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载县旅游景点介绍
下埚遗址为商代文化遗址,位于仙源乡新市村西南约1800米处,距县城约49公里。下埚山高出地表60余米,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遗址东南面是平坦宽阔的稻田,西北是延绵起伏的丘陵,中间有条数丈宽的新市河。遗址面积约6000平方米,黄土壤。由于雨水冲刷,严重损坏了文化堆积,地表暴露不少石器和陶器残片。1982年文物普查采集的石器以斧、锛居多,均为磨制石器;陶片能辨明器形的有折肩凹底罐、浅盘豆、深腹圆底罐、大口尊等。多数是夹砂黄陶,素面,器表施酱褐色釉。其次是灰陶和夹砂红陶,还有原始青瓷。陶片纹饰有大方格纹、小方格纹、S形纹、水波纹、绳纹、带篦点的附加堆纹等,其中以大方格纹和小方格纹较多。从采集的石器和陶器形制来看,与清江吴城商代遗址出土的马鞍形陶刀、折肩罐、二里岗类型的敞口尊等有相同之处。这里的先……
[详细] 万载县城毛泽东同志旧居于1969年按原貌修复。坐西朝东,砖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进入旧居有大小两道门楼。大门楼距旧居约15米,青砖砌成,形如“八“字。进了大门楼有一块约80多平方米的庭院,种有花木。小门楼距旧居约3米,小门楼两边砌有围墙,围墙高约1.8米,围墙上粉有石灰沙浆。进入小门楼便是毛泽东旧居。该旧居内一厅二房,木梁穿插列架,木柱擎梁,板壁为墙。现厅中进行了复原陈列。1930年8月初,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一军团由新建,经高安、宜丰,于8月12日到达万载县城。毛泽东同志即住在此屋,当时驻在白水的中共万载县委、万载县苏维埃政府也进驻县城,第一次在县城内挂起了“万载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毛泽东同志还亲自到县委驻地召见县委县苏负责人,了解地方工作情况,并指示注意宣传动员……
[详细] 万载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潭埠乡陂田村东南500米处的大木山下黄家屋。该屋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二进,面积为263.5平方米。后进被国民党军烧毁115平方米,前进保存完好。万载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于1930年7月成立后,即驻赤兴书堂,后驻白水新店。8月中旬,红一军团到万载时,又移驻县城数天,后迁潭埠陂田一年左右时间。在此期间,县苏主席周达。县苏维埃政府驻陂田时,万载苏区的土地分配,正进入重新调整阶段。曾发出《彻底解决土地问题》的通知,纠正了前一阶段按劳动力和生产工具之多寡分配土地的错误,实行按人口平均分配。后来还承认了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允许土地私人买卖和租佃”,从而,激发了农民革命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县苏还注重工农业生产和财政、文教等方面的工作。农业生产由政府组织……
[详细] 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旧址位于赤兴乡浙桥村1.5公里处的岭下杨家祠。该祠坐北朝南,背依青山,砖木结构,青瓦覆盖歇山顶,两边的山墙均是用砖砌成高达10米的“三”字形风火墙。上中下三进,青砖砌成券拱大门框。室内下进与中进之间有一月20平方米的天井。木梁穿插列架,板壁为墙,木柱擎梁。该祠面积为250平方米,中心会场125平方米。中进现已倒塌,上、下进保存较好。万载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1930年7月12日至18日。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多人。会议期间,代表们认真听取了县委和县暴-动-委员会负责人的报告;讨论了全县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项重要问题,并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制定了有关条例和法令,选举了周达、辛克明、王建华、包小山、黄少廷等15人为首届县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周达为主席,正式……
[详细] 万载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位于赤兴乡西南新华村西北3公里处的阎王寨张家。该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民国民居,上盖青瓦前后分水,穿插格子窗。门首檐下的墙壁上现还保留有用石灰书写的“武装保卫苏联”和“工农--”的标语。正厅后墙内正中央还保存着一幅马克思的画像和“革命之领袖”、“扩大文化宣传”的字样。全屋面积为132平方米,保存完好。1930年初,随着“三•一八”、“红五月”暴-动-的节节胜利,挡在群众中的威望日益提高,革命形势迅速发展,万载县党的组织也不断发展壮大。是年5月,全县已建立区委6个,特支4个,支部150个,党员2115人。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使党在各方面的工作适应革命新形势的需要,于1930年5月底,召开了中国共产党万载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60余人。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详细] 黄茅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黄茅镇桥会公房内。该屋坐西朝东,屋前有一宽阔庭院,庭院内有一小池塘。屋后与黄茅街相接,旧居为砖木结构,青瓦覆盖,前后分水,堂房前后开窗,室内一厅二房,厅堂后墙外有一天井,天井两头各有一小厅,面积为80平方米。1930年8月中旬,毛泽东、朱德同志率领红一军团离开县城后,兵分两路,一路取道高城、兰田、岭东、株潭;一路走大桥,经书堂、白水,后在黄茅会合,毛泽东同志于8月18日到黄茅时住此处。当天,毛泽东、朱德同志在黄茅主持了高级军事干部会议,做出了歼灭文家市之敌的英明决策,发布了《向文家市进军的命令》。第二天,毛泽东同志还亲自写了一封《赣西南特委转闽西特委并转中央》的信。报告了近期红一军团军事行动经过和行动计划及有关事项。……
[详细] 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旧址,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新市村委会泉丰岭下自然村王家屋。旧址坐北朝南,民居建筑,土木结构,前后两进,共3厅12房。为了加强对全省红军和地方武装的统一领导,根据中央军委的决定,1932年春,在万载小源成立湘鄂赣省军区。军区政治部驻扎此屋,政治部主任:刘学昊。在小源,培养了一批军政干部。……
[详细] 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旧址位于官元山乡西南5.5公里的城坑兰家屋。该屋坐南朝北,四面环山,民国民居,土木结构,青瓦覆盖,两边分水,穿插格子窗。前檐大门框上边的墙上 书---有“列宁室”字样。面积为234平方米,已倒塌三分之二。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别委员会1928年9月恢复。1929年春,由湖南边境迁驻万载小源阳柘坑,特委机关设财务、交通、文书、印刷四科,均在这间小屋里办公。当时,特委为加强万载地区的斗争,派员深入船埠潭、高岭、株木桥等地宣传动员群众,秘密发展工会、农会和党的组织,建立工农武装,开展革命活动。至1929年8月,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返回湘鄂赣边区,加强了边区的革命力量,使万载及整个边区的革命形势有新的发展。为此,于同年9月2日,特委在城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新的形势作出了重要决……
[详细]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主要革命旧址之一。该旧址建于民国8年,原是新市村袁爱敬奉列祖列宗的祠堂,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分上下两进,进间有一口约9.5平方米的天井,有房屋4间,总面积410平方米,上进中墙上保存有当时书写的红五分校“校歌”,旧址保存完好。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是1932年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委扩大会议以后,以原省苏维埃领导的军事学校基础建立起来的,1932年4月12日,随湘鄂赣省委一道迁至小源,驻扎此屋,下设有军事教育处、政治处和管理处,学员分政治、炮兵和步兵3个大队,先后举办过3期训练班,每期为六个月,共培养军政干部近900人,加强了湘鄂赣省红军和各县警卫团、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为革命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
[详细] 中共湘鄂赣省委《红旗》报社旧址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中的重要旧址之一。1932年4月15日,中共湘鄂赣临时省委在小源(今仙源)创刊了省委机关报——《红旗》,该报主要是宣传党的政治方针和各项具体政策,指导各地党的工作,揭露国民党的造谣与欺骗,动员全省苏区人民参军参战,巩固和发展新的苏区。该报每期4开2版,发行约1500份,共出版了近70期,辟有“国内外消息”“省区要闻”和“红军简讯”等栏目。《红旗》报社在编印《红旗》报的同时,还负责编印临时性的《红旗小报》、《政治消息报》和理论性的《转变月刊》,在湘鄂赣革命斗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详细] 湘鄂赣省军区(总指挥部)旧址,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主要革命旧址之一。该旧址为清末民初民居,坐东朝西,土木结构,呈“7”字形布局,建筑面积376.65平方米,设军区司令部,政治部,总务部。湘鄂赣省军区(总指挥部)驻扎仙源近两年,编组了边区红十六军和红十八军,组建了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培养了近千名军政干部,取得了港口战役、株木桥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对湘鄂赣苏区的“围剿”,牵制国民党60多个团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存在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详细] 仙源乡红色旅游景区位于万载县的西部偏北,距县城50公里。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机关和其他省直机关由修水迁到仙源,当时,有“小莫斯科”之称。景区内现存有大量的革命遗址,“红色之旅”特色旅游的资源非常丰富,景区内的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政府旧址,省委红旗报社旧址等已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仙源红色景区也被被评为“江西省百姓喜爱的十大红色旅游景点”、“江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国防教育基地”。同时景区内还有众多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如我县第二高峰黄皮尖(海拔1182米)、拥有许多可供欣赏的名贵古树和珍稀动物的官元山林场、景色宜人的仙人湖(潭口水库)等。好山好水好环境,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1932年4月—1934年1月)19……
[详细] 江西宜春市万载县湘鄂赣革命纪念馆位于县城阳乐大道中段。该馆成立于1961年,1962年5月在万载仙源中共湘鄂赣省委旧址进行原状陈列。1968年受“文革”冲击停止开放,机构瘫痪。1983年3月,湘鄂赣革命纪念馆得到恢复,同时成立万载县博物馆,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馆占地面积1880余平方米。展厅主体建筑为四合院仿古砖混结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内设有两个陈列:“湘鄂赣革命斗争史”基本陈列分3个部分介绍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形成和发展的斗争史。陈列200余件革命文物,真实地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腾代远、黄火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湘鄂赣边区人民出生入死、浴血奋战的战斗历程。1991年增设的“万载籍老红军将士革命业绩陈列”介绍了17位万载籍老红军的革命生涯。馆内还建有文物库房、办公楼等配……
[详细] 万载古城,位于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景区占地约237亩,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万载古城曾是万载最繁华的地带,也是万载的“历史档案馆”和“老城博物馆”。万载古城以万载非遗文化、赣派建筑风情为内核,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古祠堂27座,涉及辛、宋、郭、彭、闻、易、周、张、高、鲍、陈、龙、欧阳等13姓氏,还有许多古民居、古街、巷弄、粮仓、水井等古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是保存较为完好、具有赣西文化特色的少有古建筑群。万载古城由田下祠堂群与南门老街两部分组成,核心景区为古建祠堂群,总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古祠堂27座,涉及13个姓氏,还有许多古民居、古街、巷弄、粮仓、水井等古建筑和不可移动文物。万载古城还有万载乡土风情商业街区、江西风味小吃及土特产街区、娱乐休闲文化街区、时尚购物街区……
[详细] 中国0湘鄂赣省委旧址位于仙源月山下王家屋。旧址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土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呈“凹”字形布局,共有5厅10房,总面积877平方米。0湘鄂赣省委932年4月由修水上衫迁驻万载小源。至今旧址中厅正墙上,依然保留有“办公厅”三个大字。省委机关迁驻小源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武装力量,统一全省财政,奖励生产,发展文化教育,颁布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地巩固了苏区政权。1932年9月,全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小源水口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确定了全省党的总任务,通过了《大会宣言》、《政治决议案》等11个文件,选举了由林瑞笙任书记的第二届省委执委。此后,在省委的领导下,苏区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湘鄂赣革0据地不断壮大。至1932年下半年,湘鄂赣省委管辖湘鄂赣边境地区近30个县委、中心县委,……
[详细] 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旧址中华苏维埃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五分校是1932年湘鄂赣省委第三次执行扩大会议以后,以原省苏维埃领导的军事学校为基础建立起来的。4月12日,随0湘鄂赣省委一道迁至小源,驻扎在新市村袁家祠,学校由校长、政委、教育长负责。下设军事教育处、政治处和管理处,学员按编制分政治、炮兵和步兵3个大队,下分区队(班),历任校长高咏生(兼)、郭子明。该校先后举办过3期训练班,每期为6个月。教学从实际出发,政治队60%的时间学政治,40%的时间学军事;炮兵和步兵队则相反,实弹射击和毕业考试都在实战中考核。1933年10月,由于战争频繁,斗争恶劣,学校改为教导队,随红16师行动。该校自开办以来,共培养军政干部近900人,加强了湘鄂赣省红军和各县警卫团、游击队的领导力量,为革命战争……
[详细] 湘鄂赣省委红旗报社旧址位于仙源王家祠,旧址坐北朝南,祠堂建筑,砖木结构,封火墙,青瓦顶,分前、中、后三进,正门大门三道,六内石彻天井,于中建有一亭,亭内八角藻井,雕花彩绘,造型优美,总建筑面积1223平方米。湘鄂赣省委机关报—《红旗》创刊于1932年4月15日,总编由当时省委书记林瑞笙兼任。报社同时还编印临时性的《红旗小报》、《政治消息报》和理论性的《转变月刊》,还承印部分党政文件、识字课本、宣传材料等。……
[详细] 仙源革命烈士纪念塔坐落在万载县仙源乡仙源街北侧的罗家垴上。为纪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湘鄂赣苏区英勇牺牲的工农红军,1975年10月,万载县革命委员会修建此塔。塔台为梯形,高1.8米,台壁正中有一座泥塑浮雕画,表现一支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十六军”、“中国工农红军第58团”战旗的红军及紧跟红军后面的男赤卫队员冲锋陷阵的场面。塔通高9.9米,塔顶有伞状的挑檐,四只檐角站着白色的和平鸽,塔顶端竖着钢筋扭成的有70厘米高的五角星。塔身塑有直书的碑文。该址1983年10月被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仙源桥头王家屋。旧址坐东朝西,砖木结构,民居建筑,风火墙,由南北两栋并列连通,前后两进,共4厅12房,总面积1023平方米。1932年4月12日,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与湘鄂赣省委一同由修水上衫迁驻万载小源。至今,省苏旧址南屋仍留存当年书写的“马克思路”、“列宁之路”字样。省苏驻扎小源后,于1932年5月4日召开了第一次执委会,会议讨论和分析了当前形势,通过了工作计划。随后,省苏发布了一系列通令、法令,对裁判、教育、土地、卫生、粮食、税收等工作问题作出指示和规定。8月,全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小源桥家山韩家祠召开,会议通过了土地问题、红军问题等11个决议案。正式选举出27人组成的第二届省苏执委,主席王显德、副主席彭德怀、刘建中。1933年10月1……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氨绱撻崒娆愮グ妞ゆ泦鍥ㄥ亱闁规儳纾弳锔界節闂堟稓澧旀繛宀婁邯閺岋綁顢樿娴滅偤鏌熼搹顐e磩闁诲繐鍟村娲川婵犱胶绻侀梺鍛娗瑰Λ鍕偩闂堟侗鍚嬪璺侯儌閹锋椽姊洪崨濠勭畵閻庢艾鍢插嵄鐟滅増甯楅崐鐢电磼濡や胶鈽夋繛灞傚€楁竟鏇°亹閹烘挾鍘甸梺璇″灡濠㈡ǹ顣块梻浣虹帛閹稿鎮烽埡鍛摕婵炴垶绮庨悿鈧┑顔斤供閸忔稑效濡ゅ懏鈷戞繛鑼额嚙楠炴牠鏌i鐐测偓鍨嚕鐠囨祴妲堟俊顖氬悑濞堟洟鏌f惔顖滅У闁稿瀚伴、鏃堟晸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