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大同市旅游

大同市旅游景点介绍

321、水神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水神堂
  广灵水神堂,人称“塞外小天堂”。位于广灵县城东南,与县城相连。这里的风景区融林、山、水、寺为一体,由壶山古建筑群、中国名泉水神堂壶泉、泉湖、林地、绿地组成。古建筑庙宇现存为明清建筑风格,寺内存有明清时期的壁画,反映当时广灵县的生活状况,被当地人誉为“广灵的清明上河图”。古建筑内有一座六角七层实心0式砖塔,还有圣母殿、大士庵、百工社、文昌阁、钟鼓楼等,整个建筑紧凑朴雅,小巧玲珑,与壶泉水环饶映衬,夏秋碧光潋滟,春冬雾气空濛,被称做“小蓬菜”。遍布壶山岛四周山石磨牙石刻和古钟记载着历史沧桑演变。由壶山岛向四周远眺,百步湖、丰水湖、下河湾、枕头河、遇逢山等自然景观尽收眼底,与3万亩湿地相连,遥相呼应,犹如画卷。水神堂泉是由壶山四周万斛珠玑的群泉随地而涌成湖,水质为天然矿泉水,流量为每秒0.55立方……[详细]
322、平型关景区 AAA
平型关景区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城东北65公里处,勾注山东端,繁峙县横涧乡东北端的平型岭上,为雁门十八隘之一,中国九大名关之一。四周群峰挺拔,地势险要,是穿过内长城的重要通道,为历代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在关北乔沟一带伏击日军,歼敌千余名,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使平型关名扬中外。1961年3月4日,平型关战役遗址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平型关被中共中央宣传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平型关景区包括平型关段长城、关城、关堡(平型关村)、古关道、烽火台、校场、六郞城等,总面积1.9km2。平型关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正德六年(1511年),万历九年(1581年)增修,明清两代均曾维修。关城周长550米,城体底部基石为花岗岩……[详细]
鲁班窑石窟
  鲁班窑石窟(第五批省保)时代:北魏地址:大同市南郊区云冈石窟西北鲁班窑石窟创建于北魏,辽代曾有修建。洞窟坐西朝东,南北长约60米,高约4米,分布面积约240平方米。现存洞窟3座,平面呈椭圆形,穹隆顶,四壁雕千佛,下层雕力士。根据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该石窟与北魏云冈二期雕凿风格相同,时间相近。造像有千佛、力士、供养天人等。对研究大同佛教史、石窟史具有一定的价值。鲁班窑石窟创建于北魏,现存洞窟均为穹隆顶。根据洞窟形制与造像特征,该石窟与北魏云冈二期雕凿风格相同,时间相近。造像有千佛、力士、供养天人等。对研究大同佛教史、石窟史具有一定的价值。……[详细]
324、龙山
龙山
   导 游: 龙山顶峰上有一洼地称寺洼,原建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大云寺,有各种殿阁和僧寮上百间,始建于北魏,为北方著名的佛刹。寺东侧的玉泉沟里,还有一座玉泉寺,寺旁泉水叮咚,花木扶疏,是避暑的好地方。这两座寺院都建有下寺,大云寺下寺在荆庄村;玉泉寺下寺在李峪村。荆庄大云寺大殿尚存,为金代建筑。昔日的龙山寺庙曾是一处重要的古建筑群。 龙山的松林、云杉、落叶松、榆树、柏树等,把龙山装饰得四季常青,成为一片绿色的海洋。 爬山小贴士:攀越南天门时,须手拽藤、足攀石,匍匐而上。 介 绍: 位于浑源县西南,恒山主峰西15公里处,隔翠屏山与主峰东西相望,海拔2266.8米,比恒山主峰还高250多米。远望峰峦起伏,状如龙蛇,故名,亦名封龙山。山西大同市……[详细]
灵丘古道
  古道峰回路转,河水弯弯,青山叠叠,风景迷人。僧寺、雄关、佛冢交相辉映。尤其是辽代营建的觉山寺,更有传奇色彩。寺内的白塔、古井与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都相同,号为一迷,称为一绝。寺旁有北魏高宗拓拔浚与群臣比武的御射台,《皇帝巡之颂碑》仍依稀可辨。位于灵丘县东南部。古道始建于北魏,是山西高原北部通往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北至蔚州,南至沫源,共有140里。 公元五世纪,北魏拓拔鲜卑即由此路,沿唐河谷地出太行山,横扫河北,问鼎中原。该道开凿于公元五世纪,北魏拓拔鲜卑即由此路,沿唐河谷地出太行山,横扫河北,问鼎中原。峰回路转,河水弯弯,青山叠叠,风景迷人。僧寺、雄关、佛冢交相辉映。尤其是辽代营建的觉山寺,更有传奇色彩。远不见寺院隐山涧,近相看白塔矗云端。据说,寺内的白塔、古井与旁依的小山高度、深度尺码相……[详细]
觉山寺塔
  觉山寺砖塔共分为塔座和塔身两部分:塔座四壁刻有砖雕,金刚力士威武雄壮,歌舞伎乐动作优美;塔身为八角十三级,塔内砌筑梯道可以攀登。内有木雕卧佛一尊,四壁留有壁画色彩鲜艳,形象逼真。:觉山寺位于灵丘县城东南三十里的悬钟山之中,悬钟山也称觉山。溏河奔流于寺前,觉山屏障于后,寺外群山环绕,寺内古树参天,漫山遍野郁郁葱葱,殿宇巍峨景-人。觉山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整座寺院精巧玲拢,大小禅院有134间,并位于三条轴线之上,显得错落有序,但最为称奇的是觉山寺的白塔、水井和山峰在同一个高度上,都是13丈,留下了“塔井山齐(奇)”觉山寺的美名。寺庙内的佛教殿宇非常齐全,有钟楼、鼓楼、梆楼、点楼、天王殿、金刚殿、罗汉殿、韦驮殿、弥勒殿、贵真殿。大雄宝殿及丈昌阁和魁星阁等等。大雄宝殿内墙壁上所画为……[详细]
   看 点: 大同煤矿获国家旅游局首批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志牌和证书,成为全国煤炭系统首家获此标志的井下工业旅游项目。介 绍: 大同市“井下探秘游”集中展示了千年煤炭开采史,主要景区位于地下300多米深处、距今1.4亿年之久的侏罗纪煤系。景点依次分布有原始采煤、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综合掘进六个工作面。工作面全部采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设备,通过采煤职工的现场演示,真实地再现不同采煤时期各种设备的采煤过程。游人可以在这里换上矿工服装,体验矿工的真实生活。山西大同市……[详细]
328、法华塔
法华塔
   看 点: 大同惟一的-塔。 介 绍: 位于市内东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经重修。 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一尊金刚,周围饰以彩带祥云。整座塔身高8米,呈白色,十分俊秀雅致。   门 票/开 放 时 间: 6元山西大同市……[详细]
浑源永安寺
  浑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城东北鼓楼北巷,创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顷,建筑面积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原有规模宏大,现后部已毁。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置。现存山门、0天王殿、传法正宗殿及配殿。传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础上重建,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庑殿顶。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规范,建筑表现了金代风格。殿内明间增设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内四壁绘满水陆画,人物分层布列,色泽基本完好,绘有儒、释、道三教人物八百余。浑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积的壁画,为研究民间对儒、释、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330、一龙壁
一龙壁
   导 游: 一龙壁结构拘谨,雕塑规整。龙体雕饰精致优雅;龙头雕饰细腻有致    看 点: 一龙壁共有四座,以两座为一组,分两组按八字形挺立于原明代大同县文庙的两侧。以龙壁为八字墙,这在大同市现存诸龙壁之中独此一处。从雕塑风格看,此壁应为清代遗物。四座一龙壁皆为单面龙壁,黄色琉璃龙图案镶于砖壁中央。   介 绍: 位于城内北街大墙后街,原是明朝大同县文庙山门两侧的八字墙壁山西大同市……[详细]
县文庙砖雕五龙壁
   导 游: 五龙壁为砖雕建筑,高5.7米,长28.5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砌砖壁座。中部壁面由对方青砖镶砌,上有五条砖雕团龙,每团直径均为2.2米,中央二条巨龙昂首挺胸、口中喷出火珠,整个龙身隐藏在万顷波涛之中;西侧一对团龙昂头向西挺身,呈现戏珠英姿;东侧一对团龙,龙头盘旋中心,似有腾飞壮举。上部仿木构建筑之砖雕壁顶,由砖雕斗拱承托,下有廊檐砖雕帷慢,帷慢之下又有八根垂廊花柱将壁身分为五个正室和两个耳室,每个垂廊花柱之间,雕有莲花、人物等图案,均楚楚动人。 东西两端分立之八字墙上,置有两幅巨型砖雕壁画,西侧为鱼跃龙门,东侧为鱼龙变化,以此激励世人苦读孔孟之书,一朝题名金榜,犹如鲤鱼跃上龙门。五龙壁,建造奇特,风格别具,构图新颖,雕工精细,实属砖雕艺术中之精品。    介 绍:……[详细]
吴官屯石窟
  吴官屯石窟(第五批省保)年代:北魏地址:大同市云冈区云冈镇吴官屯村西约100米吴官屯石窟是北魏时期营造,东西长60米,高约3米,分布面积约180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开凿,现存窟龛32座,多为小型洞窟,或四壁三龛式洞窟。石窟根据洞窟形制及造像特征判断为北魏晚期雕凿,主尊造像以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交脚佛为主,两侧雕胁侍菩萨。吴官屯石窟是北魏后期中小型石窟,其中人物造型消瘦,佛像一律褒衣博带,“秀骨清像”,菩萨衣服下部的纹饰更加重叠繁缛。窟顶形式多样,龛面雕饰富于变化,龛面上方两隅多雕佛传故事,窟口上方崖面流行雕饰忍冬龛面,较晚阶段圆拱龛龛楣流行雕饰折叠格,格中雕坐佛,窟口外崖面出现幔帐雕饰。……[详细]
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
  大同煤矿“万人坑”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战期间,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后,疯狂掠夺煤炭资源,在“以人换煤”的血腥统治下,大批被摧残致死和奄奄一息的矿工被扔到荒山野滩和废弃井洞中,在大同矿区形成了20多处白骨累累的“万人坑”。其中,座落在煤峪口南沟的“万人坑”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和规模较大的一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纪念馆占地33.7万平方米,分为苦难展示区、文物保护区、煤炭历史展览区等不同的部分。主要建筑有展览厅、折板式廊道、多媒体演示厅、“万人坑”悼念厅、无字碑林等。纪念馆从门口到展馆的缓坡地面上“1937-1945”字样的8块铸字铁板深深嵌入周围的地砖,警示人们牢记大同矿工抗战8年经历的深重苦难。纪念馆门厅下方,设计有遗骨巨幅浮雕,“14000000”……[详细]
汤头温泉
   在浑源县东南百里汤头村,出地水温约摄氏六十度,宜沐浴。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氡泉,出面水温72℃,被誉为北方第一泉,东汉时期被发现利用,北魏时期建为皇家温泉行宫,经测定,含有38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保健、医疗价值。早在北魏天赐年间即有-到此沐浴治病,兴光元年(454)文成帝“幸灵邱,至温泉宫”,即此。《水经注》:滱水又东合温泉水,水出西北暄谷,其水温热若汤,能愈百疾,故世谓之温泉焉。现设有汤头疗养所。 远在14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就曾在此修建行宫,经常驻跸疗养。后来,辽代景宗皇帝于“统和十八年秋七月,驻跸于温泉”。 汤头村设有疗养院,四周林荫茂盛,花果满园,浴室宽阔讲究,置有男、女池塘、盆塘及分类病案盆塘,专供广大游客居住疗养。 浑源县汤头温泉,水量充沛,四季不断,温度恒定在6……[详细]
朔州汉墓
   导 游: 这些汉墓群有大有小,高者十五米左右,低者三四米左右。从这些陵墓的大小、高低、深浅、规模等都可以看出死者生前的官职大小。墓内出土文物非常丰富,均为死者生前的生活实用物品,包括各类陶器、炊具、酒具、钱币、铜器、铁器、玉器、漆器、铅器、木器等。   介 绍: 位于朔州城北5公里的平朔露天煤炭公司行政生活区一带,是1983年发掘的,共有1500多个墓葬,出土文物15000多件,是全国最大的汉墓群。著名的有广武汉墓群、广邑汉墓群等。山西大同市……[详细]
善化寺五龙壁
  五龙壁高7米,厚1.48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须弥座,座面雕有牛、马、蛇、兔、鹿、狗。狮、象、膜鳞、狡倪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中部宽大壁面之上雕有五条四爪金龙,腾云驾雾,大有龙飞虎跃之势。正中一条金龙,为五龙壁之核心,龙头向前,龙尾摇摆,鳞光闪亮,别具风采。两侧各有二龙互相对称,中龙色泽稍淡,仿佛由天降下,正在兴云播雨。南北两侧游龙、龙身略呈卷曲,昂首挺胸,伺机腾飞上空;顶部为仿木构建筑形式,上有琉璃瓦覆盖,下有琉璃斗拱支撑,两端置有鸦吻垂脊兽。:善化寺五龙壁位于大同城内西南隅善化寺天王殿西侧,原为兴国寺山门前之照壁,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980年拆迁至善化寺内。此壁原为大北街三道营坊巷天竺庙山门前的照壁,建于明末,亦为五彩琉璃五龙壁。其风格与兴国寺五龙壁相似。因其有倒……[详细]
337、三龙壁
三龙壁
   导 游: 三龙壁高6米,厚1.2米,长12米。下部以青石砌筑为基,分别雕有狮子、花卉、行龙等图案;中部两面各雕有三条黄色金龙,当中行龙昂首挺身,有一飞冲天之势,两侧行龙互相对称,龙头均面向中心。巨龙头上镶有火珠,为仿木结构。三龙壁色泽绚丽,形象逼真,在大同的龙壁中可谓独具一格。    介 绍: 位于城西同云公路中段,原是辽建观音堂山门前的照壁,是大同唯一的双面琉璃龙壁。山西大同市……[详细]
鹿野苑石窟
  介 绍: 鹿野苑石窟位于大同城北5公里外的小石子村大沙沟的北崖面上。它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原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 据专家考证,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乐盛(和林格尔) 迁都平城(大同)。道武帝从天兴二年起,大兴土木,其中“鹿苑”南固台阴,北距长城,东包白登(马铺山),属之西山(雪公山),宽广数十里,为皇家游乐狩猎之地。苑内殿宇林立,亭榭参差,松柏参天,幽境曲桥,灵山秀水,美不胜收。后因为道武帝炼仙丹的张耀请求出家,道武帝批准在鹿苑建一静堂。这样,便于公元466元开始修建该石窟,至471年落成,比云冈石窟早建成23年,故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及考古价值。山西大同市……[详细]
烽喉延绵
   看 点: 每遇敌情,白天燃烟(也称熔),夜间点火(也称烽)互相传递信号。因为狼粪燃烧起来烟很大,可直上云霄,远处容易看见,故烽喉多用狼粪烧烟,因此烽火台也称狼烟台。 明代大同地区的长城经过多次修筑,从宣化到大同西路一千多里的长城沿线上,共修筑了363所烽堆。有了这些烽喉来传递军情,再与长城之上用于巡逻放哨的墙台、用于瞳望射击的敌台、用于攻战和储存武器的战台互相配合起来,遥相呼应,互相声援,形成一条坚固的国防线,它对防御蒙古各部的入侵,维护大同的安全起了很大作用。  介 绍: 烽火台是建筑在城墙以外的单独土台子。它是古代专门用来传递军情的信号站。上面备有-,可以四面击敌。台子四周筑以上墙,高四尺,周长三丈二尺,名曰:“护墙”,上面设侯卒把守。每个台与台的间隔距离以火光可见,炮声可闻为宜……[详细]
方山陵墓
  在南部山顶上,有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俗称“祁皇坟”。北魏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灵泉宫和灵泉池,是规模较大的皇家行宫。整个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设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砖砌部分,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装饰美观,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详细]

缂侇噮妫稢P濠㈣鎷�13001937闁告瑱鎷� 缂侇喓鍊曢崣鏇犵磾閹存繄鏆斿璁规嫹 44010602000422闁告瑱鎷�

闁稿繐鍘栫花顒勫箣閹存粍绮� 闁艰鲸姊婚柈鎾棘閻熸壆纭€ 闁稿繐绉烽惌妤佺珶閻楀牊顫� 缂傚啯鍨归悵顖炲触閸粎绋� 闁瑰瓨鍨奸々锔界瑹濞戞锟�
闁艰鲸姊婚柈鎾箣閹存粍绮﹂柨娑虫嫹 QQ闁挎冻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