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 > 栖霞区旅游

栖霞区旅游景点介绍

梁安康成王萧秀墓石刻
  梁安成康王萧秀墓,在南京东北郊甘家巷小学内。萧秀,字彦达,梁文帝萧顺之第七子。天监元年(502)进号征虏将军,封安成郡王,天监十七年二月,死在雍州刺史任上,时年44岁。萧秀墓前现存遗物有石辟邪二、石柱一、石柱础一、石碑三、碑座二。二辟邪东西相对,相距18米。东辟邪长3.58米,宽1.55米,高2.94米;西辟邪长3.28米,宽1.55米,高3米。东辟邪完整,西辟邪臀部,背部有微残。西辟邪躯体硕大,无角,张口垂舌,颈粗短,双翼雕鸟翅纹,通体雕凿的卷毛仍隐约可见,昂首挺胸,作迈步前行状。石碑,立者有二块,倒放地上的有一块,立着的碑东西相对,东碑中部有裂缝,碑身向后稍倾斜,碑身高4.15米,座高1.01米,通高5.16米,宽1.46米,厚0.3l米,碑侧原有浮雕,今已模糊不清。西碑碑身高4.1米,……[详细]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
  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梁始兴忠武王萧憺墓石刻南朝(522年)南京市甘家巷1988年作为“南京南朝陵墓石刻”部分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东北郊甘家巷西花林村。西南距尧化门4公里。梁始兴忠武王萧憺(479—522),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第十子。天监元年(502)为荆州刺史,封始兴郡王,十八年(519)升为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普通三年(522)十一月卒,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忠武”。萧憺墓南向偏东,墓前现存石辟邪2,石碑1,龟跌2。东石辟邪,长3.75米、高2.92米、宽1.60米,雄兽,头部缺,腰部中断,腿断缺。辟邪昂首挺胸,翼前部雕饰浪花,后为长翎,额下须毛作八缕下垂,身刻卷云纹,脊部隆起,线条雄浑,其体量与造型极……[详细]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二桥   南京长江二桥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197公里。全线有4座互通立交,4座特大桥,6座大桥,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  从南京最大的互通立交柳塘驱车向北,数百道银色的钢索拉起一道“长虹”飞越长江天堑,两座巨大的银色索塔高耸云霄。跨过奔腾江水,桥身在长江第三大洲——八卦洲落地,延伸舒展后再次飞跃滚滚夹江,登上江北工业重镇大厂,从雍庄立交盘旋而下,汇入江北交通网。   南京长江二桥是国家“九五”重点基础建设项目,也是南京最大的建设工程。总投资30亿元人民币,1997年10月6日开工,2001年3月26日12:00通车,提前7个月完工。她贯通了4条国道、5条省道。二桥对促进南京旅游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桥及二桥公园作为南京新的旅游景点已经对……[详细]
84、燕子矶 高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燕子矶
  燕子矶位于南京郊外的直渎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而得名。直渎山高40余米,南连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围绕,地势十分险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矶是观赏江景的最佳去处。登临矶头,看滚滚长江,浩浩荡荡,一泻千里,蔚为壮观。西面南京长江大桥如彩虹横跨江上,尤其是月夜,皓月当空,江面波光粼粼,江帆点点。燕子矶历来是文人墨客临江抒怀的胜地,史可法、龚贤等人都曾在此赋诗。矶顶现有御碑亭一座,亭中石碑正面刻着清乾隆帝所书”燕子矶”三个大字,背面刻着这位万岁爷所题的一首七绝:“当年闻说绕江澜,撼地洪涛足下看。却喜涨沙成绿野,烟林相凿久相安。”在燕子矶西南方沿江的悬崖上有若干个石灰岩溶洞,古时游记中称为岩山12洞,其中主要的有头台洞、观音洞、二台洞和三台洞。头台洞距燕子矶约1公里,洞内钟乳石……[详细]
南京幽栖寺
  南京幽栖寺 南京幽栖寺是“南朝四百八十寺”中早期的著名庙宇,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始建于南朝刘宋大明三年(459年),位于南京市南郊祖堂山的南麓,与宏觉寺遥遥相对。幽栖寺地势幽静,竹海松涛,置身其中,令人尘虑顿消,幽思无限。南唐烈祖李异在政务倥偬之际,常来此山游赏,中主李瑕也多次来此礼忏拜佛,后主李煜更在此处大兴土木,造寺千间。南宋治平(1064~1067年)年间,恢复幽栖寺原名。祖堂山与牛首山似断若连,层峦叠翠,主峰削如芙蓉,高矗云霄。南麓茫茫竹海,古木参天,原名幽栖山。南朝刘宋大明三年(459年),在此建寺,即以山为名,称幽栖寺。唐太宗贞观(627-649年)年间,高僧法融禅师在此山北崖洞穴中修行,得禅宗四祖道信嫡传心法,创立禅宗的一个支派“牛头宗”,被称为“南宗第一祖师”。幽栖寺……[详细]
南京岩山十二洞
  南京岩山十二洞 南京岩山十二洞是由江水冲刷而成的。在南京市沿江燕子矶一带的悬崖峭壁中有一系列石灰岩溶洞,历史上称之为岩山十二洞。实际上远远不止十二洞。头台洞在燕子矶南几公里处,洞正中有佛殿,洞外石壁刻有一个大“寿”字,系明太祖朱元璋所书。头台洞东面石岩上是观音阁,明初洪武年间修建,属弘济寺(后改承济寺),因间后岩壁上有石刻吴道子绘的观音像,所以叫观音阁。观音阁在陡峭的山岩上,飞阁临空,若悬若贴,相传早年建阁时是用铁锁穿石系柱,加空砌筑而成,现阁下塘边有石级可供攀登。从头台洞西行约500米,是二台洞,洞中有洞,深不可测。二台洞西边是岩山风景区的最佳处——三台洞。古式的院门上写有“占三台洞”四个大字,笔力雄健。三台洞分下洞、中洞和上洞,下洞中有一眼水,名观音泉。扶栏而上可到中洞、上洞。出洞即是玉……[详细]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
  南京栖霞山千佛岩南京栖霞山千佛岩在南京市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千佛岩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484-511年)逐渐开凿而成。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凿于294个佛龛中,号称千佛岩。后来,唐、宋、元、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连南朝在内,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数丈,小者仅盈尺。据古文献记载,这里曾有过一尊很精致的佛像,堪与云冈和龙门石窟媲美。但由于这里的石质属石英砂岩,易于风化,又经明代太监争修,致使这里佛像的艺术价值大打折扣。1925年起,栖霞寺住持若舜等人用水泥把全部造像涂缮一新,并“施唇以朱,画眼以墨”,以便观瞻。南齐永明七年(489),明僧绍次子、临沂县令明仲璋继承父志,与法度禅师在栖霞山西峰石壁造“三圣像”,至梁天监十年(511)陆续凿……[详细]
南京明征君碑
  南京明征君碑是南京地区保存最好、最大的唐碑,作为化石标本也是全国罕见。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在栖霞寺山门右侧,此碑建于唐上元三年(676年),为纪念明征君而立。唐朝明增绍曾几次被皇帝征为记室参军、国子博士等,他都“称疾不就”,隐居深山,故称“征君”,又称“隐君”。据说这块碑得以竖立,是明增绍的第五世孙明崇俨在唐高宗面前争取到的。明僧绍,字承烈,山东人。刘宋时历任征直郎、参军、正员外郎等,人皆称其为征君。南齐时隐居,后舍宅为寺,称栖霞寺。碑为唐上元三年(676)所立,全名摄山栖霞寺明征君之碑。文是高宗李治所撰,唐代著名书法家高正臣书,王知敬篆额。碑背面刻有高宗亲笔栖霞2字,笔势雄健,神采奕奕。碑文通篇四六韵文,后用10首铭词结束。碑高2.74米,宽1.31米,厚0.26米。经地质专家确认,碑材采……[详细]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详细]
南京八卦洲
  南京八卦洲植被茂密,环境幽雅,洲内水系纵横、田野阡陌、鸡犬相闻,以一、三产业为主,是南京近郊一块难得的“世外桃源”。南京八卦洲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下游4公里的江中,面积56平方公里,比南京主城城墙内的面积还大。目前,栖霞区和八卦洲投入5000多万元建成贯穿全洲的道路网络,八卦文化园、八卦洲假日山庄、南京市中小学农业科普基地、农趣馆、水上娱乐城等一批旅游项目已经建成,吸引了大批城里人,或结伴同行,或举家前来,江滩漫步,河畔泛舟,柳林烧烤,近年先后举办了沙滩节、风筝节、帐篷节等滨江一日游活动。 八卦洲的旅游规划,由中科院院士、南大教授王颖领衔,国际旅游协会前主席、加拿大人JEOFFWALL为顾问。规划利用八卦洲独特自然地貌,突出了八卦洲“绿、水、野”三大特色,全洲分为生态旅游农业区、洲头大江风光游览……[详细]
栖霞寺舍利塔
  舍利塔位于栖霞寺藏经楼南侧。相传隋文帝曾遇神尼,得舍利数百颗。登基后有意重兴佛法,乃两次下诏,要天下八十三州各选一有山水之寺或清静寺院建舍利塔。并派高僧等分道将舍利子送往各地置于塔。特诏令首先送往蒋州(隋时南京为蒋州)栖霞寺,舍利塔由此而建。隋时,原塔系一座木塔(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年建成),因岁月剥蚀而毁。至南唐时,佛教又兴,南唐杰出文化名人高越和林仁肇主持重修栖霞寺时兴工重建,成为今日仿木结构的石塔。高越为之写了《舍利塔记》一卷。死后亦埋葬在寺院山外的坡地上。舍利塔系石塔,规模虽不大,但造工十分精致,由各种不同形状的石灰岩与大理石相结合垒砌而成。其结构采取先制就所需石料配件,然后接榫安装,精密稳固,虽历经千年风雨兵燹而依然完好。舍利塔为八面五级,连基座共七层,高18.04米,构……[详细]
南京二桥公园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全长21.19公里,由南、北汊大桥组成,有当今中华第一斜拉桥美誉,南京二桥公园位于其南汊桥之南首,公园因大桥而建,大桥因公园而添其神采。南京二桥公园是中国建设规模最大,拥有桥梁资料最丰富的桥梁主题公园。占地面积大约700亩,公园地势开阔,正与长江之浑莽与大桥之磅礴相衬相映。  园内分为三大区域,即中外桥梁展示馆、沿江观光带和休闲活动区。桥梁展示馆,其设计风格新颖现代,馆内采用先进的声、光、电科技手段,生动展示二桥建设历程和世界名桥大观,令游人回味建桥之艰辛、大千世界桥梁历史发展之概况。  沿江观光带是由百年一遇标准防洪堤改建而成,有千米之长,景观平台悬挑江堤之上,疏林草地、雕塑小品,相映成趣,颇见匠心。仰观桥,俯视江,晨迎朝阳,暮送斜阳,观……[详细]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京唯一的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栖霞山千佛崖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虎山峰的山崖上。栖霞千佛崖造像始于南齐。相传当年明僧绍舍宅入寺后曾梦见栖霞西峰石壁有如来佛光彩,乃立志在此岩壁上开凿佛像,不料未及实施而终。其子临沂令明仲璋为实现父亲遗愿,出资鸠工,与法度禅师一起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在西峰石壁上开凿佛龛镌刻佛像,即千佛崖上无量殿。无量殿的大佛造像设计人为齐梁时期建康著名的高僧僧佑(445-518年),无量寿佛像坐身高三丈一尺五寸,总高近4丈。观音、势至两菩萨之像分侍左右两侧,各高三丈三尺,这三尊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因此该龛又称为三圣殿,俗称大佛阁。这三尊大佛和菩萨,体形巨硕,拔地参天,体现一种崇高庄严之美。无量殿前左右现有两尊接引佛是隋代的遗物,为民国时从舍利塔移至此地……[详细]
94、栖霞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栖霞寺
  南朝刘宋泰始中(465-471),明僧绍(号栖霞)在摄山结庐而居,抗迹人外,与智度和尚相友善,有师友之谊。南齐永明七年(489),明僧绍舍宅为栖霞精舍,请智度和尚主持,这就是栖霞寺的起源。唐初将栖霞寺扩建,改名功德寺,增加殿宇49所,楼阁延袤,宫室壮丽,与山东长清的灵岩寺、湖北荆洲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国清寺,并称四大丛林,是栖霞寺的黄金时代。唐高宗上元(674-676)年间,改功德寺为隐君栖霞寺,武宗时排斥佛教,寺被废。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又重建。南唐时高越建舍利石塔,又重修栖霞寺,改称妙因寺;北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改名普云寺。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改名栖霞禅寺,哲宗元礻右八年(1093年)改称岩因寺崇报禅院,又名景德栖霞寺或虎穴寺(因栖霞山又名虎穴山),到明初洪武二……[详细]
南京燕子矶公园
  燕子矶公园位于南京城北郊幕府山的东北角,西、北、东三面临长江,面积约1.1公顷,矶头海拔38米,峭壁悬崖陡立江水之上,基础部分由紫红砂砾岩与砂岩组成,矶顶粘土堆积,艳阳高照时,红岩绿树,壮丽无比。矶丘的地层陡立,并靠长江,江涛的持续冲击,岩体极易崩坍,以致在临江一面造成山崖壁立,乱石穿空,为居高临下的险要地势。自古以来,此处就是有名的渡口,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燕子矶,因远眺此处,形若飞燕凌空,故名。地理学上称为“矶”者,乃三面环水,一面连陆的临江山丘。在长江中下游一带特多,燕子矶与安徽采石矶、湖北赤壁城陵矶并称长江三大矶,因清人潘次耕所题“临江峭壁不知数,第一玲珑燕子矶”,而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矶”。清“金陵四十八景”中有“燕矶夕照”之誉,1983年4月,又以“燕矶临流”被评入新“金陵四十景”……[详细]
栖霞山风景区
  栖霞山,位于南京城东北太平门外22公里,濒临长江,青峰逶迤,属于宁镇山脉的一部分。全山大致作东西走向,包括几座山峦,自南而北,分为三条:最南为景致岗;中间为千佛岩;北面为黑石挡、平山头及三茅峰。其中以三茅峰最高,又名凤翔峰,为栖霞山之主峰,海拔286米,卓立天外,雄镇群峰。凤翔峰之东北山坡,形如卧龙,名为龙山;其西南之山坡,状若伏虎,名曰虎山。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多次出巡,曾途经栖霞山所在地江乘县,栖霞寺的开创者、南齐望族成员明僧绍隐居摄山,与法度和尚交结甚密。明僧绍死后,其子明仲璋任临沂县令,在栖霞山石壁上鸠工镌造无量寿佛,齐梁两朝的许多王公贵族纷纷仿效,开窟雕造佛像。南朝末年,陈后主在尚书令江总的陪护下,曾游历栖霞,唐代高僧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返途经栖霞寺,南唐大官、词人高越和林仁……[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