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武汉市 > 武昌区旅游

武昌区旅游景点介绍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1930~1936年。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武汉大学校内珞珈山、狮子山等10余座山丘之间,东、北、西三面环水,滨临东湖西南岸。占地面积20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万余平方米。是武汉大学早期校址。武汉大学的前身是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3年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改名为国立武汉大学。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李四光选址、规划、筹资,美国著名建筑师开尔斯主持设计。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农等5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华中水工试验所、学生宿舍、饭厅、俱乐部、18栋教授住宅楼、牌楼、水塔等。整体布局在3条南北轴线与2条东西轴线相交汇的轴线网络上,形成以图书馆、理学院、工学院为主体的三个建筑团组。3条南北轴线为:中心花园(小操场)至图书馆;理学院至工学院和水工试验所;理学二院至大礼堂(现为人文科学馆)和办……[详细]
钱基博故居
  钱基博故居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建于1936年,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总建面630平方米,是文化名人钱基博1946年至1957年居住的地方。该建筑又名朴园,是著名国学大师、教育家钱基博先生(钱钟书之父)的故居。钱基博,江苏无锡人,天资聪颖,家学渊源,16岁那年就撰写了洋洋4万余言的《中国舆地大势论》,发表在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上。实业家、曾中过状元的张謇,读过钱文后击案赞叹:“大江以北,没有见过能与他相比的人!”钱基博历任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私立华中大学教授。朴园原是私立华中大学(现华中师范大学)修建的新公寓。其第一位主人是碧眼勾鼻的美国教授。1946年,钱基博成为其新住户,在此度过了他最后的11年。其间,他将家中2万多册藏书,捐给了华大图书馆。这座二层楼房砖木结构,系折中主……[详细]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
  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是湖北省、武汉市在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打造的经典文化旅游项目,也是武汉设施最为完备的免费景区之一,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紫阳湖公园、起义门、首义碑林等景点在内并集教育、观赏、休闲、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主题文化旅游区。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自2005年开始,省、市、区政府共同实施了包括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在内的以首义文化为主题的一系列新建、扩建、改建工程——新建辛亥革命纪念武昌起义纪念馆前的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修建首义碑林—楚望台遗址公园;修复起义门旁的古城墙等。在整合了周边相关旅游资源,挖掘了首义文化内涵的同时,完善了旅游景区的服务功能,从而打造了武昌首义文化旅游区-。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开创了中国新……[详细]
东湖听涛风景区
  东湖听涛风景区位于东湖西北岸,是东湖风景区中最早建成开放的景区。该景区建有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为主体的景点群,还有新建的沙滩浴场,是夏夜人们纳凉避暑、戏水休憩的好地方。景区中的主要风景旅游点有行吟阁、长天楼、九女墩纪念碑、湖光阁、寓言雕塑园、碧塘观鱼等。☆行吟阁:位于东湖西北岸中部的小岛上,1955年修建,它四面环水,由荷风、落羽两桥与陆路相连。阁名出自《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竹吟泽畔”。阁系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高22.5米,平面呈正方形,三层四角攒尖顶,古色古香。行吟阁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韵。阁前立屈原全身塑像,像高3.6米,基座高3.2米,造型端庄凝重,屈原翘首向天,款款欲步。(屈原名平(公元前340-前278年),战国时期秭归人,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伟大的爱国诗人。初辅楚怀……[详细]
武汉革命博物馆
  武汉市革命博物馆位于武昌红巷13号。2000年11月由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陈潭秋烈士纪念馆和武昌起义门管理所合并,组建武汉市革命博物馆,办公地点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内,负责武昌农-动讲习所旧址、武昌毛泽东旧居、陈潭秋烈士早期活动旧址及武昌起义门旧址的管理、保护和对外开放;负责武汉地区近现代文物的征集、保护、展示、研究及武汉近现代史的研究;负责举办反映重大革命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专题展览。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讲习所旧址位于武汉市武昌红巷13号,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同志倡议创办并主持的一所培养全国农-动干部的学校。校舍建于1904年,由四栋砖木结构毛泽东旧居的房屋组成,中间有一个大操场。农讲所旧址是武汉市现存唯一保存完好的晚清学宫式建筑,占地面积12850平……[详细]
106、阅马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阅马场
  阅马场(过去称阅马厂)与红楼,是武汉市民熟悉的地名和建筑物,但能道出它们来历的人却不多了。明代的教场称作阅兵楼,在武胜门外,有演武厅3间。清顺治年间,湖北巡抚刘兆麟在蛇山南麓重建新教场,称为间马厂。它是清军练兵演武的操场和举行武科考试的考场,也设有演武厅。清军绿营兵的营房也在该地。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被裁绿营兵起事,推夏逢龙(夏包子)为首,在阅马厂建立总统兵马大元帅府。自那以后,阅马厂就成为人民举行-斗争和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1853年(咸丰三年),太平军在此筑台“讲道理”(宣传革命),并举行了进军南京的誓师仪式。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在阅马厂红楼内建立了湖北军政府。红楼原是清末湖北咨议局所在地,始建于1909年(宣统元年),1910年落成。为一组建筑群。占地面积18000余平方……[详细]
辛亥首义烈士祠
  辛亥首义烈士祠(武昌紫阳路127号,1911年11月湖北军政府为纪念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等烈士所建。原建筑已毁,现仅存牌坊。)辛亥首义烈土祠位于武昌紫阳路北侧127号,与路南的紫阳公园相对,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此祠原为明代楚王宫的遗址。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在此建“万寿行宫”。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绘制的《湖北省城内外街道总图》标示为“皇殿”。民国初年,一度作辛亥革命烈士遗孤教养所,并供有彭、刘、杨等烈士牌位。1936年前后,由辛亥首义志土喻育之主持修建辛亥首义烈士祠,主体建筑为牌楼和草堂。牌楼为水泥结构,三门双层飞檐,额书“辛亥首义烈士祠”七个大字,今仍完好。享堂供奉烈士牌位,今已不存。院内建有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北省委元会等单位的办公楼等。孙武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伏虎……[详细]
卢立群旧居
  卢立群(1904-1976),字龙骧。湖北红安人,早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北伐,追随董必武投身革命。20世纪三十年代主持修建武昌蛇山首义公园,并以蛇山为中心建设了一大奠定武昌中心城区格局的工程项目。旧居位于武昌蛇山首义公园抱冰堂后,始建于1896年,20世纪80年代末拆除,随着蛇山透绿工程建设,于2008年修复。为一栋中西合璧式一层平房,红瓦灰砖,四周有架空层,外层有石质围栏,周边环境清幽。……[详细]
109、珞珈山
珞珈山
  珞珈山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中部,东湖西南岸边,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珞珈山海拔118.5米,为东湖南岸临湖最高峰,山顶可远眺东湖全景和武汉景色。珞珈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明显,植物茂盛,大部分植物由国立武汉大学引种。珞珈山名副其实遍地是名胜,现有-故居,郭沫若、郁达夫、蒋介石别墅。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八一路299号武汉大学内类型:山游玩时间: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毛泽东词亭
  毛泽东词亭,在南楼东南侧,黄鹤楼东南206米,白云阁西南90米处。毛泽东似乎对“白云黄鹤之乡”特别钟情,他36次来武汉,多次登临蛇山,并18次畅游长江武汉段,1956年6月1日,毛泽东从黄鹤楼故址的上首入水,首次畅游长江,6月3日至4日,又两次到江中畅游,写下了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词亭于1992年建成,坐北朝南,长宽各6.6米,高9.5米,为四角攒尖重檐舒翼,亭中央矗立一高3.2米,宽1.8米的大型青石碑,南北两面分别镌有毛泽东1927年春登蛇山时填写的《菩萨蛮。黄鹤楼》和1956……[详细]
111、蛇山
蛇山
  又称黄鹄山,即黄鹤山。在武汉市武昌城内。是武汉市名胜古迹较多的三山之一。绵亘婉蜒,形似伏蛇,头临大江,尾插东城,与汉阳龟山对岸相峙,为古代军事要塞。三国吴黄武二年(223年)筑夏口城于其上,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立县于此,历代不断扩建,名区胜迹甚多。除署寺宫祠外,驰名的楼阁亭台有黄鹤楼、白云楼、八极楼、静春台、奇章台、斗老阁、留云阁、西爽亭、仙枣亭、石照亭、压云亭、一览亭等达20多处,故有“鄂之神皋奥区”的美称。历代名人如崔颢、孟浩然、李白、白居易、贾岛、王维、范成大、陆游、陈孚、杨慎、张居正、潘丰等,均先后登临游赏,行吟作歌,留有“寒花媚幽石,疏林带高阁”、“桃花深处暖云浮,隔树红妆倚翠楼”等名句。现存胜迹有:黄鹤楼、胜象宝塔、陈友谅墓、-穆遗像亭、抱冰堂、涌月台和近年修复的南楼(白云……[详细]
112、行吟阁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行吟阁
  在东湖西北岸听涛轩东侧小岛上。四面环水,由新筑长堤上之荷风桥通达。为建国初兴建,取《楚辞?渔父》中屈原“行吟泽畔”之意命名。阁系钢筋混凝土结构,仿古代砖木建筑形式,高22.5米,平面正方形,底边长12米,四角攒尖顶,飞檐三层,上覆翠瓦,四壁墩垛,古色古香。阁内立红色圆柱,并设旋梯上下。雄健俏丽,颇富民族风格。檐下悬“行吟阁”匾额,乃郭沫若手书。阁前竖有我国古代伟大诗人屈原的全身塑像,高3.6米,造形端庄凝重,清癯飘逸,表现传人对天长吟的生动形象。四周层台上下,遍布佳木花卉,岛边围以垂柳、棕榈,点缀有致,意境开阔。据考,屈原当年不仅途经武昌,还在此流连了一番,正因为此,历来就有人在今武昌一带设清烈公祠,祭祀屈原。屈原是诗人,又是政治家,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是楚文化的标志性人物,也是……[详细]
113、起义门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起义门
  起义门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辛亥革命的见证,被历史学家称为“首义胜利的开端”,历史地位可见一斑。起义门,原是武昌古城的中和门,位于武昌城内首义路起义街,是武昌古城九大城门中唯一保存至今的城门。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距今700多年历史。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工程营起义后,迅速控制中和门,参加起义的南湖马炮营得以从此门入城,在城头架炮轰击湖广总督府,有力地配合和支持了其他起义部队的战斗,掀开中国近代史新的一页。为纪念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胜利,中和门改名为起义门,城门高7.1米,宽5米。1981年,城楼在原址修复,城楼高11.3米,穿斗重檐歇山顶式两层建筑,朱楹华确,颇为壮丽。檐下环以朱红廊柱30根。半圆形城门高5米,城门上方新嵌长方形石额,刻“起义……[详细]
首义公园
  在武昌武珞路湖北图书馆东边,高大的梧桐树下竖立着一座古朴的牌楼,上 书:首义公园。门外,车流如织,噪音充斥。进得门来,绿树掩映,心平气顺。沿山坡上行约180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首义枪声”纪念雕塑:一位起义士兵傲然挺立,右手高举“汉阳造”,食指扣动扳机,左手扶握V型标志,目光坚定,永远向前。凝视雕像,仿佛看到了民军的铁流,听到了起义的枪声。辛亥革命武昌首义彪炳史册。为纪念辛亥革命及照顾首义伤残军人生活,1921年,由夏道南(武昌首义时任湖北军政府顾问,后为军务部参议长)等人倡议建首义公园,1923年开始筹建,1924年落成。首义公园是武汉最早的公园,比汉口的中山公园还早三年,也是最早不收门票的公园。1932年,湖北省政府将蛇山全部辟为武昌公园,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取消了首义公园。武昌公园虽设有……[详细]
115、鹦鹉洲
鹦鹉洲
  原在武汉市武昌城外江中。相传由东汉末年弥衡在黄祖的长子黄射大会宾客时,即席挥笔写就一篇“锵锵戛金玉,句句欲飞鸣”的《鹦鹉赋》而得名。后弥衡被黄祖杀害,亦葬于洲上。历代不少名人,“藏船鹦鹉之洲”纵观大江景色,留下了很多诗篇,唐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李白“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孟浩然“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看江中鹦鹉洲”,更是传颂一时的佳句。但此洲在明末逐渐沉没。现在汉阳拦江堤外的鹦鹉洲,系清乾隆年间(1736-1795)新淤的一洲,曾名“补课洲”,嘉庆间(1796一182O)将补课洲改名鹦鹉洲,并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修了弥衡墓。墓为石建,方形,额题“汉处士弥衡墓”,甚为古朴别致。景点位置武汉市汉阳区……[详细]
古郢州城垣
  郢州城亦称郢城,位于武汉市武昌蛇山,南朝刘宋就三国孙权所建夏口城扩建而成,为其所置郢州州治。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孝武帝刘骏把荆、湘、江、豫4州中的8郡划出设置郢州,以削弱方镇势力,郢州州治即设在夏口城内。自刘宋以后,齐、梁、陈一直以此城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设江夏县,鄂州治和江夏县治都设在郢州城内。此后,鄂州、郢州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州治却一直在郢州城内。自刘宋以后,齐、梁、陈一直以此城为郢州州治。隋置鄂州,设江夏县,鄂州治和江夏县治都设在郢州城内。此后,鄂州、郢州的名称虽几经变更,但州治却一直在郢州城内。唐敬宗宝历(公元825—827年)年间,牛僧儒任武昌军节度使时,驻鄂州,改用砖筑城垣,经5年扩筑成鄂州城,但城垣至五代还未废除。郢州城自刘宋至唐,历270年,经十数次大小战事而不坏……[详细]
117、武昌城
武昌城
  明洪武四年(1371)江夏侯周德兴在唐郢州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辟有大东、小东、竹牌、新南、望泽、平湖、保安、草埠、汉阳等9门。明嘉靖十四年(1535),巡抚御史顾磅重修武昌城,除保持汉阳、平湖、保安3门外,余改名为宾阳、忠孝、文昌、中和、望山、武胜等门。武昌城周围8.16公里,东西直径25公里,南北直径3公里,墙基厚22.44米,顶厚17.82米。汉阳、平湖、武胜三门面临大江,其东、南、北三面有堑波,深6石米,宽7.6米。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湖广总督张之洞为修建粤汉铁路,曾在宾阳与中和门之间增辟“通湘门”。1911年辛亥起义时,起义军由中和门进城攻打清湖广总督总署。为纪念武昌起义,将中和门更名为起义门。武昌城规模宏大,明清时为府、省治所,中国近代史上的许多革命运动和重大事件都在武昌城上……[详细]
118、听涛轩
听涛轩
  听涛轩在东湖西北岸、黄鹂湾湖滨长丘之上。建国后兴建。为长廊式建筑,砖木结构,崇脊、展檐,檐高3.2米,长55米,深7.6米,左端朝前稍拐,右端向后略斜,周围以40根立柱支架,兼置花孔围栏。设计别致,姿态健丽,四周环以苍松翠竹,清幽雅静。登临其上,一览湖水,无限风光。微风之时,浪花碎溅,如诉琴弦;狂郯之际,碧波汹涌,宛若松涛,因以轩名。右下有“水云乡”,可以品茶,左下为“听涛酒家”,可以酌饮。听涛轩位于武汉东湖西北岸,听涛景区内,黄鹂湾湖滨松坡之上。听涛轩建于1958年,为长廊式建筑,砖木结构,游客置身其中,只见广阔的湖面波光粼粼,湖风阵阵,如同置身海滨,有“疑海听涛”之意境。听涛轩设计别致、姿态清丽,四周环以苍松翠竹、清幽雅静。站在听涛轩内,游客可以一览湖光山色,微风之时,浪花碎溅,如诉琴弦……[详细]
落霞水榭
  落霞水榭在东湖长天楼东北侧湖边水中。取唐王勃《膝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句意命名。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基台船形,南北向,头尾略翘,宽处12米,长约60余米。其上建阁,上下两层,底层前后接丁字廊,九脊四坡顶,落霞水榭在东湖长天楼东北侧湖边水中。取唐王勃《膝王阁序》“落霞与孤骛齐飞”句意命名。钢筋水泥仿木结构。基台船形,南北向,头尾略翘,宽处12米,长约60余米。设计奇特,风格别具,登临赏景,神思遐想。 ……[详细]
120、九女墩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九女墩
  九女墩在东湖西北岸。相传太平天-占领武昌时不少获得解放的妇女参加起义。后清军反扑,于城郊大肆-,有女兵九人,不为敌威所屈,在此英勇抗击,壮烈牺牲。乡人将其遗骸合葬于此。时为避清政府-,故不称坟而称墩。建国后,加以培修,在岗顶墓前建有70平方米的层台,周有护栏,南有36级台阶,中立雄伟纪念碑,上镌-、宋庆龄、郭沫若、何香凝、张难先等所写碑记和题词。碑顶悬挂银铃,风振铃鸣,配以拍岸怒涛,颇具当年女英雄们-、激战疆场的意境。四周繁花环拥,树木拱卫,更显庄严美观。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西畔,东湖听涛景区内类型:陵园/墓地纪念碑游玩时间:建议10-20分钟电话:027-86793760(东湖管委会)开放时间:听涛景区正常开放时间8:30-18:30,但是晚上并不会闭园。门票信息:免费开放。……[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