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中原区旅游

中原区旅游景点介绍

郑州大学
  郑州大学(简称郑大,英文简称:ZZU)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总占地面积5700余亩,现有四个校区:主校区(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南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75号)、北校区(郑州市文化路97号)和东校区(郑州市大学北路40号)。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5.4万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含非全日制)1.9万余人,以及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近2000人。郑州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确立了综合性研究型的办学定位,提出了一流大学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力争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研究型大学。郑州大学医科教育源于1928年的国立第五中山大学,1952年河南医学院独……[详细]
郑州市植物园
  郑州植物园位于河南省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西路和西四环交叉口向南500米路东,原郑州市第二苗圃范围内,西四环以东,防汛路以北区域内,总用地面积861.84亩。建筑总面积11511平方米。郑州植物园工程建设于2007年9月3日开工,目前为止共栽植乔木近5万株、花灌木70万株、藤本植物1.3万平方米、地被13万平方米、草坪14.3万平方米。园内水域面积3.6万余平方米,收集植物1500余种,数十万株,为中原地区“植物博物馆”。郑州植物园内东区有银杏园、松柏园、木兰园、牡丹芍药园、竹园等15个专类园,以植物品种的收集与展示为主;在西区,有岩石园、盆景园、水生湿生植物观赏园、攀缘蔓趣园等10个专题园,以植物科学应用为主,体现“寓教于乐”。此外,植物园拥有“花海迎宾”、“象湖揽璧”、“天香咏华”、“予山飞霞……[详细]
河南省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报刊部主要收藏国内报纸、杂志,藏有建国前期刊1600多种,建国后期刊8000多种,报纸1800多种,合订本报纸杂志26万多册。目前设有3个对外阅览流通窗口。二楼报纸阅览室有国内中文报纸144种,对外阅览,每日更新。二楼中文期刊阅览室有516种现期期刊,对外阅览。部分中文过期期刊对外“查阅”,读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三楼中文期刊咨询室藏有2087种中文现期期刊,读者可以查阅,凭借书卡可以借阅。地方文献部文献资源及服务介绍河南省图书馆地方文献部现收藏有河南地方报纸合订本570多种、1.3万余册,期刊600多种、合订本4000余册,图书2万多册,皆为建国后的文献,以各种方志、家谱、统计年鉴、党史资料、地方报刊等方面的资料居多。河南地方文献是河南历史的沉淀和缩影,也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等……[详细]
24、西流湖
西流湖
  郑州西郊的西流湖在20世纪70、80年代曾经扬名整个郑州市。20世纪70年代,当时郑州市市委书记、革委会主任王辉为了解决郑州市的严重的缺水现状,带领市民在北郊的邙山头利用学生、工人、干部、通过义务劳动的方式、号召人民修建的邙山提灌站利用邙山干渠把黄河水引到郑州市石佛沉沙池,经过沉淀后再引到西流湖和柿园水场和市区的金水河,西流湖就是当时的引黄入郑的配套工程之一。 西流湖名字的由来现在文字档案已难查证,结合西流湖形成条件,西流湖应该是取黄河水西流入郑之意。景点位置河南省,郑州中原区……[详细]
绿城广场
  绿城广场位于郑州市中原区,是郑州市的中心广场,也是广大市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广场内建设有音乐喷泉、观礼台、雕塑等设施,配以大面积绿色草坪,花灌木,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环境宜人。广场分为-活动区、中心文化娱乐区、园林观赏区三大功能区八个地块,以满足不同功能需要。夏天的傍晚在广场上吹吹风,看年轻人练习轮滑,老年人跳广场舞。晚上欣赏夜景,还会有不定期的文娱表演。地址:郑州市二七区中原路与嵩山路交叉口类型:广场游玩时间: 建议1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详细]
郑州碧沙岗公园
  碧沙岗公园在郑州市中原路和建设路之间。东临郑州炮兵学院,西接嵩山路、面积大约有400亩。1928年,冯玉祥为纪念北伐军阵亡将士在此建立陵园,亲笔提名“碧沙岗”,并以石雕刻、嵌在北门之上。陵园内还修有纪念亭,并立有碧血丹心纪念碑。陵园中部设祠堂,名“昭忠祠”,郑州市博物馆便设在这里。祠为古式建筑,占地约4070平方米。前后两进大院,正面有前后两座殿堂,是安放灵牌的地方,两侧各有一廊房。大门曾经重修,左右各有一耳室,门外一对石狮,前院中央存汉白玉碑座,碑身现存院内。后殿堂的内壁镶嵌方形碑铭近百块,系冯玉祥部师长以上将领为阵亡将士题写的挽词。祠堂前分列五座六角凉亭。1956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将陵园改建为碧沙岗公园,并不断增添游艺设备,修建苗圃花坛。现在碧沙岗公园内繁华似锦,绿草成苗,翠绿依依,古柏……[详细]
后庄王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位于郑州市西北郊约20公里处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桥办事处后庄王村东北。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1952年2月,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曾在遗址的南部进行部分考古发掘,前后两次共计发掘面积约6000多平方米。出土遗物有陶、石、骨、角、蚌器。陶器多泥质红陶、夹砂褐陶和泥质灰陶,有少量白衣彩陶和绘红、黑彩的彩陶片。器形有鼎、罐、盆、豆、小口尖底瓶。釜等。该遗址属仰韶文化中期至晚期的一处重要的原始聚落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小双桥遗址
  小双桥遗址位于河南省郑州市西北20公里处的石佛乡小双桥村及其西南部,文化堆积主要分布于小双桥、岳岗、葛寨、于庄、师家河等几个自然村之间。遗址南北、东西各2000米,面积约150万平方米。小双桥遗址发现于1989年,1990年开始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发掘,并于1995~2000年进行了数次再调查、复查及大规模的发掘。历年来的发掘主要集中在遗址的中心区域,即遗址东北部一带20万平方米,发现有夯土墙、大型高台夯土建筑基址、宫殿建筑基址、小型房基、大型祭祀场、祭祀坑、奠基坑、灰沟、与冶铜有关的遗存等文化遗迹及大批质料各异、种类繁多的文化遗物。出土遗物除陶器外,还有青铜器、玉石器、原始瓷器、骨角牙蚌器、海贝、金箔、卜骨等,还发现有大量的孔雀石、铜渣。其中尤以朱书文字引人注目,朱书……[详细]
郑州美术馆
  郑州美术馆由郑州市人民政府投资兴建,是郑州市人民政府“九五”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概况郑州美术馆1995年4月20日奠基,1997年10月对外开放。馆址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28.4亩,建筑面积5200平方米,总投资2000万元。郑州美术馆(郑州画院)隶属郑州市文化局,全供事业单位,其成立聚集了一批专业画家创作队伍,现有一级美术师4人,二级美术师7人,三级美术师7人,承担着郑州市人民政府和美术馆书画创作和美术研究的任务,担负着美术创作研究及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郑州美术馆在总体设计上融现代建筑风格与优雅的园艺环境为一体,衬托郑州美术馆这一艺术殿堂的高贵典雅。其主馆建有600平方米的环形展厅2个,300平方米的陈列厅1个,4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1个,100平方米的画廊2个,200平方米……[详细]
郑州博物馆
  郑州博物馆创立于1957年,是地方综合性博物馆,原址位于碧沙岗公园内。长期以来,利用自用优势,致力于郑州地区的历史研究、文物保护、陈列展览、社会教育等,接待了大批观众,为河南省爱国主义优秀教育基地,是展示郑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窗口。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变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郑州市政府决定选址新建。博物馆新馆于1997年12月18日奠基,1999年12月28日竣工开放,占地14.8亩,建筑面积14206平方米。主展馆建筑面积8337平方米,高23.3米,总投资3000万元。其建筑以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方鼎为造型基础,配以圆形碟状屋顶,取“天圆地方,鼎立中原”之寓意,融民族文化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独具特色。郑州博物馆是一座现代化博物馆,它集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多功能于……[详细]
郑州科学技术馆
  位于郑州市区中原区嵩山南路120号,处在市内交通主干道中原路与嵩山路的交汇地带。属公益建筑类人文风景旅游区。于2000年4月29日开放,占地面积7350平方米,建筑面积8426平方米。该馆主楼顶部为波浪式造型,寓意科学技术如长江后浪推前浪,不断前进。北侧圆锥形建筑,高41米,象征现代科技如雨后春笋,蒸蒸日上。主体建筑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一层为分形艺术展区、机器人展区、天地自然展区和磁电展区;二层为力学展区、声学展区、光学展区、计算机展区、电视展区、机械区和数学展区;三层为电信展区、交通航天展区、测试展区和动手园区。展品涵盖声学、光学、力学、数学、电磁、航天、通讯、生物、机械和信息科学等学科,具有较强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参与性。科技馆通过丰富多彩的科技实验活动,向公众宣传、普及科……[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