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潮州太平桥 位于潮州市太平路。原为州治前濠沟上的桥梁,因历史的发展而湮没于地下。1987年12月邮电局埋地下电缆时发现,-物部门实地调查测量,为3孔石梁桥,中间略拱起。桥长22.5米、宽12米。各孔桥面又用长约7米、宽约0.7米、厚约0.4米的石梁组成。桥墩外围是条石砌筑,中间填以砂土。《潮州三阳志·城池》记载:至和改元九月事,又载“州之子城,依金山为固,前俯而后仰,由南而北,统以壕,东则溪也(即韩江)。”《潮州三阳志·桥道》载:“太平桥在州治前”。据此可知,太平桥至迟当在至和元年(1054年)就已存在。《潮州三阳志·桥道》又载:“自太平桥直抵三阳门,桥之四维,旧有四塔,”四塔已不复见。此后,历代对太平桥有修缮,直至清光绪年间太平桥仍在,且有石刻“太平桥”3字尚存的记载。根据潮州古城区耆老提……
[详细] 潮州阿育王塔 位于潮州市开元寺内。石塔由塔基座、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高4.2米。基座边长约1米,用规整花岗岩石结砌。基座上的须弥座,每面均雕刻4尊佛像。塔身是一整块正方形的花岗岩大石,四面均有浮雕,浮雕图案中有拱形浅龛,龛中端坐佛像,旁边为力士人物等。图案古朴,形象生动。因岩石剥蚀严重,原来刻字已模糊不清,其中“……兼劝农事……”几字依稀可辨。塔身上端四角竖立石质山花蕉叶插角,中央竖圆柱形石质相轮式塔刹。 阿育王塔,取阿育王(意为无忧王)广造寺塔之意。相传公元前3世纪这位统一印度的国王皈依佛教后,到处巡观佛地,树柱布题“法敕”(敕令),共造塔柱8400处。潮州开元寺内的4座阿育王式塔,也称宝箧印经式塔,还有人把它们称作“四大部洲”,此称呼出自佛教故事,意为在灾难的世界中,浮起一些绿洲,以拯……
[详细] 潮安太史第位于潮安县枫溪镇田头管理区。是清乾隆丙辰科(1736年)进士刘起振的府第。坐西北朝东南,两进,斗栱抬梁式木构架。刘起振,字颖之,年88岁方中进士,赐检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南巡,年已103岁的刘起振仍精神矍铄,专诚由潮州赴浙江接驾,乾隆遂赐貂皮、荷包等物,加侍读衔,并题诗称许。刘回家乡于田头建太史第,修勅书楼珍藏乾隆御赐诗。翌年卒。……
[详细] 潮安太卿第位于潮安县金石镇辜厝村。明太常寺正卿辜朝荐府第。坐南向北,二进,总面阔20米、总进深32.4米。抬梁式木构架,随梁枋及各穿插均有木雕装饰。府内悬挂清代牌匾两块。府前外埕保存有清代旗杆石座。辜朝荐,潮安金石人。天启四年(1624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进士,历任桐城令、山东道御史、礼部给事中。居谏垣十年。明亡后往厦门投郑成功,与卢若鹏等称“七公”。成功卒,随郑经渡台湾,在台6年而卒,享年70岁。……
[详细] 潮安少卿第位于潮安县彩塘镇水美村。建于明代,为明嘉靖年间大理寺少卿吴一贯的府第。坐北朝南,三间两进四合院式布局,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梁架。大门门额“少卿第”三字遒劲有力,系明嘉靖戊辰科状元林大钦所书。吴一贯,彩塘水美乡人。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举人,成化十七年进士。勤慎廉能,兴学除奸,民无所扰,擢御史,巡按浙、闽,惩贫靖寇,所至肃然。“以事与寿宁侯忤,殴之折齿,太后怒将置之死,孝宗怜之,获免”。累官至大理寺少卿。……
[详细] 名贤余氏家庙位于饶平县黄冈镇楚巷居委,始建于明宣德十年(1435),清道光、民国年间以及1993年先后重修。坐北向南,二进二廊二火巷布局,有前埕、照壁。面阔24米,总进深49米,面积约1176平方米。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木瓜枱梁构架。有石鼓、石雕、木雕和嵌瓷装饰,门额石刻“名贤余氏家庙”。该祠系黄冈“三合会”首领,后参加“同盟会”黄冈丁未起义领导人之一余既成祖祠。现辟有黄冈丁未革命陈列馆,2009年9月列为潮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011年4月被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象埔寨位于潮安县古巷镇古一村。始建于明代,是一座方型寨,总面阔162.4米、总进深154.4米,有“三街六巷七十二座厝”之称。全寨由一门出入,并有通道直通最后的陈氏大宗祠。通道长约110米、宽约6米。通道两侧又各分布三条长140米、宽2.3米的巷,横向又辟三条长157米、宽从外向里依次为2.7米、3.7米、1.5米的街,形成寨中四通八达,又井井有条的街道网络。象埔寨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集明、清时期不同风格特色的建筑为一体。1987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林氏家庙 位于潮安县庵埠镇宝陇村,俗称青窗祠。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始建,原为二进建筑。天启五年(1625年)户部侍郎林熙春续建后座,使之成为三进院落式布局。家庙坐南向北,总面宽48.3米、总进深37.4米。庙前10米处有牌坊一座,四柱三间砖石结构。坊额中为“世德恩光”;左为“纶褒硕儒”,落款为“钦差总督两广太子太保兵部尚书戴耀为敕封文林朗延平府将乐县知县林熙春立”;右为“青琐直臣”,落款为“钦差总督两广兵部右侍朗张鸣冈为工部都给事林熙春立”。坊前约16米处是灰塑的麒麟照壁。庙中座保留了明天启元年(1621年)诰封林熙春妻妾为宜人、恭人的敕命,木匾长5.9米、高1.26米、厚6厘米,绿漆地楷书贴金。……
[详细] 潮安 洪氏家庙 位于潮安县庵埠镇梅溪管理区。始建于明,清至民国都有重修。前后两进,抬梁式木构梁架。门额“洪氏家庙”为明户部郎中夏懋学所题,背面“梅林春秋”为明中宪大夫、云南提刑按察司副使张凤翼书。祠前约5米立牌坊一座,砖石结构,四柱三间。坊额刻“世德流芳”,为明户部左侍郎林熙春所书。背镌“孝思维则”,为明福建布政使黄琮所题。祠内保存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及民国12年(1923年)所立的记事碑两方。1987年12月,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潮安陈氏大宗庙 位于潮安县官塘镇巷下管理区。宋元符年间,潮州府海阳县知县陈坦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两次重建。庙座西向东,通面宽22米、总进深41米。三进建筑,逐进升高,中座比前座高出0.83米,后座又比中座高出0.93米,气势雄伟。屋架均为斗栱抬梁式结构。虽历代屡有维修,但后座尚保存有较早年代的建筑风格。如瓜柱肥大,斗栱无饰等。庙额刻“陈氏大宗庙”,背镌“清泉流派”,并有“乾隆庚午秋玖月裔孙义勇等重建”款。庙前有石刻门联“闽海分藩传旧德,秋溪卜世振新猷”。落款为“炯庵居士”(炯庵是明崇祯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黄锦的号)。庙南约100米处有祠道坊一座,二柱一门,十分古朴。坊额面刻“宋岐国公之派”,背镌“忠顺世家”,落款为“大明成化岁次甲辰(1484年)春王正月□裔……
[详细] 仙田旧家位于市区东平路丁厝内,朝代为明。2011年潮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宗山书院牌坊位于潮安县金石镇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四柱三门石牌坊,通面阔7米、高约6米,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宗山书院坊,在金石镇塔下村中离溪畔。明嘉靖十一年(1532)行人司司正薛侃为其师王阳明建。正德十二年(1517)薛侃得中进士之后,遂以侍养归,此间他师事王阳明于赣州,并归语其兄薛俊,俊遂率群子侄从之,自是王学盛于岭东。嘉靖三年(1524)薛侃因母殁乞归,后筑室讲学于桑浦山麓,为其师王阳明建祠立坊,祠已圮毁,仅存此坊。坊高约6米,宽约7米,三开间二层全石结构,梁柱榫卯接合,坚稳高峙,古朴壮观。坊额刻“宗山书院”,背镌“仰止”。薛侃,潮安庵埠薛陇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官至行人司司正。因上疏言建储事,触帝怒,放归。遂筑室……
[详细] 琴峰书院位于饶平县三饶古城的琴峰山东南麓。因其山形似琴台,故名琴峰山。在山麓偏东创办书院,名曰“琴峰书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年)。书院坐西北向东南,占地四亩,建筑面积约二亩,依山势坡度而建。入门前厅与两廊是二层楼房,连接成凹字形,两廊上下各筑成10间房子,为生员宿舍,中间是一天井,后厅因地势高,地基约与前厅楼板平,从天井设石阶登上后厅堂和两侧房子。前厅楼上,题名为“雨化楼”,取“春风化雨”之意。以本县及外地的举人、贡生等学行兼优之宿儒为山长,主持教育生员,以应科举考试。至清末废除科举,琴峰书院即办为饶平县立高等学堂。……
[详细] 刘昉墓 位于潮州城东桃坑村龟山脚下,该墓坐南朝北,其上方有昉父刘允之墓,刘昉墓正面呈券门状,碑面阴刻,左书:“绍兴二十三年”,中署“龙图阁学士刘公,南海郡夫人郭氏墓”,右记:“十一月吉日立”,字迹清晰可见,墓前原立有石祭台,但已残损移位。 刘昉,字方明,潮州人,刘允之子。宋宣和六年(1124年)进士。绍兴九年(1139年)以礼部员外郎兼实录院检讨。性喜方书,曾集古贤医学论,家传秘诀,小儿方剂之说,命进士王湜编成《幼幼新书》,书今存,1949年后曾两次重版。……
[详细] 郑清之墓位于饶平县海山镇坂上村三百门大湾山,坐东南向西北。墓碑一块,高1.4米、宽0.5米,碑文阴刻:“宋祖敕封考赐进士第右丞相太傅卫国公净庵清之郑公墓,敕封妣一品夫人阑淑樊氏”。郑清之,字德源,号安晚,初名燮字文叔家谥净庵,浙江鄞县人,祖肇基于福建莆田,生于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正月十六日。官至宰辅,四登相位,历光禄大夫,左右丞相,太傅等职,淳祐十一年(1251年)偕樊氏夫人及四子乘船南下至三百门定居,是年十一月十一日疾卒。1992年饶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刘允墓位于潮州城东桃坑村龟山半山腰。墓碑通高2.39米、宽1.47米,碑首半圆形,饰阳刻云朵纹,中镌一“宋”字,碑身中间线刻一长方形框,框内刻楷书,中署“金紫刘公,夫人黄氏之墓”,左书“靖康元年十一月吉日立”,右记“正德四年十月吉日重修”。碑前有石祭台,高0.67米、长1.54米、宽0.96米,正面刻浮雕连环四边棱形纹。刘允,字厚中,海阳人,绍圣四年(1097年)进士,被列为“潮州八贤”。政和五年(1115年)知桂州。后调新、循二州,皆不赴。卒于家。著有《刘厚中文集》,已佚。……
[详细] 乌石岭墓 位于潮安县归湖区塘埔乡乌石岭南坡。1982年发现两座东晋劵顶砖室墓,一号墓封门已破坏,劵顶已塌。墓室由红砖和灰砖砌成。墓室残高1米,残长2.22米、宽0.80米。墓底砖铺成“人”字型。随葬品有一件陶盂。2号墓座南向北,封门、券顶皆塌。墓室由红砖、灰砖和刀砖砌成,随葬品有青釉陶碗、陶钵、陶纺轮、银手镯。在墓室东壁发现刻划“泰元十一年十月一日”的记年砖。泰元十一年即公元386年。……
[详细] 塔仔金山墓葬群位于饶平县浮滨镇。1974年发掘,清理墓葬16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1号墓位于山的顶部,其余分布在周围山坡上,排列分布无序。1号墓深达3.6米,其余都在0.8米至1.2米左右,墓的结构可分二类,一是有二层台,二是无二层台,墓坑大小不一,大的长达4米,宽2.9米,小的长只有1.2米,宽0.6米。随葬品一般都在墓坑中呈“纵向”排列。多者达36件,少者只有一件,出土的文物有:磨制石器(戈、矛、锛、凿、斧、环,璜和砺石等),陶器有尊、壶、豆、钵、盂、杯、罐、纺轮等,其中尊、壶、豆多为釉陶。纹饰有条纹、编织纹、方格纹、绳纹等。部分陶器有刻划符号。这些器物以陶器大口尊、圈足壶、豆、凹底罐和石器直内戈、梯形锛为基本组合。釉陶器与形式多样的戈类是其特色之一。这类遗存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被命……
[详细] 顶大埔山墓葬群 位于饶平县联饶镇深涂村的丘陵坡地。1974年发掘,共清理墓葬五座。其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特点与浮滨塔仔金山墓群相同。较有特点的是出土的一件铜戈,亚腰形,长援,隆脊有棱,两则有刃,直内无胡,援与内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阑,且内有一圆穿,援部阑侧亦有一穿,通长17.5厘米,是一件原始型铜戈,与中原地区的青铜戈有明显区别,是广东地区发现的早期青铜器。……
[详细] 龟山遗址在潮安县归湖镇金舟二塘。年代为东周至汉。1982年发现。遗址面积约500平方米。出土陶器有罐、盒、钵、器盖等,纹饰有方格纹、曲折纹、篦点纹、水波纹、叶脉纹、三角纹、方格戳印纹、复线方格交叉纹等。主要分布于西部山坡。……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