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市 > 徐汇区旅游

徐汇区旅游景点介绍

安福路文艺街区
  与大名鼎鼎的武康路相交的安福路,近年来可谓火遍了各大网络社交平台,前来打卡的各路潮人络绎不绝。安福路,是上海市中心的一条美好而文艺的街道,它只有900米长,坐落于市中心早年法租界的区位,有舒适的空间肌理和清新的生活景象。在以前,论安福路的名气、影响力和气质,相比它隔壁老牌的淮海路、武康路,并不算出众。不过,最近几年,安福路有了新的变化,它以一种全新的、充满生命力的方式绽放着。如今,这里俨然成为了上海新的人潮聚集地,它代表着一种新锐、潮流、开放的年轻生活方式。在这条不长的马路上,不仅有精品店、买手店,还有各式咖啡馆、小餐馆、小酒吧的聚集,整条道路有了一种自发更新的动力。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安福路文艺街区,交通便捷,地铁1号线常熟路站出来,步行不过200米。安福路上店铺最为集中的区域,无疑是……[详细]
西岸美术馆大道
  作为上海“一江一河”沿线璀璨的文化艺术地标,“西岸美术馆大道”已历经10年的开发历程。今年底,位于美术馆大道最北端的一颗“星”即将点亮——经过8年筹备和建设,星美术馆即将于12月30日正式开馆,带来主题为“开启START”的首展,为期5个月的展期中,将展现来自全球85名(组)艺术家的88件当代艺术佳作,为岁末年初的上海汇聚一场“站在家门口看世界”的文化盛宴。百年老站上建起新美术馆星美术馆位于瑞宁路111号,由艺术研究学者何炬星于2015年创立并启动筹建。美术馆主体建筑由普利兹克奖得主、国际建筑大师让·努维尔担纲设计,设计师王序负责美术馆的主视觉呈现。步入徐汇滨江公共开放空间北端,在一排绿色的塔吊前,一个外形狭长、屋顶呈坡面的建筑屹立于黄浦江畔,这就是即将揭幕的星美术馆。美术馆内外均展露了坚实……[详细]
衡复音乐街区
  衡复音乐街区,是一个闻名沪上的“音乐圈”,以复兴路南北的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M+黑石音乐园区为核心,辐射涵盖周边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交响乐团、上音歌剧院、贺绿汀音乐厅、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等知名的音乐机构、音乐空间和优秀历史建筑,是市民游客享受音乐、享受艺术的好去处。春花烂漫的当下,这片充满音律与活力的音乐街区里,一栋栋承载着音乐的建筑,携手合奏出独属衡复音乐街区的浪漫春日圆舞曲。距离地铁1号线常熟路站不过百米之遥的上海音乐学院,是我国第一所音乐高等学府,被誉为“音乐家的摇篮”。上海音乐学院的校园靠近淮海中路一侧,临街有一栋别致的洋房,每一位路过此处的市民游客,目光总是久久停留在这座童话城堡般的建筑上,仿佛有一段无形的乐谱,连接着校园与街道、建筑与城市、艺术与日常、昨日与今天。它拥有塔式的望楼、……[详细]
  新乐路东正教堂位于新乐路55号,年代为193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新乐路东正教堂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黄家花园旧址位于桂林路128号,年代为1934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14年4月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核定并公布黄家花园旧址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沪府发 〔2014〕29号)。……[详细]
  蒲石公馆建于1928年,法国晚期文艺复兴风格的花园住宅,现为太原别墅所在地。太原路沿路两侧多为三至四层的新式里弄及花园住宅,如建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台拉别墅、双梅村、大陆新村、莹瑞村、友宁村等。漫步其间,你可以看到一幢幢隐藏在弄堂深处的,或独立、或联排式的精巧的小洋楼。屋前都有一块绿茵茵的草坪或绿树茂密的庭院,建筑物神采各异,错落有致。树荫掩映着这些被岁月浸染得越发美丽动人的老房子,时时让人惊艳。太原路上好象没有什么商店,于是,便少了许多市井味,而且似乎与时尚无缘,在这条路上漫步,恍若一脚踏进世外桃源,令人尘俗顿消。太原别墅是由一幢主楼和四幢副楼组成,周围是花园,总面积12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占地2050平方米,花园面积8780平方米。原先是法国律师狄百克的私人花园别墅,称狄百克花园……[详细]
  淮海中路1273弄(新康花园),建于1934年。设计者为英籍建筑师事务所马海洋行。属于西班牙式花园建筑。建筑南北贯穿淮海路、复兴中路中间。这里原为新康洋行的宿舍,由11幢二层花园公寓住宅和4幢五层公寓住宅组成。建筑立面一层为茶色面砖贴面,二层以上为水泥砂浆抹灰,淡绿色涂料饰面,平屋顶,左右对称,开窗较大并采用了当时十分前卫的转角窗,具有简洁的现代装饰艺术风格。由淮海中路一侧大门进入宽敞的大弄堂,两则是一列西班牙式两层花园公寓,棕色的木头大门连着幽静的庭院,被一株株高大的雪松掩盖着。上海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详细]
  张澜旧居永嘉路321弄集益里新式里弄,建于1939年。永嘉路321弄8号著名民主人士张澜旧居。张澜(1872~1955),男,字表方,汉族,1872年生,四川南充人(今西充县莲池乡人)。1941年参加发起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12月20日,在民盟一届五中全会上,继续当选为主席。1954年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同年还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41年10月继黄炎培之后担任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任民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民盟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至1955年2月9日逝世,享年83岁。著有《……[详细]
  夏衍旧居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建于1932年,占地面积750平方米。为假三层砖木结构,英国乡村式花园别墅。原为教会办公用房,现在系徐汇区政协所在地。乌鲁木齐南路178号2号楼夏衍(1949--1956年)旧居经潘汉年介绍,他在上海见到周恩来,从此以文化人的身份从事抗日--和新闻工作。8月,《救亡日报》创刊,任总。1940年创作四幕话剧《心防》与《愁城记》。1941年1月爆发“皖南事变”,夏衍撤离桂林赴香港。4月参与创办《华商报》,任社务委员、党支部书记。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受周恩来急电指示组织戏剧界转赴西南各地。1942年4月赴重庆,任中共南方局办事处文化组副组长。1944年8月任《新华日报》代总。1947年3月经香港抵达新加坡,向华侨领袖陈嘉……[详细]
汾阳路45住宅(海关专科学校)
  汾阳路45住宅(海关专科学校)汾阳路45号上海海关专科学校1号楼,解放前是上海海关副税务司(海关副关长丁贵堂)的官邸,建于1932年。这幢西班牙风格的漂亮小楼,楼高三层,红黄相间,左右基本对称,在一片绿草地中,略显弧形地一字排开,显出一派欧洲皇家别墅的华贵气韵。丁贵堂先生担任上海海关副税务司后,与上世纪40年代初入住此楼。因其爱国,曾被日本宪兵队以“反日-”罪名拒捕,获释后又被软禁于此,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潜往重庆。抗战胜利后他成为国民党政府接受汪伪海关的大员,再次入住此楼,因看不惯国民党官员的“五子登科”而与当局闹翻。上海解放前夕,他暗中与中共地下党取得了联系,参与了保护海关,迎接解放的工作,还将外滩海关大楼七楼的一间办公室,让给工人纠察队做指挥部,有效地配合了上海解放。解放后他出任中国海关……[详细]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
  龙华革命烈士纪念地1950年4月,在当年淞沪警备司令部的刑场之一,今龙华路2501弄1号,经镇民提供的线索,挖掘出18具完整的遗骸和数具头骨、身骨及肢骨不全的遗骸。有些骨殖上还套着-、脚镣。同时,还挖出一些铜元和银角子等烈士遗物。其中有一件尚未腐烂的毛线背心,经多方辨认,认定是“左联”五作家之一冯铿的遗物,从而确认所挖出的是二十四烈士的遗骸。遗骸、遗物分分别安葬和陈列在上海烈士陵园。今已确知姓名的烈士为林育南、何孟雄、李求实、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女)、龙大道、罗石冰、欧阳立安、恽雨棠、李文(女)、伍仲文(女)、王青士、蔡博真、段楠(阿刚)、彭砚耕、费达夫、刘争、贺治平、汤士伦、汤士佺、李云卿。1981年,上海烈士陵园将二十四烈士殉难处辟为纪念地,占地4亩,同年树立“龙华革命烈士就义地”……[详细]
  东平路9号,法国式风格,当东平路还叫贾尔业爱路属于法租界的时候,宋子文买下了这幢花园洋房及附楼,作为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时的陪嫁。1927年12月3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婚后即居于此,蒋介石亲自题名为“爱庐”。2007年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列为第八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汾阳路79号住宅
  汾阳路79号住宅这是一幢法国文艺复兴式建筑,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496平方米。外墙为白色,故称“海上小白宫”。该建筑原为法租界公董局总董官邸,抗战胜利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将这儿作为亚太地区第一任办公地。解放初,陈毅市长曾在此居住。六十年代,上海民间最优秀的工艺美术家、相继在此工作和传艺。七十年代后为上海工艺美术品陈列室,陈列了绒绣、刺绣、灯彩、面塑、剪纸、玉雕、漆刻、镶嵌、砚刻、竹刻、细刻、工艺绘画等。现为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汾阳路79号住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修道院公寓位于复兴西路62号,建于1930年,这幢建筑原名修道院公寓。这只是取了个的名而已(名--道院),其实与修道院毫不相干。该公寓原本是英商密丰绒线厂厂主的住宅。现产权归于上海徐房(集团)有限公司,由湖南路街道办事处等单位使用。整幢楼房采用砖木结构,是一幢典型西班牙风格的建筑,由南北两楼组成,即由一幢二层和一幢三层的建筑组成。二幢建筑之间以连廊连接,这种连廊就是风格的体现,因为西班牙面对地中海,受季风影响多雨,且夏日炎热。该每幢每层均由两个居住单元组成,单元分有3室、4室、5室等多种户型。建筑内部空间的组合富有层次变化,内外细部构件均带有西班牙式烙印。如它的门窗多用铁花格栅,室内部分分隔亦用铁花栅,这在一般低层公寓不多见。1989.9.25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江南弹药厂旧址位于龙华路2577号,建于清光绪二年,现存厂房是中国最早制造近代-和-弹使用的翻砂车间,屋架全部铁制,内有二十四根铁柱支撑。清同治元年(1862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上海江南制造局,江南黑药厂是江南机器制造局下属一个分厂,在龙华路2577号创意大院内,现在以经看不出这里曾经是当年全亚地区最大的兵工厂痕迹,只留了一些断垣残壁砖瓦,墙上贴的照片,述说着这里曾经是兵工厂,要看兵工厂还是要去淞沪警备司令部,还保留了清朝时期龙华弹药厂铁柱厂房,是最早建造并使用的车间之一,钢柱支撑的屋面,外墙为青砖砌成,屋架全部用钢制建,房屋结构已有一百四,五十年的历史,至今完好无损。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该-使用-和弹头,都出自江南弹药厂。龙华兵工厂生产-,……[详细]
  上海特别市政府旧址位于徐汇区枫林桥地区,旧址分别为3号楼和7号楼,两座建筑通过二层连廊连接。清水红砖墙面带少量仿古装饰带和简化的古典式窗套。建于1919年,最初为江苏对外交涉使公署,1927年改为上海特别市政府办公楼。1933年,上海特别市政府新大厦在江湾落成,遂将市政府由平江路迁往江湾新大楼办公。平江路48号楼房后又由外交部上海办事处使用。1936年11月楼房转让给上海军医事业委员会。抗战期间,此处曾为汪伪政府办公机构的一部分。1949年后,房屋收为国有,主楼曾一度作为医科大学幼儿园,辅楼为医科大学教工职工宿舍所在。1975年,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原邮电部第一研究所)与上海第一医学院经房屋置换后将楼房作为办公所在地。这是一栋漂亮的两层小红楼,整栋建筑用我们所熟悉的红色墙砖砌成,就是这朴……[详细]
  启明女校旧址位于天钥桥路100号,现上海市第四中学(原启明女校)校园内,建于1917年。徐家汇圣母院创办于20世纪初,与当时崇德女校同属天主教拯亡会,两校办校宗旨、教学内容、学制课程基本相同,只是崇德女校只招收校内女士,而启明女校则招收教外女士。当时启明女校和崇德女校的校务均由圣母院院长监理,一般事务由中国嬷嬷担任。学校历任校长均为外籍修女,直至1937年才由中国嬷嬷周璀出任启明女校校长。1951年,启明女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并与徐汇女中合并,改名为汇明女子中学,1952年12月改为现为上海市第四女子中学。文革开始和所有女中一样招收男生。现在是全日制完全中学。-----上海市第四中学。现存大楼为1917年落成的新校舍,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三层砖混结构学校建筑。大楼有明显的中心轴线,……[详细]
  天主教大修院位于漕溪北路徐汇区政府大院内,具有欧洲古典主义风格特征的宗教建筑。这幢当年为天主教培训神职人员的修道院建筑规模可观,布局对称,气势不凡。有趣的是,建筑在整体上并没有采用西方教会常用的哥特建筑风格,而是更接近世俗建筑。建筑的立面构图是横向三段式的,底层明显作为基座段,屋檐下三层虽无柱式,但窗间直达屋檐的竖线条分明有立柱的影子;立面纵向五段式,在两侧及中部有凸出构图,虽然并非完全对称,因为西段及中部为三开间,东部只有两开间,但设计上是对称处理的,三个凸出部分上的山花设计更强化了这种建筑秩序,显现出欧洲古典主义形式传统的影响。……[详细]
  徐汇中学崇思楼旧址位于虹桥路50号,现为徐汇中学(原徐汇公学)创办于1850年,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是天主教在上海开办最早的洋学堂,是中国最早按西洋办学模式设立的学校之一,几乎与上海开埠同步,可以说在上海乃至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1850年由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创办,初名圣依纳爵公学,吸收中国贫家子弟入学。民国以后,按中国新学制分为中学和小学,1930年增设高中部。1932年改名徐汇公学。崇思楼是1915年始酝酿新建的校舍。当时由比利时神父、建筑师第斯尼(中文姓为叶氏)设计草图并任督工,1917年1月8日安置第一块基石,清朝上海县知事沈宝昌出席奠基礼。1918年6月20日落成,沪上名流云集落成仪式,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将军出席典礼,时称“新校舍”。1992年原任校长汪劲松将其重新命……[详细]
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
  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之一,历史可追溯到1896年由清政府创立的南洋公学,是近代最早由中国人创办的两所大学之一。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跨越三个世纪、保留发源地与办学地不变的早期高等学府所在地。不同建筑风格各异的建筑并存,一定程度展现了上海地区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变化历程,见证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变革,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校园发展历程的印证。这些历史建筑每一栋都代表了当时建筑流行的趋势,如同一个展现中国近现代建筑风格百年变化的建筑博物馆。上海交通大学早期建筑包含:老图书馆、新中院、中院、新上院、工程馆、科学馆、北四楼、执信西斋、文治堂、总办公厅、体育馆、新建楼、盛宅、华山路校门、史穆烈士墓、五卅纪念柱,共……[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