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新宁刘氏宗祠
  刘氏宗祠 时代为清末。位于湖南省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此为颇具江南风格的古代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具有一定价值。 刘坤一所建刘氏宗祠前后三进呈纵向排列,依次为门廊、前堂和神主堂。首进两侧为厢房。门廊面阔3间,进深1间,与西侧厢房的前廊构成“凹”字形通道连接前堂两侧,以丹霞石筑成天井。天井左上方有光绪皇帝御赐高4.2米的表功碑,右上立刘氏3米宽的谱系刻石。前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明间直通神主堂,两次间为客厅、议事堂,其后中建廊亭,两侧为两天井与神主堂相接。神主堂面阔3间,进深两间,内设先祖牌位、香几供案、方桌坐椅等物。额枋上有“严肃整齐”四字。其平面布局、前堂与神主堂沿纵深排列,按其功用主从布置有序,显得通畅古朴。 从建筑风格上看,青砖外墙上大门及两侧门一字排开,两侧有两垛封火山墙,脊上四角……[详细]
122、神坡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神坡庵
  神坡庵 时代为明-清。位于湖南省绥宁县河口苗族瑶族乡,神坡庵古建筑既有宗教文化色彩又富有浓厚的苗文化内涵。 神坡庵原名灵宝寺,始建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时由长安人自称“大秦穆护袄”之后裔先党法师所建。明永乐三年(1405),在洞外建圣母庙,是年重建灵宝寺,增建侯王殿,改灵宝寺为神坡庵。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扩建山门、过廊及两侧厢房。庵坐西南朝东北,系砖木结构的四合院,由山门、过廊、大雄宝殿、侯王殿、两侧厢房组成,占地1620平方米。山门为牌楼式结构。山门内为过廊,宽40米,进深2.6米。大雄宝殿与侯王殿并列。大雄宝殿面阔5间,明间、次间和梢间各宽3.8米,改变了历代建筑明、次、梢3间从大到小的先例,成为本地特色的古建筑。大雄宝殿进深3间,宽10.03米。抬梁式木构架,中部筑0,……[详细]
王元帅宫
  王元帅宫 时代为明至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漳潭村,距县城37公里。 王元帅宫始建于明正德元年(1506),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至二十八年(1848)重修,此系王氏后人为纪念其先祖名将王以权元帅而建。 宫由三进正房和两侧厢房组成四合院,坐东朝西,长方形,占地2226.1平方米。依山而建,自大门、戏楼、观戏坪、正殿(王元帅殿)至后殿(神主堂),依次按“一、三、二、五、十五级台阶”逐级上升。木构牌楼,面阔3间,呈八字形廊柱。匾曰“王元帅宫”。大门内有戏楼,重檐翘角,瓷宝瓶收刹,通高15.8米,正檐中有“三星”、“八仙”造像,翘角上有鹤翥鱼翔,皆栩栩如生。二进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廊前设复廊,单檐歇山顶,封火墙,主体纯木结构,抬梁、廊坊及柁墩支撑,木雕细致,工艺精湛。殿内设王以权……[详细]
魏午庄故居
  魏午庄故居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石山湾村。此为重要的清代江南民居建筑群。 故居坐西朝东,南连五柱山,西倚樟树坳和猫头寨,北抵狮子山,东临金水河,为砖木结构的四合院。整个院落前后四重,左右楼阁,飞檐翘角,十分可观。房屋窗花构图精美,工艺精湛。院前有砖砌围墙及槽门,院内屋宇多达100余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体部分保存尚好,不失为典型的江南传统民居建筑。 魏午庄(1837—1915),号光焘。曾历任陕甘、云贵、两江总督,南洋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与李鸿章等同为19世纪80至90年代清朝政府的重臣。魏午庄是魏源的族侄,他曾出资刊印魏源的《海国图志》及其他多种著作。魏本人著有《勘定新疆记》(8卷)、《湖南名人自述》等著作传世。 2002年5月19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详细]
125、秀云观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秀云观
  秀云观 时代为清。位于湖南省洞口县山门镇。为湘西南名刹及旅游胜地。 清光绪《武冈州志》:“南岳庙地灵神显,不知起何代。”传说从宋代始,此处宫殿建筑已初具规模,经历代扩建,形成南岳殿、大雄宝殿、地母殿、灵霄殿、观音殿、钟鼓楼、进山牌坊等古建筑群。上述建筑在20世纪50年代遭到部分破坏,1993年当地群众集资百万,在文物部门的指导下,恢复了旧观。 秀云观坐东南朝西北,占地面积18000平方米。殿宇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巧为构筑。进山牌坊石材构筑,四柱三拱大门,重檐翘角。大门及左、右拱门和石柱、梁、枋、基座等部位,均雕刻有花卉、人物等图案,构图生动逼真。门额为“秀云观”,有联曰:“据山门形胜,昭衡岳道宗,天选秀云留帝位;观崖下碧澜,挹雪峰爽气,地临市井亦心清。”经灵霄殿拾级而上30米为南岳大殿……[详细]
法相岩石刻
  法相岩时代为宋至清。位于湖南省武冈市城东2公里处,因石刻丰富久负盛名。法相岩又名宝方山,为大型石灰岩溶洞。清《一统志》载:“宝方山在州东南五里,一名宝胜山,又名法相岩”。据佛经《大乘义章》:“一切世谛,有为有无,皆称法相。”法相岩的名称即由此而来。洞内有栖真、上屏、太保、朝阳、迎阳、芙蓉、隐山、花乳等8个分洞,各洞皆镌有洞名。原8洞相连,今花乳洞已堵,七洞仍相通。洞中钟乳石林立,千姿百态。洞中有宋至清名士题刻70余方,草、楷、隶、篆、行风格各异。其中以宋开禧三年(1207)吴中所书《金刚般若经》偈语40字、隆兴元年(1163)楼鈅楷书“碧玉簪”3字及“洞开”两字尤为珍贵,受到历代书家赞赏。法相岩自宋代以来即辟为游览胜地,历代摩岩石刻,吸引了众多人士前来观赏、临摹或捶拓,具有较高的历史与艺术价……[详细]
吕振羽故居
  吕振羽故居 时间为1936年。位于湖南省邵阳县城西南35公里的金称市镇溪田村。此为著名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吕振羽的纪念建筑。 故居建于1936年,为三层楼房,坐西朝东,土木结构,青砖墙,小青瓦。门楣及窗额上彩绘历史故事。走廊栏杆为圆形车木葫芦形,别有风味。每层楼分为三弄,每弄进深2间,最上层两端砖墙外吊立本围栏。建筑面积114平方米。 吕振羽(1900—1980),原名柳岗,历史学家,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去延安,曾任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等职。著有《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1996年1月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编号为24-24。……[详细]
匡互生墓
  匡互生墓 时间为现代。位于湖南省邵东县两市镇,此为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的墓葬。 墓围圆形,直径8.2米,以石灰岩建造。墓冢直径1.86米,高约1米。入口处竖立石碑,高2.23米,宽1.95米,周谷城题写的“匡互生先生、唐镜缘女士之墓”的文字为阴刻。碑阴有《匡互生先生生平》,由叶圣陶先生撰文、启功书写。下端镌刻有《建墓记》。 匡互生(1891—1933),别名日休,邵东人,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思想家。匡互生于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拯救国家、民族之命远,与周予同等创立工学会等革命团体,成为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并英勇地参与了火烧“赵家楼”(曹汝霖住宅)的活动。他曾参加了毛泽东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民国14年(1925)在上海创办“立达校园”,开创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先例……[详细]
洞口廖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廖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洞口县湛田乡湛田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崇祯九年(1636)重修,清乾隆十年(1745)复修,道光十八年(1838)、民国六年(1917)先后补修,占地1430㎡,2013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廖氏宗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荷香桥古镇
  荷香桥老街位于湖南省隆回县西南部的荷香桥古镇中心所在地,南距县城16公里。走进荷香桥老街,感觉仿佛“走进了时光的隧道”。 老街上清代、民国时期手工作坊、宅院民居、店铺、客栈及解放后人民公社会场、食品站、等遗址建筑都沥沥在目,俨然象在观看一部反映近三百年时间里湘西南地区街井生活、社会状态、农村墟场文化的即时电影。 用时参考2-3小时门票 免费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中部……[详细]
武冈古城
  自古享有“黔巫要冲”之誉的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属祁邵丘陵区,三面环山,中部为连片溪谷平原。境内一般海拔300—500米,年平均气温16.6℃,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北纬26°32′42″—27°02′09″,东经110°25′26″—111°01′58″。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73%。辖8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1万人。武冈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属长沙郡,有长沙西汉墓出土的官印“武冈长印”为据。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置都梁侯国,治址在今城东七里桥,历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详细]
洞口宗祠建筑群
  洞口宗祠建筑群(含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有“天下宗祠”美称的湖南洞口县,境内保存着百十座古宗祠建筑群,结构完整,美轮美奂。一座座宗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之美才逐渐为世人所发现。洞口宗祠的选址无不刻意讲究风水,均为依山傍水而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应数萧氏宗祠,它位于县城城区西南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洲头古木参天,祠堂华彩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流水中,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洞口宗祠分别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江潭王氏宗祠的木雕装饰,既有雕梁画栋的大气磅礴之作,也有玲珑剔透的微雕小品,尤以祖……[详细]
133、浪石村
浪石村
  浪石村地处武冈、新宁、邵阳、隆回、洞口五县市交界处,距武冈市约60公里,距隆回县城约30公里,古有“鸡鸣五县”一说。 浪石村现存建筑88座(不含祠、庵、庙、亭),总面积10880平方米,保存完整的55座。这些建筑建于清康熙五十二年至民国三年,皆座北朝南而建,排列整齐,样式古朴,布局精巧,建筑风格独特;所有房屋清一色的砖木架结构,两端是青砖砌就的彩绘翘角封火墙,中间为木柱架子的木板房;每一排房屋之间为青石板铺就的巷子,即使大雨,从院子东头走到西头也不会湿鞋,堪称一绝。浪石村是周边各县边境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石板大路四通八达,有“小南京”的美称。 用时参考2-3小时交通 乘坐大巴到双牌乡政府下车,然后租车前往浪石村。 门票 免费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湖南省邵阳市武冈市东部的双牌乡浪石村……[详细]
宝庆石城墙(宝庆府古城墙)
  宝庆府古城墙位于邵阳市大祥区资江南路,系宝城古城的北城墙,它巍峨矗立在资水之湄,成为资江文化休闲街上一道最为醒目的景观。滔滔不尽的资江水和邵水,紧倚城墙而走。荡水而立的古城墙,盘旋灵动,古韵犹在,并无寂寞之感。古城墙外侧由青砖或红砂石包砌,墙体古朴,墙砖斑驳陆离,尽显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一、宝庆府古城墙承传着邵阳2000多年的历史信息(一)、邵阳200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府古城,即汉初(公元前206年起)昭陵县古城,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所置昭陵郡亦治此。晋邵陵县、邵陵郡治,隋末到唐初的建州、南梁州,唐至北宋时期邵州皆治此,南宋至清朝末年的宝庆府(其中元代称为宝庆路总管府)均治此。民国时期的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又称邵阳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邵阳地区专员公署、……[详细]
135、天一巷
天一巷
  天一巷长238.8米,两侧高80-120余米,最宽处0.8米,最窄处仅0.33米。至身谷中,恍若时间隧道里的过客,可谓世界一线天绝景。中科院院士陈国达先生亲笔题名为“天下第一巷”,象形规模宏大的巷谷和线谷。不到1平方公里的范围聚集了九条一线天景观群。纵横交错,巷窄境幽,依梯拾级而上,顿生九天揽月之感。望江楼、楼外楼,高处美景奔入眼底,使人由衷赞叹“0”。用时参考约2-3小时交通 无直达交通,建议租车前往。 门票 包含在崀山风景区的门票内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位置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崀山镇半山村……[详细]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邵阳市武冈市二中校内,紧临法相岩公园。武冈中山堂是1943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它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正厅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额。1924年5月,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1929年建立武汉分校。1938年,日军进逼武汉,武汉分校奉命迁来武冈,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在黄埔系列中被誉为“第三大军事学府”。第一任校主任李明灏,毕业于日本军士官学校,与彭德怀、陈赓、左权等中共党员交情甚笃,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爱国将领。二分校在武冈办学7年,先后招收第14期至第19期学生,共6期10个总队(团级),培养近1……[详细]
国立第十一中学纪念碑
  国立第十一中学纪念碑位于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中学内。竹篙塘(今洞口县竹市镇)国立第十一中学创办于1939年,接收沦陷区、抗战区学生2000余名。当时,国民党右派掀起一股-逆流,“限制异党活动”,“从严处置异党”。共产党巧妙应对,实施“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16字方针,在校内建有两个由省委直辖但相互保密的中共秘密支部:一为中共洞口特别支部,支部书记雷震寰,党员以洞口籍学生为主,多在师范部、高中部活动,而且走出洞口,去绥宁金屋、瓦屋、黄土坑等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们在校内建立秘密读书会,发展新党员,针锋相对地与反动势力作斗争,1941年遭受破坏,但学潮不断,持续两年多。一为中共国立十一中支部,刘若云、熊邵安先后任支部书记,党员多是教员,支部一直坚持地下活动,团结进步学生,以学生自……[详细]
贺绿汀墓
  贺绿汀墓位于邵阳市大祥区松坡公园贺绿汀音乐广场后山。2003年7月20日是贺绿汀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日,贺绿汀与夫人姜瑞芝的骨灰在松坡公园举行安葬仪式。墓地坐东朝西,占地面积40平方米,墓冢呈四方状。贺绿汀墓于2007年6月被邵阳市委宣传部公布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宛旦平故居
  宛旦平故居位于邵阳市新宁县白沙镇宛旦平村。宛旦平,1900年12月27日生于湖南省新宁县西冲乡宛家岔一个农民家庭。后考入长沙岳云中学。在毛泽东、何叔衡、夏明翰等人的培养教育下,宛旦平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4年被中共湘区委保送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黄埔军校毕业后,宛旦平参加过东征和北伐战争。曾在武汉国民革命军11军24师任营长,参加了南昌起义。1929年5月,宛旦平奉命离沪去广西工作,按照中共中央特派员邓小平和张云逸的指示,与俞作豫等人积极筹划龙州武装起义,他任第2旅参谋长兼第2团团长。1930年2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第8军和左江地区革命委员会在龙州宣布成立。宛旦平任红8军参谋长兼第2纵队司令,同时担任红8军军事委员会委员。3月20日,龙州军民在新填地广场举行何建南烈士追悼大会时,突然遭到桂……[详细]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
  红二军团鸭田战斗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隆回县金石桥镇五罗村芦基湾。1935年12月13日,贺龙、任弼时率红二、六军团,由溆浦县金鸡垅进入隆回境内,驻黄金井、五罗一带,并在芦基湾陈家大院设立战斗指挥所。15日晚,担任后卫任务的6师奉命派一个连队往鸭田方向警戒,在鸭田附近遭到敌保安团的袭击。原来敌人害怕贺龙部队再次攻打湘中重镇新化县城,令第六区保安司令员晏国涛、副司令谭友晋带领保安1团、5团从新化县城赶到鸭田一带阻击红军部队。16日早,贺龙命令红6师发起攻击,从老鸭田的三板桥沿河而上,一直把敌人赶到卿家庄。中午,敌人增援部队赶到,红军才向金石桥方向撤退。为确保主力部队后方安全,17日凌晨,贺龙命令红6师兵分三路,奔袭鸭田,围歼保安团。在当地百姓特别是孙家垅游击队的支持下,贺龙指挥的鸭田战斗取得了全……[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