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旅游

长沙市旅游景点介绍

  靖港古镇的外地会馆除宁乡会馆外,还有一座江西会馆。江西与湖南两地关系可谓极其密切。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实行“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徙,很多江西人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湘中地区开创基业。至今,在湘中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把先祖追溯到江西。湖南人和江西人互称“老俵”,便是这种亲缘关系的见证。数百年来,江西人多往湖南经商,在湖南城……[详细]
  风雩亭位于长沙岳麓书院右侧饮马池中。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始建茅亭,名为四亭。嘉庆二十四年(1819)修复,改名风雩亭,其名字来源于《论语·先进》:“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张栻在《风雩亭词》中也表现了岳麓书院和风雩亭的风景形胜与“潇洒和乐的儒者气象”……[详细]
  吹香亭位于岳麓书院左侧黉门池中。宋端平年间尚书钟仙巢始建于麓山苍浪谷中,曾有宋理宗亲书“仙巢吹香亭”额及亭柱对联“放鹤去寻三岛客,任人来看四时花”,时间久远便慢慢荒废了。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书院院长罗典在现在的地址——池塘中修建亭子,命名为东亭,并架没木桥。嘉庆二十四年(1819),山长欧阳厚重修,在亭内设置石桌……[详细]
  长沙市天心区西文庙坪牌坊是一座标志性牌坊,西文庙坪是古代长沙府学宫所在地,是宋代以来长沙的最高学府。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改府学为州学,在长沙城东南大兴土木,建学宫和文庙。文庙与学宫是互相结合的,古代制度规定凡办学必祭孔子。在建筑群的规划中一般把左边没为文庙,右边建学宫。到学宫深造成为学子科举入仕之路……[详细]
  五轮塔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侧的山腰上,为佛教密宗之塔,由花岗石砌成,塔上镌刻金书梵文,塔高11米,由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半圆和圆点5种几何图形构成五级,造型奇特,为中国大陆地区所仅见。其形代表地方、水圆、火三角、风半月、空圆点,意为世界由地水火风空构成,故称“五轮”。 据1932年成嘉森所编《岳麓小志》记载,五轮塔“……[详细]
  南宋年间,儒学名臣张栻随父张浚迁居潭州(今长沙),常到长沙城南的妙高峰下游玩览胜,此处景色宜人,与岳麓山隔岸相望,遂有创立书院之心。此后开凿亭沼,修建精舍,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备,绍兴三十一年(1161),创城南书院于妙高峰下。张浚书“城南书院”额。乾道元年(1165),张栻开始在这里授徒传业。城南书院采用个别钻研、相互问……[详细]
  湘水校经堂最初是创办于岳麓书院内的一所等同于今天大学研究生院的高等级书院,现存建筑位于岳麓书院讲堂左侧。原名成德堂,亦为书院讲堂,始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后经清代重修,0存放祭器。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抚吴荣光创办湘水校经堂,设于今船山祠处,并亲题门额。光绪五年(1879)独立成院落。鸦片战争前,全国书……[详细]
  时务学堂位于湖南长沙。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冬,湘绅创办宝善成机器制造公司时,蒋德钧“嫌其迹近谋利,乃创为添设时务学堂之议”,次年1月由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领衔正式呈报巡抚陈宝箴批准立案,旋由熊希龄等请两江总督刘坤一拨盐厘加价银7000两为经费,遂建于小东街(今中山西路)。8月,陈宝箴发布《招考新设时务学堂学生示》,……[详细]
  洞溪书院的前身是浏阳张家坊例贡生张良赞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建于浏阳张家坊文昌阁的义学。道光二十七年(1847)张卒后,夫人遵其遗嘱,召集众人商议,推举乡贤张祖德、李元善经理,并将义学改为书院,取名“洞溪书院”。咸丰二年(1852)始聘名师启馆,时“远近士子麇至,至斋舍不能容”。乡人办学热情高涨,决意扩大斋舍,乃发……[详细]
  金江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由浏阳西乡汤、陈、邱、娄四姓(乡绅)为首捐资兴建”,为当时浏阳八大书院之一。1898年戊戍变法废除科举取士制度时,改为“金江两等小学堂”,辛亥革命后改为学校,至1938年更名为浏阳私立金江高等小学堂,1941年建为金江中学。当年的金江书院是一座典型的清代风格建筑,占地3600多……[详细]
  清同治四年(1865),邑人原陕西巡抚刘典倡建于宁乡水云山下。三面环山,佳木葱茏,绿野扩展,沩水流迳,步云桥横跨其上。“山水之胜,无殊岳麓”,“斋舍之制,全效城南”。当时有步云桥、总会门、东西五门、讲堂、崇道堂、希贤堂、先贤堂、仰极台、凌云亭、奎光阁、文昌阁、藏书楼、东西八斋等建筑,可容徒160人。辟有鉴泉印月、奎阁凌……[详细]
  “此地有围山高耸,溪水环绕,宅我校于其中。听鸟雀吱吱,水声潺潺,我们在此间乐也融融。努力求学业,造就优良国民,矢志救国,毋忘父老,作育热忱,我围山万古长青。”这是围山学校的老校歌,围山学校的前身就是浏阳八大书院之一的围山书院。围山书院坐落在浏阳市大围山镇东门市,今为大围山镇中心完小和中学。正如歌词中所言,在“岗峦围绕,……[详细]
  100多年前,浏阳文家市一些知名人士忧于当地文运稍逊而谋建了一所学宫(儒学设在孔庙的叫学宫,为秀才读书之所),名为“文昌宫”。道光十九年(1839)春,时任浏阳知县的胡芝房来到了文家市,在察看了集镇中街的文昌宫后,提议将它改为书院兴办义学,他的倡议得到了当地乡绅的积极响应。不久,当地人士便集资数千缗,良田数顷,在当地名……[详细]
  岳麓书院文庙位于长沙市岳麓书院内左侧。岳麓书院祀孔始于书院初创时期,北宋时期建礼殿于讲堂前,内塑先师十哲像,画七十二贤,正德二年(1507)迁于今址。天启四年(1624)重修,正式称为文庙,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按照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凡办学的地方都要祭祀孔子,祭孔的建筑统称文庙或孔庙,民办书院一……[详细]
  长沙府文庙,在今长沙市西文庙坪一带,距“百年名校”长郡中学不远。北宋治平元年(1064),潭州知州吴仲复改筑庙学为州学,王安石欣然作《潭州新学》诗以贺,是为长沙府学之始。明洪武年间,有所扩建,改回长沙府学。天顺六年(1462),知府钱赵又建尊经阁(藏书楼)。嘉靖至万历间,知府孙存、潘镒、周标、吴道行等又先后修建棂星门、……[详细]
  善化县文庙位于今长沙市黄兴路步行街东侧。宋元符元年(1089),析长沙县5乡、湘潭县2乡置善化县,县治设潭州(即长沙)城内,从此长沙城也一分为二,大致以今五一大道为界,北属长沙,南属善化,直至清末。由县正街往北,有一东起织机街、南止“出入是门”的曲尺形街道,名东文庙坪。此即善化县文庙所在地。“出入是门”之街名也因文庙而……[详细]
  长沙县文庙西起长沙市民主东街,东止蔡锷北路,南起学宫街,北止红墙巷,距周南中学和明德中学这两所“百年名校”不远。如今,正门位于蔡锷路的长沙师范附小只是长沙县学宫遗址的一部分。长沙县文庙建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原来其正门在学宫街,门庐上方有“文庙”2字,门额有“宫墙美富”4字,进门后,有甬道、大成殿、两厢的偏殿和明……[详细]
  司徒岭驿道时代宋代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4—0031公布地址宁乡县巷子口镇扶峰村赵家组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以古道路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30米处。……[详细]
  兰花屋场位于宁乡县巷子口镇巷市村,始建于1882年,土砖青瓦木结构,传统四合院布局,现存房屋48间,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兰花屋场是宁乡唯一保存完整的传统古民居,且以其木雕砖雕别具特色、独具一格。它是由张轼后裔,清朝进士、广东按察使张铣于1882年建造的。屋场依山傍水,共有大小房屋48间,面积约1000平方米,土木砖……[详细]
  毛公桥位于湖南省宁乡县巷子口镇直田村,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系毛姓族人捐建,为全麻石拱平一体桥。桥体由多块长条形巨-石构成,没有切割痕迹。专家们对当时的建桥技术和建筑工人的智慧由衷叹服。桥身有石刻的一条大蜈蚣,寓意蜈蚣避水,庇佑桥体平安。登临毛公桥,眺望蓝天白云,饱览田园风光,不禁心旷神怡,精神抖擞。毛公桥建于清乾隆年间……[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