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长沙县旅游

长沙县旅游景点介绍

棠坡清代民居遗址
  棠坡清代民居遗址位于长沙县,年代为清咸丰四年(1854),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华山庙
  上华山庙,位于长沙县白沙乡上华村上华山村民组,兴起于清康熙年间,庙宇占地面积4249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设有神坛、观音殿、戏楼等。……[详细]
  吴文炳墓位于长沙县,年代为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达明墓位于长沙县,年代为元大德十年(1305),类别为古墓葬。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金井茶场墓群位于长沙县,年代为东汉,类别为古墓葬。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严荔邨墓位于长沙县,年代为清光绪八年(1882),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德全墓位于长沙县,年代为198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吴太守墓位于长沙县,年代为明,类别为古墓葬。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汉域勒石位于长沙县,年代为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南阳城遗址位于长沙县,年代为宋-元,类别为古遗址。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华渡槽位于长沙县,年代为1977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回头是岸”石刻位于长沙县,年代为清同治六年(1867),类别为石窟寺及石刻。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鸦鹊坡土地庙位于长沙县,年代为清宣统三年(1911),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盛家老屋
  盛家老屋坐落于长沙县江背镇金洲村,始建于清同治八年(1869),是一处四合院式的老屋,原有大大小小房屋108间。院落构造依据一套五行体系,深刻体现了老祖宗的房屋营造智慧。盛家老屋紧邻浏阳河从浏阳柏加镇进入长沙县后的第二道湾“金潭河”。杨柳岸,乌篷船,小桥流水绕人家。线条流畅的屋角飞檐,斑驳不堪的青瓦白墙,出现裂纹的雕梁画栋,早已褪色的朱漆木门,纹饰讲究的窗花。盛家老屋尽管苍老,但仍可窥见当年奢华。《星沙时报》记者熊文对盛家老屋进行过采访,记录了盛家老屋的历史和现状。盛家老屋今存20多间房,包括正屋、围屋、粮仓。房屋内堆满不少已成为记忆的家具和农具,如老藤椅、梳妆台、神柜、鱼盆、风车、土车、扮禾机、打稻机等。尤其是一顶专门用来接客的黑色轿子,可见当年的阔气。会客厅分正客厅和次客厅,位于里间的正……[详细]
长沙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于北山镇高仓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坐西朝东,规模宏大,重重屋宇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组成一个个长方形天井,楼上楼下,走廊、房间宽敞明亮,气派庄重,是闻名遐迩的大型建筑群。相传该祠是块风水宝地,内有九口井泉,水清甘甜,如出一源,任何一口井提水,其它泉眼皆回应:水位同升同降,故有“九井连泉”美称。族人彭海鲲,念桑梓、济苍生,借家族之力,先在祠内办新派小学,1942年更办“湖南省私立高仓中学”,有学生400多,是当时长沙县四所完全中学之一。他取“仓颉造字”传说,执意把文字归还造字的民众,始称“大扫盲,上台阶”,竭诚教育,惠及一方百姓,人称“彭圣人”,“高仓中学”后改名“长沙县第二中学”,绿树成荫,花香四溢,占地105亩,是既有文化底蕴又具现代气息的示范性高级中学。70余年来,该……[详细]
常家祠堂
  常家祠堂位于北山镇常新桥北500米处,虽为常氏支祠,却比其西总祠更富丽堂皇,造型古朴浑厚,恢宏大气,细部刻画精巧雅致,是长沙县保存最完好的祠堂,也是本书作者之一陈先枢母亲常友芳老家的宗族祠堂。据《长沙欧塘常氏谱》:“始迁祖钧公,字黻肃,原字福绣,号秉国,一号毅斋,后唐同光二年(924)以孝廉官湖南刺史,与陈公端、彭公滢自江西庐陵追贼至长沙,遂隶籍长沙雾阳乡伙散桥,旋徙大贤都欧塘即常家冲老屋。”与之相印证的有《长沙青山彭氏宗谱》:“始祖滢公,字汉霖,号旭湖,行政一,由彭城世居江西吉州之庐陵山口老杠树下,为唐保义郎。值江南黄巢乱,同招讨使姻舅陈端、蒋良杰共领兵征剿。后唐同光元年(923)与陈、蒋及甥南行至湖南长沙雾阳乡火散桥,议曰:遇大则居。滢公家于青山大田铺,陈家于大塘,常家于大贤。”《长沙清……[详细]
17、大有桥
  大有桥位于开慧镇竹山铺,横跨今葛佳山村境内20多米宽的开慧河,3墩4孔。墩由麻石从基岩砌起,高丈余,南侧迎水面呈船头状,以利分流。北侧墩面为方形平台,有供行休息的连体石凳,形似人的大拇指,中间石凳上还饰有蜈蚣状雕刻。桥面由3条丈多长、2尺宽、近2尺厚的麻石板拼成,4孔12条麻石板平铺起东西通途。桥东原有3块青石功德碑,麻石框边、盖顶,庄重美观。所捐钱款以“文”为单位,谷物计石(担)、斗,可见桥为民间募捐所建。碑已失,但其前面“碑坵”名还在,坵内1亩多田仍在耕作。桥西原有麻石砌的三层宝塔,五边,空心,高约丈余。第二层有孔,旁刻“惜字进香亭”。旧时写过的字纸要在“香亭”内焚化,万不能作它用。此俗源于旧对文字的敬重。大有桥地处古道旁,进城、下乡的土车子川流不息。车有半空铁圈箍着木轮,桥面麻石中间被……[详细]
18、芙蓉桥
  芙蓉桥位于金井镇涧山村新河组与新萍组之间,东西走向,横跨金井河,原为宋代吴交、杨初二人出资修建,故本名吴杨桥,历为贯通长、浏、平、三县的交通要道。今桥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建,1914年再修的单孔花岗岩石桥,长27.8米,宽4.7米,离水面高7.2米,占地131平方米。桥为花岗岩垒砌,桥面石块长0.7-0.95米,宽0.3-0.4米,两侧护栏石条长达1.5米,宽0.5米。两端有斜坡石梯。桥北侧嵌6块青石碑,5块为捐资碑,第6块为1923年所立碑志,详叙建造维修史,全文如下: 吴杨桥俗名芙蓉桥,在县东北之尊阳都。乾隆四十年岸屺碑出,乃宋淳祐十二年,吴交杨初二人创建,县志彰彰可考,诚古桥也。民国三年氾于水,是岁山水暴发,周境数十里内桥梁存者一二,不数年,尽复旧观。吴杨桥位尊阳中区,为平浏……[详细]
19、螺岭桥
  螺岭桥位于长沙县高桥镇螺岭村螺岭山侧,故名。在长平公路线上。系四孔五墩花岗岩结构,全长八十五米,宽七米,高十一米,造型美观。为路口地区北通平江,南至长沙的重要桥梁。螺岭桥横跨于金井河上,是一座规模较大的石墩桥。修建于1932年至1934年,即修筑长平公路时所造。后被洪水冲毁,20世纪50年代在原桥基础上重建。现桥为西北-东南走向,长80米,宽7.2米,高11米,占地568平方米,全由花岗岩垒砌而成。除两岸桥墩外,中有3个石墩,共4拱。桥面两侧有0.8米高的栏杆。该桥结构稳固,古朴庄重,大方美观,是建国初期长沙地区桥梁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文物价值,为长沙县不可移动文物。螺岭桥处暴雨多发带,历来洪灾频发。为积极掌控水情动态,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即筹建螺岭桥水文观察站,是长沙县域最……[详细]
20、郭桥
  郭桥位于今高桥镇金桥村乡道“同仁路”上,横跨金井河,是四墩三孔的花岗岩古桥,长26米、宽4.3米、高6.9米,占地100平方米,两侧各有0.9米高的花岗岩石护栏,东南侧刻有“郭建”二字。2004年当地政府出资对该桥作了大规模维修,现桥面中心为花岗岩轴线,其余部分铺水泥。郭桥是长沙地区保存较好、具典型清代风格的石拱桥,设计独特,工艺精细,桥墩及跨拱部分均由规格一致的方形和长扁形麻石砌成,饱经200多年风霜、洪水,仍傲然屹立,并经受现代熙熙攘攘的车辆考验,成为连接高桥集镇与金桥村的交通咽喉,对研究桥梁发展史、建筑工艺均有重要价值。今为长沙市文物保护单位。睹物思人。行走在这舒适桥面上,对郭灿200多年前的建桥义举,追根溯源,考其担当基因,不胜感概。郭灿曾祖郭金门乃岳麓书院历任55位山长之第23位。……[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