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旅游景点介绍

261、吉王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吉王陵位于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年代为明。2019年3月,吉王陵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262、外兴窑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外兴窑
  外兴窑是铜官古镇唯一一座尚在使用的古龙窑,它依山傍水、靠山坡顺势建造。该窑长56米,西侧设两张窑门,东侧设六张窑门,共有窑眼56对,穿着完整的“龙袍”,十分壮观。外兴窑用土砖筑成隧道,分窑炉头、窑床、窑尾3部分。龙窑窑背两侧相隔50厘米左右开一对火洞(俗称鳞眼洞),作为投放燃料和观察火候的窗口。龙窑从装坯、烧毕到开窑取货一般为一星期左右。外兴窑的琉璃制品质量上乘、广受欢迎,还留下了一个传说:原来陶器釉料的配制,由于着色剂的快速沉淀,很难在产品上均匀着色。多少工艺技术人员绞尽脑汁,都难以如愿。一次,铜官陶业的祖师———窑神舜帝,托梦给一位老陶工,告诉他“米汤调配,可均颜色”。这位老陶工依法试之,果然使着色剂的颗粒悬浮,不再沉淀,烧制出的产品釉色均匀鲜艳。龙窑这种古老的陶器制作方式之所以延续到今……[详细]
263、王趯墓
  王趯墓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60年发掘。为一座南宋夫妇合葬的砖墓,仅有砖圹,无券顶。北室葬男性,南室葬女性。出土有木印一方,圆形扁纽,纽上刻一“上”字。印下阳刻“趯”宁。墓室西端有石墓志一块,楷书,残存320余字。墓志背面下部刻有人像,部分凿毁。从墓志得知,墓的年代为南宋乾道六年(1170),南室女主人吴氏,卒于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墓男主人名趯,字彦恭,累官至右朝议大大,直秘阁,祥符县开国男知广州兼广南东路经略安抚。经考证,墓主应姓王。《宋史》中无传。《宋史鉴》中有其专传。墓0-土文物总计121件,包括黑色陶砚、乳白色定窑瓷三足炉、铜镜和小盘、器座、碗、杯、弧形饰、方形饰等铜器,并出土了唐、五代、宋等时代的铜钱。……[详细]
  胥元矩墓北宋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洪山庙163医院内。1982年发掘。该墓葬于风化岩层中,长方形竖穴,棺椁已朽。墓坑头部竖青石墓志铭一方,一面阴刻篆文“宋故朝散郎胥公墓志铭”,一面阴刻楷书“宋故朝散郎致仕上骑都赐绯鱼袋胥公墓志铭”,存500余字。据此可知墓主人胥元矩为长沙人,生于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卒于元祐五年(1090)。铭文记载了其家族历史和本人生平,文字与书法水平较高。随葬器物有铜执壶、铜箸、白瓷碗、铜镜、“祥符通宝”铜钱,“长命富贵”,压胜金钱等20余种。……[详细]
  桃花岭晚唐墓晚唐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麓山南路中南大学院内,地名桃花岭。1987年配合学校基建发掘。该墓为土坑墓,长达11.5米,宽7.9米,由甬道及前、中、后室四部分组成。坑底铺以浮雕几何纹图案方砖。中室铺地方砖下并列置放两副石椁,应为夫妻合葬墓。墓室四周设水沟,有16个排列有序的石柱础。发掘时在墓葬填土中发现夹有大量金粉痕迹,据此推测,当时有木构建筑。甬道与各室之间有门相通,木构件上髹金粉,可证整个墓葬为金碧辉煌的地下陵寝。陵墓曾被盗掘,因椁室设于铺地砖下而得以幸免洗劫。其出土随葬品50余件,含金器4件,鎏金银器15件,铜镜6面以及瓷器、水晶、玛瑙、银质货币等。综合墓葬形制及随葬物品分析,其时代当在晚唐,是湖南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一座唐墓。随葬品中的金梳和金簪各两件,均浮雕菊花纹饰,工艺精……[详细]
266、王清墓
  王清墓唐代墓葬。位于长沙市天心区黄泥坑。1952年发掘,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0-土有方形墓志,篆书阴刻“唐故太原王府君墓志”,其下为阴刻墓志铭。文中记墓主王清卒于唐大和六年(832),是年九月葬于长沙乡万福里。该墓出土有铜镜、铜洗、开元铜钱和碗、碟、罐等瓷器。所出瓷器大部为典型长沙窑产品。特别是双系罐,或有褐釉装饰,或呈瓜菱形器腹,是长沙窑习见的特点。因该墓有绝对年代可考,其对所出土的长沙窑制品的断代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详细]
  阿弥岭西汉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路侧,为20世纪70年代修建长沙火车站取土时发现。为一座呈凸字形,规模较大的带墓道的土坑竖穴墓。墓室除墓道外,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部略高于后部。前部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室,出土有铜器、陶器、滑石器等一批。铜器上均刻有铭文。滑石模型器有灶、井、仓、鼎、釜、甑、磨、镜等。灶由盖和屋组成,盖顶呈四阿式,两脊突起,每面均有直棱,似仿瓦棱。屋正面敞开,对面灶壁外有两个兽头形烟囱,内壁下置一灶台,台上置一甑和一釜。灶座下有两个拱形灶门。灶上刻有“造”、“造屋”(造即灶)。甑上刻“橧”。釜的盖上刻“温盖”。井为圆管状,外壁刻“井”。仓由顶和身两部分组成,可拆卸,顶呈四阿式,框边上刻有“万百仓”三字。石镜铭文为“□□□母”。该墓出土的器物,为典型的西汉晚期器物,所出……[详细]
  张端君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袁家岭与五里牌之间。1963年发掘。长方形圭坑竖穴墓,墓中心棺床下有一条用小鹅卵石铺垫的排水沟。随葬器物丰富,101件出土铜器中有鼎、盉、壶、甑、罐、钫、铣、盘、酒奁、箕、奁、博山炉、镫、镜等。部分铜器上鎏会,并刻有细线相连的云气纹和三角纹等,极为精细。有的铜器上有标记墓主的铭文,如“端君五斗壶一”、“端君二斗壶一”、“张端君熏洗一”、“张端君沐盘一”、“张端君酒鏂”、“张端君官□□”、“张端君熨斗一”、“张端君错盧一”、“张端君熏炉一”等,说明墓主为张端君。所记器物名,对研究当时的文物典章制度很有作用。墓0-土漆器虽大部分已残破,但质地多夹纻胎,鎏金铜扣或银扣,部分镶嵌金银箔片。金银箔片成车马人物、云气、动物等形状,也有针刻花纹。一件酒杯上绿漆隶书“张端君……[详细]
269、刘骄墓
  刘骄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车站南路杨家山。1951年年底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发掘。发掘前,地面尚存高5.4米,底径20米的圆形封土堆。下为土坑竖穴木椁墓,墓室全长20.34米,分前后两部分。前部长8米、宽13.7米;后部长12.34米、宽11.1米。前部较后部为宽,左右突出,形成两个耳窜,墓深8.8米。墓道在墓室北面,道底平坦,不作斜坡或阶梯状,且墓道底与墓底相平,长达45米。墓室后部有木炭铺底以防潮湿。墓中共有3个木室,两个在前部左右耳室,均以木板构成。木椁壁板和顶板已朽,仅存底板和部分残存壁板。墓曾被盗掘,随葬品多已缺失,位置亦被扰乱。西室主要置陶器,数量极多,其中包括泥金饼和五铢钱、铅钟和铜铺首。东室置大量漆器,但已朽。由于有小型铜质盖弓帽和车軎出土,知……[详细]
  曹女巽墓西汉墓葬。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咸嘉湖路南王陵公园内。1974—1975年初发掘。该墓出土有“曹女巽”、“妾女巽”印章,故定为曹女巽墓。墓建筑在陡壁山顶,掘凿在风化岩中,原封土堆无存,形制为一座带斜坡墓道岩坑大型木椁墓。唐时曾被盗掘。坑内葬具外填塞大最白膏泥和木炭。距坑口处墓道两侧,相对置一偶人。椁室由外椁和内棺组成。木质葬具已陷塌,但结构仍清楚。外椁四周之外,置有黄肠题凑,由179根黄心柏木枋垒砌而成,东边垒三层,南北两壁各垒二层,西边垒一层。木枋之间无榫卯扣接。外椁包括前室、便房,由垫木、底板、壁板、盖板构成。外椁底板靠墓道一端高出其余部分,应为前室和内棺室,两侧各有一门通往南北便房。前室为供飨之地,便房为随葬品放置处。内椁室内置三层棺。第二层棺盖髹黑漆绘云气纹。内棺内有笭床,透雕图案……[详细]
  左家塘秦墓秦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左家塘皮件厂内,1957年发掘。为带墓道的略近正方形土坑竖穴墓,保存有棺椁。出土有陶鼎、盒、勺各4件,陶壶6件,素面铜镜、铜矛、戈、玉璧、玉剑珥、玉剑首、骨簪、木俑各1件。墓0-土的6件陶璧系以往所未见。所山玉璧璧侧刻“四百十一”数字。铜戈内部有“四年相邦吕(不韦)”等铭文。由此结合墓葬形制分析,此墓为战国末期的秦人墓或秦代墓,是湖南省境能确认为秦人墓或秦代墓的极少几座墓葬中的一座。……[详细]
  五里牌406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里牌。1951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工作队发掘,在当时是科学发掘的第一座较大的战国楚墓。墓室长4.80米,宽3.75米,深7.50米,为长方形带墓道的土坑竖穴。棺椁共五层,保存完好,有一个由内外壁和头、足、左、右四个边箱和中间棺室组成的椁室,内外两层棺。椁盖板上铺竹席,内外棺均为素面,髹黑漆。内棺的外部以葛布横缄三周,纵缄二周。葛布外面髹漆,应为棺束。棺内残存骨架,盖一床丝绵被,头发上及额前附有残纱片、细篾竹片。该墓曾被盗。发掘出土物仅有木俑30个,有字竹简38枚、木剑64柄、木矛5支、戈筴10套,另有漆弓、竹笥、竹席、漆盾残片等。木俑均着朱墨彩画的服饰,部分俑胸前有墨书文字,但意义不能考释。竹简均已残断,属于“遣策”,即记载随葬物品的清单。推……[详细]
  五里牌3号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芙蓉区长沙火车站,1980年在五里牌邮电大楼工地上发掘。为一座保存较好的长方形土坑竖穴木椁墓,葬具为一棺一椁。木椁周围填满青灰色膏泥,出土器物有玉、铜、陶和漆木器40余件。铜戈内上铸铭文,为中原地区产品。戈樽上满饰金银错云纹与三角纹图案,漆木器中有十弦琴1件,由底和面两部分组成,共鸣箱底面用黄、褐色漆绘龙、凤、怪兽和云纹,十分形象生动,琴的形制与马王堆3号西汉墓所出基本相同,是研究南楚地区乐器的重要资料。云纹漆虎子长29.3厘米,用整木雕成,线条流畅圆浑。威猛中略带温顺之感,是一件少见的文物珍品,在楚文化中属首次发现,也是目前所见最早的髹漆虎子。墓葬陶器的主要组合为鼎、敦、壶、钫,另有簋形盒。从整个墓葬来看,时代应为战国晚期偏早。……[详细]
  荷花池木椁墓战国墓葬。位于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长沙师范院内。1986年发掘。墓坑上大下小呈覆斗形,墓道置于墓室东而,椁周填充青灰色膏泥。葬具为两椁两棺,内外椁呈井字形,内椁四面均有门楣,以与外椁相通。棺置于椁室北侧。外棺为弧形悬底棺,内棺为长方盒形棺。随葬陶器多有黑衣,彩绘五纹、涡纹等。礼乐器有木瑟、建鼓、铜铎及木鼓等。车马器有车伞、伞骨、盖弓帽、华盖、套杆、马衔等。铜兵器有矛、镞、剑。剑置于饰卷云纹的长方形木剑椟内,保存完整。漆木竹器有竹弓、漆皮甲、竹矢箙、箭杆、漆盾、竹笥、篾席、漆耳杯等。还出土了三弦纽素面铜镜。这座墓棺椁结构复杂且保存完整,具有战国中期楚都江陵墓葬的风格。……[详细]
五一广场古井遗址
  五一广场古井遗址战国至汉代古井遗址。位于长沙市芙蓉区五一广场东南角。1987年,该市文物工作队配合广场地下商场建设工程,共清理出战国至汉代水井11口。这批古水井开口均为圆形、竖穴式(未见井圈),最深者距今地表8.7米。井内出土了较完整的楚汉陶器,有绳纹圜底罐、豆、钵等,其胎厚,火候高,全部为实用器。还有铜削刀、砝码、带钩和一大批筒瓦、板瓦、瓦当、滴水、屋檐头饰等。1988年,该队又在广场西南侧清理出战国汉代水井多口、战国时期陶器作坊遗址1处,获各类出土文物千余件。古井群的发掘,充分证明了长沙城有2000余年的建城历史,为进一步研究长沙自战国建城后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位置及变化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详细]
高沙脊商周遗址和墓葬
  高沙脊商周遗址,位于湘江西岸的望城县高塘岭镇胜利村大堤旁。考古挖掘时的那一大片坑坑洼洼已经回填了,出土文物在省博物馆有专题展出。很奇怪,该遗址至今没有进任何一级文保,只有打造高沙脊商周遗址公园的规划。1996—1997年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发掘,遗址中以铜器为主要随葬物的5座墓葬是近年来湖南商周考古的重要发现。出土铜鼎、铜尊、铜刀、铜戈等,它们既有中原特色,又有本地特点,反映了湖南地区青铜文化的特殊内涵。高沙脊遗址所在为沩水入湘江处的一片沙洲。历年来农民在此挖出过铜□、铜爵、陶罐等商周器物。1996年底,考古学者在湘江大堤整修工程中发现了商周时期文化堆积,并进行发掘,清理了5座墓葬和1个陶窑,同时对有文化层堆积的地方开探方发掘了50平方米。墓葬中有M1和M5出土了一批铜器。M1墓底有二……[详细]
桃树湾刘氏大屋
  桃树湾刘氏大屋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金刚镇丹桂村清江片桃湾组,是由刘氏族人历时五年建造的一处规模宏大、具有清代建筑特点的建筑组群。现有大小房屋100多间,建筑面积65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据民居内现存的碑刻《桃树湾新宅记》记载:“于道光二十九年(1849)七月三十日酉时,课取己酉葵酉乙丑乙酉起首行墙安头二门,是年仅起正宅门厅四进,右旁正护屋三间;三十年造右畔护屋三层,并筑周围垣墙;咸丰元年起左畔护屋二层,二三年继造左边余屋、高仓,逐处装修,历五年而工始竣。”建筑组群原有大小房屋近400间,占地面积约21000多平方米。现存文物以-垣墙为本体边界,房屋100多间,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占地面积约11000平方米。从2014年起,经上级拨款、村民捐资,桃树湾刘氏大屋一共进行了……[详细]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
  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陈列馆建于1966年,是中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的附属设施,后改为长沙市博物馆。馆舍为两层砖混结构现代大型公共建筑。占地面积3591.51平方米,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门亭硕大,特色鲜明。顶部牌坊高出楼顶,由双面对称五层相叠的党旗组成,外表用专门烧制的红釉瓷砖成。牌坊中止方嵌大型青年毛泽东瓷像。旧址两侧各陈列着数门红衣大炮,又称红夷(衣)大将军炮。铸造于清代咸丰年间,出自于长沙天心阁下的凤凰台。……[详细]
279、罘罳峰
罘罳峰
  罘峰位于宁乡县流沙河镇西北面,是横亘于湖南省境内的雪峰山的一座尾峰,海拔近500米,平地突起,有如帝王寝宫中的屏风──古谓罘,故而得名。山上古木参天,巨石耸立,峭岩清涧,风景独秀,早在唐代就成了一方香火鼎盛的佛门净土。罘罳峰,是流沙河人高昂的头,也是流沙河东进门前的忠诚卫士。从县城沿209省道驱车东进,只要过了烂山峡,这高昂的头就映入你的眼帘,这位忠诚的卫士就在注目相迎。从青山桥西出,拐出景德观,它又象在向你点头微笑。无论从哪个方位进入流沙河地域,首先入目的都是罘罳峰。远眺罘罳峰,能看到它雄伟的英姿。真正欣赏她的秀美,必须亲临其境。登罘罳峰有两条主道:一是在白沙村地段,沿村级公路而上,至半山腰,再走千余米小路即可到山顶;二是在花桥村进村.有一条弯曲的山路通到山顶。罘罳峰海拔仅四百余米,但从山……[详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位于长沙市解放西路三兴街1号永安宝苑南栋6楼,是市中心繁华地段耸立的楼房。来到长沙最繁华的街段仰头观望便可看到“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几个题字。受湘楚文化长久影响的长沙,有著名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风景宜人的橘子洲,从古至今艺术十分盛行。古有中国著名诗人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现当代著名画家齐白石也是湖湘人士,其赴北京之后闻名全国,是为近现代中国著名画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长沙,在各处透露着自身的光辉。而湖南第一个以当代艺术为主要陈列的博物馆就位于本市中心地段,与周围的李富春故居以及贾谊故居遥相呼应。呈现着长沙湖湘文化的历史及现代。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共有三层,是较现代的建筑。搭乘电梯直达六楼即可看到由湖南书画家莫立唐老先生题的“潇湘书楼”,此楼陈列的是当代湖南画家的书画……[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