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常州市 > 钟楼区旅游

钟楼区旅游景点介绍

唐氏宗祠
  唐氏宗祠为唐氏大宗祠,原位于常州市区青果巷西段北侧,存明抬梁式楠木厅3间,厅后有楼屋(享堂)上下各三间,壁间嵌倪瓒等书条石刻。常州唐氏于宋时即定居郡城,南宋末为避元兵之难迁居高邮,明初第三世唐伯成自高邮复迁归常州,之后世居青果巷,一门科甲鼎盛。据《唐氏家谱》记载,南宋时高邮人唐华甫官至翰林院检讨,因其姑妈嫁到武进白鹤溪夏家,而唐华甫跟随他的姑妈居住,于是他也成为了武进人,由此成为毗陵唐氏的始迁祖。毗陵唐氏,不仅是常州望族,也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族群。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民族英雄唐荆川的长子太常寺卿唐鹤徵捐田三百亩,捐金六百两,创办义学,让贫困的族人子弟都能上学。后来,他又有遗命给孙儿唐献可,再捐田百亩,“以厚黄门以下亲支并入唐义祠内”。对于唐氏族人如此义举,当时常州的地方政府也非常赞赏……[详细]
  暂园遗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红星新村社区钟楼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典型风格建筑或构筑物,年代为90年代,暂园存房屋2栋,碑1通,保存情况较好。暂园坐南朝北,后毁于日寇战火。暂园及安邦小学教学楼旧址位于新市路东首,由常州著名书法家唐驼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筹资所建。其中教学楼为两层青砖小楼。暂园,是一座独特的园林,它以“行孝立德、教育为本、慈善先行”为宗旨,把园林和学校完全融合在一起,在常州园林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意义。这样的园林,即使是在中国园林史上,也属罕见。上世界90年代,钟楼区重建暂园。在围墙内,现建仿古楼一座,二层,面阔4间和诗碑一座。有唐驼手迹“枫桥夜泊”和《暂园重修记》,丙子年(1996年)刻。在暂园遗址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17.7……[详细]
  老邮电大楼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荷花池街道荷花池社区延陵西路202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贸建筑。建造于20世纪50年代,老邮电大楼存房屋一栋,保存情况较好,现作为老年活动中心。老邮电大楼坐西朝东,红砖墙体,建造于上世纪50年代,四层局部三层,五开间。面宽20.55米,前檐高11.1米,四层檐高13.9米,进深9米。南侧二开间为三层。在老邮电大楼中心点(楼前)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0.4″,东经119°56′43.5″,海拔高-41.9米。……[详细]
  日本洋行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杨柳巷社区杨柳巷26号市建设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金融商贸建筑,建造于民国,日本洋行旧址存房屋1栋,保存情况较好,今仍使用。现内部已装修,改变了原貌,外墙已贴上瓷砖,现由建设局老干部活动中心使用,隶属建设局。日本洋行旧址坐北朝南,大门朝西南,建于上世纪40年代。解放后50—80年代一直为市建委大楼,是常州标志性建筑。据高龄老人回忆,这里曾是日本人在常州的洋行。由花岗岩作地基和一层,建筑讲究美观,质量上层。楼梯踏脚为铜条镶嵌,扶手为实木,楼梯为磨光石子,典型民国风格。楼梯层楼采光窗为太阳光式半圆形,顶楼采光样氏新颖。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近700平方米。原为三层楼钢筋混凝土建筑。当时为三友实业社商行的办公兼售货用房建筑,因是“洋房”……[详细]
  常州酱品厂烟囱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三堡街社区大仓路78号原常州酱品厂内,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工业建筑及附属物,烟囱保存较好,隶属三堡街社区,烟囱造于上世纪70年代,上层有加固铁匝,底部直径2.5米,高26米。在酱品厂水塔东侧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19.2″,东经119°56′3.6″,海拔高度5.9米。常州酱品厂烟囱所在区域为江苏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是具有百年历史的调味品生产企业。1958年10月由震新酱园、鸿祥裕酱园、天丰腌制坊等29家酱园、腌制坊组建成为常州酱品厂,至今保留的一块鎏金官盐牌,为清,同治捌年(一八六九)颁发给仙鹤老前辈的,悠久的历史,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1998年12月改为仙鹤食品酿造有限公司。仙鹤牌酱油为百年老牌,红梅牌萝卜……[详细]
  武进水利机械厂厂房旧址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勤德社区南河沿11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工业建筑及附属物,武进水利机械厂厂房保存一般,该楼现在为厂宿舍,隶属五星街道街道办,武进水利机械厂厂房存厂房两幢,建筑坐北朝南,造于1958年前后,共分两座楼,南楼和北楼,中有通道,一条长走廊串连着许多个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故名“筒子楼”,“筒子楼”建筑又称为兵营式建筑。坐西朝东,“筒子楼”面积狭小,每个单间大约有十几个平方米的面积。它是单位住房分配制度紧张的产物。这种有着长长的走廊、卫生间和厕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过是各个单位的办公室或者是单身职工宿舍。有典型时代特征。南楼,青砖二层楼,面阔(六间)20.7米,进深9.9米,高6.8米。北楼,青砖两层楼,平顶,面阔25.……[详细]
  庄氏塾馆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杨柳巷社区西瀛里文物保护区内,保存状况较好,现由文广新局江南心使用,隶属常州市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庄氏塾馆与庄氏济美堂之东邻,坐北向南,原有屋五进,后进即九皋楼,楼下为1903年瞿秋白家自乌衣桥前来赁居处。今九皋楼已毁,乌门前瞿秋白幼年读书处庄氏塾馆与星聚堂明式轿厅犹存。????星聚堂-是瞿秋白祖母的娘家,由庄氏祖先明太仆寺少卿庄起元建造,由庄起元三子庄恒及其后裔居住。瞿秋白5岁入塾馆求学,塾师为庄怡亭,至1905年春去觅渡桥北冠英小学重插入初等班就读,在塾馆一年多。塾馆房屋与九皋楼前通道屋相连,皆硬山式清代建筑,馆前有一小天井。明代轿厅在塾馆之北近街处,共三间,为明代建筑。1987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市规划局公布为常州市文物保护控制单位。西瀛里位于城西古运……[详细]
  三堡街周宅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三堡街社区车水弄5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周宅保存一般,现由其后人使用,隶属五星街道街道办,周宅存房屋一进,周宅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存屋一进二层,进深为8米,面阔四间11.8米,檐高3.53米。在周宅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24.4″,东经119°56′4.1″,海拔高度-10.1米。位于大运河南岸的三堡街是一条有着700年以上历史的常州老街,历史文化积淀极为厚重。据清光绪《武进阳湖县志》载,“元至大三年(1310年)六月,封三宝奴为楚国公,以常州路为分封地”,三堡街是元朝贵族三宝奴的居住地。……[详细]
  陆家巷民居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勤德社区陆家巷12、14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民宅保存较差,现为该民居后人使用,隶属钟楼区勤德社区,陆家巷民居存房屋一进二层楼,砖木结构,建造于民国,民居坐北朝南,面宽两间5.4米,进深11.7米,前檐高7米,脊高8.8米。在陆家巷14号民居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5.3″,东经119°56′13.6″,海拔高度-26.8米。陆家巷14号民居与陆家巷16号民居相邻。南河沿历史地段是常州古运河与太湖水系沟通的枢纽区域,区域内的石龙嘴是大运河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被誉为“小都江堰”,彰显了近代常州因河而兴的水利、商贸文化和江南水乡的传统生活方式。……[详细]
  陆家巷民居位于常州市钟楼区五星街道勤德社区陆家巷16号,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的传统民居,勤德社区陆家巷16号存房屋一进,民宅保存一般,由该民居后人使用,隶属钟楼区勤德社区,16号民宅建造于民国,民居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有常州式半矮门,门前有石阶二级。民宅一层半楼,面宽(两间)7.1米,进深7.5米,檐高5米,脊高7米。陆家巷民居16号所在的南河沿历史地段是常州古运河与太湖水系沟通的枢纽区域,区域内的石龙嘴是大运河重要的水利工程设施,被誉为“小都江堰”,彰显了近代常州因河而兴的水利、商贸文化和江南水乡的传统生活方式。东至古运河东岸,南至南运河南岸传统民居,西至勤业路,北至梳篦厂、南运河北岸传统民居、仁寿里,保护范围面积为5.8公顷。……[详细]
  该古井位于常州市钟楼区胜利巷39号,在李伯元故居内,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该井保存较好,现由附近居民使用,隶属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街道办,古井建于清代,该井井栏圈为青石质,井外径0.52米,内径0.33米,高0.38米,李伯元(1867——1906)名宝嘉,字伯元,号南亭亭长。他创作长篇小说《官场现形记》,可谓家喻户晓,开创了清末谴责小说的先河。他的父亲早亡,与妹妹淑芳跟随伯父李念仔生活,李念仔在山东为官多年,光绪十八年(1892)辞官归里,在此购置房屋64间居住,古井现在的位置是在西路后院内,此处的古井为当年用水之处,西首有披屋一间,为当年的马厩。李伯元在归乡后的第二年,也就是清光绪十九年(1893)考得武进第一名秀才。1896年,他在办完妹妹淑芳的婚事之后,离开常州前往上海,先后创办《指南报》……[详细]
  陶家村圆井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红星新村社区新市路陶家村1号内,为古建筑的池塘井泉,圆井约凿于清,陶家村圆井保存情况较好,今仍使用,隶属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街道办,陶家村圆井外径0.46米,内径0.34米,高0.43米,井深11.5米。井水清冽,保存完好,无破损,青石质,今仍使用。在陶家村圆井中心点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19.9″,东经119°56′20.3″,海拔高12.8米。古井所在的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新市路陶家村,所在地钟楼区,因境内原有建于南唐时的钟楼和建于民国的钟楼而得名,历史悠久,名人辈出。钟楼区位于常州市区西部,东及东南与天宁区相连,西及西南与武进区连接,北与新北区接壤,是长江下游“金三角”中心,沪宁线中点;京杭大运河、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新长铁路分别……[详细]
  宣家弄周宅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红星新村社区宣家弄13、15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宣家弄周宅存房屋2进,保存一般,隶属红星新村社区。宣家弄周宅房屋坐西朝东,两开间,檐高2.5米,第一进进深8.8米,面宽9米,天井进深3.3米;第二进进深5.3米面宽9米,脊高4.2米,大门墙有石人即石敢当,因为此处在丁字路口,在风水上属于凶煞之地,因此居民在此处摆放一座石敢当,祈祷平安。石人高0.52米,宽0.14米。在宣家弄周宅房屋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7′22.3″,东经119°56′16.2″,海拔高24.5米。宣家弄周宅所在的宣家弄位于城西运河北岸,南起西直街,北至新市路,全长213米,弄宽1.8至3米,弄内早起有宣姓居住,故名宣家弄,这是一条南北向的短弄,相邻的还有……[详细]
  胜利巷33号圆井位于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双桂坊社区胜利巷33号东侧,为古建筑的池塘古井,建筑年代不详,胜利巷33号圆井保存情况较好,现仍使用,隶属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街道办,胜利巷33号圆井外径0.56米,内径0.35米,高0.4米。井保存较好,黄石质,井圈上有“甲寅年置公井”字样。现周边居民仍在此取水使用,推测建造于1854年、1914年的可能性比较大,现已公布为历史建筑并挂牌保护。在胜利巷33号圆井中心位置测得GPS坐标为:北纬31°46′29.8″,东经119°57′1.0″,海拔高68米。胜利巷33号圆井所在的南市河历史文化街区,东至晋陵路,北至青果巷路,西至公园路,南至南市河和杨氏家庭戏楼,总面积为2.5公顷,核心保护面积2公顷,世界遗产大运河常州城区段由西向东贯穿整个街区,除……[详细]
35、南庄桥
  南庄桥位于常州市钟楼区新闸街道前进村委南庄桥河西村,呈东西向,跨凤凰河。据当地百姓流传说该桥最早建于明代,后经历代修缮。南庄桥长15.1米,桥宽1.68米。条石长6.15米,宽0.5米,桥面由三段条石组合而成,每段各有三块并列。桥中部条石侧面有桥名,可辨古庄字样,字-有圆形框。桥朝南有桥联。水中有两个墩,4块石并排。东西有两座桥。原有石狮,并且有木桥栏,涂漆。南庄桥所跨的凤凰河为东北-西南走向,南面与京杭大运河相接,向北可汇入德胜河,流入长江。凤凰河上东西向桥梁众多,如凤凰河桥、凤玉桥等,而南庄桥形制古朴,历史悠久,是最具江南水乡传统风貌特色的桥梁。……[详细]
  姚伯方宅建于清朝,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是常州优秀的乡土建筑,胜利巷16号与青果巷223号原来相通,现已隔断。胜利巷由蛤蜊滩改名胜利巷。胜利巷16号第一进正对着南市河,罗称前河,其大门是典型的常州民居,有门楼的石级台阶4级,清式鼓形石柱礎和门窗至今保存,姚氏后人仍住在宅内,姚宅已被市历史建筑,前些年公安部金盾影视公司和常州公安政治部合拍电视剧《孤独的黄昏》和湖南卫视拍摄的《同一片蓝天》都曾在胜利巷和姚宅取景拍摄。姚伯方先生(1902-1979)曾是一位私营工商业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常州市染织工业同业公会主任,在解放初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党和政府从各方面采取措施抓紧生产,常州的染织工业获得复苏和发展。1956年姚伯方及夫人范如梅分别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在当时传为一段佳话。姚宅,它建于清朝,坐……[详细]
重修忠义祠记碑、重修常州府忠义祠碑记碑
  重修忠义祠(碑)记,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人民公园崇法寺东。人民公园历史悠久,文化遗存很多,在公园改建时不断有新的发现。2002年6月初,施工队在公园南面靠近双桂坊的数控设备厂(原忠义祠旧址)厂房内,发现了忠义祠牌坊石柱和清代牌坊,以及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忠义祠记”和道光十八年(1838年)“重修常州府忠义祠碑记”碑刻。忠义祠原在双桂坊季子祠东,是明朝时常州知府奉明武宗诏令,为纪念宋末常州抗元保卫战而牺牲的将士而建,忠义祠的规格与杭州西湖岳飞祠等同,祠内供奉着文天祥、陈炤、王安节等将领的牌位。忠义祠牌坊群因靠近厕所,施工队伍将牌坊等石件视同废弃物不加重视,眼看着这些文物石件可能遭遇不测,我突然想到,通过媒体报道,让常州市民知道现状并参与监督,使公园文物不受损毁,2002年6……[详细]
  烈帝庙码头遗址及古纤道(纤道)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双桂坊社区中新桥西段北侧,为古建筑的桥涵码头,建造于清代,烈帝庙码头遗址及古纤道(纤道)保存情况一般,现已不做码头使用。现隶属钟楼区区政府,在烈帝庙码头遗址及古纤道(码头)中心测得的GPS点为北纬31°46′27.4″,东经119°57′5.9″,海拔为67米。码头坐北朝南,长66米,宽1.1米至1.8米不等,材质为青石质,黄石铺地驳岸。烈帝庙是唐朝早期常州官员奉皇帝敕命而建立的纪念隋朝常州人陈果仁的庙宇,他被誉为“忠孝文武信义谋辩”八绝,后被追封为武烈帝。武烈帝庙遍布江南,而这里是全国祖庙,烈帝庙码头已有数百年历史,古纤道是常州仅存的人工纤道,是常州船运发展史的重要历史见证。这里从前被称为蛤蜊滩,因旧时有船民在此上岸售卖蛤蜊而得名,民……[详细]
  北港解氏宗祠坐北朝南,硬山式砖木结构,解家从山东迁来,103年前造祠堂,原有三进,今存一进,前两进在上世纪70年代拆,面宽15米,进深11.8米,后檐2.9米,脊高5.9米,仅为方曙机械厂。屋架保存较好,村史有120年,太平天国以后迁来,祠堂位于村中心,祠堂内原有戏台,现不存。据《万姓统谱》、《通志·氏族略》等若干种解氏家族谱牒记载,解氏出于姬姓,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解姓祖先原封地在山西省之解县,后家族发展,财势双大,又迁徙到今雁门关、代县、五台山附近,临汾市周围,随成为该地望族,之后该地成为解姓之地望。今分布地区全国三十多个省市区都有解姓子民,在此繁衍生息。宗祠是一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与北港相距不远的镇江市丁岗镇,也有一处解氏宗祠被市文管办列……[详细]
  青果巷段宅位于常州市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双桂坊社区青果巷215号,为古建筑的宅第民居,建造于清代,青果巷215段宅存房屋2进,井1口,保存情况较差,现由其后人使用,隶属钟楼区南大街街道办。215号段宅坐南朝北,硬山式砖木结构,有高大的马头墙,墙面石灰面由于自然风化,形成许多圆圈状的图案,较为精美。总进深21.3米。共2进:第一进单层三开间,含西厢房,面宽10.8米,进深6.5米,前檐高3.6米,后檐高3.7米,脊高5.7米。现用作商铺,第二进二层三开间,面宽10.8米,进深7.5米,前檐单层高3.7米,二层高6米,后檐高5.4米,脊高8.4米。用作生活起居。第一、二进间天井进深3.9米。天井东侧开有一门,高2.3米,宽0.96米,东西两侧各有回廊一条,宽1.2米。建筑的垂花木雕和木制门窗均保存较……[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