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 > 蚌埠市 > 龙子湖区旅游

龙子湖区旅游景点介绍

  曹巷村瓦渣地遗址位于李楼乡曹巷村,南到田桥坝,西到涧湾,北到徐桥村南,东到公路。地表大量砖瓦等建筑构件及少量陶瓷片,有陶缸口沿。寿州窑黄釉瓷碗,龙泉窑瓷碗口沿,判断年代为隋唐至宋。……[详细]
  穆干卿才华横溢,供职于蚌埠的督军府,穆青的祖父(穆青(1921——2003) 原名穆亚才,回族,我国当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曾任新华社社长,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女婿,妻:续磊。该墓位于雪华山山顶南端,石砌墓。高出地表0.9米,呈长方形,长3.25米、宽2.25米,朝向正南。石碑刻文“清封奉政大夫穆太公讳幹卿府君之墓,民国十九……[详细]
  叶长才烈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水利工程第一师三团二营八连战士。霍山县浮桥区洛阳河乡人。碑文为淮河工会企业管理处机修配厂基层委员会于1954年8月6日立,墓向东北。……[详细]
  李氏始祖-李国学,明洪武年间从河南迁入蚌埠,后葬于此。立碑一块,碑文已模糊不清。另一石碑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所立,现墓园为近年重修。李氏回民在蚌埠人口众多。……[详细]
  甸子地遗址位于李楼乡张巷村下王庄北侧200米,与老墩子遗址相距300米左右,该遗址1985年普查时发现,该遗址现中部被京沪高铁切断。地表遗迹现象已不明显,位置大约在高铁桥柱41号至44号之间。在遗址内捡到商周时期的陶片及晚期的瓷片。……[详细]
  黄家屋遗址位于李楼乡张巷村张巷庄西100米处,整体地势平坦.地表有零星的碗及高脚杯等的瓷片、瓦片。依据其特点符合明代早期的特征。……[详细]
  老墩子遗址为圆形台地遗址,高出周边约4米,地表有大量绳纹陶片、鬲足、鼎足。拣选到石锛一个,符合商周时期特征,应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详细]
  芦山寺遗址位于李楼乡曹巷村东南1.5公里,在东芦山和西芦山之间的山坳内。遗址附近有一水库,1966年修建。据了解该寺原有大殿三间,东西厢房及前厅。东侧山坳内2002年曾经出土过翁棺两个。最后一个和尚陈玉民现居住在曹巷村,已70多岁。现寺庙已不存,地表为耕地。现存的遗址区为原寺庙的后殿,前殿及两厢房已被水库侵占。……[详细]
  黄郢山瓦渣地遗址位于黄郢山山顶偏南。地表遍布砖瓦残片,数量很大,其中有寿州窑平底碗瓷片。据当地村民介绍,有传说为孟良、焦赞在此驻军。经实地探查,初步认为是隋唐时期的庙宇遗址。……[详细]
  王庄遗址位于李楼乡贾庵村西北500米,遗址内有一口古井,早已废弃。仅存三块井口石条。遗址地表散见砖瓦碎片及大量瓷片,瓷片主要有少量寿州窑黄釉平底碗和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片。初步断定为明清时期的村落遗址。……[详细]
  红塔古窑址位于李楼乡红塔庵村陈家圩子东南200米处。遗址区地表散见大量的砖瓦碎片、瓷片,其中有含寿州窑黄釉平底碗底,宋代刻花青瓷碗底,明代青瓷瓷片以及支钉等,据1985年普查和村民反映,该地区原有红烧土,支钉较多。该窑址的发现,为蚌埠地区研究古代窑烧情况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详细]
  遗址为高台地,地势较高,呈现台状。地表散见大量冶炼过的矿石矿石多呈蜂窝状,有的表面有绿色结晶体。遗址北侧为涧湾,有大量水可用,符合冶炼条件,似为冶炼遗址,待专业部门的证实。现在地表多为坟地和耕地。……[详细]
  李臣为明代国公,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背依锥子山南坡,墓前现存石香炉、石望柱、石像生残件。原有石羊、石虎等均已顺坏,现已失踪。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丁家庙遗址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长淮卫蚌埠监狱东侧,地势呈中间略微隆起,像龟背状。地表有少量新时期时代鼎足等,有大量商周时期遗物。如鬲足、红陶、灰陶、印纹陶片等。还有很多明代早期瓷片,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家古井位于龙子湖区李楼乡黄郢村梅家庄南侧,井为青砖砌壁,两顺一丁砌成,青石井圈。井沿上有44道绳痕,井圈北部被损坏。井外径0.75米,井内径0.50米,高0.5米。民间传说此进为三国时期鲁肃井。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琉璃井位于李楼乡八里岗郭家湾村村内,井为青砖砌壁,口小底大。井口外径1.2米,内径0.46米。圆形石井栏,青白色,夹有翠色,石质细腻。当地村民称为琉璃井。井沿口有凹痕若干,井栏石油同心圆刻痕。1998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李国公墓位于凤阳西“涂山门”北侧。地势北高南低,原有石像生若干,文革期间被毁。仅存文臣像和神道碑,文臣像被埋在路桥下面,神道碑座位赑屃形,仍放置在墓区。墓碑被移至村纺织厂院内,碑文被凿掉,上面隐约能看见嘉靖等字样,当地称之为李国公墓。墓区原来有享堂,市文物部门曾在此钻探,探明享堂和墓冢的位置。为龙子湖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栖岩寺石屋位于安徽蚌埠市经济开发区长淮镇。该寺始建于汉代,因其佛殿、僧堂、经阁均以白色石块建在山岩上,故称栖岩寺。后经战火,庙宇等多被毁坏,明初,朱元璋下令重修栖岩寺,并升其为龙兴寺下院。现庙宇已毁,院内有莲花石座一个,石香炉、石柱础各一个。庙宇基本布局尚存,现有建筑为50年代所建。原大殿后11米处有方丈石屋一座,保存……[详细]
  蚌埠市科技馆于1984年6月正式开馆,是安徽省第一座科技馆,也是当时全国仅有的6座科技馆之一。多年来,科技馆坚持服务科普、服务大众、服务青少年的工作宗旨,通过组织中小学校学生来我馆免费参观、开设主题展览、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对青少年和广大市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科学普及教育,年均开放250天以上。除了常设展……[详细]
  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位于市东郊曹山脚下,占地近50亩,山水相映,风景秀美,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已故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同志题写了“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名和“蚌埠市革命历史陈列馆”馆名。革命历史纪念碑背枕曹山仰面龙湖,纪念碑高15.85m。陈列馆展陈自辛亥革命至解放前夕蚌埠市革命发展的历史,通过大……[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