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汕尾市 > 海丰县旅游

海丰县旅游景点介绍

丘东平故居
  丘东平故居位于海丰县梅陇镇马福兰村。马福兰村是广东海丰县一个典型的南方小村落,共三十来户人家。丘东平同志在这里度过了他的金色童年,后来投身彭湃同志领导的农-动。……[详细]
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
  海丰农民运动讲习所系彭湃同志干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日创办。他亲自担任所长兼教员,讲授《东江农民运动状况》、《革命人生观》、《农民协会组织》、《政治经济学》、《革命文化学习》和军事训练等课程,结业后,学员先后被派往粤东各县从事农-动等工作。海丰妇女解放协会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七日正式成立,推选彭湃同志为会长。海丰县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二年公布为海丰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海丰县革命烈士陵园
  海丰烈士陵园座落于海丰县城西郊的狗肚山,占地面积为11万平方米,陵园正门为重檐牌坊式仿古建筑,金黄色琉璃瓦盖顶,大理石和锦砖贴墙结构,气势雄伟壮观。牌坊横匾“烈士陵园”四个镏金大字,为广东省长叶选平所书,笔力遒劲,结构严谨。正门前面纵横各百米为陵园广场。正门后面是甬道,两侧栽种着苍松翠柏和各种花卉,还有两个小荷花池,既庄严肃穆,又秀丽壮观。经过甬道拾级而上,是烈士墓碑,墓碑高7.5米,宽1.5米,厚0.9米,上面镌刻着“革命烈士墓”五个大字,字径85X50(厘米),为陶铸所书。墓碑后面是面积为544平方米的墓室,墓室主体为拱圆形建筑,里面安放着林铁史、杨望、林苏、黄兴干等两百多位在历次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的骨骸和骨灰。海丰县是全国十三块红色根据地之一,是全国闻名的老外国苏区,素有“小……[详细]
海丰城隍庙
  海丰县,历史悠久,以文物丰富而闻名于世,县城的城隍祖庙是其中之一。“0”城隍庙遭受严重破坏面目全非。经近几年来的重建修茸,如今焕然一新。海丰置县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县之城池的兴建曾数易其址。海丰最先的县城是在城东的一里,土城,元至正末年废。其次是,明洪武三年(1370年),陈规任知县,在城北(今彭湃医院)筑建城池,纵横各40丈。24年后的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官任千户所的马贴木,奉都指挥花茂之命,重建新城。城高2丈,周围396丈,雉堞781处,辟4门,上有敌楼;城外环以池,深宽各1丈。辟4门,就是整座城兴建四大城门。城隍祖庙立于西门,谓一切皇旨、政令、旌表,俱由此门传入,又曰迎恩门。据传,古代担任中原一县的一位护城监察司,其为人刚直忠贞,敢于向-坏风作无情的斗争。经他艰辛创……[详细]
得趣书室
  得趣书屋是红色土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座落于海丰县海城镇桥-,在彭湃故居东侧,坐北向南,面临秀丽清澈的龙津河,面宽3间12米,深进8米,风火式山墙,旁侧有高大遒劲的红锦,为之增添秀伟的氛围。得趣书室原是彭湃同志自家书室。一九二二年夏天,彭湃同志开始宣传、组织农-动,在这里与赤山、龙山的张妈安、李思贤等五位青年农民首先成立海丰“六人农会”。一九二五年三月,广州革命军第一次东征胜利后,-同志在这里帮助建立了0海陆丰特别支部,一九二八年三月苏维埃失败后,得趣书室被-反动派烧毁。一九五二年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得趣书屋之所以成为革命胜迹,是因为它与彭湃的革命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1921年繁花竞艳之春,彭湃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毕业回国,同……[详细]
彭湃烈士铜像
  彭湃烈士铜像于1986年10月18日安放在红场中心,10月22日彭湃诞辰九十周年时揭幕。铜像坐北向南(面向红场大门),垫座由整齐花岗岩石箝制而成,高2.3米,长2米,宽1.7米。正面中间碑板铸塑元帅的题字“彭湃烈士像-题一九八六年四月四日”。下面铸塑“海丰县人民政府一九八六年十月二十二日立”。背面铸塑“作者潘鹤”四字。垫座上面安放着彭湃烈士站立的全身铜像,高3.2米(通高5.5米),重2吨。其造形特点是,[彭湃]身着西装,两腿自然张开,两手叉腰,上身右侧(座向)稍向后倾斜。面部神情坚定自若,显现了彭湃同志的高大形象。该铜像是由广东美术学院雕塑家[潘鹤]雕塑,佛山市球墨铸造厂铸造的。总造价约七万元。……[详细]
海丰总农会旧址
  海丰县总农会旧址位于海丰县城东镇龙山西侧,东邻赤山约农会旧址,原是明朝所建天后宫(俗称龙山妈宫),面积256.25平方米左右。1922年10月赤山约农会的成立,对海丰农民运动的迅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12月,海丰全县已有13个约成立了农会,辖98个乡,参加的有2760户,约16590人。1923年1月1日,海丰县在天后宫举行农民代表大会,宣告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出席大会的各乡代表,共有60多人。大会选举彭湃为会长,杨其珊为副会长。彭湃为总农会制作了会旗,农会印章,起草了《海丰县总农会临时简章》和各约农会的章程。海丰县总农会成立后,积极开展工作。总农会宣传部采用多种宣传方法,到各乡开展活动。同时,农会还提出“农民教育”的口号,总农会教育部办起了农民学校,使农民有了一定的文化,可不受地主的……[详细]
红二、红四师纪念亭
  为纪念一九二七年南昌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通称红二师)和广州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通称红四师)在“红场”胜利会师,与海陆丰工农革命武装并肩战斗,参与创建、发展和保卫海陆丰革0据地,为缅怀其丰功伟绩,海丰县人民政府特建此二亭,以之纪念。……[详细]
49、准堤阁
准堤阁
  佛门圣地准堤阁位于海丰县城东郊两里许,后依龙山,南横津水,风景幽美,龙山上巍巍烈士碑、寺阁旁森森翠竹林,都给准堤阁增色不少。准堤阁坐北向南,共占地近2000平方米。大门横额阳刻“准堤阁”三字,走廊石柱刻有一鹤顶格嵌字联曰:“准除邪念方离俗,提唱无文尚悟禅。”深具佛门禅宗气味。门前还书刻有两首“禅诗”,其中一首为:“人间何处清凉境,太白巍然海上山。万丈红尘飞不到,峰峦密密拥关禅。”进门为前殿,有弥勒佛像,为坦腹畅怀大笑状,神形俱佳,栩栩如生,龛旁有联,为海丰籍澳门书法家连家生所书。前殿之后是大院,前边走廊中央有韦驮菩萨像,与弥勒佛背靠背,只有一板之隔,旁有联曰:“拥法安僧,亲受灵山吩咐;降魔伏怨,故现天将威风”。大院西厢为“公德堂”,供祠历来有功于阁的法师,旁亦有联:“一花一世界;三藐三菩提”……[详细]
冠峰温泉
  冠峰温泉,旧称埔仔热水。在莲花山镇埔仔峒黄土岭,与佛教景观大道庵相邻,近年来被开发为温泉之乡;附近银溪风光旖旎,景色幽美,是游泳、消闲、理疗的好去处。埔仔峒群山环抱,溪涧纵横,谷地开阔,是海丰先民最早聚居的古峒,也是全国十三块红色革0据地之一,有红四师师部旧址、红军洞、红军墓等革命史迹。古文化遗址有域寨、永玻、矿坑、冶炼遗址等、峒内出产紫水晶、蔷薇石英等名贵矿石,并有银瓶奇石、龙口百、大小东门峡谷等自然景观和神秘悠久的入文史迹,冠峰温泉宾馆就在埔仔峒内山青水秀、环境幽静的地方,路道畅通,设备舒适,集吃宿、温泉浴、娱乐于一体,独具经营特色。内有套房兼室内温泉浴池10多间,将天然温泉水直接引入供游客享用,室内有电视、空调、卫生间等绿色草坪。此外还有套房餐厅供应野味佳肴,是——座规模较大、设备齐全……[详细]
51、龙津桥
龙津桥
  龙津桥位于海城东侧龙津河,为东西向。东侧桥引40米,全长80米。桥面宽7.5米,桥高7.5米。除两头桥墩外,中间设桥墩四个,桥而护以栏杆。龙津桥原于明代天顺七年(1463年),海丰县令[胡广]修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桥毁,邑人姚恭、苏炤、吴志高等架木以渡。崇祯十一年(1638年)桥又毁坏,县令[李炫]重造,翼以石栏,首尾立坊,刻示其上,禁民搭栅铺以防火灾,后又毁坏东桥坊。曾多次重修桥墩,桥面。首尾桥坊均题刻著名人士对联。……[详细]
羊蹄峻岭
  羊蹄峻岭在海丰县赤石、后门、梅陇三镇之交界处。是莲花山脉延伸之山岭,其峰形似杨桃瓣,明代以前称杨桃岭。因岭高路险,清代又取名羊蹄峻岭。该岭道是古代粤东各县通惠州、广州的要道原开凿于汉代。三国时阻塞不通。两晋至宋代年间有盗贼占岭为巢,故该岭时通时塞。至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砌筑驿道,建庵于岭之顶端,旁置小亭,供行人茶水。万历年间海丰县令陈汝凤重修之。清康熙九年(1670)冬,藩司粮宪台徐养仁出巡潮州府,路过此岭,悯行役,捐资修葺庵寺,面谕海丰县令范逢春董理其事。又高僧施茶以济行人。清乾隆三年(1738),两广总督鄂大人到此视察,指出皆山峻峰叠峙,又当惠潮孔道,势居险隘,置之城寨,设讯防守,移庵于他所,设险安民。乾隆五年(1740)海丰县令李光华奉旨择地移庵,在岭顶(原庵址)建筑关城……[详细]
赤山约农会旧址
  赤山约农会旧址原是明代龙山乡“灵雨庵”。在彭湃同志宣传发动下,农会发展很快,会员由六人扩大到二十八个村庄五百多人,一九二二年九月,彭湃同志在这里亲自主持成立了“赤山约农会”。一九五六年人民政府拨款按原貌重建赤山约农会旧址。广东省人民委员会一九六二年七月七日颁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陶河镇梁美楼在海丰县陶河镇港口村,有一座古民居,当地人习惯称“楼内”这是一座由整个院墙围成的古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363平方米,正面宽38.94米,南北长60.7米,内有大小房间60间,4厅9个天井,整个民居建筑群由一前门和左右两个后门出入。据了解,该民居约建于1761年-1771年,历经风雨200余年,2003年吴氏子孙集资按原貌进行全面修复。整座古居中轴对称,居房、厅堂、天井整齐划一,布局合理。当地人习惯上把这种结构的房屋叫“四拖车”,从空中看,四个枪柜就象四个车轮,从侧面看,恰似猫儿伸腰,这样的设计,现在仍然很有研究价值。这座楼在设计上既充分考虑其可居性,又考虑到其艺术性。整座楼没有一个窗户,但内设有九个天井,正中一个面积达300平方米,使得日照充足,光线明亮,堂风习习,冬暖夏凉……[详细]
召贡温泉
  召贡温泉在海丰县弯垄路边,一般水温42C,井日出水量300/d,每小时抽14m;有的水温达到60C—70C,井日出水量600/d,每小时抽28m。水质清澈,热气蒸腾,含有钠、钾、钙、硅酸盐、氧气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成份,有微量硫磺气味,对治疗皮肤病、关节炎、风湿病、坐骨神经疼等症颇有疗效,同时具有养生强体美容之理疗功能。……[详细]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海丰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红宫、红场是海丰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位于县城中心,总面积24000多平方米。她是大革命时期,以彭湃为首的共产党人领导海陆丰人民建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革命活动场所,并以红宫、红场为中心形成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成了中国十三块革命根据地之一。红宫、红场于1961年国务院批准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宫、红场的革命史迹与彭湃的革命功绩日月同辉。彭湃1896年10月生于海丰县城,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是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1924年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到广州首创农-动讲习所,担任第一和第五届主任。他领导了海陆丰人民实行土地革命、成立总农会、领导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府。彭湃1929年8月24日在上海因叛徒出卖……[详细]
57、羊蹄岭
羊蹄岭
  介 绍 羊蹄岭山峰之状酷似杨桃瓣,明代以前称“杨桃岭”。因岭高峰峻路险,亦仿佛似羊蹄,故清代又称“羊蹄岭”。该岭是古代粤东诸县交通惠州和广州的官道要冲。《重修羊蹄岭庵祠碑记》中记载:“夫斯岭之峻,盘纡几十余里,中陟旁泻,令人目眩足缩。寒则海风吹簌,盖笠欲飞;暑则汗淫淫下,石为之湿。”《移建羊蹄岭庵碑记》中也有“迂回交峻,望极云宵”和“四顾皆山、峻峰叠峙”的记载。广东汕尾市……[详细]
58、宋溪
  介 绍 宋溪及其附近的宋迹位于海丰县可塘镇与陶河镇的交界处的宋溪头村,它被这里的群众称为直渠溪。宋溪长2里许,深4米许,溪面宽8米,两边河床各20米。据《海丰县志续编》的《古迹》一节中有这样的记载:“东南十里为和丰喾,一望沃野,水道不通,宋舟至此,凿而通之。由广贩盐诸舶往往聚此。”海丰境内的赤岸河,流至陶河镇的大小屿村的东面东折,其下游称为东溪;赤岸河的另一支流向西拐弯,称之为西溪。东西两溪相距最近约2公里。宋末,端宗兵败南逃,所渡兵船从陆丰县甲子镇随东溪往西溪至此,见水路不通,便凿通连接东西两溪。使兵船由东溪开往西溪而到达丽江浦。后人便把宋军开凿之溪叫为宋溪。这个村庄也因此而称为宋溪头村。宋溪周围还有很多的宋迹。宋溪头村西郊200米处的“宋王山”是一个圆形的小山包。南宋景炎三年(127……[详细]
59、宋存庵
宋存庵
  宋存庵位于海丰县后门镇镇北一公里的南山岭下,它是在绿荫掩影中的一座两进三间的残破庙宇,门额横书“宋存”两个大字,这也是宋存庵得名的来由。门额“宋存”两字,是“江山永在,宋室长存”之意。在残壁上还保存着两幅对联,一幅是:“风雨难磨王者字;君臣犹享宋时山。”一幅:“一宵留圣迹;三字寄行人。”。相传宋末时,宋端宗与其弟兵败南逃至此,在岩石下暂往一宿,当夜地震,山摇地动,身边大臣陆秀夫就奏皇帝在岩壁-写“壮帝居”三字,使能安寝。明代-莆见川雍兰到此凭吊古迹,得知往事之后,就在该岩壁题刻“壮帝居”三个大字,旁有落款。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后门镇群众集资,以此石刻为中心,修建了这座庵宇,现此石刻位于宋存庵后厅正中的斜面岩壁上。地址:广东汕尾市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详细]
彭湃故居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桥-,坐北向南,面临龙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楼双层,面宽三间12.9米,进深10.9米,前廊子访西式建筑,楼板加铺花砖,风火式山墙,总建筑面积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这里度过童年和青少年时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开始宣传农-动,与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书室”居住。1925年3月,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达海丰后,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同志、校长蒋介石和革命军的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庭及加伦将军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军回师广州,敌军重陷海丰城,故居被焚毁,遗下墙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修建围墙加以保护。1962年7月7日,广东省人民委员会颁布该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含得趣书室)。1986年,国家文物局拨款十五万元……[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