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旅游景点介绍

  张赫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西善桥街道西善桥村。在福润雅居小区的西面。张赫墓墓葬为单室券顶短甬道砖室墓,墓长10米、宽4米、高3米,墓葬座南向北由墓道、墓志、封门墙、甬道、石门、墓室6部分组成。现墓室封门保护。……[详细]
  华严寺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华严村18号。华严寺,始建于南朝梁代(502-557)。华严寺遗址现存残碑一块,雕有二龙戏珠图案,纹饰精美,正中刻“敕赐华严禅寺碑”;石龟趺一件,体态丰硕;石莲花须弥座一座,四周雕刻精美莲花纹饰、石柱础五个,呈鼓形;石井一眼。石井在华严寺龟趺旁10米余处,井栏呈圆……[详细]
  宝林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南街道养回红村47号。雨花南路南侧30米处。明南京佛寺表记载,宝林寺,国初徐达建,在聚宝山门外三里,乃徐达之私家寺庙和花园。清乾隆时重修,原规模颇宏,大殿三进,厢房10余间,原记事碑已失。现为雨花台区教育师进修学校。寺门及第三进已改为平房,第二进正殿及两边厢房,其本末动,大殿为砖木结构……[详细]
  明成化墓碑,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宁南街道花神庙社区,位于南京公交四场内。明成化碑碑通高4米,龟趺高近1米,碑身完整。……[详细]
  毛胜墓为原大定坊失考墓葬,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大定坊村,西临宁丹路、东临部队营区。毛胜墓早年被盗,“文革-”中被毁。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2001年出土一墓志铭。这汉白玉大理石,镌刻欧体小楷,据墓志载,墓为“南宁伯追封南宁候毛胜及夫人白氏合葬墓”墓葬现存石马二、石羊二、石虎二、等神道石刻,迁移至邓府……[详细]
  张瑄墓为原马家店失考墓,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马家店村,东临宁丹路。张瑄墓在1982年文物普查时被发现,墓前原有神道石刻及神道碑等5对10件,1999年这组石刻被迁移至太平门外南京白马石刻公园内进行保护展示。2009年2月,南京市博物馆进行发掘。1号墓砖室保存较好,由封门墙、甬道、墓室组成,全长7米,墓室宽……[详细]
  安塘凹地下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街道高家库村。安塘凹地下遗址,四面环山,面积近4000平方米,全部被浮沙所掩盖。1970年至1974年被群众发现,有石墙,呈长方形,有3间房屋大小,并有石桥、石板路等。1980年后因江苏军区某部建设需要,又加土层约2米,遗址现存在3米沙土之下,保存完好。……[详细]
  菊花台碉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安德门社区,位于在菊花台公园内,北侧为九烈士墓。碉堡是抗日战争时期原国民政府军遗留,是难得的抗战军事设施,对研究抗战历史具有重大意义。作为历史遗存,是历史的见证, 是历史的教科书.碉堡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研究价值,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碉堡直径4米,高2.67米.……[详细]
  雨花台碉堡群,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新村街道雨花社区,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内。大炮山雕堡保存完好,雕堡入口被封堵。碉堡1直径4.5米,高1.85米,厚0.7米,有五个方形射击孔。梅岗雕堡保存完好,直径4.5米,高1.85米,厚0.7米,有三个方形射击孔。在雨花阁下,杨邦乂剖心处上方,入口处已被封堵,外表完好。纪念碑……[详细]
  八字山碉堡群位于中山北路挹江门右侧的八字山上,原为四望山,(民国时期改名为八字山)其碉堡群,始建于民国时期,现保存7个较为完整的旧式碉堡群分布于八字山周围,依山而建,地势较高。该碉堡群均为钢筋水泥结构,高低、深浅、长短各不相同,一般都在宽8米左右,长10米左右,高出地面约2米左右。该碉堡群作为战时军事设施,建国后已封闭……[详细]
  民国军事防御设施。玄武区锁金村上山的道路旁。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对首都进行军事防御,在紫金山各路口建有众多碉堡,现多保存完好。……[详细]
  民国时期军事防御设施。均为钢筋混凝土构筑,建筑形状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形式有地面建筑和半地下建筑及隐蔽式(全地下)建筑等。现存有十余座,是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对首都进行军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区各主要道口建有众多的碉堡,现大多保存较好,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历年的环境整治中,也对碉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维护,现已成为以民国时期……[详细]
  民国时期军事防御设施。为钢筋混凝土构筑,方形地面建筑。是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对首都进行军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区各主要道口建有众多的碉堡,现保存较好,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历年的环境整治中,也对碉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维护,现已成为以民国时期军事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场所。这些遗存为研究民国时期首都地区军事防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
  民国时期军事防御设施。为钢筋混凝土构筑,圆形地面建筑。是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对首都进行军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区各主要道口建有众多的碉堡,现保存较好,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历年的环境整治中,也对碉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维护,现已成为以民国时期军事文化为主题的观光场所。这些遗存为研究民国时期首都地区军事防御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详细]
  民国时期军事防御设施。均为钢筋混凝土构筑,建筑形状有圆形、方形、多边形等,形式有地面建筑和半地下建筑及隐蔽式(全地下)建筑等。现存有十余座,是民国时期,民国政府为了对首都进行军事防御,在紫金山地区各主要道口建有众多的碉堡,现大多保存较好,中山陵园管理局在历年的环境整治中,也对碉堡周边的环境进行了维护,现已成为以民国时期……[详细]
  该楼为一四面坡顶砖木结构楼房,据传该建筑原为慎氏所有,后由张氏购得,张氏有子女七个,张氏遂将此屋隔成七间,每个子女得一间。该楼七间,面阔18米,进深7米,高6米,总高7.5米,西侧楼上为一室内走廊,与各间相通,为排山屋架,楼上临街外墙未用砖,属简易腰隔。……[详细]
  该建筑为龙潭曹氏私宅,相传民国期间曾为龙潭镇公所办公之用,砖木结构,青砖扁砌,墙面用水泥抹面,上下二层,平顶,南北向,东面墙楼上有窗,北侧楼上有阳台,南侧、西侧墙上亦留窗,房面阔9.1米,进深9.3米。……[详细]
  湾河街18号黄氏民居坐落龙潭湾河街上,座北朝南,由门厅、厢房、正房、天井、后院等部分组成,房面阔12米,厢房至门厅6.6米,正房进深6.9米,正房为七檀梁架,梁上有雕花图案,地铺地席纹砖,天井由青石铺地。临街墙面由黑青砖下扁上立砌建。房主建国前为地主,建国后房产被收归为国有,后部分退还原户主。……[详细]
  南街38号褚氏民居为晚清建筑,旧时可能为多进,现今剩临街一进,面阔11.3米,进深7米,该建筑的特点是至今仍保留有封火墙,建国前户主为褚光兴,褚光兴在建国前曾任龙潭镇镇长,文革中,褚氏家人下放,房屋收归国有。梁架结构未进行改动,屋顶小瓦已改为洋瓦,临街面全部改动。……[详细]
  夏氏民居为二进三开间七架梁结构,沿街原为木门板移动上下门,后被改造,仅见中间木门。前后进房屋面阔11米,进深皆为7.6米,天井5.3米进深,两侧为厢房。主建筑至今未进行过修理,屋顶进行过拾修,现为洋瓦铺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