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 紫台庵战斗旧址位于闽侯县青口镇农光村。解放前,紫台庵处于沪屿镇(现青口镇一带)管辖区域内。沪屿镇位于闽侯七里中心,人口众多,街道店铺林立,较为繁华。七里一带地主豪绅多数居住该镇,民团和一个排的保安队驻在镇南端的紫台庵内。1936年1月的一个夜晚,闽中游击队第1支队副队长吴德标率领60多名游击队员急速包围了紫台庵。庵内民…… [详细] |
 | 中共闽浙赣区委会议遗址位于闽侯县青口镇南阳顶下的大岩洞。南阳顶海拔700多米,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嶂,山深林密,路陡坡险。山顶下有个大岩洞,可容纳100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时称闽浙赣区党委)机关驻地。1947年3月,中共闽浙赣区委机关从古田迁到尚干镇南阳顶,直至1948年1月又迁到南平县凤山镇。…… [详细] |
 | 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十八重溪老爷洞遗址位于闽侯县南通镇古城村十八重溪。1945年5月,日寇退出福州。中共福建省委考虑到国民党-派可能对我展开新一轮的“围剿”,果断决定将省委机关驻地由长乐南阳转移到永泰、闽侯交界处的兔耳山。6月上旬,随着省委书记曾镜冰等领导率省委机关警卫班最后一批到达兔耳山,省委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赢得…… [详细] |
 | 兰圃祠堂战斗旧址林氏宗祠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林氏宗祠。1949年初,林森县(1944年闽侯县改名为林森县,1950年复名闽侯县)兰圃村有个大地主恶霸林柯锬,拥有田地千亩,家财万贯。他眼见农民斗争风暴日益高涨,为保护自己利益和安全,利用兰圃村农历2月14“迎神”节日之机,演戏闹节3天,特请驻扎沪屿乡的县保安队光顾自己的…… [详细] |
 | 兰圃抗击日寇遗址位于闽侯县祥谦镇兰圃村。兰圃村位于闽侯、长乐、福清三县山脉接壤交界处,四周群山环抱,五虎山雄卧眼前。1945年5月1日,日本侵略军1个小队12人,从长乐营前窜到林森县尚干,夜间窜入兰圃山寮林矮涌家,抢夺粮食,宰杀家禽。林矮涌母亲黄大妹不畏--,愤怒地上前与日军搏斗,结果身中9刀,惨死在地。儿媳潘秀基为逃…… [详细] |
 | 大义乡战斗旧址十八姓宗祠位于闽侯县青口镇大义村。1935年冬,活动在莆田常太游击根据地的红军闽中游击队第2支队,在马口镇压了罪恶累累的铺差韩觐侯和为虎作伥、欺压穷人的猴坑土豪杨本六后,接着又在渡口、银坑等地抓获并处决了伪装买山货、侦探搜集常太根据地情报的国民党特务3人。国民党-派抽调500多兵力向常太游击根据地大举“围…… [详细] |
 | 福州中山纪念堂位于福州市中山路23号大院内。1912年4月,孙中山先生为了促成南北统一,正式辞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拟游历各省。时任南京临时参议院议长的林森即电告福建省都督府政务院,请速电邀孙中山访闽。孙中山先生很关注福建,惦念着为辛亥革命做出突出贡献的福建志士,在返粤途中专程莅闽,“给八闽大地蒙受无限光荣”。19…… [详细] |
 |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当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反对北京军政府与德国签订“二十一条”割让山东给日本的--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学生,引起全国公愤。5月7…… [详细] |
 | 林可彝传碑位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内。林可彝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罗源县第一位党员。194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追认其为革命烈士,1983年,国家民政部颁发革命烈士证明书。林可彝烈士,1893年出生于罗源县城关北门。1913年考入福建法政专门学校。1916年到日本早稻田大学、明治大学留学,发表多篇文章谴责日本…… [详细] |
 |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指挥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百丈村。中共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后,中央决定将寻淮洲、乐少华、粟裕等领导的红军第7军团改组为北上抗日先遣队。1934年8月10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罗源。12日,在百丈村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寻淮洲在这里会见闽东红军第2独立团团长任铁锋、闽东红军第13独立团团长魏耿、政委叶如…… [详细] |
 |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应德村。1930年,罗源人张瑞财经-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31年5月,罗源县党员人数发展到10多人,在应德成立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即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连江-县委领导,由张瑞财担任党支部书记。1932年3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特别支部。9月底全县…… [详细] |
 | 罗源县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罗源县飞竹乡仓前村守善自然村。1934年3月,中共福州市委负责人陈之枢、苏达以及市委选派的魏耿、杨采衡、陈二妹等人,在飞竹乡的仓前村守善自然村阮氏民居内成立了罗源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成立4个区和70多个村苏维埃政府,有的区乡还建立共青团、妇女会和农会等组织。10月,红军部队撤离罗源后,国民党军队…… [详细] |
 | 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罗源县凤山镇南门村。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建在城郊莲花山东麓,距城区中心3公里,占地约50亩。园内绿树林阴,苍松翠柏。建有革命烈士集中墓一座、革命烈士个人墓二十多座,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各一座,林可彝烈士纪念碑一座。还建有两层高的避雨观景亭两座,有旋转楼梯。纪念碑前建200多平方米的小广场,是…… [详细] |
 | 红军总医院罗源3所分院旧址位于罗源县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1934年,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取道连罗和攻克罗源城期间,在罗源县松山镇的巽屿、北山和外洋村分别设立红军总医院3所分院,安置治疗约200名红军伤病员,闽东独立团(原-为13独立团)参谋长杨采衡也在这里养伤。巽屿分院设在巽屿村岛内,安置治疗70多名红军伤病员。…… [详细] |
 | 红军攻克罗源城纪念碑、纪念墙位于罗源县革命烈士陵园内。纪念碑于1984年建立,碑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叶飞题写。纪念碑为花岗石体,南面刻碑文,顶为红旗造型,东面和西面上部有红旗、五星造型。高约25米,花岗岩石基座。纪念墙为花岗岩石主体,高3米,长10米。中间嵌8块长50厘米宽80厘米的青禄石浮雕。纪念墙于200…… [详细] |
 | 降虎红军墓位于宦溪镇降虎村。1934年7月,由红军等七军团6000余人组成的北上抗日先遣队在寻淮洲、乐少华、粟裕、刘英和中央代表曾洪易的领导下,由瑞金出发,于8月7日抵达福州。是日半夜11时,向福州发起进攻受挫,9日凌晨撤出战斗。8月10日,在降虎梧桐山一带与国民党军87师261旅52团遭遇激战一天后,由于敌援军大量赶…… [详细] |
 | 中共福州市委旧址位于三坊七巷安民巷立本弄3号、2号,建筑面积约350平方米。1926年4月,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福州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是最早的中共福州地方组织,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地委成立后,领导工农学妇运动蓬勃发展,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当时地委机关的活动大部分设在北大路北后街13号方尔灏家和安民巷立本弄3号…… [详细] |
 | 中共福州地委活动地暨方尔灏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北大路北后街13号(原为北后街大营房)。方尔灏,1904年出生于福州,祖籍浙江绍兴。他少年时有志气,读书勤奋,15岁进入福州扬光中学修习法语。五四运动爆发,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方尔灏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积极投入--,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福州设立-署的斗争。1…… [详细] |
 |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民国13…… [详细] |
 | 翁良毓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衣锦坊雅道巷55号。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号一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导社”,出版《民导报》,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积极参与编写油印小报宣传马列主义,成为福建学生联合会的…… [详细] |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