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顺县旅游景点介绍
柳峰尖景区处柳峰乡境内,距承天氡泉12公里,主峰海拔1056米。登上峰巅可俯瞰浙闽大地,也可远眺闽海。山上有终年不竭清泉,清洌爽口,宋人称之为“圣泉”。清光绪甲午年间在主峰之巅建石宫,曰“天下第一山”,上山进香者络绎不绝。有十三岩、十四洞等系列景点。……
[详细] 红岩景区位于红岩隧道口西南侧,距县城8公里。景区内奇峰怪石耸立,危岩峭壁横生,坑谷底洞深不可测,飞流瀑布雄浑壮观,原始阔叶丛林深幽苍郁。主要景点有红岩峰、蒸笼岩、洗银瀑、彩银洞、绝壁廊、白猴峰、石笋峰、天障谷、象鼻岩、老鹰岩等20多个。景区的峰、崖、石、洞、瀑、漈、潭、滩和树、花、草以及鸟类千姿百态,构成了绚丽多姿的山水画卷。……
[详细] 位于国家级名胜风景区飞云湖畔,倚山傍水。系司前畲族镇农民企业家张仰瑞于2001年集资兴建,现占地310亩,建筑面积8888平方米。山庄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寻幽探秘等功能,有横跨长358米,高58米的中国第一悬空铁索桥;乘皮筏艇进行华东第一水上漂流冲浪;农家乐生态游;飞云湖天然垂钓、天然浴场沐浴等八大特色项目。交通泰顺县城距山庄20公里,温州市区驱车2小时、省城杭州驱车5小时可到达,从山庄乘船顺飞云湖而下,1小时至文成县,沿52省道,半小时即抵景宁畲族自治县或浙闽边境,水陆交通十分便利。……
[详细] 文重桥,系木平廊桥,位于筱村镇东洋村。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现桥建于民国年间,由当地的几大家族合资建造。桥长27.4米,宽4.2米,净跨22.4米。交通需搭三轮摩前往,游完后最好按原路回到筱村汽车站乘车前往泗溪的中巴车。那儿车比较多。……
[详细] 天关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县城西部,距城关中心2公里,总面积1043公倾。园内主峰天关山海拔1296.5米,处于罗阳城邑的背后祖山地位,是抵挡西北寒流的天然屏障。公园拥有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森林覆盖为99.1%。公园山川秀丽、环境清幽,有龙井坑、天关山、北岭、白溪、东源五大景区,各类景点50余处。其中“天关耸秀”、“龙湫飞雪”两景点是泰顺知名胜景,“弘音龙井”、“洞天龙井”、“矶珠龙井”三景点是传说中水圣神居藏的地方,为古代泰顺人之求雨潭;“天关古道”为公园最为独特的融自然和人文的景点。“天关古道”亦称“北岭古道”,是古代岭北乡至罗阳城的交通要道,全长10公里,块石路面。古道两边生长着两排古树名木,逶迤绵亘似苍龙,计有千余株,树龄近100年,株株大树苍劲古朴,姿态各异。古道旁生长着近千……
[详细] 九峰省级风景名胜区地处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浙边境革命活动的中心地带,由“红军路”和九里潭、秀涧、峰文峡谷、小九曲、泗水廊桥五个景区组成。“红军路”为该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目前该风景名胜区已修建了一条公路,将浙闽边临时省委成立旧址、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浙南特委成立旧址、红军山洞医院、红十九师整编旧址、峰文大战遗址和“红色堡垒村”连成一片,成了一条名副其实的“红色飘带”。由于山高地远,自然环境保护比较完好,景区景色十分宜人。有狮子岩、赤岩石室、七里溪、八里滩、九里潭、九峰朝拱等一百多个景点,是旅游观光和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黄金宝地。……
[详细] 飞云湖风景名胜区是以飞云湖的湖岛区为主体的高峡平湖景区,由百丈湖、莒江湖、洪口湖三大湖及大小不等的岛屿组成。湖周森林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为74.4%。溪流纵横交错,形成众多的飞瀑险滩、清泉碧潭。沿湖从百丈至司前要经过白鹤峡(瞿门峡),峡的两岸层峦叠嶂,峭崖壁立,山光水色,移步换景,有“十里画廊”之称。峡的尽头就是有名的白鹤古渡,如今古渡口上空架起了全国最长(358米)的步行铁索桥——白鹤飞渡铁索桥。被誉为“浙南第一漂”的三插溪PVC像皮艇漂流更是以其独特的刺激让人回味无穷。库区环湖公路建设后,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南浦溪风景区、筱村古廊桥古村落、葛洋有机茶观光园等景区景点与湖岛区连接成片,构成了绮丽秀美、丰富多姿的山水人文景观,是理想的休闲度假、避暑疗养和观光旅游的胜地。……
[详细] 东垟现存古民居有三片,一为新厝下民居,二为西村民居,三为门楼外民居。东垟林氏一世祖林建(唐天柘二年(905)内阁长史)原籍福建莆田,后为避乱于后唐同光三年(925)迁居泰顺筱村东奥(新楼)。宋建隆二年(961)再迁泗溪上段(后池)。林建从莆田迁徙筱村东奥时共捷有六子,后来除第六子顷随父从东奥迁往泗溪外,其余五子均留居东垟。东垟现存的三片古民居均为林建后裔在繁衍发展过程中留给今人的历史文化遗产。……
[详细] 白鹤松(岩):位于白鹤峡口。岩锤形,高约20米,临水而立,犹如一位[独钓寒江雪]的蓑笠翁,而岩顶却生长着一棵不老松,与它边上的另一株同龄松相对应。传说,岩顶松是单身汉,岸上松是寡妇,每到夜间月色下,两棵松会缓缓地相偎在一起,宛如一对情人相会。白鹤渡:位于三插溪与司前溪交汇处飞云湖西北部终端的白鹤峡口。传说,上古时洪水泛滥,浊浪排空,生灵涂炭。其时太白金星乘白鹤周游世界,一日来到飞云将之源,只见白茫茫一片,连飞禽走兽都鲜有立足之地,纷纷围绕仙翁所秉白鹤飞翔,祈望生存。仙翁见状动了恻隐之心,上奏玉帝,令四海龙王将水褪去九十九丈九尺,使各地山川江河田园重现,万物复苏。由于飞云江水源丰富,白鹤仙翁游过的源头--两溪交汇处仍十分开阔,人们为了交通方便,遂在此处设一渡口,称白鹤仙渡,简称白鹤渡。又有传说……
[详细] 圆州村地处司前镇里光溪畔,为罗阳吴氏迁居圆州后逐渐形成。现存古民居四座宗祠一座,总体品位较高。民居:圆州现存的四座民居分别叫洋头厝、老厝、第三份和外厝,四座民居在总体建筑风格上非常接近,均为合院式,二重门楼。圆州古村的一大特点是民居内彩绘处处可见,色彩鲜艳,非常精致。洋头厝等民居的大门门楣上还有精雕细刻的阴阳图案。吴氏宗祠就建在洋头厝的右边,规模不大,仅二进。一进门楼所处的位置为院落的左前方,与圆门楼错开方位,从而使与圆门楼相接的院墙成为一进门楼的照壁,起到遮挡视线的作用。二进门楼却独树一帜,采用木构形式。木门楼单间悬山顶,屋檐出挑较深,在檐缘外端加钉了飞檐。檐柱前置抱鼓石。檐柱上重重插拱出挑,承托梁架上的构件。拱端刻饰龙头、龙尾,龙口还含着宝珠。龙形图案地刻镂,为这座轻巧的门楼增添了几分威……
[详细] 毓文桥位于洲岭乡洲边村水尾,地处两山缺口处,桥边古树参天,造型优美的毓文桥掩映其中,宛如一幅精美的宋画。虽算不上最古,却可能是泰顺地区最美的廊桥。此桥始建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系石拱木廊桥,三层0,皆飞檐翘角,屋脊中有葫芦顶,造型丰富优美。与其他廊桥不同的是,桥身的两边不是用木板侧封,而是代以做工精细的格子木雕,更显精致细腻。交通从洲岭汽车站下车后,步行5分钟即到。……
[详细] 位于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参观永庆桥除了看外观外,还应注意桥内梁木上的几条流畅飘逸的线刻,俗称“梁须”,这其中还有一个有趣传说。相关传说: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位技艺高超的木匠,在建造一座桥梁,却由于一时疏忽将大梁的料下短了。由于上梁的日子早已确定,若不能按时建好,便是死罪。木匠急得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来了一位渔翁模样的人,手中提着2条鲤鱼。问明情况后,劝木匠不要着急,先烧鱼喝酒。于是2人对饮起来,酒喝完时,渔翁便硬要木匠出门买酒。木匠无奈,只得出门。当他回来时……
[详细] 徐岙古村落位于筱村镇,是我县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村落具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而且形态上古朴自然。徐岙前有玉溪环流,后倚金山,左右奇峰对峙,似龙虎踞镇之势。村中山泉潺湲,古树苍翠,粗壮的枝干和虬根显示出岁月的沧桑。徐岙巷道纵横,路面均用卵石铺设。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道路两旁,立面丰富,屋檐富于变化,主要有文元院、举人府、顶头厝等。文元院位于顶头厝的正前方,为吴存经所建;顶头厝为村落现存建筑年代最早的民居,因所处的位置比其他民居要高,村民们俗称为“顶头厝”。许多构造延用宋式做法,如门楼的木质抱鼓石,稍饰雕刻,纹样清晰,古朴且大方。院落地面用卵石铺出花纹,正房和两厢也采用较多的雕饰,风格朴雅。徐岙村后有一“双井”——即在一处有两口井,上一口井为饮用水源,下一口井为洗涤之用。诗题《双井含……
[详细] 霞光桥,位于横坑乡华洋村,系石拱木廊桥。始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咸丰、同治年间均有修建。桥长17.26米,宽4.42米,跨泾13.2米。霞尤桥系石拱木廊桥,平整的石头砌成的桥拱呈半月形。均衡、匀称,优美的线条倒映在清波之上。虚实结合,互相衬映。石拱之上,架起廊屋七间。廊屋外附木板挡风,上设屋檐蔽雨。屋檐为重檐式,屋脊平缓有序,转折处弯曲有度。翼角稍稍伸出后,微微起翘,远看给屋顶增添了些许动感,近观有飞扬之势。整个屋顶给人以亲切、柔和、轻盈、秀逸的美感。霞光桥在清雍正、咸丰年间都有修建。但最终均“不戒于火”。“三都下洋桥者(即霞尤桥),浙闽来往之通津也”,桥毁则无法通往,当地家族族长召集众人商议,“议者不利于木,思易以石,计费倍之。”造石拱桥。虽然造价要增加许多,但“木不如石之安且久也”……
[详细] 文兴桥是泰顺地区现存廊桥中环境较好的一座,保存完好。位于筱村镇坑边村,横跨玉溪之上,系叠梁木拱廊桥,全桥长46.2米,宽5米,单孔净跨29.6米,距水面高11.5米。该桥始建于轻咸丰七年(1857年)民国十九年重修。文兴桥的的结构非常奇特,左右不对称的结构使得该桥在泰顺众多廊桥中倍受关注。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相关传说:传说当年建造该桥时的把墨师傅是金华人,他带了一名当地的青年为徒。造桥时徒弟怕自己负责的一端不牢固,而加用了几箩铁钉,因此该桥桥身向少铁钉的方向倾斜。另一个传说则是说当年建桥的时候,请来两位师傅,分别从两岸同时建造。两位师傅对于造桥的方案各执己见,互不让步。当造到中间时,才发现两边的高度不一样,这时已来不及拆了重造,只得倾斜着合龙。……
[详细] 仕水矴步,位于仕阳镇溪东村。修建于清嘉庆年间,架设于仕阳镇溪东村一段平坦宽阔、水流平缓的河面上。全长144米,共233齿,每齿分高低两级,高的那级可供肩挑扁担者或涨水时行走,低的那级可容两人并肩而行。对于石料的选择,建造者也颇费苦心:高的用的是白色花岗岩,低的使用的是青石。这种颜色与石质的搭配,不仅美观,更可以使夜行者可借星月微光的反光而畅行无阻;在涨水时,路人也可清晰地看见。其中还有更深的含义: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交通从三魁去仕阳的车非常多,最迟到下午4点,路程半个多小时,途径雪溪胡氏大院。……
[详细] 南阳桥,又称玉岩桥,位于泗溪镇岩头村。此桥为伸臂梁木平桥,重檐歇山顶,建于同治九年。南阳桥的构造特点是在溪中建石墩,然后在石墩上叠架木梁,向左右平衡伸展。这种双向伸臂木梁桥可以增加木梁的承托作用,同时还可使木柱在纵向有一定的稳定性。浙江山区很多木桥都采用这种构造。小提示:1、此地是包氏聚族而居的的血缘村落。参观南阳桥后,一定要顺道看一下包氏宗祠和玉岩提刻等古迹。2、南阳桥两面的景色非常优美,有浓郁的田园风味。……
[详细] 介 绍 : 位于三魁镇。俗称蜈蚣桥。为木拱桥。桥上建有廊屋。建于清咸丰六年。此桥在结构上是演进了的虹桥式木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虹桥的结构形式是我国独创的,这类桥现存于浙江、福建等地。 小贴士:从泗溪镇到三魁镇的路上,途经雪溪村口,有一个很完整的町瀑,值得一游。交 通 : 温州牛山北路52号客运中心有发往泰顺的长途班车,在三魁镇下车,半小时一班,票价40元。 浙江温州市……
[详细] 仙居桥位于仙居村水尾,距罗阳县城二十公里,是泰顺现存的木拱桥中跨金径最大的。仙居桥始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历史上多次被洪水冲毁,也多次重建。现在我们看见的仙居桥为康熙十二年(1673年)建造的,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溪水上游建水电站,考虑到泄洪时,水流可能再次冲击到已经垂垂老矣的桥身,2002年3月,仙居桥被修葺一新,桥台升高了1.5米。如今的仙居桥气势恢弘、风格古朴,颇有往昔的风韵。……
[详细] : 从三魁镇包一辆三轮摩托,在小路上巅簸了半个小时,再走10分钟就到了刘宅桥。尽管刘宅桥被抛弃在荒野中,如今已没有人走了,但它豪华的气派还在。桥身由下上两层组成,下层供人们过桥通行用,上层设有神龛供村民祭祀用,还有供采光用的木格子窗可开可关;上下的楼梯也很完好,感觉依旧挺结实的。浙江温州市……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