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温州市 > 鹿城区旅游

鹿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沧河巷林宅
  林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仓桥社区沧河巷一百零四弄5号。坐北朝南。门台位于围墙中轴线偏东,为巴洛克风格,青石门楣,上罩半圆形大门罩,门台背部砖砌仿木构,上塑有精美雕刻,砖砌屋檐,勾头滴水。门台与围墙为石英砂抹面,围墙下为青石台基,壁柱下青石雕出花草纹,门台西侧墙上正对正屋明间为一砖砌照壁。门台以北为天井,门台与正屋地面抬升,高于天井与外部地面,天井东西两侧分列两座厢房,单间硬山顶,槅扇门雕刻精美。天井以北为正屋,面阔五间二层硬山顶,砖木混合建筑,带前船篷轩廊,木檐柱均包砖垛,外用石英砂浆,做成柱式。正屋中堂设十槅扇门,门后设楼梯通二楼,宝瓶式扶手,二层外廊设十字雕花式木栏杆。后院有砖木结构门台和几何图案的院墙花窗。林氏民居格局完整,建造精致,是我市近代较典型的民居建筑,具有一定的……[详细]
朔门街郑宅
  朔门街郑宅,亦作郑明云民居,位于温州鹿城区朔门街30弄15号,坐南朝北,由北侧两个院落和南侧邻街店面组成。北侧东部为一传统式合院,面阔三间,正屋进深8.5米。底层前廊做成船篷轩,二层外廊做成装饰“寿”字纹木栏杆,东西两侧各带两间厢楼,为单坡屋面,山墙上开砖漏窗。底层柱头出单跳承花板,厢楼用立体雕刻牛腿承花板。次间用宫形格心长窗。厢楼与正屋交接处用悬柱。西侧为西式风格楼房一座,清水砖外墙,面阔三间,进深五柱九架,北侧设外廊,外廊为宝瓶式木栏杆,用拱券承屋面,拱上灰塑花草鸟兽,檐口抹灰多层线脚,挑檐下用细木条抹灰,室内为木梁架,顶部用石膏抹面吊顶。楼梯设于明间南侧。南侧靠朔门街为二间二层木结构店面。屋面铺小青瓦。西院西侧院墙上有灰塑照壁一座,北侧设单间砖门台出入。郑明云解放前在朔门街设“和顺生”……[详细]
飞鹏巷陈宅
  陈权东民居位于温州市鹿城区飞鹏巷98号。坐北朝南,由主楼、后楼外加围墙组成庭院式寓所。据说此民居为陈权东民居第。解放后曾做为市委机关宿舍。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门台设在庭院东南角,为西式砖门台。主楼为三间二层楼房。一层高出地面约1米(房屋底层架空为防潮与通风),由水泥楼连接。一、二层带廊,设水泥栏杆。房屋立面不在同一平面,凹凸有序,房门、窗均向外开启,并在门窗外设有百页式门窗套,可以自由启动。房间内部均架设木地板,一层下设有地下室。明间由屏门分隔成前后两部分,前为堂间后为楼道。屏门上木雕精美。后楼为四间二层砖房。南侧中部与主楼相通,带前廊,廊带砖做低矮栏杆。二层由一层西侧墙边楼梯旋转而上。走廊设北侧靠墙。后楼为四脊顶,青瓦铺面。院西北角有一水井,水质较好。陈权东(1882-196……[详细]
瓯海公学图书馆旧址
  瓯海公学图书馆旧址位于九山湖畔,蛟翔巷以南,巷北为市四中。平面呈抹角四边形状,坐北朝南。每面均面阔三间,抹角处个一间两层,门窗上抹灰砖砌半圆弧形窗罩。建筑以北为砖墙1堵,立面呈等腰梯形,中为圆窗洞一个,砖墙南侧为楼梯间,条石踏步,通往二楼。部分窗罩上或柱上开小型气孔。砖砌立面。瓯海公学创办于1925年,为当时全省规模最大的一所私立中学。创办人谷旸(1894-1975)在五卅惨案后领导艺文中学师生脱离校会学校,筹办瓯海公学。瓯海公学图书馆旧址系当年瓯海公学现存唯一的建筑物,图书馆系当年利用九山湖畔魁星阁旧址建造。2002年3月浙江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曾对此进行过登记。2023年7月,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年代:民国公布时间:2010年6月11日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保护范……[详细]
育婴堂旧址
  温州育婴堂旧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广场路230号。坐北朝南。由门屋、正楼、两厢组成合院式建筑。门屋五间一层砖立面,木构结构。硬山顶,铺小青瓦。明间为门屋过道,外有砖门台,西式装饰风格。正楼七间两层,砖砌立面,内部砖墙,木柱结构。一层明间为过道,天花做成粉白条。后部由楼道通二层。屋顶为四脊顶。东西稍、尽间一、二楼均设前廊。砖做栏杆,棱形几何漏空。前厢原为走廊,现为一层砖房。廊壁立有多块石碑,现不可见。后两厢为砖墙内部木结构建筑。一、二层均设廊。屋顶为硬山顶,小青瓦铺面。现前天井东、西两侧院墙上尚嵌有青石碑刻二方。永嘉育婴堂创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有堂屋99间,同治年间添建;民国八年(1919)重建,隶属瓯海道,掌理温州地区育婴事务,十九年改隶永嘉救济院,易名“育婴所”。此宅为民国时期育婴堂……[详细]
永川轮船局旧址
  永川轮船局旧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川路9号。由门廊、耳房(含楼梯间)、正楼、院墙围成庭院式建筑。坐北朝南,门廊位于街巷转角处,平面为折边弧形。单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二层为露台,有预制砼宝瓶式栏杆。正楼面阔四间二层,南北侧均设外廊,各间廊柱为方壁柱,柱间用连续券,由爱奥尼克柱式承托,柱表面以石英砂浆抹面,构成帕拉帝奥主题。券上均有券心饰。腰檐及屋面檐口均有多层砖线脚,屋檐有齿状饰,屋面有高出檐口的女儿墙,做漏空砖装饰。二层廊外为宝瓶式栏杆。室内为木结构,铺木楼板,屋面由斜梁式梁架承托,上有方木椽木。门窗外另有百页式门窗。屋面为双坡硬山顶。楼梯间设于东侧,有单跑木楼梯。楼梯间外另有单披耳房。永川局,全称永川轮船局,由宁波人林希恒创立。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永川轮船局在永川路建造办公楼房,作为在温营业……[详细]
木业公所旧址
  玉环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教场头路以北,西城路小学东侧。坐北朝南,由门楼、戏台、厢楼、大殿组成,现仅存门楼。门楼面阔七间二层歇山顶砖木混合建筑。明间二层内设藻井天花,斗出两跳,梁架呈抬梁穿斗混合式梁架。北立面二层挂落上刻回形纹,下排为花草纹。南立面下为青石须弥座,束腰部分用减地平金及法雕刻如意花草纹。台基之上用清水砖砌至二层,以仿木构的斗拱、出檐结束。明间墙体内收,形成八字式,门框为青石质,立颊上置卷草纹雀替承门楣,两边门为拱形,上用三条弧形青石做半圆拱。次、梢、尽间线脚之上,立瓜弧、坐斗承三踩斗拱,屋面由望砖出檐,承砖制方形飞椽。明间在线脚之上仿木构三山式结构,罩三层瓜柱、驼峰、坐斗承二层随梁、搭牵、其中上层搭牵为屈曲状。顶层坐斗亦承三踩斗拱,形制同次、稍、尽间。门楼东、西侧墙脚嵌置“木……[详细]
花马营巷周宅
  花马营巷周氏民居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安平坊社区花马营巷3弄10号后,据称此民居建于清乾隆年间,面阔三间,坐东朝西,硬山顶木构建筑,进深五柱十檩。正堂设屏门,屏门前梁架为抬梁穿斗式,中柱落地前后双步梁带单步梁,屏门后为草架屋顶,用五架梁。原为青方砖铺地。此民居后,即明间东侧为一池塘,池塘上搭建有一亭,六柱圆柱,穿梁斗拱,板瓦,脊随柱,类歇山顶,亭地面为片石铺成,周围花岗岩条石,亭周围美人靠栏杆坐凳,亭底以假山岩做基础顶。池塘上部立镂花墙,为原样式。池塘壁为假山岩堆成,下部面积较大。池塘北侧,正屋东侧,现为一木构廊,四柱单坡檐,池塘南侧原有一月洞门,现已塌,拆除。正屋东侧院落以东,为一抗战时建砖木二层建筑,建筑以内东南角为一水井,四方井壁,池与井水质仍清醇。此民居为周氏于抗战时期购得,……[详细]
华盖山大观亭
  华盖山大观亭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五马街道华盖山山顶,原名江山一览亭,刘宋永嘉太守谢灵运曾在此建亭并赋《郡东山望溟海》诗。嘉靖(1522-1566)年间重建,改名吸江亭。万历十六年(1588)巡道蔡廷臣重建,改名大观亭。康熙十三年(1674)六月初一,温州总兵祖宏勋归附耿精忠叛清,在大观亭内杀温处道陈丹赤和永嘉县令马琾。清雍正(1723-1735)间巡道芮复传重建,后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毁于飓风。同治六年(1867)知府戴槃重建,保存至今。华盖山大观亭系温州市区规模最大的古亭,为传统的六边攒尖顶式亭,木石混合结构。平面呈六边形,石砌台基,亭内地面夯三合土,台基南北设踏步。亭设六檐柱和六金柱,檐柱皆为花岗岩石柱,立于台基之上,石柱阴刻楹联。六金柱为圆形木柱,下设青石柱础,各金柱檐柱互相对……[详细]
翠微山魁星阁
  翠微山魁星阁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翠微山东侧山巅。坐北朝南,为八角重檐攒尖顶楼阁。楼基筑于块石叠砌的平台之上。平面八边形,分四根金柱和八根檐柱,柱下均用鼓形青石柱础,金柱与檐柱间用双步梁,下有随梁枋一道。柱头出一跳承挑檐檩,角梁用老角梁仔角梁。廊间顶部置平板吊顶,绘戏文及花鸟彩绘。重檐骑廊柱八根,与金柱排列成八边形,顶部用平板吊顶,上为草架,吊顶绘“八仙过海”彩绘。北侧重檐二层部位做有神龛,供奉文曲星。二层重檐外做有木质栏杆。屋面铺青筒瓦,砖脊八根攒尖处置葫芦顶。此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年,现立体结构为清代重建,造型古朴,同环境结合较融洽,是温州市现存的0-式建筑中保存较好的一处。保护级别: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10年6月11日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以八角形楼基平台向外延伸4……[详细]
71、永宁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宁殿
  鹿城永宁殿位于鹿城区永宁巷82号,坐北朝南,为合院式建筑。仪门为三开间三山式悬山顶建筑,院内庭院中央为一放生池,清理后,水质尚清澈。院东西两侧厢廊各四间,为硬山顶建筑,天花上为草架五架梁。院北为鹿城永宁殿正殿,三级台阶高出内院地面约0.3米,殿为五间硬山顶建筑,明间进深五柱十一檩,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屋顶有脊,脊檩上有彩画,明间四金柱下均有覆盘式柱顶石。鹿城永宁殿原为永宁社区所用,解放后为房管所出租于数厂,2007年永宁社区群众租回进行整理修缮。据群众回忆,鹿城永宁殿原为两进建筑,正殿后另有一建筑,仪门前另有一戏台,现均已不复存在。鹿城永宁殿为神殿,历史悠久,巷以殿名,现其主体梁架结构仍为清早中期风格,已不多见。保护级别: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10年6月11日类别……[详细]
温州登云桥
  谢池登云桥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府学巷东端,原为登临积谷山留云亭的必经之路,故名登云桥。东西走向,为五跨桥墩式梁桥。桥墩用条石及块石分层顺丁垒砌,桥面每跨铺八根花岗岩石板,中跨桥板南侧面阴刻“万历辛亥岁乡望□□□重建”十二字。桥两侧用青石栏杆,方形俯莲式望柱,望柱间用长条栏杆,中间支以蜀柱。谢池登云桥是温州旧城内保留为数不多的古桥,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保护级别: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明公布时间:2010年6月11日类别:古建筑保护范围:南、北以桥中心线向外平行桥梁延伸3米为界,东、西各以桥中线向外延伸20米为界。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范围向外延伸60米为界。……[详细]
二十八宿井
  二十八宿井位于五马街道、莲池街道,年代为元—清。(二十八宿井包含横井、松台山仙人井、松台山八角井、三牌坊古井、炼丹井、县前头古井、白鹿庵井、永宁坊井,共8处古井)温州古井历史悠久的当属晋代时郭璞建永嘉郡城时所凿的“以象列宿”的二十八宿井。据《温州府志》(明弘治版)载,东晋郭璞为永嘉郡城选址时,登上西北的小山峰(即今郭公山)察看地形,发现九座峰像北斗星错立。郭璞认为城墙绕山巅而筑,贼寇不能入斗,便于防守,可保安逸。于是绕山筑城,并凿了二十八口井,以对应天上“二十八星宿”的位置。“二十八宿井”表达了“取象于天”、天长地久、水源不断的寓意。此“二十八宿井”分别为:八角井、白鹿庵井、横井(天宿井)、积谷山冽泉、积谷山义井、炼丹井、三牌坊古井、铁栏井、屯前街井、仙人井、永宁坊井、奎壁井、解井、双墙井、……[详细]
74、王沛墓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沛墓
  王沛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上戍乡枫林岙村西北部山的西侧山腰。由于地势地基下陷,现墓室位置不详。根据放生池及石像生的位置,大致能判断墓室坐东朝西。西侧有放生池一口,略呈圆形。放生池两侧约16米,南北相距8米,现各有石将军一尊,倒地,身侧手臂断缺,缺口整齐。放生池西侧31米有倒地石兽一只,前肢断缺,肩部缺损。据村民介绍,此地原另有石像,后六十年代生产队期间被埋于地表下。另一说法为此墓为张璁墓。王沛墓曾被瓯海县列为文保单位,现已撤销。王沛(1485-1558),字子大,号仁山。今龙湾区永中街道新城人。明嘉靖年间,大批倭寇登陆东南沿海,王沛组织抗倭义兵进行抵抗,为著名的抗倭英雄。年代:明公布时间:2010年6月11日类别:古墓葬保护范围:以墓室为中心点,半径40米圆圈范围为界。建筑控制地带:以保护……[详细]
下龙山遗址
  龙山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临江镇下湾村下龙山山顶,海拔约44米,分布面积约3000平方米。下龙山东到横山村,南接330国道,西为下湾村,北临瓯江。山顶相对平坦,现为当地村民的农田,其间散落有较多的石器和陶片。石器主要有石锛、石镞、石刀等。陶片主要有泥质灰陶、硬陶、印纹硬陶;装饰纹饰主要为绳纹和条纹;印纹硬陶主要为拍印条纹的着黑陶。器型能分辨出的有罐等。在遗址南侧一田埂断壁上发现一段距地表约0.7米,长约2.6米,厚约1-8厘米不等的红烧土层。根据采集的遗物分析,多与温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老鼠山遗址相似,两处遗址直线距离约8公里。由此可推断此遗址亦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分布在瓯江流域的岗丘型“好川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新石器时代晚期公布时间:2010年6月1……[详细]
曹湾山遗址
  曹湾山遗址,别名为老鼠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湾山遗址堆积丰厚,内涵丰富,出土的大量文物标本为研究温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曹湾山遗址的发掘是温州地区先秦遗址考古的一个突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曹湾山海拔61米,是一座由主峰和多座小山头连成一体的岗丘型山岗,山体总面积36公顷,是孤立于戍浦江平原上的一座小山。戍浦江经曹湾山西、南、东三面后向东注入瓯江。曹湾山考古队由省考古所、市文物局和市考古所联合组成,领队由省考古所王海明担任,11月28日进驻渡头村,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工作的初期,主要任务是对曹湾山的地形地貌进行调查和勘探,以摸清遗址的大致分布情况。通过几天的调查和……[详细]
77、玄坛殿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玄坛殿
  蒲州街玄坛殿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黎明街道蒲州街265号,坐南朝北,该殿系三间两进合院式木构建筑,由门厅、正殿、两廊及殿前戏台组成,总建筑面积250平方米。门厅作卷篷顶,侧廊顶部做成藻井,施彩绘。正殿明间五架抬梁式,次间抬梁穿斗混合式,明间南部设神龛,正殿带前后廊,戏台与门厅隔街相对,其藻井呈八字迭拱式,层层向上斜出,斗口雕置花篮,斜板遍绘山水、花卉、人物及题词等,为我市现存古戏台之冠。正殿屋顶为硬山顶,戏台为歇山顶,戏台勾头瓦当滴水。该殿始建于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于康熙丙寅年重建,乾隆乙卯(公元1795年)重建。玄坛殿祀“正一玄坛赵元帅”,即武财神赵公明,名朗,字公明。“玄坛”指道教的斋坛,也有-之意。1985年8月,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蒲州街玄坛殿等为温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保……[详细]
江心寺文天祥祠
  江心寺文天祥祠(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宋公布时间:1963年3月11日位于江心屿。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受命与元军谈判,被扣留,脱险后辗转至温州,在江心屿留居一月,题壁《北归宿中川寺》。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建祠纪念。今祠为清代重建,合院式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三间二进,左右为廊屋。一进为门厅,硬山顶。二进正厅为悬山顶。正厅正中塑文天祥坐像,左右壁画叙生平事迹。两廊和正厅前檐廊陈列诗碑22方,收刻文天祥诗四篇,其余18通刻后人题词之作。……[详细]
老鼠山遗址
  老鼠山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新石器时代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堆积主要集中在老鼠山的山顶岗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山坡上也有遗存分布。山顶岗地已发掘635平方米,岗顶西部为居住区,发现连片的石础建筑遗址;东南部为墓葬区,已清理墓葬35座,随葬品以陶器为主,釜、鼎、甑、罐、豆、壶和石锛常见,还发现1件象征权力地位的镶嵌玉片的柄形器。老鼠山遗址是浙南温州地区发现的第一个有明确文化堆积的遗址,文化内涵与好川遗址属同一文化类型,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对深入研究浙南新石器时代聚落布局的特点及社会结构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详细]
正和堂窑址
  正和堂窑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五代、宋公布时间:1989年12月12日位于温州市鹿城区下桥村东依下岭。北宋时期。面积约7500平方米,堆积层厚约1.5米。出土有碗、盘、杯、壶、罐、瓶等产品,以碗、盘为主。胎质坚硬细密,呈色较白。釉色多为淡青色,亦有黑釉。纹饰有荷花、蕉叶、乳钉、垂云、草花、牡丹等,线条粗犷。窑具有匣钵、喇叭形垫座、垫饼和垫圈。……[详细]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闯椤斿槈娑氱矙椤㈣泛鈹戦悩顔肩伇妞ゆ梹鍔欓獮蹇涙晸閿燂拷13001937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缂傚倸鍊风欢锟犲窗閹捐纾归柡鍥ュ灩閻鏌¢崶鈺佇ョ痪楣冪畺閺岀喓鈧稒岣跨粻姗€鏌¢崱妯荤叆妞ゎ叀娉曢幏瀣喆閸曨偒浼� 44010602000422闂傚倷绀侀幉锟犳偡闁秴绠柨鐕傛嫹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欏畷銏ゅ冀椤愩儱小濡炪倖甯掔€氼剛绮婚敐澶嬬厵閻庢稒岣块惌瀣磼椤曞棙瀚�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婵☆偅锕㈤弻锝夋偄缁嬫妫嗙紒缁㈠幐閸嬶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鍔楃划鏃堟倻閼恒儱鍓瑰┑掳鍊撻懗鍫曟偟閸洘鐓熸俊銈傚亾闁绘锕敐鐐烘晸閿燂拷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疮椤栫偛鍨傜憸鐗堝笚閸嬬喐銇勯弽顐粶閻熸瑱绠撻弻娑㈩敃閿濆洨鐓傜紓浣割儜閹凤拷 闂傚倷鑳堕幊鎾绘偤閵娾晛鍨傚┑鍌涙偠閳ь剙鎳橀弫鍌炴偩瀹€鈧幊婵嗏攽閻愭潙鐏︽い鏇嗗洦鏅搁柨鐕傛嫹
闂傚倷娴囨竟鍫熴仈缁嬫娼栧┑鐘崇閻掗箖鏌熺紒銏犳灈缂佺媴缍侀弻鐔衡偓娑欋缚閻绱掗鍡欑暤闁哄被鍔岄埥澶愭惞椤愩埄浼� QQ闂傚倷鐒︾€笛囧礃婵犳艾绠柨鐕傛嫹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