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恩施州旅游

恩施州旅游景点介绍

范家老屋
  范家老屋位于利川市柏杨坝镇团圆村。建于1948年。坐北朝南,主体建筑两进五院,两楼(绣花楼、碉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碉楼位于院坝左侧,平面方形,边长4.8米,条石垒砌,四角攒尖顶,通高4层13米。该建筑规模宏大,功能完备,是一座集生活起居、安全防御于一体的传统民居。(第五批)……[详细]
雀岩墩碑屋
  雀岩墩碑屋位于利川市谋道镇寨坝村。碑屋是一种将墓葬建在堂屋之后的特殊建筑。雀岩墩碑屋建于1929年。坐西朝东,由碑屋、墓冢、墓碑组成。碑屋为四列三间木构楼房,面阔15米,进深7.44米,悬山青瓦顶。墓冢石砌,设在碑屋堂屋之后,顶部建廊房。墓碑设于堂屋后壁,高约3.8米,圆首。该建筑是目前鄂西、川东地区唯一保存的碑屋,对于研究土家族人的生死观念以及丧葬习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五批)……[详细]
谌满氏节孝坊
  谌满氏节孝坊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建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四柱三门三楼石牌坊,面阔7.35米,高10.5米,宝塔顶。额枋浮雕、镂雕龙、凤、花草、狮、象和人物故事图案,柱间嵌“旨封旌表”、“谌孝科之妻满氏节孝坊”匾。整个牌坊气势宏伟,建筑华丽,为鄂西、川东同类建筑之珍品。(第五批)……[详细]
龙水文庙
  龙水文庙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龙水村。始建于明初,清乾隆年间重修,同治七年(1868)改建。坐东朝西,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四合院式布局,有前堂、正殿和厢房。大殿面阔三间13.7米,进深8.7米,木石砖结构,基址全系青砂条石垒砌,单檐硬山灰瓦顶,明间抬梁式构架,次间穿斗式构架。该建筑是鄂西土家族地区保存较好的文庙,在建筑设计和营造工艺上,集中体现了少数民族地区多元文化交流的建筑艺术成就。(第五批)……[详细]
步青桥及字库塔
  步青桥及字库塔位于利川市毛坝乡青岩双泉村。步青桥建于光绪元年(1875),南北向跨太平河支流。单孔石拱桥,长21.4米,宽4米,孔跨7.2米,拱券纵联砌置。字库塔位于桥北,六角三层楼阁式空心石塔,通高5.7米,二层西壁辟窗,额题“步青桥”、三层西壁阳刻楷书“字库”。步青桥南有当年修桥的国子监太学生刘玉成及其家族墓地。步青桥、字库塔是川盐东运通道上的重要人文景观,对于研究川鄂盐运史、交通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滚龙坝古建筑群
  滚龙坝古建筑群位于恩施市崔家坝乡滚龙坝村。建于清代。由茅坎山古建筑群、中村古建筑群、石狮子屋、向存道屋、茅坎山墓地、马鞍山墓地、尖银山墓地等部分组成。是一处以家族为单位形成的土家族聚集群落。村内建筑既有传统土家族吊脚楼,又有砖木结构、四合院式的汉族建筑,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建筑史及居住习俗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五批)……[详细]
长坪墓群
  长坪墓群位于利川市谋道镇长坪村。清代家族墓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向地玺夫妇墓、向钟玉夫妇墓等12座家族墓组成。墓上有墓碑和封土等,造型精美。该墓群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土著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佛堂墓群
  佛堂墓群位于利川市建南镇佛堂村。清代家族墓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张学序夫妇墓、张开相墓等13座家族墓组成。墓上建筑有高大的石牌坊、石砌坟茔等,造型精美,布局严整。该墓群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土著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建南崖墓群
  建南崖墓群隋唐至宋代墓群,位于利川市建南镇,分布在羊渡河与油草河两岩崖壁上,现已发现崖墓13处共43座,高出水面十几米至数十米不等,大部分难以登临。该墓群对于研究鄂西地区土著的历史文化等具有重要价值。(第五批)……[详细]
花梨岭天主教堂
  花梨岭天主教堂位于利川市凉雾乡花梨村。建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分男堂和女堂,典型的西式教堂建筑,总建筑面积约3000平方米,占地约5000余平方米。(第四批)……[详细]
如膏书院
  如膏书院位于利川市南坪乡南坪镇,清代。是利川置县后最早的义学之一,现存前厅、中殿和后殿。砖木结构,硬山式瓦顶,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院内保留有碑刻11通。前厅为山门,正殿为抬梁式木构建筑,后殿为穿斗式木构件。(第四批)……[详细]
  武圣宫又名关帝庙、开元寺,位于恩施市城乡街,明、清时期。该建筑为砖木结构,由戏台、戏楼、走马转角楼及正殿等组成,正殿和走马转角楼的墙壁上镶嵌有数十块记载历代维修和有关武圣宫沿革的石碑。(第四批)……[详细]
五阳书院
  五阳书院位于建始县业州镇,清代,现存讲堂、连珠堂以及东西号舍等40余间,总建筑面积2530平方米。讲堂是书院的主体建筑,由前厅、后厅、中厅及左右斋房组成,开间23.8米,进深15.4米;东西好舍开间4.7米,进深5.2米;连珠堂前后建有大珠泉、小珠泉两个水池。(第四批)……[详细]
狮子包古建筑群
  狮子包古建筑群位于巴东新县城云沱小区,清代。系三峡工程文物建筑搬迁保护、集中复建文物点,包括万明星老屋、李光明老屋、顾家老屋、王宗科老屋、毛文甫老屋等5处民居,地藏殿、王爷庙2处寺庙,济川桥及碑刻、寅宾桥2处古石桥,“镇江阁碑记”碑刻、造船碑志2处碑刻及龙船河水磨坊,共12处。(第四批)……[详细]
施州城墙遗址
  施州城墙遗址位于恩施市六角亭老城区,明、清时期。系施州府建筑的城墙,现存西门、南门两个城门和数段城垣。西城门门洞、南城门门洞保存较好;城墙系土筑,始建于宋代,明、清重修。(第四批)……[详细]
巨猿化石洞
  巨猿化石洞位于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属早更新世早期。为天然石灰岩溶洞,东西走向。通长约150米,东洞口高6-7米,宽4-8米,西洞口高3-4米,宽2-15米。1968-2000年经10余次发掘,先后发现5枚早期直立人下臼齿化石和包括巨猿在内的哺乳动物化石70多个种属,同时发现较多数量的石器、骨器。(第三批)……[详细]
官坟园石碑及九峰桥
  官坟园石碑及九峰桥官坟园石碑位于鹤峰县容美镇百户村官坟园。共2通。均为青石质,螭首,趺座。通高3.1米,宽0.94米,厚0.26米。周边浮雕龙云图案。额阳刻篆书“奉天诰命”4字,文楷书。右碑刻于明崇祯二年(1629),文15行468字,系明庄烈愍皇加封宣武将军田楚产的诰命;左碑刻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为康熙皇帝御制碑文,14行257字,记容美土司田舜年加官进爵事,并褒奖其先人功德。九峰桥位于鹤峰县容美镇前桥村北。容美土司田舜年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因田氏别号“九峰”而得名。南北向跨深潭溪。单孔石拱桥,长25.1米,宽4米,孔跨6米。拱券纵联砌置,单券单伏。桥北立石碑2通,前后相距1米,均为青石质,圆首,碑文楷书。前碑高1.31米,宽0.54米,厚0.16米,额题“彪炳千秋”……[详细]
十字路风雨凉桥
  风雨凉桥位于咸丰县丁寨乡十字路村南。原名“斩龙桥”、“咸东桥”。始建于清初,咸丰年间维修,民国五年(1916)原清朝议大夫秦朝品捐资重建。东面向跨野猫河。三墩四孔木构风雨桥,长44.8米,宽4米。桥面起凉亭13间,单檐悬山顶,檐柱间设“十”字斜撑。(第三批)……[详细]
利川李氏庄园
  李氏庄园始建于清初,并逐步扩建,民国十三年(1924)进一步扩建。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分西、中、东三部分,西部为黄氏旧宅,布局不规则,有左、右两路两进院落,通面阔26米,通进深35米,条石筑基,或硬山或四面坡灰瓦顶木结构房屋,穿斗式构架,一般分上、中、下三层,屋顶高低错落;中、东部为李氏扩建,中部基本呈中轴线对称布局,前后二进院落,分前、中、后堂,均面阔九间31.5米,分别进深4米、4.8米、6.5米,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前、中堂为抬梁式构架,后堂为抬梁、穿斗混合构架,分上、下两层,前设通廊。前堂为西式走廊,砖砌方柱,弧形廊檐,前部设石质堡墙;东部布局不规则,依山势而建,现仅存4个天井院。均为单檐硬山灰瓦顶砖木结构,穿斗、抬梁混合构架,前部多设廊,分上下两层或上、中、……[详细]
140、秋风亭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秋风亭位于巴东县信陵镇中街。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明正德年间迁现址,清康熙初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同治五年(1866)、光绪二十四年(1898)重修维修。占地面积234平方米,四角方亭,方形石砌台基,重檐歇山灰瓦顶,砖木结构。高10余米。四壁设格扇。为纪念曾任巴东知县的北宋宰相寇准而建。(第三批)……[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