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东莞市旅游

东莞市旅游景点介绍

  东莞县农民协会遗址位于东莞市莞城象塔街。1925年春,东莞县农民协会筹委会在太平(今虎门镇)育婴堂成立,蔡如平任筹委会主任,蔡日新、王固础、邓一舟任筹委会委员。当时全县已成立一、二、三区农民协会,会员约四五千人,成为全省有农民协会组织的22个县之一。1925年5月,东莞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蔡如平任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蔡……[详细]
  中共东莞特别支部机关旧址位于东莞市东莞中学北区。1923年夏秋间,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阮啸仙派莫萃华回东莞组建青年团组织。10月,莫萃华在洪屋涡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直辖东莞支部,成员7人,莫萃华任支部书记。1924年3月,蔡如平、蔡日新被委任为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特派员,回东莞开展农-动。同年11月……[详细]
  莫萃华故居坐落在东莞市洪梅镇洪屋涡村东南坊10巷17号。原建筑式样为三间两廊青砖瓦屋,长宽各9.2米,占地面积80多平方米。1904年,中共东莞党组织创始人莫萃华就在这里出生。1922年3月,在广州当工人的莫萃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3年秋,他受社会主义青年团粤区区委的派遣,回到家乡洪屋涡村开展建团工作。10月……[详细]
  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道滘国殇冢,也称六一一亭,是纪念1941年农历闰6月11日,日寇第二次屠村时,被毒烟熏死的老百姓而建立的,该亭于1946年修建,1949年2月24日重修揭幕。国殇冢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82年和1988年道滘镇政府两次拨款重修。每年清明节、道滘镇中小学校都组织师生扫墓,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原址为清……[详细]
  朱执信纪念碑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朱执信公园(原海军医院)边,为了纪念朱执信,抗日名将蒋光鼐在虎门人民南路建立朱执信纪念碑,民国十二年(1923年)年立,,用光面花岗石砌成。碑上有胡汉民于民国二十年手书的碑名和民国二十一年撰书的碑文。文革时被造反派填塞碑铭,1986年修缮复原。现己扩建为“执信公园”。1990年,朱执信……[详细]
  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位于东莞塘厦镇牛眠埔。牛眠埔洪仁玕避难遗迹含永培书室遗址、福音堂、鼎和堂、张彩廷纪念碑、张声和夫妇墓。咸丰二年(1852年4月),洪仁从香港乔装成“算命先生”潜回内地,匿居东莞牛眠埔村友人张彩庭家,永培书屋担任塾师达一年之久.后复乔装离村,再度赴港.(事后,张彩廷也因掩护干王脱险有功,任户部尚书,称……[详细]
  苏氏宗祠位于东莞市南城区胜和蚝岗大围。该祠始建于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具有岭南地方特色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苏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明崇祯十三年(1640)和清光绪三年(1877)分别进行过重修,现基本保存有明代的建筑形制、梁架结构、材料和工艺手法。苏氏宗祠坐西向东,是东莞市区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详细]
  卫佐邦墓位于东莞东城区同沙林场飞鹅岭。在同沙生态公园里面,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保存了多处历史遗址和人文景胜。园区里青山绿水环绕的飞鹅山上,有一座鲜为人知的百年将军墓——卫佐邦墓。200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蚝岗贝丘遗址位于南城胜和蚝岗村,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贝丘遗址,距今约5000年,是东莞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史前文化遗址之一。保存面积650多平方米,作为在市区中心发现的完整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全国也较为罕见。在考古发掘0土了一批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残件,发现红烧土活动面、房子、墓葬、灰坑、沟等重要遗迹。墓葬0土……[详细]
  松岗碗窑遗址位于清溪松岗村北部大坑水库东南约500米处,现存窑炉、作坊、淘洗池、废品堆积场等遗迹以及大量瓷器残片及窑具等遗物。为进一步了解清溪松岗碗窑遗址的遗址性质和范围,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0年6月18日对该遗址进行了局部勘探,弄清楚了遗址的分布范围,利用全站仪对遗址的居住址、工棚作坊、窑床、炼泥池等遗存进行……[详细]
  虎门医院旧址位于虎门镇人民南路执信公园内,由门楼、商颂亭、虎门医院主体建筑三部分构成。据史料记载,虎门医院是由蒋光鼐等人发起倡建,于1933年正式落成。现在虎门医院旧址已命名为虎门镇执信公园,以纪念朱执信先生。园内广植花草树木,宁静怡人,文物本体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休闲的……[详细]
  白沙郑氏大宗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白沙社区四村村头,是白沙郑氏族人的“始祖祠”。始建于宋朝,明万历、清嘉庆年间重修,现保存清代建筑风格。坐东北向西南,三间三进二廊合院式布局,整个地形呈“步步高升”之势,面阔15.8米,进深36米,占地面积568.8平方米。砖木石结构,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龙舟脊,抬梁与穿斗混合式……[详细]
  中兴路商业街骑楼群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中兴路。为民国时期的骑楼群,始建于1931年,1934年完成。商业街两旁骑楼建筑并肩联立而建,形成连续的骑楼柱廊和沿街建筑立面。它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整条骑楼……[详细]
  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东莞人民公园内盂山山顶。1959年东莞县人民政府为纪念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而立。方尖碑,两级碑座,高16.5米,底座长4.98米,宽4.96米。钢筋水泥结构,石米批荡。坐北向南,碑身正面金漆书写“革命烈士纪念碑”7字,一级碑座上嵌“革命烈士纪念碑”麻石碑,记载立碑原由及时间。纪念碑四周有……[详细]
  讴歌亭位于人民公园内盂山西角,建于1921年,坐东南向西北,面宽7.7米,进深6.5米,高7.8米。为砖瓦结构的四角方亭,卷棚顶,绿琉璃瓦当、滴水。亭内正面墙体镶嵌有尺寸、材料一样的“讴歌亭记”和“告示”碑各1通,为麻石阴刻,碑高1.32米,宽0.49米。讴歌亭是为了纪念时任东莞县长黄春林为民做好事而建,对研究民国东莞……[详细]
  明伦堂财产信条碑亭建于1937年,坐西北向东南,面宽6米,进深6米,高6米。碑亭为砖石结构,水泥平顶,由八条罗马柱承重,两侧各有一条麻石凳,陶制花纹图案地砖。亭前有麻石石狮一对。亭内正面墙体镶嵌“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碑记”1通,为青石阴刻,碑高1.85米,宽0.77米。“东莞明伦堂财产保管确定信条”是1936年时……[详细]
  张镇镛庄园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高桥坊三巷。为清同治年间制造-原料硝石、硫磺的商人张镇镛的家宅。原由分布于地堂两侧的6栋房屋组成,现仅存高桥坊三巷9号一栋房屋,其余或损毁废弃、或改建为现代楼房。现存房屋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两侧有青云巷。通面阔15米,通进深29米。水磨青砖墙体,麻石勒脚,红砂岩门框。硬山……[详细]
  绿瓦楼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是由东莞明伦堂拨款在保安仓原址上兴建的教学楼,1927年东莞中学校长袁昌善作规划、设计图,1929年由罗汝荣校长建成。绿瓦楼为从北向南依次排列的3栋二层骑楼组成,每栋楼之间右侧以连廊相接。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绿琉璃瓦芜殿顶。总面宽31.2米,总进深43……[详细]
  报功祠位于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区东莞中学北区校园内。清同治年间,为纪念历尽艰险争回万顷沙田的四君子:何鲲、方文炳、陈龙安、陈荣光而建。抗战期间被日军毁坏,1946年在原址上重建。报功祠为两层楼房建筑,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墙表呈米黄色,面宽11.4米,进深11.9米。大门上嵌大理石碑,阴刻“报功祠”3字,两侧嵌大理石对……[详细]
  博厦庶常张公祠位于东莞市莞城区博厦社区二甲坊10号。清代初期,为纪念博厦七房人先祖张庶常而建,张敬修、张达等为该房后裔。公祠坐西北向东南,三间三进四连廊结构,通面阔11.9米,通进深约25米。青砖墙体,红砂岩基脚、孰台、门框、柱及柱础。硬山顶,人字山墙,灰塑龙船形脊。抬梁和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梁架上有精美木雕。总体布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