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林路将军山东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亩。陵园主体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军人墓、长安堂和办公楼等组成。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门的两侧门择榕城“三山”为特征,从正门沿332级台……[详细] |
![]() | 福州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位于鼓楼区西洪路312号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内。1927年“四三”--政变后,国民党-派对共产党人进行大肆搜捕,自那时起一批批优秀的共产党人先后壮烈牺牲于鸡角弄。百年荔枝树见证了那段岁月。牺牲于此的第一位烈士是1926年被-军阀杀害的共青团福州地委组织部长翁良毓。1927年,福州第一批……[详细] |
![]() | 福州店员总工会旧址武圣庙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上杭龙岭顶39号(原12号)。台江区上杭由于地处闽江下游北岸,支流纵横,具有水运交通便捷的区位优势,货栈、商行、名店、老铺等商家十分繁茂,生意红火。但商界良莠不齐,一些不良商家惟利是图,投机取巧,牟取厚利,欺压顾客;与此同时,不良商家置店员的合法权益于不顾,随意撕毁合同、克扣薪金……[详细] |
![]() |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太平山山仔里16号。1944年,为贯彻中共华中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江工委决定在福州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加强与各地委的联络。经过周密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省委机关负责电台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详细] |
![]() |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福州总队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下杭路238号(原下杭路108号)。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成立后,在抗战初期,为了扩大抗日统一战线,先后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公开或半公开活动组织,广泛组织动员民众投入抗日运动。1938年4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指示地下党员郑挺、舒诚等人筹建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福……[详细] |
![]() |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原79号)。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闽江工委,派庄征到福州开展城市工作。当时担任交通员的张章淦曾利用其叔父张依铀在闽轮修造厂当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苏华等鉴于闽江航线在沟通福州与闽北的南平、古田、建瓯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在闽江轮船公司内……[详细] |
![]() | 青年会地下秘密交通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江滨西大道357号。1910年,62岁的闽籍爱国侨领黄乃裳接任福州基督教青年会会长后,为让青年会成员有个固定的活动会所,便于联络各界人士,黄乃裳亲自捐款45000元以购置地皮,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捐资12万美元,用于建筑费用,于民国5年(公元1916年)在台江苍霞洲选址建造成福……[详细] |
![]() | 福州市双虹小学革命史迹陈列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菜园墩42号。双虹小学创办于1928年。它的前身是创建于清朝中叶的双虹书院,1933年曾一度改名为劳动小学;后为避免暴露政治倾向,仍恢复原名。福州解放后,改称沧洲小学。2001年,经批准复名为双虹小学。双虹小学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是福州地区较早燃起革命火种的地方,并成为……[详细] |
![]() | 高湖革命据点村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1938年高湖村建立中-组织,李铁、孟起、王一平、林白、郑震霆、林永贞、何友恭等在高湖村开展抗日救亡工作。他们以省抗战后援会名义在高湖村创办小学、夜校、工会、抗日后援队、儿童剧团等进行革命活动,成为与双虹小学、翠文小学齐名的“福州三大红色摇篮”。高湖小学夜校教员大多是共产党员……[详细] |
![]() | 吴厝吴石故居位于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吴厝村1号,南偏西15度,占地面积602平方米,合院式民居,由屏风门、披榭、大厅、天井等组成。一进仅存正座,封火山墙二坡顶,面阔三间,进深五柱,用檩十一根,穿斗式,二进主座面阔三间,进深七柱,用檩十七根,穿斗式,明间以屏风门分割大厅为前后厅,厅柱为木质,较为高大,两边挂耳。该建筑规模宏……[详细] |
![]() | 中共福建省委螺洲联络站旧址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螺洲镇店前村祠堂前4号。抗日战争胜利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当局坚持--反人民,处心积虑要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他们一方面迫于全国人民强烈要求和平的呼声,与中国共产党签订停战协定,一方面加紧调兵遣将,部署内战。为了稳固后方,国民党当局对其统治区,强化法西斯--,采取……[详细] |
![]() | 中共福州中心市委机关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仓前街道佛寺巷13号。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制造了蓄谋以久的“九·一八”事变,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激起全国人民的愤慨,具有反帝革命传统的福州市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反日货活动蓬勃兴起。1932年初,市委书记陶铸、秘书曾志等住在天安寺旁的佛寺巷13号,此处……[详细] |
![]() | 解放大桥位于福州市区,原名万寿桥,跨越闽江,连接台江仓山两区。194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由叶飞指挥,分兵三路直取福州。8月17日,中路28军由朱绍清率领,82师和83师于17日5时先后攻入福州。82师主力及83师相继入城。前锋团迅速推进至万寿桥。为阻止人民解放军过江,掩护其主力撤退,国民党军以一……[详细] |
![]() | 郑震霆抗日救亡夜校旧址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高湖村郑氏祠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福州各界成立“福建抗敌后援会”、“福州文化界救亡协会”等团体,中-员郑震霆等人发起组织福州青年抗敌宣传工作团,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郑震霆三兄弟和中-员林白、何友恭、林永贞等人在郑氏祠堂开办夜校,宣传抗日救亡。后将……[详细] |
![]() | 城山白云寺位于城门镇白云村城山自然村(今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校区内),由于白云寺坐落在城山顶山坳处,人烟稀少、交通方便、南向下山200米即到三角埕福厦公路,北向下山直奔闽江魁岐,东边则是城山顶贫民居住点,两边与城门山小学接壤,路径四通八达是开展地下斗争首选之地。1946年2月,中共闽江特委派顾敏(即张树雄)、陈本湜等三位同……[详细] |
![]() | 铁坑村游击队根据地遗址位于福州市晋安区日溪乡铁坑村。1945年8月,党组织派朱鸿连到铁坑秘密开展游击活动,积极发展一批党员。同年建立了铁坑游击据点,并逐步发展为游击队根据地。1946年,断联的城工部组织把主要的力量转移到农村开展游击战争。3月初,林白同志带领革命者,将位于小北岭的五县中心县委转移到铁坑村,并在铁坑村隐蔽……[详细] |
![]() | 八一七革命烈士公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寿山乡岭头村。1949年的8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在北峰岭头猪蹄亭山向国民党军队在福州的防守阵地发起攻击,打响了解放福州的第一-。猪蹄亭山又称猪蹄峰,强攻猪蹄峰是解放福州最激烈的一场战斗。该峰位于福州北门要塞,海拔524.4米,三面悬崖。1949年,国民党军第10……[详细] |
![]() | 松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鼓一村。这里长眠着革命烈士叶凯和王则炎。叶凯烈士,男,鼓山镇后屿鼓一村人,生于1909年6月11日,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中心市委代理书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中国工农红军闽东13独立团政委、中共罗源县委书记等职。1935……[详细] |
![]() | 桂湖二三革命纪念馆位于福州市晋安区宦溪镇桂湖垄头村。大革命时期,在福州北郊晋安区宦溪镇桂湖一带,以张长弓为代表的进步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建立了苏维埃红色政权,有力地冲击了国民党的-统治。因事件发生在民国23年(1934年),故称为二三革命。桂湖二三革命始于1934年春,失败于1936年夏,虽持续时间不长,但……[详细] |
![]() | 南兜游击队驻地旧址位于福州市马尾区琅岐镇南兜村。琅岐南兜村游击队革命遗址,是解放前琅岐红色新区在南兜村建立起来的一个革命据点。当时在琅岐岛上驻扎着4股-武装力量,约有1000多人的兵力,在-势力包围控制下的琅岐环境十分险恶,危机四伏。为打破国民党的白色统治,开辟琅岐新区,建立革命据点,1948年中共林连罗沿海地区党工委……[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