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张家界市旅游

张家界市旅游景点介绍

81、贺龙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贺龙墓
  贺龙墓位于湖南张家界市武陵源核心风景区的贺龙公园内,松柏环抱。贺龙元帅墓呈方形,正面有夫人薛明题写的“元帅之墓”,背面只写“忠诚”、“永垂不朽”几个字,没有任何介绍。贺龙雕像竖立在贺龙公园的最高点,群山环抱。……[详细]
北社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北社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地址:张家界市永定区新桥镇郑家坪汤家岗组时代:清保护范围:以-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100米处……[详细]
唐牺支故居
  唐牺支故居位于三官寺土家族乡三坪村,2011年列入省文物保护单位。因房子年久修缮不及时亟待修缮,得到上级文物保护部门的高度重视实施修缮工程建设,由县文物局具体实施,预计2017年9月竣工。修缮同时,新修60米公路,连接赵三公路,联S305和S306线,成为东线旅游的又一景点。唐牺支,字以祀,又字洗耻,湖南慈利三官寺人。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生。湖北新军第二十一混成协第四十一标第一营士兵,后由副目、正目升至排长,先后参加了蒋翊武组织的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和文学社等革命团体。……[详细]
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
  溪口镇因贺龙、萧克于1934年7月率领红二、六军团在此建立苏维埃政权、成立地方革命委员会、广泛开展革命运动,并于1935年2月组织了棉花山阻击战而广受关注。红军在当地战斗期间,留下了许多战斗遗迹,现保留有红军医院、红军战壕、红军桥、红军树等,留传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当时人民群众还编唱了《太阳照在棉花山上》等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成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发奋图强意识的重要源泉。据了解,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是张家界市2018年3月7日命名授牌的14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加上慈利县博物馆、陈能宽故居、渔浦书院,这4处文博单位成为开展党性主题日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首选场所,也为文物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和组织保障。……[详细]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及红军医院旧址
  红二六军团指挥部及红军医院旧址地址:慈利县溪口镇时代:清……[详细]
六县联合政府旧址
  六县联合政府旧址位于桑植县城北80公里的白竹坪,毗邻湖北鹤峰,素称“四十八大岔四十八小岔”溪壑纵横的扇形盆地,周围群山环抱,地势险要。1931年9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召开湘鄂边特委扩大会议,在此地马家新屋设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桑(植)鹤(峰)五(峰)石(门)慈(利)长(阳)六县联合政府。……[详细]
贺龙刀劈芭茅溪盐税局旧址
  芭茅溪盐税局旧址依山傍水,占地面积为575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50平方米,环璄优美。1946年向帮柏、向帮家在原址局部重新修建。上世纪50年代末,复建东厢房;上世纪70年代,复建西厢房。去年,县文物局对盐税局旧址进行历时6个月的抢救性加固、维护、修缮和保护,开展周边环境整治,收集填充近百件文物,真实再现了贺龙带领桑植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义举和追求救国救民的历史场景。贺龙元帅刀劈盐税局的事迹不仅成为贺龙革命生涯首始之地的历史见证,还成了清末统治当局对商人压榨的真实物证,它对研究清至民国时期“川盐济楚”和我国早期革命斗争军队建设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同时,该旧址建筑局部吊脚楼,以天井为中心的四合院布局,建筑结构为南方典型的穿斗式,是典型的湘西建筑样式,对湘西民居研究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对研究贺龙革命历……[详细]
天罗山古城堡
  张家界的大山孕育了无数的神奇,其中有这么一个神秘的古城堡。它隐藏在永定区谢家垭的深山密林之中,厚实的城墙,历经数百年的风吹雨打,仍基本完好,顽强地诉说着往日的辉煌。它——天罗山古城堡,经过考古发掘,去除了覆盖的尘土与杂草,目前已基本露出了当年的恢宏面貌。张家界永定区的天罗山古城堡,是南方地区保存较为完好且并不多见的军事古城堡,城堡主要由城垣及木构建筑群两大部分构成,城墙砌筑技术与传统封火墙建造技术有机结合,木结构建筑多为穿斗式,整齐划一的石保坎是湘西石砌筑技术的上品,很难想象那些大石块是怎样垒上去风吹雨打这么多年依然完好的。其建筑特点、建造时代、城堡用途及建造者,将进一步待专家考证。天罗山古城堡是湖南省人民政府2011年1月公布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庸天门书院
  天门书院位于湖南大庸(今张家界市)三岔山乡水洋村天门山麓。清乾隆慈利拔贡皇甫如森在所纂嘉庆《慈利县志》中写道:“书院之名,肇于唐,盛于宋,而浸广于元明……旧邑有书院六:天门、聚奎、环溪并建于元代,清溪、月川、羊山建于明世。”元朝时永定属慈利辖,天门书院居慈利州六书院之首。书院多为民办,供奉文昌帝君,不供奉孔子;州学、县学称学庙或文庙、孔庙,系官办,供奉孔子,而不供奉文昌帝君。天门书院由隐士田希吕于元大德七年(1303)创建。此前有一位从四川来的“义不臣元”的官吏王申,征得长老和尚的同意,在天门山开馆办学,讲授孔孟之道。“先世蜀人,徙居天门山下”的田希吕闻王申在山上开馆办学,以老乡身份,说服父亲和几个叔叔上山“受教,乐闻其说,思结屋以馆公。会大德七年癸卯改慈为州学”,“乃请于官,建学宫,立礼殿……[详细]
慈利渔浦书院
  渔浦书院位于慈利阳和乡渔浦村,北倚太华山,南临茹溪,占地8000平方米。清光绪十一年(1885),慈利一代名儒田金楠首倡,议建书院,乡绅李德灼、王堂信等附而议之,并竞相解囊、慷慨捐资,八都九都(今宜冲桥、甘堰、阳和、许家坊、溪口诸乡镇)士人群起而效之。至半,因所募资金告磬,役用不敷,几临半途之废。时有乡富李长青,置酒集客,待酒至半酣之际,起而谓宾客曰:“天道恶盈我里,高赀率不逾三传破败,相踵吾辈,凭藉前荫,损智益过,群谤所的。即何苦更私货力诒子孙以不令?且乡校之兴,适届今日,前之富者,已不及待,兹不可以省乎!”遂慨然出资百万钱。李长青旧有啬名,人皆闻之并耻之,今日慷慨如斯,人尽愕其所为,由是,尽奋勇而前,争输缗钱。光绪十三年(1887)春,书院始成。书院建筑主体为木结构,伴有风火隔墙,分正殿……[详细]
张家界萝洞书院
  萝洞书院位于张家界市桑植县官地坪镇东流坪村,建在一自然断陷的椭圆形泥底石壁洞内,四周绝壁,环护如城,高10余丈,方圆200余平方米,殿堂楼阁,均掩映其间,唯洞南右侧,凿有栈道与内相通。栈道左侧,沿线为条石栏杆和石雕花钵,名花芳草,争奇斗艳。沿栈道前行,穿一石洞,走出罩屋,便见一堂皇殿堂。殿堂上方的石壁上嵌有一块长5尺、宽2尺的匾,上 书“萝洞书院”4个大字。殿堂两旁有一楹联,左曰“萝经空山来游佳士”,右曰“洞天福地多藏奇书”。堂内正中用正楷字书有“大成至圣孔老夫子之神位”。在匾左右的石壁上,塑有“双龙戏珠”图。据说,其影倒映在下方的水池中,微风吹拂,龙影随波荡漾,天上雷神曾疑为孽龙作祟而劈之。图两侧有对联,为名儒罗祖统亲题:“天地有情容我老,山川无语笑人忙。”沿殿堂台阶而下有平地数亩,皆为修……[详细]
八圣官遗址
  【八圣官】 座落在桑植县城楠木山顶,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0,6公顷。富为两进,头进为火殿,二进为两层楼阁,供奉孚佑帝君、文昌、武桓侯、观音、王母、九天司命等八圣菩萨。四周为封火砖墙。登临斯宫楼阁,可鸟瞰全城。1925年,澧州镇守使贺龙回乡祭祀,为弘扬传统文化,争取桑梓文人名士,拨款将此宫修葺一新。现此宫已毁,遗址尚存。……[详细]
桑植文庙
  【文庙】 亦称圣庙、红庙。在桑植县政府院内。清乾隆年间建造。座北朝南,前临大街,后依城墙。长100米,宽60米,红墙环绕。前立甬壁,东西开耳门,分别楷书“道贯今古”、“德配天地”于上首。耳门后有长8丈宽4丈的石板小坪,是每年春秋宰牛祭祀处。坪后5级石阶上,有立高12米、长23米的青石牌坊,正面镌人物、花卉、禽兽图案。正殿6柱间开左、中、右3门,分为“义路”、“棂星’、“礼门”,气势恢宏。牌坊土坪中,砌半月形水池名“月宫池”,深7尺,清澈见底,鱼石可数。池旁建木构平房4间,为士子憩息处。6扇楠木大门上刻拔贡唐滨元隶书<大学篇>。此旁一草坪中,植笔松、金桂各2株。两旁有东西廓,朱栏后,供奉历代名儒先贤牌位数百件。草坪尽处为大成殿,2层、高8丈,雕梁画栋,拱斗彩檐,4角垂铜铃,撑以20根两人合抱楠……[详细]
云朝山金顶佛殿
  【云朝山金顶佛殿】 位于慈利县境内。“云朝山在邑南九十里,高数千仞,与腾云山对峙,亦胜地也。……登其上者,云雾四冥,恍若先天混沌之象,故传日云朝”(清嘉庆<慈利县志>)。山上有石屏、石炉、石烛诸景。峰顶金顶佛殿坐北朝南,殿顶已坏,石条砌成的殿墙基本完好。殿墙东西宽2.35米,南北进深6. 13米,残高4.8米。殿内祖师台及左右佛像台尚存,并保存清代李氏、莫氏等施碑志数块。据嘉庆《慈利县志》载,金顶佛殿“大约再创于胜(盛)唐。其碑志虽剥落于苔封,而’贞观’字样犹末泯焉。……岁时伏腊,登山朝谒者,殆将以万数纪。”现存的嘉庆10年碑刻,记录佛殿曾于清乾隆甲辰年(1784)改修。……[详细]
五雷山古建筑群
  【五雷山古建筑群】 位于慈利县城15公里五雷山上。五雷山号称“南武当”,古人赞为“南楚名山推第一”。曾为道教昌盛之地。金顶真武祠为临近数县中最负盛名的庙祠,始建于元,明、清扩建。五雷山古建筑群分为内八家,外七家,依山势修建在长达1公里的山脊上,建筑面积约8500平方米。由于山高风大,整个建筑皆以石头砌成。内八家自南而北依次为朝圣门、斗姆宫、赤帝宫、财神殿、玉皇殿、老王爷殿、观音阁和金殿。外七家布局较分散。现金殿保存完好,其殿呈长方型,面阔20米,进深12米,通高9米。殿内设石柱4根,托住整个屋架,硬山式盖小青瓦。五雷山散落着许多形象生动的石狮、石象和造型别致的各类浮雕,古往今来,不少迁客骚人到此赋诗题词,镌刻于石壁之上。元朝翰林张克以草书题刻“洞天福地”、“龙头胜境”8字,被人们誉为石崖书林……[详细]
96、朝天观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朝天观
  【朝天观】建于张家界景区内朝天山。“山以朝天名,意取乎仰吴天地。”朝天山海拔1227.3米,地势极为险峻。观址原在距今址不远的山上,其间曾历劫难数次,几致朽废。康熙年间,有和尚醒作登朝天观苦修,并将寺庙迁移今址,虽观得以恢复旧貌。乾隆年间,有山民李氏兄弟耕地时获真武铜像,供于观中,自此,庙声远播,香火鼎盛。后屡经修缮,规模大至三进两殿20余间,面积达1900余平方米,为武陵又一闻名古刹,朝天以在建筑艺术上独具一格,庙周围有夹墙环抱,门窗、柱、匾具有岩石结构,且均有雕饰;诸神塑像,皆重金裴彩。民国期间,朝天观被土匪破坏,现仅存部分石墙及山门。有大小门洞17个,历代碑刻42块。……[详细]
下天子庙
  【下天子庙】 正名为“天子庙”,位于天子山西端烽火台半山腰,坐北朝南。此庙始建于明洪武24年(1391),于清同治9年(1878)复修,面积140平方米,其造型结构与中天子庙相同。三间正殿内供奉的神像除向王夫妇外,还增加了八部都王、杨泗将军神像,并设有观音、祖师、三官大帝、文昌帝君、补天圣母、伏羲、神农的牌位。庙门亦为牌坊式建筑,上端正中竖写“天子庙”三字,下面横联已失,两侧对联为“若向真王者威灵山川,吴天其子之德彼社稷。”对联亦含“向王天子”四字。向王夫妇塑像前面木牌竖写同前。庙内有同治9年《配补修建向王天子庙观音祖师三官文昌补天圣母伏羲神农杨泗将军八序》石碑一块。……[详细]
中天子庙
  【中天子庙】 正名“天子殿”,位于天子山中部丁心溶,坐东朝西。始建于明洪武23年(1390),复修于清同治2年(1645)。庙属砖石木结构,形同上天子庙,建筑面积150平方米。内有正殿参政间,供奉向王夫妇木塑金身。庙的上端正中竖写“天子殿”三字,下面横联为“奕业亘古流芳”,两旁对联为“向已称王声赫濯三千界;天其有子俎豆馨香亿万年”,“向王天子”亦含对联之中。向王夫妇神像前面木牌竖写“当今皇帝万岁万万岁”。庙内存有清同治年间重修向王庙宇的记事石碑一块。……[详细]
上天子庙
  【上天子庙】 正名“向王宫”,位于天子山东侧向天湾,坐北朝南。始建于明洪武22年(1389).清乾隆年间续建,庙属砖石木结构,青瓦覆盖,面积150平方米。内有正殿三间,供奉向王夫妇木塑神像。庙门系牌坊式砖石结构,上端正中竖写“向王宫”三字,其下有“为佑善人”横联,左右对联一副,文为“除祸免灾在在被向王之泽;感恩戴德人人近天子之光”,内含“向王天子”四字。清代续修时,向王夫妇神像前面添立一块木牌,竖写“当今皇帝万万岁”七字。整座庙宇在继承我国古代建筑传统模式基础上,注重突出土家族民族风格造型。……[详细]
南庄坪大悲庵
  【大悲庵】位于市区城西南7公里处的南庄坪办事处木讷里,为明僧恒性创建。恒性字如玲,明武昌王子,袭封镇国将军。天启年间,魏阉(忠贤)宦官专权,残害忠良,年方16的恒性意欲诛讨,以清君侧,事发,遁入湖南省龙华寺削发为僧,剃度时恒性曾大放悲声。其后浪迹衡山、峨嵋诸胜。崇祯7年(1635)游至永定,在觉云山(今大庸仙人溪内)架木为刹,于茅为庵,康熙年间将寺宇迁至木讷里,初名大惠堂,后改为大悲庵。恒性于77岁圆寂,被尊为本庵祖师。大悲庵面北而建,亦寓恒性心忧京华之意。共三进三殿,占地5亩。今存第二进大殿、右丹池及部分碑刻。殿为单檐歇山顶,进深10米,明间宽5米,次间宽4.2米,皆木结构,单层斗拱,拱身硕大,造型宏阔壮观。大悲庵旧时因恒性之名香火极盛,为湘西名刹之一。其间历数次劫难,几致颓毁,后多经修缮……[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