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漳州市 > 漳浦县旅游

漳浦县旅游景点介绍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
  唐山过台湾石雕园位于沈海高速公路天福服务区,距县城25公里。占地2000亩。2003年11月建成开园,投资1亿元人民币。是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景区由高速公路服务区、石雕园、观光茶园和皮定均将军纪念园四部分组成。主景观有:春潭探幽、夏涧鸣泉、枫林秋韵、曲桥冬雨、闽台民俗馆、石雕园和皮定均将军纪念园、葛洪纪念馆、油茶坊等,自然生态与闽台文化兼容并蓄。闽台民俗馆是一座典型的闽台古民居建筑,馆内陈列了谷桶、犁耙、水车、花轿等这些闽台百姓千百年来生产生活用具。石雕园第一区:“唐山过台湾,荜路辟新天”,描述了数百年前闽南人民东渡台湾、垦荒谋生的历程。主题石雕“拓荒者”,由390多块花岗岩雕成,高18米,重达600吨,表现了从大陆过台湾的先民们艰苦奋斗的形象。第二区:“百年传薪火,数代系茶缘”,形象地……[详细]
滨海火山地质公园
  滨海火山地质公园位于前亭镇至前湖湾滨海一带,距厦门市、漳州市和漳浦县城均约50公里。距泉州和汕头均约120多公里。交通便捷。2001年3月26日,国土资源部批准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为首批全国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该景区由漳浦三星旅业发展有限公司投建,于2004年10月1日正式开园。它是全国唯一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特色最突出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属世界罕见,被省政府列入福建十大旅游品牌。2005年荣膺《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发起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十大海岛”之一。滨海火山是一处典型的第三纪火山地质地貌,是距今1700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中岩浆由地球深处沿北东向断裂处向上涌出喷发形成的,火山构造显现异常清晰,反映了西太平洋新生代惊心动魄的火山活动和地质构造的历史进程,经漫长的地质演化,最终形成……[详细]
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成立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3团成立旧址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绥安镇马坑村新厝顶自然村。旧址原为该村陈氏祠堂,称“三世总宪”祠堂,占地面积360平方米,格局为一厅两房两厢两进式院落,但因年久失修坍塌,现仅存残垣。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0据地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财政人民委员邓子恢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苏执委王海萍等同志汇报后,作出了巩固和发展以漳浦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0据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决定,并致电-有关闽南革命斗争决策。4月22日,毛泽东同志在东路军连以上干部会上所作的《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布置了建立以漳浦龙溪圩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详细]
漳浦红楼(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
  漳浦红楼位于漳浦县绥安镇新路尾教堂边,是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建立闽南苏区的指示,解放漳浦,在漳浦广大城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并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政权,形成靖和浦革0据地。其时,第3军军部设在该楼,军长徐彦刚、政委葛耀山,时任东路军总政委的聂荣臻也到漳浦指导创建苏区的斗争,住在此处。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新路尾教堂建于19世纪初期,原为基督教会办的女校教学楼,由红砖块砌成,又称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98平方米。新路尾教堂解放后收归国有,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会,2007年由政府拨款修缮并向教会租赁,开辟为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由“中国革命伟人”、……[详细]
醒民学校
  醒民学校位于漳浦县长桥镇丹井村葛后自然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驻漳浦的0人认真执行特委决定,转移到农村,继续开展工农运动。丹井村位于漳浦县城东北,距县城仅10余公里,是通往漳州必经之道,往东则通向官浔镇,大革命时期这里农运开展得轰轰烈烈,因而农会基础较为牢固。根据特委决定,驻漳浦的0人立即转到长桥葛后的丹井村开展农-动。其中一批0人,0闽南特委委员、0福建省临委执委李联星和王占春、蔡永发等以办农村夜校为掩护,进行整顿农会的工作,在丹井村的葛后陈氏祖祠创办醒民学校,他们根据农村中的现实生活内容编写教材,并运用演戏和教唱方言歌谣等方式,形象地向农民揭露阶级剥削、阶级压迫的状况,启发、提高农民的阶级觉悟。如歌谣中唱到的:“军阀手中铁,工农颈上血”,“六月割稻真辛苦,点点汗水流浃背;土豪地主强……[详细]
漳浦县委成立旧址
  0漳浦县委成立旧址位于漳浦县马坪镇后康村庵仔自然村马坪中心校。 大革命失败后,漳浦一批0人李联星(时任0闽南特委委员、0福建临委执委)、陈元宰等在马坪镇后康村的马坪育才学校以教学为掩护,宣传革命道理,整顿农会组织,发展农民入党,成立党支部。农民参与革命斗争热情迅速高涨,出现了被福建省委称之为“漳浦农民黑夜成群寻找0,要求加入”的景象。1928年1月10日,在0人领导下,马坪农会向-军第11军实行武装-抗捐,揭开福建农民武装--新军阀斗争帷幕。-农民遭到-,死伤数人。“一·十”惨案发生后,0福建临委特委致函漳浦党组织,接到省委指示信后,大坑、丹井、马坪、官浔相继成立了党支部。在这个基础上,于1928年春,在0福建临委派人指导下,在马坪中心校成立0漳浦临时县委。3月,正式成立0漳浦县委,领导漳浦……[详细]
漳浦文庙
  漳浦文庙(孔子庙)位于漳浦县城内,始建于南宋庆元四年(1198年),重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现仅存大成殿,大成殿面阔三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斗拱抬梁式结构。大成殿内存有明、清的五方碑。1964年维修时,把木柱换为石柱,余基本上保留原貌。 漳浦文庙是1937年“漳浦事件”的旧址之一。 1937年2月起,0闽粤边特委和闽粤边红军为了国家存亡、民族大义,主动向-当局提出停止内战、合作抗日主张。并于6月26达成政治协定,闽粤边红军改编为“保安独立大队”。1937年7月13日,闽粤边抗日红军下山接受点编,驻扎漳浦县城孔子庙(即文庙)。7月16日,-军157师背信弃义,在体育场埋伏重兵,借操练为名,将在体育场集中的近千名闽粤边红军强行缴械,后该处成为关押地点。当晚,百余名红军伺机脱离魔掌,……[详细]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
  小山城革命烽火旧址位于漳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小山城村的吴氏祠堂。 1930年间,小山城村已建立秘密农会,时任0闽南特委书记的陶铸同志建立了一支红军游击队,开展积极的游击战争,并在漳浦小山城附近乡村成立闽南红军游击司令部,成为闽南红军游击队秘密落脚点之一。1931年底,0厦门中心市委巡视员邓子恢接替陶铸工作,为开辟闽南革0据地,决定引导小山城村农民从为切身利益开展抗捐抗税斗争逐步发展到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先是秘密农会会员提议斗争步骤,以开祠堂会议事的方式,召集村民讨论减免捐税问题,逐步启发农民觉悟,统一村民认识,后在村民一致强烈要求下,邓子恢与0漳州中心县委率闽南红军游击队在此支持小山城农民武装抗缴-军第49师为扩张军事实力强行摊派的“航空救国捐”,点燃小山城革命烽火,公开建立农会组织和赤卫队武装……[详细]
49、虎硿岩
虎硿岩
  霞美镇五社村虎硿岩为0靖和浦中心县委委员、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副主席、0漳浦县委书记吴庭坚烈士1943年1月29日殉难的地方。 吴庭坚同志是漳浦县石榴镇龙岭村人,生于1893年。1930年,他在车本、小山城秘密开展革命活动,接受了革命思想,加入了革命组织,并把革命火种带回家乡龙岭乡,秘密成立和发展农会组织。1932年初,邓子恢领导小山城附近农民--征收“飞机捐”的斗争,他带领龙岭群众积极支持、参加。1932年4月,红军攻克漳州后,他带领龙岭、小山城一带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建立苏维埃政权,为建立以小山城为中心的靖和浦革0据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33年2月,在党的领导下,他积极组织发动苏区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并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农会和赤卫队组织,使根据地的人民群众革命热情空前……[详细]
南浦大厝
  南浦乡南浦村南浦大厝为0漳州中心县委机关驻地旧址。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0据地的邓子恢(时已被选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财政人民委员)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苏执委王海萍等同志汇报后,作出了巩固和发展以漳浦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0据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决定,并致电-有关闽南革命斗争决策。4月22日,在东路军连以上干部会上作《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布置了建立漳浦龙溪圩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漳浦、龙溪、云霄5县新苏区的行动部署。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占领漳浦,根据毛泽东主席创建闽南苏区的决策,建立了以漳……[详细]
车本乡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
  车本乡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 车本村位于靖和浦三县交界,只有20多户人家的山村,是漳浦县建立最早的革命据点村之一。1932年,中央红军攻克漳州之后,以车本、龙岭、小山城为中心的靖和浦革0据地初步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1934年,车本村正式成为闽粤边特委和靖和浦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后方机关看守所、军医院、军机处、枪械修配厂、兵站均设在车本大山,车本村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其时,靖和浦苏区从闽南革0据地中心区域发展成为领导闽粤边革命斗争中心区域,-军连续以一个师以上兵力长期对靖和浦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给苏区的军需民用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打破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在0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靖和浦苏区一方面集中红军游击队,消灭反动武装力量,开辟新的革0据地,一方面仿照……[详细]
52、车本村
车本村
  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作为靖和浦革0据地的中心区域,分别为红三团、0漳州中心县委、0靖和浦县委、0靖和浦县工委机关所在地,0闽粤边临时特委机关、0闽南特委机关驻地之一。 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毛泽东同志听取在漳浦领导开辟革0据地的邓子恢(时已被选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委、财政人民委员)和福建省委书记罗明、省苏执委王海萍等同志汇报后,作出了巩固和发展以漳浦龙溪圩、小山城、龙岭为中心的农村革0据地,向南靖、平和、漳浦、云霄、龙溪五县扩大游击战争,创造小红军、建立小苏区的决定,并致电-有关闽南革命斗争决策。4月22日,在东路军连级以上干部会上作《关于目前政治形势及第二次行动问题》报告中,布置了建立以漳浦龙溪圩为中心,扩大南靖、平和、漳浦、龙溪、云霄五县新苏区的行动部署……[详细]
蔡新故居
  蔡新故居位于大南坂镇下楼村(原称下布村)。故居以一座堂屋,一座土楼和园林组成一组大型的建筑群。堂屋位于建筑群西侧,建筑面积695平方米,宽19,2米,深36,3米,面朝东。由门厅、天井庑廊,正堂、后楼组成,面阔五开间,正堂深二间,墙体三合土夯筑,台梁木结构,青石柱础,悬山顶,其中后楼已坍塌。 正厅上原高悬乾隆御笔题写的“武库耆英”匾。另有乾隆四十八年,蔡新77岁时拜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赐御的“黄扉宿彦”匾。 90岁时御赐的“绿野恒寺”匾。厅堂两边悬挂着蔡新于乾隆四十一年根据其祖蔡祚熹撰的对联重新题写的木板柱联,堂屋前为长约200米的台地,台地前右侧为园林,园林占地约5亩,已废,仅保存一个长卵形的池塘和人工堆起的假山和拱桥的遗址,周围遗存着大量的建筑构件,以及一些湖石。园林的北……[详细]
漳浦城隍庙
  作为供奉翦除-,护国安邦,佑民安康之神的漳浦城隍庙,址在漳浦县绥安镇南大街。据漳浦县志记载,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年(公元1127-1179年间),后经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弘治四年(1491年)及清朝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三次修建,形成坐北朝南,南北通长66米,东西宽22米,总面积1452平方米,为三进二天井的宫殿式建筑风格,结构宽均为五间,二进作为大殿,大殿重檐歇山式琉璃屋顶,装饰有双龙抱珠,双凤戏丹。殿内构筑六柱,配木雕屏风,楹楣木瓜供门,三进供奉城娘娘,整座结构蔚为壮观。后因1933年兵祸毁坏,又因当时的政府多次征用,文物全部损坏或流失。 为拯救历史文物,回复民间信仰,在一些有识之士联合众位善信于1993年成立漳浦城隍庙历史文化理事会,规划筹建城隍庙,已复建完成正殿,……[详细]
漳州东南花都花博园景区
  东南花都位于漳州百里花卉走廊黄金地段的漳浦马口,国道324线旁,是历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举办地,是国家4A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总面积7800亩,投资3.2亿。区内有2700亩的花卉博览园(内设有棕榈园、锦绣漳州园、沙生植物园、榕树盆景园、荫生植物园、花卉长廊、花卉培育基地、大地艺术展区、纪念林植物区等功能区域等),1500亩的闽南花卉生产科技园区,2万平方米的主展厅。花博园设有六园六馆、一市一庄,“六园”即锦绣漳州园、棕榈园、榕景园、沙生植物园、闽南瓜果园、儿童娱乐园;“六馆”即萌生植物馆、沙漠植物馆、奇石馆、盆景精品馆、洋兰馆、国兰馆;一市即花卉超市;一庄即花博园紫溪山庄,是一处集观光、观赏、休闲、娱乐、生产、商贸、加工为一……[详细]
乌石大厅
  林氏海云家庙又称乌石大厅,为闽南第一大宗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家庙址在漳浦旧镇镇后埔边村,座北朝南,三进四厢二天井、三仙双坡悬山屋顶。占地面积达1500多平方米,规模极庞大,俗称“乌石大厅”。祠堂堂号为“世德堂”,始建于明正统十三年(1447年)(一说为元至正六年即1346年),历朝均有修葺,最近一次重修为1973年。海云家庙的建筑规制是高中鼎甲三及第者祖祠的特殊荣宠,在漳浦县是绝无仅有的,在闽南也属少见。……[详细]
57、八卦堡
八卦堡
  八卦堡其实不是一座单独的土楼,而是一个五环式的八卦形民居的俗称。它位于漳州漳浦县深土镇东平村。东平是一个山村,海拔300多米,一条土路盘山蜿蜒而上,崎岖不平,漫山遍野都是石头,奇形怪状,小如斗大如房屋。这座石头山叫作灶山。八卦堡建于灶山上一块平地,建造时间是清代中期,至今约有300年,跟一般土楼相比,它没有封闭,而是完全敞开的。从高处往下看,八卦堡围绕同一圆心,环环相套共有五环平房。中间是一座完整的圆楼,只有14间大小均匀的房间,第四环为断续八卦布局,有25个房间,第三、二环和外环也是相似布局。各环之间间隔3米,形成一个环形的天井,也是人们出入的通道。八卦堡里没有祖堂,这在土楼里是十分少见的。年深月久,八卦堡部分楼墙已经损坏,人们修茸时就不再夯土,而是用了石头和砖。据说当年建造八卦堡时,因为……[详细]
清泉岩摩崖石刻及造像
  漳浦县清泉岩上镌于南宋或明代前期的摩崖石刻甚多,有“渐隔尘寰”、“蓬莱深处”、“九鲤飞跃”、“蟠桃坞”、“茂林修竹”、“登临驻节”等。清泉岩因蔡新而得“御笔”,清泉岩因“御笔”而增辉。有一石壁上刻两字“觉岸”,正中有“乾隆御笔”方形篆印,落款有“臣蔡新”字样与其前方蔡新亲书石刻“登临驻节”,互为印证了乾隆皇帝御笔虽在,皇帝却未曾来到漳浦,而后世产生的“乾隆皇帝来过蔡新家,同游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大南坂清泉岩”的传说属无稽之谈。且不以史论乾隆皇帝“下江南”最南到达杭州,不曾到漳浦之实为据,当凭“驻节”就能断定皇帝未到此处,果真皇帝驾临,清泉岩石刻上之“驻节”应为“驻跸”矣,因前者指行者屯驻、停留,后者特指帝王出行,途中停留暂住,内容迥异也。“两涧泉声喧佛国,一天秋色散梁岗”。古往今来,辟于宋代的清……[详细]
六鳌城墙
  六鳌古城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之端六鳌镇西侧的青山山腰,山兀起于海滩中,背连大陆,面向大海,侧临浮头湾、旧镇港,四周极其空阔。六鳌古城始建于元代,六鳌城城墙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墙厚2-3米,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全城平面呈略显三角形的不规则圆形。周长1815米。六鳌古城城墙全部采用长条石砌筑,墙厚2-3米,依山势地形起伏,筑于天然岩石上。此城依坡起伏,绕山腰一周,周长1815米、高6米许、厚2米至2.5米,花岗岩条石砌成,呈略显三角形的不规则圆形,城外以海为濠。城开西南、南、北3城门,各门有夯土城楼。又辟有水门,今可见东、西面共5个,用于排洪和战时应急。还筑有墩台、观察台。城中山上之巨石,有“海天一览”、“嵯峨一片石,独视水中天。大地东南去,群山不敢前”等石刻,乃明代守将所题。城东北隅……[详细]
60、锦江楼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锦江楼
  锦江楼,位于深土锦江村,距县城27公里多。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锦江楼采用石基三合土墙夯筑,为三圈内通廊式土圆楼,是一座防盗防匪防地震的古民房建筑。内圈平面直径25米,高3层,层高3米,一楼与二楼内各分12间,每间深5米,第三层无隔间。中圈平面直径42米,高2层,隔房24间,每间深4.5米。外圈平面直径58米,隔为36间,均为平房。大门留有16米宽的通道,铺设砖埕,埕前50米处为占地一百多平方米的大戏台,每逢年过节,这里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娱乐场所。锦江楼,曾作为福建省电影制片厂于83年拍摄彩色故事片《阴阳界》、《欢乐英雄》的主要场景。锦江楼以其独特的建筑形式,被称为“闽西南土楼建筑群中的一朵奇葩”,吸引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锦江楼(亦称江头……[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