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沟风景区AAAA 江西省凤凰沟原名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因为地处南昌县黄马乡,又名黄马凤凰沟或南昌凤凰沟。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现已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十佳农庄、中国2012年度最受欢迎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五星级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也是江西省摄影家协会创作基地、江西省散文协会创作基地、江西省最大最受欢迎的户外婚纱摄影基地。凤凰沟以生态农业为主题,以农业带动凤凰沟旅游业的凤凰沟生态旅游,黄马凤凰沟风景区是集采摘、野战、观光、休闲与会议为一体的农业生态示范园。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位于南昌县黄马乡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离南昌市区大约40分钟车程。江西省凤凰沟风景区拥有茶叶、蚕……[详细] |
原城纪·南昌城市文化旅游街区AAAA 原城纪·南昌城市文化旅游街区是南昌首个融汇城市文化脉络,汲取地道风物、民间技艺、记录近现代历史变迁的城市微旅游文化目的地。项目缘起赣商,落位经济百强县,由小马文旅匠心缔造,原城纪”选址于南昌县银三角,紧邻城市外环高速与地铁3号线银三角北站。项目规划面积250亩,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总投资近15亿元人民币,建设周期三年。原城纪首期已拿地81.56亩,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约9.9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动态投资约15亿元。项目定位于“江西文化窗口、南昌城市客厅、城市微旅游目的地”,融合了“文化旅游”和“都市休闲”的双重功能,通过对老建筑、老场景、老记忆的挖掘,复建了一批民国时期江西著……[详细] |
江西国鸿生态园AAA 江西国鸿生态园位于风光秀丽的南昌县蒋巷镇内,生态园占地800余亩。园区内山丘起伏,树林密布,清澈小河贯穿全园,空气清鲜,气候宜人。春赏花,夏采摘,秋美食,冬疗身。是生态旅游的首选之地。国鸿生态园区内,有着星级标准的标间、单人间、豪华套房共82间,另有四季宜人高档别墅3栋和享有田园生活返璞归真的优雅木屋4栋。其间会议室(大、中、小)能容纳280人的会议大厅及容纳60人的VIP会议室;农家特色餐厅提供赣菜特色的有机农家菜,特色野味菜和极具有蒋巷风味的红烧肉,小炒黄牛肉等。在娱乐休闲方面有生态采摘,垂钓,赏花,在养生方面有游泳,按摩,桑拿,药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隶属江西国海生态农业旅……[详细] |
湖光山舍田园农庄AAA 南昌湖光山舍田园农庄由江西国海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座落於江西首府首县——南昌县,“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农村建设示范园”的蒋巷镇旱上村,占地面积350余亩。地处低洼,千百年来,乃有名闻遐迩的千年鱼塘,堪称“江西第一古老鱼塘”。阡陌纵横,池塘发绿,乃名副其实之中国江西“鱼米之乡”“江南粮仓”,是江西省农业的对外窗口。2007年5月,湖光山舍田园农庄在这块“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上诞生,恰似一颗璀璨的珍珠。集休闲度假、户外体能拓展、浪漫垂钓、高空飞车、碧波单车、水上驾艇、温泉养身、水疗spa、桑拿游泳、康体娱乐、文化艺术学习、农业科普及农业科技研发、天然烧烤、农家别墅等于一体,称的……[详细] |
“嵩山岩塔”地处冈上镇兴农村圆塘雷家的一个面积约600平方米的竹园内,四面均为翠竹,西侧约20米处是该竹园主人的住房。“嵩山岩塔”原名“普陀佛塔”(该塔基下刻的“嵩山岩塔引”已非常明确地言明塔名),但因当地群众见塔上多刻佛龛、佛名和--,故习惯地称其为普陀佛塔。据刻在塔基部位的“嵩山岩塔引”介绍,该塔是当地老百姓为了驱邪、镇邪而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建造并于清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由原位置向东前移数倍至现位置的。处于塔基部分的“嵩山岩塔引”全文如下:嵩山岩塔引是塔也昉于嘉靖五年揆厥所自大都其间无居人□□条之属又濯濯然一童山也旅里父老嫌其荒辟谋建是以镇压之迄今百余年矣高者平之下者堙之……[详细] |
名称:吴氏家庙时代:明万历至民国初地址:南昌县岗上镇蚕石村位于南昌县岗上镇蚕石村的吴氏家庙,是岗上镇蚕石村吴姓村民的祖庙。该建筑为明万历年间始建,其中第三进为民国五年(1916年)重修。“吴氏家庙”占地面积达24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达1538平方米),为抬梁穿斗式木架构,外墙用青灰色砖砌成。家庙门楼气势宏伟,二进“萃涣堂”和三进“崇本堂”庄严肃穆,整体为晚清风格。该建筑主体基本保持完好,仅钟楼、鼓楼和两边侧房因年久失修而损毁比较严重。民国时期,吴英甫在此创办“崇本小学”,解放后为“蚕石完小”,文革前转为“岗上中学”,1990年停办,现仍为吴姓村民的祖庙。“吴氏家庙”为明万历年间始建,据载在……[详细] |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郊广福镇,为唐永王李璘故居,距省会南昌市35公里。据黎姓家谱记载和地名普查资料所记,从唐始,黎姓已居于此,至明、清已历经数朝而不衰。民国时期虽遭日军轰炸,现仍有房屋37幢,其中34幢为明末清初所建,风格古朴迥异,多为勒马式八字斗门,一般两进四厢或一进两厢带反照堂,有的两旁留有暗走巷。永木黎村成一扇形,村庄房舍座西朝东,呈半月形排列(古时为了便于观戏),一口新月形池塘环绕村前。据村中老人讲,以前在池塘中有个大戏台,由两个石墩支撑,每当逢年过节,村里便是好戏连台,热闹非凡。古屋群中的“世科第”,寓意这里有人中了科举或做了大官。在一个刻有“卓越清贞”的牌坊上,虽然部分文字及图案已难以……[详细] |
“亦禾庐与儒林第民居”坐落在南昌县黄马乡白城村杨家山自然村,因“亦禾庐民居”与“儒林第民居”相隔较近共同列为文保单位。“亦禾庐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50平方。青灰砖外墙,硬山顶,大门上方有“亦禾庐”匾额。前后共两进,两进均为两层,穿斗式木结构。进门第一进有一假照壁,从两边过天井后的左右楼梯均可上楼到前楼的绣楼。中堂为五柱四间,柱下为上鼓形下八边形石础。后厢为四柱三间,柱间有上下两层雕花木枋,上层枋间中立一短柱以支撑楼板垫梁,枋间是白地墨画。该建筑雕刻精美,墨画秀气,是研究民国中期民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儒林第民”居坐西朝东,占地面积235平方。青灰砖外墙,硬山顶,大门上方有“儒林第”匾额……[详细] |
赣抚平原灌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74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139mm。灌区地跨抚州、宜春、南昌3个地市6个县(市、区)的42个乡镇。工程设计灌溉面积为8万hm(120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近6.7万hm(100万亩)。灌区作物以水稻为主,是江西省的粮食主要产区。建设历史赣抚平原水利工程于1958年5月动工兴建,1960年初步建成并开始受益。后经逐年续建配套与改造,有焦石拦河闸、箭江分洪闸、岗前大渡槽、天王渡船闸等主体建筑物15座,大中型建筑物290余座及小型建筑物3600余座;开挖东、西总干渠及干渠7条,总长240km;开挖斗渠以上渠道543条,总长1674km;开挖排渍渠道7条,围堵河港湖汊24……[详细] |
后万村古建筑群位于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委会前、后万自然村,自北宋神宗年间故兵部尚书、爱国先贤万迪公始迁至此,迄八百余载。该自然村地临四县之交,秀挹三江,世代文风蔚然,忠诚义士,人才辈出,历朝金榜题名之进士,有记载就有十五人,举人秀才数百名。经世代经营,该村村容整肃,绿树芳草,碧水如镜,街巷洁净,古宅民舍,文物胜迹,蔚为省邑望族名胜。如万芳园之迪公铜像、道光古井、必大之门、金榜棋杆石、鲤鱼塘、双节牌坊、十八坡及明、清古建筑群,处处无不展示出三江古文化底蕴。该自然村自宋迄明肇基以来,世代繁衍昌盛,古建筑群蔚为大观。现存的61幢古建筑,均系砖木石结构,外墙下砌花岗岩石(角砺岩),上砌青灰色斗砖,室内铺……[详细] |
“高士遗风旧宅”位于南昌县武阳镇徐桥村徐桥自然村中部南侧(门牌为徐桥自然村27、28、31、32号),属清末建造的砖木结构民居建筑(户主言称是1894年始建,1906年落成,历经12年)。旧宅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68平方米。青砖外墙,硬山屋顶,红砂岩挑枋雕花门罩,红砂岩门框,门楣嵌雕花雀替。门上部嵌“高士遗风”匾额。南墙的红砂岩肋石上刻有交叉的三角形大清旗样。内部木结构为穿斗式,面阔三间,进深为三进三天井,一、二进单层,第三进两层。每进均设木构拼花玄关。穿枋多雕花,纹饰精美。枋间夹竹造,外粉白,绘墨画图案。花窗尤其精工制作,有镂雕二十四孝故事纹饰(并一一列出图案名称),另有“苏轼爱砚”、“太白……[详细] |
“首次击落U2飞机阵地纪念碑”位于南昌县莲塘镇岗前村(高坊岭解放军94981部队营房内)。纪念碑面向东北,由圆形基台、底座和碑体三部分组成,通高9.9米,占地面积近100平方米。1962年9月9日上午,一架美制“U—2”高空侦察机由平潭岛进入大陆,窜入到鄱阳湖上空后突然掉转回头,朝向塘机场直冲过来,意欲从高空拍摄我军事基地资料。空军雷达部队某团接敌情通报后,立即组织有关雷达站进入一等战斗准备,高坊雷达站于7时45分发现目标后为地空-部队指示目标。8时32分,“U—2”飞机进入了在高坊岭设伏的我地空-部队二营的火力范围。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三枚苏制萨姆-直冲“U—2”飞去,刹那间连中两弹的“U—……[详细] |
时代:明清类型:古建筑地址: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前、后万自然村简介:万村古民居位于南昌县三江镇三江村前、后万自然村,自北宋神宗年间故兵部尚书、爱国先贤万迪公始迁至此,迄八百余载。该自然村地临四县之交,秀挹三江,世代文风蔚然,忠诚义士,人才辈出,历朝金榜题名之进士,有记载就有十五人,举人秀才数百名。该自然村自宋迄明肇基以来,世代繁衍昌盛,古建筑群蔚为大观。现存的61幢古建筑,均系砖木石结构,外墙下砌花岗岩石(角砺岩),上砌青灰色斗砖,室内铺青石地面,内部为木构建筑,梁柱粗大,梁檩均为双合梁,雕刻明窗,宅内布局一般为一、二进,厅堂侧舍,因地取势,布局合理,高大宕明。幢与幢之间巷道规划整齐,水道畅通,……[详细] |
“介岗八大山人出家地遗址”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黄马乡涂洪村界岗自然村北侧约300米处。分为“鹤林寺遗址”和“灯社遗址”两部分。“灯社遗址”在“鹤林寺遗址”东北方向约200米处,面积约1800平方米。该遗址现已辟为旱地,种植了约500棵梨树。地下隐约可见残砖碎瓦。“鹤林寺遗址”地处豺狗山、和尚山和鹿牯岭三座小山之间。“鹤林寺遗址”南侧存有山门残墙一堵。残墙具明代晚期风格,通高3.7米,残宽6.19米,厚0.32米。墙中开门洞一个,用红砂岩条石作门框;上部为半圆形,红砂岩筑成拱状,门洞宽1.32米,高2.28米。残墙用青砖眠砌,一丁一顺,中空部分用泥土添塞,可起到冬暖夏凉的保温效果。残墙上部用三……[详细] |
南昌县博物馆于1984年挂牌成立,为综合性博物馆,隶属南昌县文化广电旅游新闻出版局,2009年经江西省文化厅批准增挂洪州窑青瓷博物馆招牌,2013年列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南昌县博物馆现位于县城莲塘镇核心地段上的标志性建筑“南昌县文化中心”大楼内。大楼为圆扇形现代化建筑,博物馆位于大楼的西面,建筑面积3120平方米,展厅面积为2300平方米。2013年4月,南昌市政府将原省委828招待所一号楼毛泽东旧居移交南昌县博物馆管理。一号楼是毛泽东主席居住过的一座单层独立平房,面积约3090平方米,青砖黛瓦,悬山屋顶,外附走廊,分为主、副房两部分,房前有花园,花园地下有防空洞。828招待所一号楼毛泽东旧居陈……[详细] |
“黄门都谏石牌坊”位于幽兰镇(原渡头乡)罗舍下魏村中部,坐北朝南。石牌坊为左右对称的三披垛两层楼阁式建筑,四柱三间,内连坊宅。四柱均为方形(磨角)红砂岩,柱头上雕刻了六角形纹饰,柱下垫有雕花石础。两中柱间另筑红砂岩门框,门框上部左右各置雀替,下部设门坎。门框与中柱之间和中柱与边柱中间均砌青灰色砖,下部为红砂岩石块。门前为四级石阶。四柱间均置三层红砂岩石坊,石坊上雕刻人物、花卉、动物或几何图案。正中间红砂岩石坊上右书阴刻楷体“黄门都谏”四个大字,右另刻“皇明万历二年岁在甲戍闰十二月吉旦巡抚江西賛理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徐斌刘尧论巡按江西监察御史陈志成守印胡纶为”;左另刻“赐进士刑科都给事中魏元吉”……[详细] |
时代:商周类型:古遗址地址:南昌市高新开发区麻丘镇闵村北简介:刘城庙遗址位于麻丘镇政府西北约一公里,东接南昌市外环公路,南为麻丘闵村,西、北紧邻瑶湖。刘城庙原为寺庙,并有土城包围,相传系汉时扬州牧刘瑶屯兵之地,故得名。现庙宇已毁,留有一段南北走向的明代土筑城墙,长约100米,城基宽约10米,城墙面宽7米,高8米。刘城庙遗址总体呈不规则方形,东高西低,西面沿瑶湖岸约一公里地段呈条带状分布,且大部分伸入瑶湖水中。临湖断面可见灰土层,在靠水边的地面上,多见商——周时期的红陶,灰陶及印纹陶堆积层和残片,无完整器具,另见少量石器。据第一次文物普查的资料记载,刘城庙遗址出土的石器类以斧、锛、镞为主。陶器类……[详细] |
“华萼联芳民宅”位于南昌县塔城乡东游村邬门自然村中央,面宽18.7米,进深20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面阔三间,二进一天井一侧院。清代晚期建造的砖木结构民宅。宅向坐北朝南,包框外墙,墙壁下段裙肩用规整条石垒砌。裙肩及上身两侧与墙顶四边砌角柱石,壁心为有眠空斗青砖砌筑,人字形屋顶,叠落山墙,红砂岩质门框,雀替浅雕花草,门楣上嵌“花萼联芳”匾额,边框浅雕人物戏文、寿字、杂宝纹。进深一进,内穿斗木结构,穿枋浅雕,内容丰富,福、禄、寿、喜间雕饰瑞兽、麒麟、鹿等。柱础木质鼓形,石质八方座。隔扇基本完整,棂子饰花卉及棂条组合几何形纹,院内条石铺地,厅堂内三合土铺地,拖屋北门上嵌“永为政室”匾额。“华萼联……[详细] |
墨山村民居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莲塘镇墨山村邓家自然村125号,属村委会产权。该民居建于清道光九年(1829),坐西朝东,面阔12米,进深33米,占地面积396平方米。青砖外墙,硬山屋顶,东墙北侧开大门出入,红石门框,雕花雀替,上部匾额未刻字。进大门为天井和厢房,有前、后两个正厅,前面正厅单层,后面正厅为两层,纵列共三个天井。内部木架构为穿斗式。前厅额枋上设卷棚,枋间未作修饰,花窗为几何图案拼镶。柱下为鼓形石础。对研究清代的民居建筑有重要帮助。原为村委会办公场所,2008年,村委会筹资18万元进行较大范围的局部修缮。除外墙原有改变外,内部木结构基本复原。墨山村民居墨山村邓家中部,周围房屋密集,……[详细] |
“茶园雷氏宗祠”位于南昌县冈上镇蚕石村茶园雷家自然村中部,坐东面西。平面呈长方形,为东西向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两进,占地666平方米。族谱记载,首建宗祠是清雍正丙午(1726)年,丁未岁(1727)竣工,原名“雷氏宗祠”,清乾隆四十五年,雷纯公任内阁中书后改为家庙,以祭祖先。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举人雷金英在家庙内兴办铸因小学,民国十七年(1928)改名为冈上中心小学。1941年,家庙被日寇烧毁。1946年重建。“雷氏宗祠”是研究祠堂建筑的实证。2003年,经族人捐资进行局部修葺后,“雷氏宗祠”总体已基本恢复了原貌。家庙前、后堂之间的庭院内新铺了水泥便道,两旁稀稀拉拉种植了一些树木。“雷……[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