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旅游景点介绍
曹门农民协会旧址位于箭厂河乡曹门村,原有10间砖木结构的房屋,座东向西,前后两排各3间,门楼位于前排中间,左右各2间横屋,四合小院。1926年8月,农民协会在此成立,是新县最早的农民协会组织。……
[详细] 田铺大湾位于大别山腹地的河南省新县的东南部,是一个与田铺乡政府仅有一河之隔的一个古村落,自然环境优美,古村落的建筑和基本架构保存完好。该湾现有人口246人,共75户。现有房屋260间,始建于民国初期,为典型的豫南民居,深受到中原文化、楚文化与徽派文化的影响,多为土坯墙体,斜顶瓦房的独特建筑形式,它融汇了北方民居的硬朗和南方民居的灵秀。田铺大湾又名易田铺湾,据说这个村落的原居民是一户易姓人家,虽说家道殷实,但却膝下无子,只有几个女儿,个个生得如花似玉,让人好不艳羡。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她们后来竟然无一例外地与人私奔而去,以致于易姓人家最后完全绝户。由于这里先前住着易姓人家,所以就叫做易田铺湾,并一直沿用至今。……
[详细] 西河古民居位于河南信阳新县周河乡西河村西河大湾,是新县“英雄梦.新县梦”重要规划之一,并入选第十四届中国景观村落,全国仅有十一个。该村依河而建,山环水抱。西河村背靠青山绿为屏,面朝西河水绕村,是典型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同时村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头有几百年古树临水垂影。建筑风貌典型,建筑类型较为全面。……
[详细] 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有限公司位于被誉为“北国的江南,江南北国”的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红绿旅游资源交相辉映。毗临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国家AAA景区香山湖风景区,大广高速出口;国道106线、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与新县各大小景区纵横交接,互通有无。新县大别山露营公园有限公司以新县大力发展旅游经济战略为依托,与大别山红色旅游相衔接,建成以房车露营、休闲度假、爱国教育、全民健身为主的一个中心四个站点的新型旅游业态。计划项目总投资5.9亿元、分三期进行建设、一期投资2.6亿元计划在2016年建成并投入试运营,二期预计2017年建成,2018年底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建设内容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自驾车营地、环山步道、全民健身公园、青少年国防教育基地、……
[详细] 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省委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典型的新县民居建筑风格。旧址位于新县城内首府路27号,座东向西,后至生产街。共有0式砖木结构清末民居用房50间,前后5排,每排7间,加上其它用房15间。东西长90米,南北宽22米,总面积1980平方米。旧址原为新集大地主刘彝武的私人住宅。由于街道拓宽,将原旧址的第一排拆除后,第二排房面按第一排式样恢复。整个建筑结构紧凑,庭院对称,廊檐宽阔,宏敞明亮,宁静幽深。门楼式大门,上方悬挂着徐向前同志1980年4月为旧址题写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匾额,顶部是花砖挑脊,两端有燕尾山墙,大门前有石鼓门磴一对。左右临街墙上为五对图案花窗,中间一条长廊把整个建筑分成南北两部分。从门楼……
[详细] 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旧址,位于新县城生产街56号,原旧址占地1400平方米,共有砖木结构房屋40间,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由于战争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毁损,现只有前排七间和二、三排部分房屋,共18间,占地680平方米。旧址东临生产街,大门开在前排正中。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7月,鄂豫皖边区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新集召开,成立了鄂豫皖省工农民主政府,省政府主席高敬亭即在此办公。下设人民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文化教育委员会、拥护红军委员会及秘书处、事物处、招待处、妇女部、收发科、交通科等单位。除财经委外,所有单位均在此办公。人民民主政权建立后,鄂豫皖边区的文化教育事业、经济建设以及工农业生产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详细] 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位于新县城关第一中学校园内,原为“普济寺”,有前后两排房屋,每排三间,与东西各两间耳房,构成一座四合院。后栋正殿内举办有“列宁号”飞机陈列展览。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2月,国民党一架“容克”式高级教练飞机,从武汉飞往开封执行通讯任务。返航途中,因汽油燃尽,迫降在大别山南部赤白交界的宣化店附近陈家河河滩上。红军赤卫队同当地反动民团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缴获了飞机,转运到新县卡房林家湾。鄂豫皖军委领导人徐向前接见了驾驶员龙文光,鼓励他弃暗投明为红军服务,随后组织兵工厂工人,克服物质和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将飞机装配修复。1931年夏,飞抵鄂豫皖首府新集,并将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军委随即成立了鄂豫皖军委航空局,局长龙文光,政委钱钧。局址设在县……
[详细] 鄂豫皖军委及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位于新县城首府路27号,座西朝东,原有砖木结构房屋7排共60余间,清末豫南民居式建筑风格。前后排房屋由长廊串通,每排之间有大小不同的天井小院,井然有序,古朴典雅。由于战争等因素,部分房屋已损毁,现只剩前3排共40间房屋保存完好。旧址房屋共占地1600平方米,东临首府路,大门开在北起第四间,大门上方悬挂着-同志题写的“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匾额。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31年5月,鄂豫皖军事委员会在新集成立。军委主席由分局书记张国焘兼任,曾中生、邝继勋为副主席。军委下设参谋部、政治部、秘书处、经理处、军医院、航空局、彭杨军政干校等机构。同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于黄安七里坪成立,徐向前任总指挥,陈昌浩任政委,总部设于军委机关内。……
[详细] 白沙关农民革命起义旧址,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旧址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新县城南34公里的陡山河乡白沙关村。原是一座山寨,相传南宋抗金英雄孟珙将军曾在关上抵御过南侵中原的金兵。有南北两个寨门,两寨门之间贯穿一条长约100余米的小街。石彻寨墙和南寨门已坍塌毁坏,只剩部分残迹。北寨门是三间砖木结构的城楼,楼上为三间通屋,向南开有三个方形花窗,下层中间是一拱券寨门,两侧间各有房门向南开,设有楼梯可登楼。占地面积67平方米。旧址于1963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8年将北城楼三间进行了修复,现保存完好。白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河南通往湖北的交通要隘,向为兵家必争之地。1928年,开辟柴山保根据地后,反动地主武装千余人盘踞在白沙关上,严重阻碍着这块根据地的巩固和向北发展。1929年7月……
[详细] 旧址位于新县新集镇杷棚村,共有房屋19间,分前后两排,每排5间,与东西两侧各3间横屋组成一大四合院,大门开在前排正中,西侧另有3间厨屋。旧址座南朝北,背靠山岭,面临池塘,砖木结构,建筑面积418平方米,占地面积1560平方米。1995年,新县文管会争取河南省人民银行拨款25万元,将旧址按原貌修复,并辟为河南省金融系统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0年被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印科始建于1930年,当时由湖北黄陂的印刷技术工人芦楚桥、芦汉桥兄弟二人带了两台石印机,到河南潢川、息县一带做石印生意,途经根据地时被特苏政府说服留下,为红军服务。于是,特苏政府就在其所在地箭厂河乡杨畈村成立了石印科。1931年春,迁到新集附近的杷棚村。石印科创建时仅有两台石印机,20余名工人。后来红军打开商城等地又获……
[详细] 鄂豫皖革0据地旧址位于河南省新县县城(新集镇)中原路62号。旧址原是一家大地主的住宅,中间有一条长廊贯穿整个宅院,将之一分为二;整个宅院前后共五进院,有7栋中式楼房,房屋60余间。1931年、1932年,0中央鄂豫皖分局、0鄂豫皖省委就驻扎在这里。1927年11月,黄麻起义之后,地处大别山区的鄂豫边、豫东南、皖西革0据地先后建立了起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扩大,到1930年4月,三个根据地就连成了一片,形成了鄂豫皖革0据地。1931年,红军攻克了新县新集,从此之后,这里就成为了鄂豫皖革0据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31年5月,0中央鄂豫分局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新集成立,张国焘任分局兼军委主席,陈昌浩、沈泽民、曾中生、舒传贤、郭述申、周纯全、高敬亭等任分局委员,曾中生等任军委副主席。同年7月,在……
[详细] 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别山腹地新县境内,保护区面积10580公顷,有700米以上的山峰45座。主峰大风尖,海拔775米。主脉由西向东延伸,经八角道场(海拔727米)至扯旗尖(海拔721米)。 连康山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度地带,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有各种植物2435种,其中香果、杜仲、银杏、水杉、天麻、野大豆、八角莲等为国家的植物珍稀;有各种动物400余种,其中金钱豹、白冠长尾雉、大鲵等为国家的动物珍稀。 连康山为群山,山势起伏,重峦迭嶂,最低处海拔亦在400米以上,多被森林覆盖。……
[详细] 老君山在新县卡房乡南部,地处鄂豫皖交界,海拔高度840.5米,是卡房境内第一高山,东北与天台山对峙,南有小老君山、大兴寨,西有三清山、九女峰,四周群山环绕,森林茂密,山地险要,峡谷纵横,是红二十八军的摇篮,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关于老君山由来的传说很多,据明弘治《黄州府志》记载:“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还相传老君驾一清牛板车从空中而来,见古木参天,雾气蔼蔼中有仙药气味,便停下牛车,采得炼丹原料精制仙药,老君山由此得名。寻觅老君足迹,拾阶而上遁入南门,门框上“老君山”三个大字已在眼前,全是石头垒砌的墙足有两米多高,宽不过三尺,进入山门眼前豁然开朗,山顶有四十亩较为平缓的开阔地带,站在山顶极目远眺,有“一览众山小”之感。此时,不仅是山,就是看山的自己也变得那么渺小。寻着石墙……
[详细] 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位于新县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国批建的第一批县级烈士陵园。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顷。1989年8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整个陵园由大门、烈士浮雕墙、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堂、革命斗争史陈列室、吴焕先半身塑像、烈士纪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组成。大门为“八一”型现代建筑风格,庄严典雅,轩昂壮丽。门上镶嵌着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鄂豫皖苏区首府烈士陵园”十一个耀眼夺目的金色大字。烈士浮雕墙:用花岗岩雕塑而成,生动反映了鄂豫皖苏区三支主力红军诞生、农民武战斗争和苏维埃政权及党组织建立的宏伟历史场面。烈士纪念碑:高13.1米,正面有朱德亲笔题词:革……
[详细] 郑维山将军故里游览区位于先后诞生九位共和国将军的新县泗店乡,东距新县县城14公里,南距-将军墓22公里,是一代名将郑维山将军故里。郑维山将军是从风起云涌的战争年代走出来的革命家、军事家。2000年5月9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5岁,遵将军生前遗嘱将其骨灰撒放在青少年时其生活战斗过的故乡后山的一块巨石周围,为了纪念将军,后建为将军石景区。目前景区共有将军石、将军故居、红军洞、红军指挥所、蝴蝶洞、碑林等五十多个人文、地理、历史景观。将军石景区最大的特点是红绿兼备,即是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又是休闲娱乐的好地方,同是也是观赏名家书法的好去处。景区内有-、-、张震、李铎、程允贤等著名书法家的亲笔题词。……
[详细] 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是代传奇名将许世友将军的出生地,也是许世友将军谢世后的安息之地。许世友将军生前赫赫的战功,特殊的个性,“忠国孝母”的情怀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深受世人敬仰,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拜谒、观瞻,许世友将军故里游览区已成为大别山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年来,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将军墓地为中心,先后改建或新修了将军故居、生平事迹展、将军生前珍藏万枚毛主席像章展、将军纪念广场、许母坟、五凤松、习武场、农家乐园等十多个景点,这里既是接受传统教育、缅怀革命先辈的地方,又是观赏自然风光,体验淳朴民情的场所。将军故居:许世友将军故居坐落于万紫山下的来龙岭畔,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将军参加革命后,当地反动民团曾放火烧……
[详细] 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新县境内,地处亚热带向暧温带过渡地带,森林资源丰富,树木种类繁多。森林面积307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1%,植物种类2000多种。园内有野生动物300种及1000多种昆虫。公园由连康山、西大山、金兰山三大景区组成,总面积33.3平方公里,以山雄、水秀、林茂、峰险、石奇、道玄而闻名。公园境临江淮,雨量充沛,泉溪众多,河谷纵横。溪有连康河、九龙溪、林壑涧等;瀑布有娃娃凼、牝泉、九龙瀑布、西山瀑布等;湖泊有金兰湖、王沟湖、五里岗湖、白龙池等。矗立的山峰上,绿色的-里,时见高岩危石变化万端。笑天猴单石成山,雄浑大气;“老子布道”、“关尹子传道”、“庄子化身”俱为一石突起,自成佳景,与老子、关尹子、庄子典故巧妙吻合;卧虎岭,峰如猛虎下山,石似虎跃腾挪;更有伟人石,如伟人端坐深……
[详细] 九龙潭风景区毗邻县城,距城关约3公里。九龙潭景区兼具连康山、西大山、金兰山三山特色,具有二大特点:一是山水生态赏心悦目;二是奇石景观赋寓道教之玄妙。九龙潭景区目前开发的景点景观有:喜迎佳宾、九龙蛋、青龙潭、九龙潭、悟道石、神龟送经、天书石、仙人指路、官财石(名利石)、白龙亭、白龙潭、白龙祈天等。据传,很久很久以前,九龙潭中住有九条龙,这九条龙是奉上天旨意驻守在此潭中,专门负责行云降雨,以保江淮大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自古以来,江淮大地每逢干旱水灾,这一带乡民就自发带着贡品来到这里,举行隆重祭祀活动,以求平安丰收。九龙潭不负众望,有求必应,久而久之,九龙潭声名远播,闻名遐迩。九龙潭方圆500平方米,水质清澈,秀色可餐,阳光射向水面,变成了金灿灿的五彩光环。蓝天,白云,青山倒映潭中,构成一幅五彩……
[详细] 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处鄂豫皖结合部的新县,位于县城东南6公里处,京九铁路横穿县境,距景区直线距离2公里,南距武汉160公里,北距信阳110公里,郑州290公里。距京珠高速公路信阳段入口80公里,正在兴建的阿深高速出口正处在景区1公里的通路上。属淮河水系潢河上游,由人工内陆湖形成的水利自然风景区。于1969年修建一座浆砌石重力拱坝,形成了库容量为8385万立方米的水库,库内可供游人垂钓和泛舟游览。1972年向社会开放。可与县城红色之旅、南湾湖、鸡公山、灵山寺相连接,形成精品旅游线路。景区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带,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所以这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23.5摄氏度。森林覆盖率85%以上,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是一座天然大氧吧。景区面积10.6平方公里,山……
[详细]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规模较大的根据地之一,新集(今新县城)是鄂豫皖苏区首府,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三支主力红军。鼎盛时期,根据地发展到26个县,人口发展到350万,主力红军发展到45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斗争中,苏区共走出了349位将军,留下了董必武、徐向前、刘伯承、邓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动人诗篇,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当时全县人口不足10万人,就有5.5万人献出了生命,其中革命烈士3.5万余人。1985年国家投资在新县兴建了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1990年10月25日建成对外开放。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为该馆题写了馆名。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是河南省规模最大的……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