿区局机关大院以南的原第二煤矿内的皇冠塔和老井,二者相距仅仅有20米,因现为省保单位,已经建围墙加以保护。皇冠塔,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占地面积38平方米,由德国人采用西方先进设计理念设计,砖石结构,通高36米。皇冠塔底部为青石拱券;塔顶端突出部分为水塔,可容水50立方米,主要为老井(南井)工业锅炉排烟和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塔身分为内外两层,内层走烟,外层为螺旋式台阶直攀塔顶。整个水塔外形呈八角形状,用红砖砌成,顶部造型酷似一顶德国皇冠,故取名为皇冠水塔。……[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