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区旅游景点介绍
 | 火星庙戏台在山巷位于今穆源小学内。戏台座北朝南,东西两侧有形有状相同的看廊,中间为天井场地,占地近900平方米。前台长4.3、宽3.75米,东、西、南、三面檐橼、交叠伸出1米,东、西两角高翘,上有如意云纹绶带缠蝙蝠、银锭及“文王求贤”、琴、棋、书、画,福禄寿三星及双童子掌大扇,招财进宝等七仙像图案、浮雕,栩栩如生,后台…… [详细] |
 | 座落在南郊磨笄山西,黄鹤山东北,原名竹林寺,现水泥厂区内。它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据《太平寰宇记》载:“南朝刘宋武帝刘裕游息竹林寺,黄鹤飞舞其上”。刘裕当皇帝后于永初年间改名为鹤林寺。后屡有兴废现大雄宝殿为清同治年间复建,面阔五间,硬山式。1991年始市文管会进行了整修。鹤林寺唐时最盛,后逐渐衰落,此处山明…… [详细] |
 | 福音堂位于市区大西路343号。始建于1884年,由美国基督教美以美会传教士郎登所建,教堂砖木结构,青砖叠砌,尖拱门窗,双坡瓦楞铁皮顶,正立面山墙脊顶高悬一十字架,教堂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墙角有碑一方,刻“耶稣诞生一千八百八十九年”、“美以美会立”等字样。教堂之南有红、青砖叠砌的三层楼房,门额石刻“崇德学校”墙角有一…… [详细] |
 | 杜鹃楼位于鹤林寺大殿后侧,在现鹤林小学内,现楼为二层,硬山式,面阔五间,楼东面上下两层各有窗户四扇。现楼由僧人福登于光绪二十二年复建。杜鹃楼因杜鹃花而建并得名,据载现楼东侧盛开杜鹃花,建楼后可在此赏花咏诗。此处杜鹃有“千年杜鹃”之称,唐代最为驰名。在《鹤林寺志》中有这方面的记载,志中云:“鹤林寺杜鹃花高丈余,春月开花,…… [详细] |
 | 超岸寺位于市区新河路。旧名玉山报恩寺,始建于元至大三年(1310),晚清更名为超岸寺,咸丰三年毁于战火,自光绪十七年(1891)陆续复建历经二十余年始复旧观。寺前有山门墙,建于咸丰年间,有拱形门,门下两旁有依门石鼓,上有雕饰,门上有磨砖浮雕等。天王殿建于宣统二年,门额石刻“大总持门”系陆润庠书。大雄宝殿建于光绪十八年,…… [详细] |
 | 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大门在布业所巷26号(现已毁),磨砖雕花门楼座北朝南,存“布业公所”石额,门口有户对一对,有两进,面阔三间两厢,楼上下房屋共两套,每进面阔10.5米,进深6.4米。…… [详细] |
 | 镇江商会旧址位于城西伯先路73号。1929年由陆小波先生用北伐军归还镇江商会20万借款中的4万元建造而成。该建筑占地面积约1891平方米,为砖木结构,青砖叠砌,有房屋78.5间,为三层楼式,整个建筑呈长方形。正门朝南,迎街面东另造一大门楼,南面门楼为西式墙面,砌8个方形砖柱,中部大门上凸出,砖砌券形门洞上有逐层向内凹的…… [详细] |
 | 陆小波故居位于市区打索街68号。故居为清代传统民居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沿中轴线排列,最北附生活厢房。一、二进为平房,第一进东为大门。第二进门上为八仙上寿磨砖雕花图案,较为精致。第三进设有卷棚,为对合大厅,天井内有过廊式半亭。第四进为雕栏二层小楼,为陆小波起居室,上下皆为三间两厢,呈“凹”字形。东部有小巷一条,内…… [详细] |
 | 镇江合作蚕种场旧址位于城西四摆渡蚕种场和江苏科技大学西校区内。清末民初镇江开始发展蚕桑业。民国间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为繁育优良蚕种,推广新法养蚕,以提高丝绸产品的质量,促进全国蚕业经济的发展。于民国十五年(1926)在镇江四摆渡创建了镇江蚕种制造场。该场创办伊始,成绩斐然,其繁育的优良蚕种深受江浙一带蚕农欢迎,并深得其益…… [详细] |
 | 广肇公所,是江苏省镇江市著名的近代历史建筑物,位于镇江市城西伯先路,对面便是镇江市历史博物馆,为江苏省文保单位。广肇公所,是古时广东广州、肇庆两府商旅来镇江经商的同乡会建筑。它原在中华路菜场南面有其基址,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建现址。公所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朝西大门,用磨砖砌成,上有挑檐,饰“五福盘寿”雕砖,白石…… [详细] |
 | 清真寺位于城西山巷路东今清真寺街,又名西大寺,初创于康熙年间,迭经兴废,同治十二年(1873)重建。1982年又重新整修。寺四周为青砖围墙,条石基础,有门楼,上置斗拱,对门有照壁。大门内有门廊明间、过厅、走廊,大殿面阔五间,硬山式,前有廊檐,梁上绘彩画,迎面为大槅扇,两侧设券拱门。殿内用为宗教仪式。清真寺正门楼,面阔三…… [详细] |
 | 龙脉团山遗址位于镇江市润州区的团山路,就在“君临南山”的楼盘附近,是镇江市区保存较少的商周时期台形遗址之一。自1959年南京博物院对宁镇山脉及秦淮河地区“湖熟文化”遗址普查时发现后,龙脉团山遗址一直保留至今,是镇江保存较好的“湖熟文化”遗址。龙脉团山长60米,宽50米,高出地面5米,顶部平坦,整个遗址呈椭圆形台地。山顶…… [详细] |
 | 莲花洞,在白龙岗的北坡之上,是沿三迭青龙石灰岩的裂隙溶蚀而形成的一个石洞。莲花洞,四山环合,石罅多生。昔有僧于洞中得龙骨数斛,号白龙洞。洞前一石,状若莲萼,天然自成,故又得此名。清代诗人汪懋麟有“探奇访古洞,玲珑若天辟”之句。洞内颇宽敞,其主洞有12米长,最宽处6米左右,最窄处不到3米。洞内曲折深邃,渐深渐窄。另有三个…… [详细] |
 | 柳诒徵墓在镇江市官塘乡朱家岗。柳诒徵,字翼谋,镇江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古典文学家、图书馆学家和爱国主义者,曾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浙江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文史教授,中央研究院院士,长期任江苏省国学图书馆馆长。著有《历代史略》、《中国文化史》、《东亚各国史》、《中国版本概说》等专著和学术论文130余篇。抗战期间,他将…… [详细] |
 | 章岷墓,位于镇江市南郊的黄鹤山麓、林隐路东侧。1974年7月发现,由镇江市博物馆发掘整理,为一长方形竖穴砖石墓,墓四壁均以29.5×14×3.8厘米的青砖错缝砌成,墓顶用6块长1.55米、厚O.16米,宽O.61~O.77米的长条石板横盖而成。墓室长3.5米,宽1~1.04米,高1.25米,墓向250度。墓底无铺地砖,…… [详细] |
 | 晋陵古城墙遗址,在镇江东北郊五里之花山湾,1984年发现。镇江博物馆进行勘查和试掘。古城利用自然山丘,取土夯实建成。现尚可见夯土层剖面及圆木夯打的柱窝痕迹,夯层厚约6~10厘米、夯窝径约4~5厘米。残存的城墙呈门字型,东城墙全长约700米,北城墙全长约1400米,南城墙全长约1200米,西城墙全长约1400米,总长约4…… [详细] |
 | 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为中国江苏省镇江市的一处历史建筑,位于市中心润州区京畿路82号。1923年,世界红卍字会成立镇江道院,又名红卍字会江苏分会,1934年扩建,中西合璧风格,共有52间。2019年3月,世界红卍字会江苏省会旧址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原在龙窝口江岸,1924年6月建,初名镇江第一救火会自来水厂。水厂设备简陋,设于江边的取水口,仅搭设一间芦席工棚。2019年3月,镇江江边自来水厂旧址入选第八批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
 | 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旧址1929年,江苏省会迁至镇江。镇江的伯先路——京畿路原名南马路,始建于清光绪末年,临街建有浸礼会教堂、内地会教堂、内地会医院等教会建筑,蒋怀仁医院、屠家骅公馆等仿欧洲古典建筑,镇江商会、世界红十字会、江苏省会等中西结合型制建筑,,仿西方门楼式公用建筑,广肇公所这样颇具客家风格的建筑以及中国古典民…… [详细] |
 | 镇江崇实女中始建于1884年,系美国卫理公会创办,是长江流域最早的女塾,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赛珍珠曾在此就读和执教。这里是赛珍珠念念不忘的故园,曾被誉为“南国女宗”“女学前锋”。1952年收归公办,更名“镇江市第二中学”,男女兼收,2004年增挂“茅以升中学”校牌。2013年复办女中,定名“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是镇江市教…… [详细] |
闂傚倸鍊烽懗鑸电仚缂備浇顕ч悧鎾崇暦濠靛牅娌柣顓у亞閹虫捁鐏冮梺鍛婁緱閸樿棄鐣靛澶嬧拺闁告繂瀚峰Σ褰掓倵缁楁稑娲ょ壕褰掓煙閹澘袚闁绘挻鐟╅弻娑滅疀濮橆兛姹楅梺娲诲幖閻倿寮诲☉妯兼殕閻庯綆鍋勯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