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旅游景点介绍

  湾河街6号-1郭氏民居为龙潭人郭以林家旧宅,原为多进式,现今存前厅和西边厢房及后院墙,前房面阔12.3米,进深7.6米,厢房为一面坡式,面阔8.6米,进深3.14米,后院墙为下半截为大片墙,上半截为青砖立砌,上有小瓦作檐。……[详细]
  该民国建筑群,分为住宅建筑、办公建筑及用于生产的部分工业遗产等,其中住宅建筑又分为甲、乙、丙、丁四种,甲种亦称甲招,是建厂时期中方聘外籍厂长的居住用的招待所。京特曾在这里居住过。小黄楼原为厂俱乐部,日军侵华期间,成为京特等国际友人在这里与日军斡旋的场所,这里还有难民营临时诊所、京特、辛德贝格故居等。……[详细]
  2005年12月14日,栖霞区文化局文物管理部门接到举报,栖霞街道一企业在萧憺墓神道石刻南侧,距南龙路约60米处施工中发现一龟趺,根据文物部门要求,该施工企业将龟趺保留在原地,并砌一方池,圈在其中。该龟趺头朝西,制作很粗糙,体量也不大。……[详细]
  “寿”字题刻:楷书,清1898年,70乘90厘米;“金”字题刻:楷书,金(约1130年),120乘99厘米;“圆通教主自在佛”题刻楷书,金(约1130年),165乘115厘米;重新观音大士佛像碑记,小楷,明1600年,44乘30厘米。……[详细]
  该弥勒窟位于舍利塔正南偏西约50米,窟宽2米,由于窟前土层漫进窟内,此窟高度无法测出,该窟传为唐代,称唐代弥勒窟,也有人认为早于唐代,为南朝遗物,窟上有摩崖石刻小字,但已不清,窟内原佛像毁于文革,现佛像为进年新塑。……[详细]
  洞口宽8米,左侧4米处有佛龛,依稀可见两尊佛像,洞口高约4米。洞与佛龛之间有梁洞眼七处,可见古代这里曾有建筑的,洞左边有自然风化岩石,入洞约10米后分为两洞,左边小,右边洞约3乘3米,旧时洞内墙壁上镶有小石碑,今无存。……[详细]
  建国初娘娘观建筑尚存,作为龙潭小学校舍用房,现仅存一古井及石鼓、石柱础。娘娘观为龙潭阴历3.15庙会源头,供奉天妃娘娘,由于历史上龙潭地处大江之滨,祈祷行船安全,民间有祭祀天妃娘娘之俗。……[详细]
  位于龙潭镇龙潭中学校园内,俗称“马号”。龙潭古镇,后负巨麓,前临大江,处于水陆之冲。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句容县县令钱良臣建龙潭水马驿。从“水马驿”之名可知当时的驿站不仅为陆路,还包括水路。……[详细]
  旧志中有此庙的记载,民国年间,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同时在这里开设中国第一个农村幼稚园,从房屋构造看出为清代建筑,一进两厢,目前主体建筑尚存,外部改造较大。……[详细]
  南朝时印度僧人来建康传佛,受到梁武帝冷遇,达摩离开建康,传曾在此洞面壁坐禅,此洞便被称为达摩洞。洞口面朝东,可见大江风貌,洞壁怪石嶙峋,较具观赏价值,洞内面积约二十平方米,洞高约两米余。夹骡峰有达摩洞。相传达摩北上时曾在此休息过,他是听到梁武帝坐骑的蹄声才离洞而去的。梁武帝没有能追上达摩,又见他折芦为舟,这才发现他“佛……[详细]
  乾隆驻跸栖霞行宫时,其随行御林军驻扎之地。该处建筑群共有9处建筑遗址,残留围墙断续有348米长,高度在1.3米左右。有三开间、两开间两种建筑遗迹,建筑遗迹为100乘70米范围。……[详细]
  相传此处建筑遗址是清代万松山房时留下的建筑遗存,最高处的墙体有一米多高,还可见到一些石柱础,万松山房为清乾隆帝在栖霞山建造行宫时所建的一处建筑。……[详细]
  此处未古代地藏殿遗址,2009年栖霞寺复建新的地藏殿,在遗址处挖到原地藏王殿的墙基、路面、下半截拱型门以及观赏石“栖霞石”多块。2010年复建的地藏王殿主体建筑已完工。……[详细]
  位于栖霞镇衡阳村北。元《至正金陵新志》载:“衡阳寺在上元县清风乡。”明万历六年(1578),倪公甫、吴先兆游衡阳寺时,寺门外仍有二石幢,南唐时所立,殿内石炉,镌“宋宣和五年癸卯造”诸字。民国21年(1932)至民国23年朱楔曾多次登临栖霞山,考察栖霞寺及其下院衡阳寺,并拍摄、搜集一系列照片。……[详细]
  黄天荡以险要著称,抗金英雄韩世忠与夫人梁红玉曾在此围困金兀朮大军。历史上位于栖霞、龙潭及靖安之间的江滩上,为长江下游险要之地,曾有许多船只在这里颠覆,现已为陆地。……[详细]
  该地堡为民国建筑,江防用,从顶部看为八边形,东侧有入口,北侧有枪眼,东西两侧边长1.7米,南北两侧边长1.2米,其余四条略短。地堡为钢筋水泥结构,现大部已埋入土中。……[详细]
  位于龙潭镇南街与湾河街之间,架设在湾河上。龙潭在宋时设巡检司,根据桥名,疑此桥应在巡检司门前或附近。司门桥原为拱形桥,桥长约8米,宽4米,建桥之始全采用青石构筑,其护栏石质风化严重,足见其历史久远。历史上由于江水不断南移,街面始终呈低洼态势,桥两端路面不断抬高,致桥面已看不出拱形。今原桥身石材被水泥桥面覆盖。据当地老人……[详细]
  南街炮楼为一正方形建筑,青砖砌建,相传地基建在杉木桩上,至今墙体未开裂,长宽各4米,北面有2个窗户,西面1个,东、南面不详。传为民国年间龙潭自卫团集资建造,三层,顶凸出,有木栏杆。……[详细]
  王家大村祠堂始建于明代,砖木结构,座北朝南,前后二间共十一间,祠堂面阔18米,进深21米,大门门额上有石匾,上刻“王家宗祠”四字,门两边有石鼓,上雕二龙戏珠图案,天井地面铺设青砖,正屋南面有古典木格屏风式门窗与天井相隔,墙面青砖主要是立砌,屋面为小瓦,未进行过大修。目前房屋产权归村部,非王氏所有。2009年王氏集资将屋……[详细]
  位于栖霞镇南九乡河上,系乾隆皇帝南巡时建造,故名“御龙桥”。民国时,御龙桥是九乡河上最大的石桥,是当时到甘乘乡必经之路。桥西侧原有清同治七年(1868)乡民捐修记事之碑,现无存。新中国成立初,地图注该桥为“玉龙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