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株洲市旅游

株洲市旅游景点介绍

181、南溟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溟桥
  南溟桥,位于攸县黄丰桥镇丰垅村码头上组,始建明正统四年,乾隆间复修,同治年间重修,民国増修。南溟桥工艺精湛,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建筑艺术与智慧。2019年,南溟桥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好善乐施”旌义坊
  “好善乐施”旌义坊,位于攸县莲塘坳镇银坑村璜铺组虎形山北麓,是为旌表贡生陈兆昺义行而建的旌义坊,建于道光22年。该坊史料详尽,为清代湖南人文历史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2019年,“好善乐施”旌义坊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183、重兴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兴桥
  2009年11月25日,攸县文物所文物普查人员在石羊塘镇谭家垅村重兴组发现一座距今已有885年、保存状况良好的古桥——重兴桥。同治版《攸县志》载:重兴桥,县西,距县25里,宋宣和六年(1124)由保宁仁勇禅师倡建,明洪武元年(1368)沈氏重修。据此,该县文物普查队展开调查和走访,终于找到这座古桥。专家称,这是该县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一座主桥与引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古代桥梁,因其风格迥异,具有较高的历史、工艺及人文价值。现场测量表明,重兴桥全长56.9米,主桥东西向,单拱,直肩,长13.9米,宽3.6米。拱高3.6米,跨6.9米。桥面弧形,用三合土掺糯米汁夹碎石铺筑。引桥在主桥东端,南北向,长43米,宽1.4米,高2.8米。存六拱,跨度为2.6米至3.5米。桥础和两端护岸用红砂岩条石构筑,其余均……[详细]
  虎踞陈家大屋位于茶陵县虎踞镇乔下村岭上组,大屋背靠马鞍型的高山,前面有池塘和一大片稻田,两边是茂盛的翠竹。整座古屋建筑以砖木构架为主,结构对称严谨、布局采光合理、造型古朴典雅。采用青砖砌筑,青瓦盖顶,青石铺底,没有饰檐,是典型的清代湖南民居。古屋包括主房、书房、厨房、轿房、仓库等各式用房,占地共5000平方米;保存完好的主房分3进6厢,共108间,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宅内有15个呈长方型的天井。古屋的排水沟设计巧妙,水沟分明沟和暗沟,青石板铺底,屋内天井的水走暗沟,屋外檐的水走明沟,据称,无论下多大的雨都从未浸渍过。古屋建于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距今已有141年的历史,是当时被诰授诰赠为“奉政大夫”(系文官阶正五品)的陈石城所建,也是迄今为止株洲市内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宅。201……[详细]
孙家湾窑
  孙家湾窑位于株洲市醴陵市孙家湾镇,年代为五代。2019年3月,孙家湾窑入选湖南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醴陵群力瓷厂旧址即红官窑旧址,位于株洲市来龙门街道八里庵社区玉瓷路新村1号,始建于1958年。醴陵群力瓷厂的前身,是1958年周恩来按照毛泽东指示亲自批复拨款创建的醴陵艺术瓷厂。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旧址总占地面积约10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0000平方米,主要文物构成包括:原料仓库、制泥车间、成型车间、彩绘车间、花纸车间、窑炉车间、检验包装车间、成品仓库、五金车间、铁路运输专线遗址和办公楼等建筑。醴陵群力瓷厂旧址是传承和发展当代釉下五彩艺术的典范,是当代湖南陶瓷工业十分珍贵的活化石。群力瓷厂历史悠久,铸就了无数的辉煌与传奇。从1958年起,该厂先后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制生活用瓷,为人民大会堂、中南海、钓鱼台国宾……[详细]
湘赣革命根据地旧址
  湘赣革命根据地(xiānɡɡànɡémìnɡɡēnjùdì)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井冈山、赣西南、湘东南地区革命斗争基础上,于1930年2月至1934年8月建立发展起来的。根据地位于赣江以西,株萍铁路和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湘赣边界,包括湖南的茶陵、攸县、酃县、醴陵、耒阳、资兴、郴县、桂阳、宜章9个县及长湘区委,江西的永新、宁冈、莲花、安福、遂川、吉安、萍乡、新余、宜春、峡江、分宜、上犹、崇文、万安、信丰、大余等16个县,共计25个县,总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基本苏区人口100余万。境内山高林密,水网交织,南北走向的罗霄山脉,横卧于湘赣两省边界。连绵不断的崇高峻岭,险要的地势,丰富的物产,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游击战争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929年1月,红军第4军主力向赣南、闽……[详细]
谭震林故居及墓
  谭震林墓位于攸县中心大道西攸州公园狮师岭东麓。根据谭震林遗愿和攸县人民要求,于1988年4月4日,将其部分骨灰安葬于攸县烈士公园谭震林墓,杨尚昆亲自提写墓碑。1995年9月,谭震林夫人葛慧敏的骨灰与谭震林合葬。2002年4月,经有关部门批准,谭震林墓迁建于攸州公园内。1999年6月,攸县人民政府公布谭震林墓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省9。墓园面积9280㎡。整个墓园分三个区域:停车区,面积3500㎡,水泥铺面。沿上台阶上至第二级,为铜像区,面积4200㎡,铺行道砖。第三级为墓葬区,面积1500㎡。整个墓园周边种植女贞、红梽木及草坪,绿化面积30%以上。墓葬位于墓区中轴靠后位置,大理石为沿,东西5米,南北5。4米,高1.20米,汉白玉质墓碑,1.20×1.80……[详细]
国营三三一厂苏联专家别墅
  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一一原国营三三一厂苏联专家别墅。位于南方国宾宾馆(原工厂第一招待所)后院。苏联专家楼建于1953年,是专门为来三三一厂工作的苏联专家建造的别墅式住宿楼,原有5栋,现存2栋。建筑面积327.6平方米。红砖清水外墙,木三角形屋架,红色波纹瓦屋面,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苏联专家楼见证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国营三三一厂苏式建筑
  株洲市文物保护单位——建设一、二村苏联式建筑群。苏式建筑主要是指331厂建设村苏式住宅、331厂苏联专家别墅等,这些苏式红房子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株洲最早的工业时期一段见证。2011年10月,株洲市对南方公司建设一、二村共12栋苏式建筑进行了翻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限度保持其原貌。(建设一、二村由粮店至煤店。由此经卫门囗【减震器厂】过桠枝塘到火车站至市中心)……[详细]
国营三三一厂消防瞭望塔
  国营三三一厂消防瞭望塔位于董家塅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主干道东侧,建于1953年,塔楼和消防办公楼联成一体。塔楼平面呈正方形,四层,长5.6米,宽5.5米,高18米。消防办公楼平面呈长方形,两层,长22米,宽13米,高8.4米,几经改建后现存建筑面积约720平方米。整栋建筑均采用清水砖墙,广设窗户,建筑风格简洁、古朴,具有典型的苏式建筑特点。国营三三一厂消防瞭望塔是解放初期我省乃至全国都十分罕见的工厂消防设施,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2008年12月成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备处
  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备处旧址位于石峰区田心社区。始建于1936年,1946年建成。平面呈“飞机形”,红砖砌墙,红平瓦屋面,前栋带天窗,为单层砖木结构,整体造型端庄大方,外立面简洁美观,采风通光良好,是一座典型的苏式建筑。整栋房屋坐北朝南,由前栋、过房和后栋三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339.31平方米。……[详细]
民国政府第十一兵工厂凤凰山防御工事旧址
  1936年国民政府军政部在芦淞区董家塅选址征地5481亩建炮弹厂,由炮厂、炮弹厂、枪弹厂和动力厂组成,统称株洲兵工厂。在建造兵工厂的同时,在董家塅的大小山头修筑了碉堡、防御工事及弹药库等配套设施。防御工事,现在已对外开放,有8个炮位、8个地下掩体位。掩体之间相通,且与厂区地下防空洞相连接。市博物馆副馆长肖劲介绍,弹药库位于凤凰山山脚,混凝土浇筑,长89米、宽67米。弹药库四个角均有引洞,每个洞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详细]
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
  现在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座厂房,全称叫做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联合厂房,又叫大铁房、机器房,始建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当时粤汉铁路整理计划委员会第三次会议认为株洲地处粤汉、浙赣、湘黔三条铁路的交汇处,对过往客运和货运列车的修理及配件供应均有优越地理条件,且株洲位于湘江河畔,物质丰富,取给方便。鉴于此民国政府资源委会规划在株洲筹建钢铁、铸铜、汽车、化工、电工等七大工厂,将株洲打造为“东方鲁尔区”。这次会议后便将粤汉铁路总机厂改设株洲(原在广州西村),由此拉开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建设步伐。粤汉铁路株洲总机厂筹建工程由粤汉铁路管理局运输处处长程孝刚、机务处处长茅以新主持,开办费用构成为:铁道部拨款4.5万元,向本国银行借款75万元,向英庚款委员会拨借15万英镑(当时约合国币247.5万元,这笔钱只……[详细]
列宁室旧址
  攸县南岸列宁室旧址于1930年由当地富户陈寿康所建,座东北朝西南,总建筑面积为214.74平方米。2008年4月县政府征收整栋房屋,同年12月,株洲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6月,为粉碎国民党军队对攸县苏区和湘赣根据地西翼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奉命来攸县鸾山南岸。旧址为1932年6月-1934年工农红军湘赣独立一师三团团部指挥驻地。为组织干部战士学习马列主义,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特将指挥所驻地左边一长屋辟为列宁室。在室内墙壁上 书写了《国际歌》、《少年先锋队队歌》和大量的革命宣传标语。据说墙大部分标语为肖克将军所书。红军撤离后屋主三子陈保元(土改时为地主)刻意保留,不准洗刷。土改时,列宁室分给了贫农贺石生。1970年,鸾山公社办点干部杨某发现旧址内有193……[详细]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
  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活动旧址位于大障镇白果居委会。旧址建筑为梁公祠。梁公祠始建于清道光丙申年,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续修。大革命时期曾是共产党在活动场所。1930年,这里发生“夜袭梁公祠,智救党代表”战斗。于1996年建立了“醴陵南四区”苏维埃革命纪念馆,成为红色教育基地之一。碑顶刻挂中国共产党党徽,碑身东面刻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西面刻革命烈士纪念碑。2011年1月,旧址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酃县县委机关旧址——石洲锅厂下
  县委机关旧址——石洲锅厂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三年,中共炎陵县县委机关设在石洲锅厂下。县委在这里领导全县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壮大地方武装,建设群团组织,开展土地革命,扩大红色区域。一九三二年,王震率部来到炎陵,曾在这里办公和开展调查研究工作。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永红)……[详细]
红军医院——廖家祠
  红军医院——廖家祠(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30年遂川红军医院搬来这里,与炎陵红色医院合并,改名为红军医院,先后有200多名红军官兵在这里养伤治病。该医院位于县城南的策源乡上洞村上弯组,当时红军医院共有医务人员16人,院长由罗金莲兼任。在当时战斗频繁,敌人--严密,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医院仍一直坚持到1934年。(余永红)……[详细]
红七军和湘东南独立师会师旧址——万家大屋
  红七军和湘东南独立师会师旧址----万家大屋(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旧址系晚清江南民居建筑,坐北朝南,面积为1000平方米,砖木结构,硬山顶,封火山墙。1931年3月,张云逸率红七军进入酃县苏区,于3月14日,在这里与王震率领的湘东南独立师第三团胜利会师。红七军和湘东南独立师第三团的会师进一步推动了湘东南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同时旧址墙壁上还保存了许多1930年—1933年红军书写的宣传标语。201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余永红)……[详细]
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
  红四军军委扩大会议旧址——张家祠1928年7月12日,朱德率部攻克酃县城后,回师永新。来自宜章的二十九团官兵借口省委有去湘南的指示,不愿返回永新。15日,红四军军委在沔渡张家祠召开团以上干部参加的军委扩大会议。会议由朱德、陈毅主持,何长工、王尔琢、龚楚、胡少海、杜修经等参加。会上对部队去留问题争执不休,没有结果,同时,会议决定取消军委,成立前委,陈毅为书记。17日,部队执意往湘南开拔。红军主力远离根据地后,敌军疯狂进攻,造成边界“八月失败”。系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革命遗址。(余永红)……[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