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文昌阁位于台江区双杭街道上杭路134号。大门面临上杭路,前部为高氏祠堂,建于清代早期。前后两进,依山势而升高,主座均为面阔五间进深七柱。第一进厅屏门阴刻描金朱子家训,文革期间被报纸糊盖,得以保存至今。后部文昌阁建于清嘉庆年间,原为高氏书斋,坐北向南,双层楼房,面阔三间,进深五柱6.5米,上层为卷棚顶,周围有楼部美人……[详细] |
陈文龙尚书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后洲坞尾街。坐北向南,双坡顶,封火围墙。正门横额“敕封水部尚书”,左右小门额“覆忠”、“蹈义”墙基堵石刻“民国十年东西社捐造石基全座”。殿堂面阔五间,深七柱,高6.50米,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祠厅正面石廊柱有林则徐手书楹联:“节镇守乡邦,纵景炎残局难支,一代忠贞垂史传;英灵昭海噬,与信……[详细] |
三山会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洋中街道横街巷56号。建于清道光年间,木结构,为江、浙两省在福州市布帮商会造。根据《明清福州会馆概介》:江浙两省的绸布业公帮在福州城市内外各合建了一个会馆,因是跨省性的,不标“江苏”或“浙江”名称。城内的会馆在春育亭(俗呼“仓前河沿”,在通湖路和光禄坊交界处),邻近三山驿,故叫“三山会馆”,在南……[详细] |
苍霞洲基督堂位于苍霞洲文通弄17号,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建筑为红砖砌筑,单层带地下室,立面呈英国维多利亚哥特式建筑风格(属浪漫主义建筑风格的一种)。教堂正面朝东,主体为礼拜大厅,巴西利卡拉丁十字式平面,可容纳1000人礼拜,木三角屋架,小青瓦屋面。教堂主立面朝西,立面三开间,中开间外观为两层,一层为石质尖券门,上……[详细] |
白龙庵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门牌,为福州九庵之一。始建未详,重建于清光绪丁末年(1907年)。从北向南,占地面积560平方米。庵正门石横额:“白龙武圣庙”,小门额:“文经”、“武纬”为匾,现存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穿斗式构架单檐歇山顶。门窗雕饰精美。庵内石柱存“光绪丁末季春吉旦八社绅耆董事同拜”等楹联题刻。1988……[详细] |
万寿头陀寺也称万寿寺或头陀寺,原在福州市坞尾革新街。坐北朝南,正面为福州民间祠堂常用的屏风式牌楼墙;门内为主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九架梁,穿斗与抬梁结合式木构,硬山封火山墙。左右为观音阁、关帝殿,内供佛圣和王法助禅师塑像。寺旁原有大士、武圣两楼,今均废。元大德七年(西元1303年),福州万寿寺僧人法助请旨创造石桥。至治……[详细] |
福州志社旧址[白马南路101号·1924年·区文物保护单位]1924年,诗人翁心组、蒋逢年、张鹤廉等组织“福州志社”。同年九月,福份捐资在大庙山建楼,作为志社办公和社人赋诗吟唱的场所。旧址占地面积283平方米,坐北向南,双层砖木结构,面阔12米,进深8米。墙基嵌碑3通,黑页岩质,分别是:《志社新建诗楼记》,林苍撰、萧梦……[详细] |
闽清会馆原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帮州街道后田新闽街(原新闽街61号),2004至2005年新闽一带拆迁,会馆被迁建至现址(三保直街白马河畔)。会馆始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年),后由闽清籍华侨募捐,黄乃裳曾主持修建。坐东向西,占地面积约540平方米。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四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前廊有一对长3.75米,……[详细] |
耿王庄原是清初靖南王耿继茂的别墅,称“耿王庄”。耿继茂卒,其子耿精忠袭职,因其自号“南公”,仍用“耿王庄”之名。后因耿精忠配合吴三桂等起兵叛清,康熙十五年(西元1676年)兵败受碟刑而死,其别墅也没于官府。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闽浙总督左宗棠把南公园改设为桑棉局,提倡百姓发展蚕桑,一时桑树成荫,纺织业发展。左死后,……[详细] |
下杭路曾氏祠堂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196号,该地原为王莲莲丈夫郑诚家族所有,后售予清末民国福州第一大纸行老板曾文乾。曾购房后由其堂弟曾文敏督工建造曾氏祠堂,为福州较有代表性的家祠建筑之一,后被攀附为曾巩后裔祠堂。该曾氏家族,原是从长乐感恩村迁来。祠堂建于民国14年(1925年)。坐北向南,原有两进,首进临街为商行形式……[详细] |
汀州会馆原位于福州台江区义州街道长汀路,1999年因道路改造,迁建至现址台江区白马南路262号。建于清末,汀州县商帮集资建造,总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正厅主体结构尚好,面阔三间,进深七柱六间,穿斗式减柱造木构造。重檐歇山顶,藻井雕饰完整。厅堂前建筑毁于1988年。部分石础、石柱尚存。石狮移藏区少年宫(三山会馆址)。1……[详细] |
东金寺位于台江区苍霞街道白龙路45号。从北向南。总占地590平方米。寺正面为福州地区祠庙常见的三门牌楼门墙,中央石库门上方嵌有“东金寺老泗佛”和“重建东金寺”匾额,左右小门额“梵宇”、“禅关”刻石。门内为戏台,雕刻精美,上方有精美的藻井,后檐有反宇。两厢有钟鼓楼。戏台对面为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双坡顶,砖砌封火墙。……[详细] |
茶亭庵四角亭原位于台江区茶亭街茶亭小学门口,推测为清嘉庆年间重修的茶亭庵遗构,木构。2007年茶亭街拆迁时被落架移入汀州会馆保存。庵始建于明代,庵内设有戏坪、左右酒楼。殿内供奉钟、康、刘、史、赵武帝。楼上有公益社,是旧时乡绅聚会的场所。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茶亭各手工业会募捐重修。1980年代茶亭街改造时,将四角……[详细] |
永德会馆位于台江区田垱社区硋埕里20号,中西合璧式建筑,原为永春、德化两县商人在福州建立的商帮和同乡会活动场所。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光绪间重修,民国20年(1931年)再次重建,均为两县在榕商帮集资所建。永德会馆中的“永德”为永春、德化两县的简称。名称的由来与福建省区域建置沿革相联系。清初沿袭明制,永春、德化两县均隶属泉……[详细] |
河上救生堂是福州九案泰山十三堂之一,主神为闾山监雷法主董法师。董奉、三国时代福州侯官人,名医,治愈病人只要求对方在宅子周围种下杏树,年久成林。被后世道教奉为神明。庙为三开间悬山顶,从左向右依次为临水宫、救生堂和感应境(改建为两层的小楼),救生堂梁架做出卷棚拜亭,悬挂匾额“威灵显应”,右书“杏林春暖”。大殿有珍贵壁画,为……[详细] |
苍霞洲基督教堂位于台江区苍霞洲文通弄17号,1924年由英国圣公会重建,占地面积805平方米,为哥特式三层砖木结构,坐西南朝东北,呈十字形排列。该堂是福州地区现存的具有典型英国风格的建筑,其规格宏大,保存较为完好。 2020年1月2日,苍霞洲基督教堂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保护范围:围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详细] |
上下杭商号建筑群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下杭街道,年代为清—民国。简介:清—民国年间建。由成康参号、黄恒盛布店、罗氏绸布庄、生顺茶栈旧址等组成。其中:咸康参号旧址,位于下杭路,民国建筑,坐南朝北,共三层,占地面积275平方米;前设营业大厅,后有药材仓库和住所;圆卷顶石门框,一层为敞厅,左右各有楼梯通往二、三层,二、三层中间留……[详细] |
黄培松故居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西路,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末民国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225平方米,共三进,每进院落均前后天井、披榭、主厅,穿斗式木构架,硬山顶。临街为单披门罩,软卷棚饰顶,墀头及余塞墙灰塑、砖雕、彩绘工艺精湛。主厅均面阔五间,进深五柱,一进主厅设前轩廊至次间缝架,三进主厅明间缝架减中柱及前金柱,明间……[详细] |
河口万寿桥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新港街道万寿路11号的河道上,横跨东西两岸。一称尚公桥。清康熙七年(西元1668年)鼓山涌泉寺方丈道霈所建。明清琉球国进贡船均在此停泊上岸,为进贡厂遗址的标志,是中琉关系重要史迹之一。东通前屿、后屿和鼓山等13乡,西连台江一带。1983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桥呈东西走向,石构平梁桥,全长3……[详细] |
路通桥位于台江区新港街道路通河上。石构拱桥,弧形如玉带,两端有石阶各十三级,桥面施栏板、望柱、寻杖。桥南北走向,釃水三道,长30.7米,宽3.6米。桥北有路通庵,门额镶嵌石刻“路通古迹”石匾,为穿斗式木构架,双坡顶,周有封火墙,占地900多平方米。庵内厅堂、戏台木构完好,石柱楹联刻记附近十三乡群众崇祀史实。桥北有清道光……[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