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东省 > 济宁市 > 邹城市旅游

邹城市旅游景点介绍

121、上九山景区 AAAA
上九山景区
  上九山村位于山东省邹城市石墙镇西南,始建于北宋初年,因村庄周围有大小山头九座,整个村庄分布在九座山头的西北方,西北在伏羲文化中为上位,故取名上九山。上九山村是国家级传统村落、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最美原生态古村落、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AAA级景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单位。上九山古村地处孟子故里邹城,深受孔孟文化影响被誉为孔孟思想直接影响下的民俗村。同时上九山古村地处伏羲故里郭里影响带,深受伏羲文化影响。除此之外古村还是梁祝结拜地,秦皇古道所在地,梁祝文化,秦皇文化在此也有一定的影响力。村内现完整保存着三条明清时期的石头街巷,石院300余个,石屋1200余间,建筑面积30000多平方,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玄帝庙、义井、肖家大院、老学堂、旧寨墙、郑氏老林等遗迹……[详细]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
  铁山、岗山摩崖石刻位于山东省邹县西北约1公里的铁山和岗山一带。这一带分布有密集的北周时期的摩崖石刻,虽历经1400多年的风雨剥蚀,至今字迹仍很清晰,保存完好。铁山摩崖石刻位于铁山之阳的一块斜坡为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刻石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2米,面积1085平方米。根据刻石的内容可分为-、石颂、颂文和题名四部分。-,系摩崖刻经的主要部分。17行,现能够辨认的近800字,-排列整齐,行距匀称,界格清晰,内容为佛教《大集经·穿菩提品》,字体以隶为主,篆楷意味浓厚,间有行草。石颂,位于-上端之西,刻“石颂”二字,篆书,直径90厘米,系颂文的标目。颂文刻于-右侧,12行,字径22厘米左右,隶书为主。颂文记述了刻经的位置及周围环境、经主家世、刻经年代,并特别赞美了刻经书法艺术的精妙,颂文……[详细]
123、铁山公园 AAA
铁山公园
  铁山公园是济宁市规模最大的公园,始建于1981年,1985年正式开放,占地580余亩。公园先后开辟了游乐园、动物园、碧桃园、月季园、牡丹园、樱桃园、梅花园等景区,逐渐形成了景中有景,园中有园的独特风格,近年来,公园已形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锻炼的好场所。 铁山摩崖刻经,位于邹城西北二里铁山公园内,俗称南岗,通高八十米,刻石高六十六点一米,宽十六点四米,总面积为一零八五平方米。阳面刻有《大集经·穿菩提品》和《石颂》大象元年(五七九)。隶楷书,刻经十七行,行六至六十一字不等,全文九三零字,尚能辨识者七七七字,字径四十至六零厘米不等。 《石颂》位于-右侧,有经主“匡哲”题名。“石颂”二字为篆书,字径九五×七五厘米,颂文十二行,行四十三至五十二字不等,字径二十二厘米,原刻六一四字,今存四九二字。下部为……[详细]
邹城规划展览馆
  邹城市规划展览馆是邹城市“3311”重点项目之一,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邹城市规划展览馆占地28.5亩,建筑面积10150平方米,主体四层,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共分历史沿革展厅、总体规划展厅、镇村规划展厅、社会体系规划展厅、特色资源展厅等,功能设计齐全,充分利用多种高科技,数字化和信息化手段,将城市的过去、现在、未来作充分的展示。邹城市规划展览馆是一座集规划展示、科普教育、特色旅游、商务休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规划馆,也是邹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由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总投资7000万元,占地28.5亩,主体建筑4层,总建筑面积10150平方米,内部装修布展由全国知名的上海风语筑布展有限公司进行设计和施工。项目于2009年8月开工建设,现已竣工投入使用。规划展览馆采用大量……[详细]
125、唐王湖
唐王湖
  唐王湖位于邹城市区南部,顺河路和峄山路的交汇处,北靠博物馆,南临唐王湖小区,东依风景秀丽的护驾山,西临国家级重点保护单位孟庙、孟府。唐王湖上游有两大水系注入,一是孟子湖涵洞之水渗为小溪,淙淙不断,经五龙潭而后注入避水湖;二是唐王山,接驾山水系,从九里涧、蛐蜒沟,九曲十八折,而后直接流进唐王湖。唐王湖一称,概因修建于唐王山下,加之唐王山水系注入湖中,故尔得其名。唐王湖始建于1994年,湖面呈不规则长方形,水面东西长750米,南北阔150米,面积450亩,环湖4米高的石砌护堤总长约1800米。整个湖被南北桥连接,西东路街相衔分划为四个部分,构成田字形框架,湖面形成一个“十字坡”。北部的景区,自西而东依次由荷花池、双岛湖、避水湖。东部湖岸曲屈天然,参差有致,微风轻佛,湖水涟漪层层,细石游鱼,“似与……[详细]
126、五宝庵山 AAA
五宝庵山
  五宝庵山位于邹城市东南方20公里处,距香城镇北8公里,与峄山遥相对立。据传山上曾现出了金钟、银钟、金锄、金棒槌、聚宝盆等五宝,又因山上有人工建筑的关帝圣君庙和讲经殿等石屋,取名为五宝庵山。五宝庵山奇雄怪离,山如垒卵,叠砌成峰,奇石林立,绿树掩映,山土连片,树木丛生,奇花异草随处可见。五宝庵山自然风光秀美,峰峦起伏,洞穴相连,清泉长流,古木参天,物种丰富,植物种类2700种,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自然和人文景点多达60多处。五宝庵山自明朝以前便是一座香火不断的名山,至今仍保存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旅游景点。……[详细]
峄山奇石
  峄山与其他名山最大的区别,是满山的奇石。而且,几乎每一块奇石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这为峄山增添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峄山的宕天梯北边,有一块向西南斜立的石头,形状奇特,上面花纹细密,呈土黄颜色,活像一领僧侣的袈裟。这块石头就是峄山有名的八卦衣石。峄山本是道教名山,为什么这里有佛家的袈裟?传说峄山曾经发生过一场佛道战争,佛家落败,但是有一个叫智远的和尚看上了峄山这个地方,悄悄地留了下来。因为担心道教的人驱逐他,就把袈裟藏起来。后来还是被道教的人发现。但是,他的真诚感动了道教的人,就把他留了下来。道家仙祖感其诚,把他的袈裟点化成色彩斑斓的八卦衣石,显示佛家道家之谊。在峄山南坡的东路山道上,有一块神奇的豆腐石。石头裂纹有致,很像刚刚划开的一块鲜嫩豆腐。相传峄山脚下有一家远近闻名的豆腐店。乾隆皇帝来峄山……[详细]
128、明鲁荒王陵 AAAA
明鲁荒王陵
  明鲁荒王陵,是安葬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子朱檀的陵墓区。陵园原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地宫封土面积约为一万多平方米,规模宏-严,建筑典雅富丽,是一处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也是山东省解放后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明代墓葬。鲁王朱檀系明太祖第十子,生于公元1370年,十五岁时就藩兖州。朱檀本来谦恭下士,博学多识,甚为朱元璋所喜爱。其妃戈氏,以良家子入侍亲藩。洪武二十三年封为鲁荒王妃,子一人肇辉。但他后来走入邪路,信奉道教,终日烧炼“仙丹”以求不老之药,结果毒发伤目只活到十九岁。朱元璋得知后非常恼怒,认为他的行为荒唐,故谥曰“荒王”。朱檀墓共出土各类文物一千余件,充分反映了明代劳动人民高度的工艺水平,同时也是对鲁王朱檀生前王府豪华生活的一个真实写照,其0土数量较多的是玉制品,玉器中最好的要数玉带同它……[详细]
野店遗址
  野店遗址遗址位于峄山镇野店村南,系山东省史前考古文化遗址,属山东省典型的大汶口、龙山文化,兼有周至汉代遗存。遗址地势北高南低,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总面积约80万平方米。古文化堆积厚0.5米至1.6米。1971年至1972年,由山东省博物馆和邹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遗址进行发掘,揭露面积1660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双叠层,清理大汶口文化墓葬100余座、灰坑17个、房址6座、陶窑2座;龙山文化的房址l座、灰坑6个。出土各类文物1000余件。经放射性同位素碳14测定:该遗址距今约4640年至6170年之间,约略延续了1500年左右。野店遗址的古文化层分为4层,内含大量陶片、木炭、红烧土。房址有方形,圆形,均有半地穴式建筑。部分区域墓葬密集,多呈长方形土坑竖穴,分有葬具的……[详细]
130、孟林
孟林
  孟林是孟子和他后代子孙的墓地,位于邹城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南面凫峄,北拱岱岳。是一处保存时间长、较为完整的家族墓地。据孟林享殿内现存的宋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新建孟子庙记》碑载:孔子的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知兖州时,访得孟子墓,并在墓旁创立了孟庙(后迁往县城)。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朝廷赐库钱30万,增修墓庙,购置祭田,广植柏桧。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山东提刑霍天祥在孟子墓前立碑,题“先师邹国公墓“,此碑现已无存。后又经明、清两代不断增修扩建。据《重纂三迁志·林墓》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山东巡抚移文衍圣公查明,亚圣墓田七顷三十亩四分。林内植有桧、柏、榆、槐、楷、楸、枫、柞、杨等各类树木一万余株,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所植。孟林享殿大门坐北朝南,经……[详细]
孟府古建筑群
  孟府古建筑群位于孟庙西侧,是孟子嫡系后裔居住处,元至顺二年(1331年),文宗封孟子为邹国亚圣公,故孟府又称“亚圣府”。孟府始建于北宋末期,已有800余年历史。孟府初建时规模较小,后经历代重修扩建,至清初已形成前后7进院落。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中为内宅,后为花园,共有楼、堂、亭、阁148间。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总面积2.24万平方米。是国内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较为典型的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古建筑群和封建地主庄园之一。建国后,孟府成为收藏、展出大量出土文物及孟府遗留文物的地方。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门当地群众称“衙门”,为3楹、单启硬山式建筑。门前东、西各建1座4柱3门式木坊(均于“文革”期间被拆除,尚未修复),名分别为“旌忠坊”、“旌表节孝……[详细]
孟庙古建筑群
  孟庙古建筑群位于市城区南关,南临大沙河,东倚文贤岗,地势较高。《三迁志》载:孟庙始建于北宋景佑四年(1037年),座落在城区东北四基山西麓的孟子墓旁。北宋元丰年间,迁徙于邹县旧城东门外,后因濒受水损,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又迁徙于现址。孟庙南北长458.5米,东西宽95米.占地4.36万平方米,折66亩。其规模仅次于孔庙,为山东省内现存历史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是国内稀存的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孟庙为5进院落建筑,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孟庙正南门名“棂星门”,门内即为孟庙第一进院落,东、西各1木坊,名分别为“继往圣”、“开来学”。北面正中为“亚圣庙”石坊,穿越石坊即为第二进院落……[详细]
133、邹城孟庙孟府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邹城孟庙孟府
  邹城孟庙孟府,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邹城市区南部。104国道、京福高速公路、京沪铁路从景区附近经过。是国内历史久远、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古建筑经典作品。始建于北宋景祐四年(公元1037年),后经历代维修与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孟庙坐落于山东省邹县的南关。孟庙又称“亚圣庙”,是祭祖战国著名思想家孟子的祠庙。孟子(公元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山东邹县)人,先世是鲁国的贵公大族。他受业于孔子弟子子思的门人,以后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提出“仁政”的主张,被称为思孟学派,代表孔门的嫡系正传,后人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并把儒家的治世思想称为“孔孟之道”。宋代封孟子为邹国公,元至顺二年(1331年)加赠邹国亚圣公,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亚圣。宋时在孟……[详细]
邹城市峄山风景旅游区
  岱南奇观----峄(yì)山国家AAAA级风景名胜区《孟子尽心上》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东山,即指峄山。它雄峙于孔孟之乡邹城市东南10公里处,104国道及京沪铁路东侧,自然景观优美奇特,素有岱南奇观、邹鲁秀灵之美誉。峄山位于山东邹城东南,方圆10余公里,海拔582米。山上奇峰怪石,陡峭峻拔,岩洞幽深,且多松柏清泉。循盘道登山,沿途荞麦石、虎皮石、左龟石、试剑石、卧虎石、思亲石、探海石等千姿百态,嶙峋兀立。白云洞、居龙洞、盘龙洞、隐仙洞、石鼓洞、妙光洞等层门穴,各有掌故传说,益增神秘玄奥之感。白云宫是峄山自然和人文景观最为集中的地方,是峄山的中峰。白云宫在过去曾是峄山-古建筑之首。它利用一个天然石洞,盖上宫殿之后,就变为宫内有洞,宫里出云,因此就显得格外幽深与神秘。在这里首先遇……[详细]
邹城鸿山森林公园
  邹城鸿山森林公园位于大束镇东南部,省道岚济路旁,距邹城市区东10公里左右,流域总面积4万亩,于2003年被邹城市山区建设指挥部列为市生态旅游开发区,是一处距邹城市区最近、植被最好、交通最方便的生态旅游开发区。近年来,经过不断开发与保护,林木覆被率达80%以上,植有大枣、核桃、樱桃、柿子、栗子及各种绿化苗木百万余棵,区内有丰富的水资源和林木资源,山涧溪水常年不断,无污染,水质比较好,空气清新怡人,被当地游客称为“天然氧吧”。流域内交通与基础设施也达到了最基本的旅游基础条件,已初步形成了路在景中穿,景景有路至的格局。区内生态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丰厚。流域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葛炉山北周摩崖石刻,济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灰王城遗址。山上有邹城唯一的佛教场所——鸿山寺,吸引众多信众前来参拜……[详细]
邾国故城
  东周时期邾国故城遗址位于邹城市城东南12公里的峄山之阳,地势开阔,呈南北高亢、中部略低状。故城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530米,南北宽约2500米,城周长约10公里,城内面积约6平方公里。故城墙现共残存4000余米。东、西城墙北端均与峄山相接,一般残高3至4米,最高处为7米,墙基宽20至30米,夯土坚实,层次分明,每层厚8至12厘米,夯窝直径4至6厘米,多为春秋时代的棍夯痕。东、西城墙各有2个城门。南部城墙筑在廓山顶上,呈斜坡状或台阶状,上为夯筑,下为石砌墙基,城墙残高1至2米,墙基宽3至4米,夯层不明显。在今峄山街村南有内城北城墙遗迹。东南角城墙呈内折尺状,即直角内向,形式罕见。遗址内台墓、土冢、陶片、灰烬到处可见。故城内中部偏北有一高地,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40米,俗称“皇台”,……[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