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河源市旅游

河源市旅游景点介绍

  水西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水西村新月围屋。1948年3月以后,江北人民自卫总队对反围剿斗争作了重要指示,要求在-派重点进攻的情况下,部队、民兵骨干、农会干部等转移到山区活动,避敌之锐,展开周旋,保存力量。根据这一指示精神,叶连鸣、叶少雄等率领飞虎队前往新洞、河头、大席、锡洞和河源半江等山区活动。此间,国民党部队除了在……[详细]
  梅洞口战斗旧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田西村梅洞口。1948年3月9日,叶连鸣、叶少雄等率我军民100余人在茅布山等地击退谢岳臣匪部后,于当日夜晚返回白石湖、河背等地,总结战斗经验。就在这个时候,江北人民自卫总队领导人郑大东从半江赶来,在河背楼阁召开了部队干部、民兵和农会骨干会议。会议对当时的形势作了分析,认为隆街、连平、新丰……[详细]
  连南飞虎队成立遗址位于连平县田源镇田东村花罗山和尚庵。田源镇(原田源乡)是个边远山区,是我连南地方部队活动的重要据点。1947年6月,叶连鸣、叶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为立足点,逐渐把农民组织起来。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个农会,会员10余人;随后永吉也成立了农会,会员20余人。在成立农会的基础上,……[详细]
  建国粤军第二师进攻连平之战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鹤湖村径口屋青草径,青草径是野外两座山岭之间的小峡谷,长约3华里。1922年6月,军阀陈炯明在广州公开背叛国民革命。后陈在广州站不住脚,率部逃到惠州,盘踞在东江一带。1924年初夏,陈炯明派出第四军军长李易标及其部属师长麦胜芳率领3000多人开赴东江上游的连平县城,企图……[详细]
  大湖、三角战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绣缎圩老街居委会。此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1946年至1949年间参加大湖、三角战役光荣牺牲的烈士而建。建于1957年,坐南向北,分布面积约500平方米,用砖、石、石灰砌筑。碑高约6米,底宽3.4米。纪念碑属扁塔式结构,正面分四层。上层是紧握钢-的战士塑像;中上层镶嵌石碑一块,上刻……[详细]
  吴建昌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塔岭山半山腰处。吴建昌系连平县忠信镇柘陂村人。1941年,吴在柘陂华南小学读书时,就积极参加中共地下党员钟明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并于同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吴建昌等人在柘陂组织了一批青少年学生,创办了进步刊物《火花报》,积极宣传抗日。是年冬,柘陂成立了学生党小组,吴建昌……[详细]
  张和邦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北向100米黄岭山山腰上,距县第二人民医院约200米。张和邦,原籍广东梅县松口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14岁回国念书,后加入东江纵队,曾分别在连平隆街大田小学、大湖湖东小学、忠信镇小学等地,以教师作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45年11月底,因叛徒告密,张和邦、梁觉民、梁伟诚、严涛4人被国……[详细]
  陂头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李坑村坳头山,距省道官灯线公路约100米。该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5年3月,坐西北向东南,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是陂头镇人民政府为纪念1949年解放陂头及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纪念碑四面为尖柱形,高2.2米,从下往上分三级,第一级为碑座,边长0.8米、高0……[详细]
  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隆街镇隆兴村朝山半山腰处,距隆街镇府约1公里。隆街革命烈士纪念碑是为纪念北江支队在隆街、溪山、田源一带开展革命斗争活动牺牲的25位烈士而建,1949年11月始建于隆街卫生院内,1980年因卫生院建设移至朝山。纪念碑坐西北向东南,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呈四方塔形,由碑座、碑刻和碑身三部分……[详细]
  贵东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陂头镇贵塘村铜锣岭,陂头至贵东公路右侧,距贵东圩1公里处。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属方塔式建筑,火砖、石灰、沙等材料构成;碑高4米、宽1米,总占地面积300多平方米。碑的正面书有“革命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碑的底部嵌刻1950年在贵东剿匪中牺牲的革命烈士名单。1950年5月8日,江西籍匪首袁瓦……[详细]
  上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连平县上坪镇布联村水口桥西向60米处(原建于上坪圩,后因街道建设于1980年12月迁移至现址)。该纪念碑坐南向北,方塔形,由碑刻和碑身两部分组成,用砖、石、石灰建筑。碑高8米,底座为方形,边宽2米,正面身呈梯形,书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黑色楷书,占地面积100平方米。1950年3月4日,以谢崇安、谢……[详细]
  解放连平县城战斗遗址位于连平县元善镇(县城所在地)一带。忠信解放后,1949年6月2日,连平县人民政府在忠信长安旅店宣告成立。当月上旬,陈中夫、王彪奉粤赣湘边纵队司令部命令来到忠信,召集东二支七团魏洪涛、二团龙景山、三团曾炽辉、三支邱松鹤、连平县人民政府县长邓基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开会。会上,陈中夫首先传达了边纵司令部关于……[详细]
  柘陂华南小学党组织活动旧址位于连平县忠信圩镇东南约8公里的柘陂村吴氏四世祖祖祠。该祠建于1930年,1931年在此开办华南小学(现学校已搬迁,仍为吴氏祖祠)。1941年春,中共地下党员钟明(五华县人)到该校任教,并以此为据点,开展革命活动。1943年,共产党员邓基(五华县人)来华南小学接管钟明的工作。邓基在华南小学以教……[详细]
  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龙和队队部旧址位于连平县油溪镇茶新村茶壶耳屋,距油溪镇府500米处。东江华侨回乡抗日服务团是东南亚各国华侨组成的抗日救亡团体,为充分利用好这个公开的抗日救亡团体,1939年1月,东江特委在惠阳区淡水成立“东江华侨回乡服务团”(简称“东团”),总部设在惠州城,同时派出工作团队奔赴各县开展抗日活动。1……[详细]
  塔岭烈士墓园位于连平县绣缎镇塔岭村大地墩山上,距大湖圩镇约3.5公里。大湖、绣缎是连平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老区,在革命斗争中,涌现了许多为人民群众得自由、得解放而甘心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烈士。原桂林队钢铁连连长曾坤延同志为了纪念在塔岭、狮脑山等战斗中牺牲的烈士,顺应烈士遗属和老区人民的愿望、要求,提议建立塔岭……[详细]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新围村桔园。1938年10月,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根据形势的发展,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西南特委、中共东江特委和中共东南特委,在全省各地发展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游击战。1939年2月,中共东江特别委员会在古竹正式宣布成立(据尹林平、余慧夫妇回忆录记述,东江特委于1939年4月20日在河源城……[详细]
  东江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古竹居委会上联新楼。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惠(阳)宝(安)工作委员会书记曾生派共产党员黎孟持从坪山返回古竹,重建党的组织,开展抗日救亡工作。1938年12月和1939年1月,在古竹先后成立了中共特别支部和中共紫金县临时工作委员会。1939年2月,东江地区第一次党代会在此胜利召开,成立以……[详细]
  中共东江后方特委旧址位于紫金县古竹镇水东村三巷。1941年2月,中共东江后方特委在龙川县老隆镇成立,梁威林任书记,下辖紫金、五华、龙川、河源、和平、连平、新丰等县,有党员1100多人。中共粤北省委被敌人破坏后,1943年3月后东特委转移到古竹镇水东村陈屋办公,继续领导东江人民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6年6月,东江纵队北……[详细]
  古竹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紫金县新围村。为缅怀戴耀田、戴瑞灵、王锡明、朱春泉、王金福、赖松安、许顺泰、张祝荣、刘桂莲等33名革命先烈,2000年11月,古竹镇老区建设研究促进会在紫古公路榕丰路口的小山丘上兴建了古竹革命烈士纪念碑。坐东北向西南,由碑顶、碑身、碑础、台基、余坪、围墙组成。面阔52.9米,进深42.7米,围墙四……[详细]
  河源县工委旧址位于东源县黄村镇梅龙村坳头小组李作新屋。1939年8月,中共河源县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工委”)在河源县城成立,这是河源县第一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党组织。时仼县工委书记李光中,组织部长黄英,宣传部部长林耀族,委员吴逸民、黄淑仪(女)。隶属中共东江特委领导,下辖蓝能区委和城镇支部。中共蓝能区委书记刘成章,组织委……[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