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里水西华寺遗址
  西华寺原址位于南海区里水镇西华村的石门山麓。2006年10月,在武广客运专线建设过程中,西华村村民在西华寺遗址挖出一块成化十年(1474年)立石、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的《石门山重建西华寺碑》,引起省内有关专家高度关注。2007年11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出以刘成基研究员为领队的考古和测绘工作小组进驻西华村,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全面发掘。从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和现存建筑看,初步断定西华寺建于南汉大宝元年(958年),历经宋、明重建,清代乾隆、光绪两次维修,20世纪中叶香火渐衰而湮灭。石门山历来为清胜之境。宋元之际,“石门返照”列当时“羊城八景”之一。现顺德清晖园保留的“羊城八景”玻璃画,如实反映了当时的景象。2015年12月10日,里水西华寺遗址被公布为第八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上村李氏宗祠
  均安镇上村李氏宗祠始建于光绪五年(1879年),光绪八年建成。1988年定为顺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家古老建筑三进两廊,砖石结构,镬耳山墙,屋脊灰雕禽鸟吉祥花饰,门前台阶,石狮昂着两旁。悬挂于正门的“李氏宗祠”匾额为李文田嫡孙、现代知名书画家李曲斋集李文田遗墨而成。大殿堂上,高悬同治三年(1864年)慈禧太后御笔赐南书房翰林李文田“福寿”、“龙虎”二匾,笔墨沉雄,刚柔相济,仿佛这位垂帘听政的性情流露。老佛爷墨宝稀有浮世,游人当一饱眼福。神龛两侧,在石刻两块,此乃光绪皇帝两道圣旨,第一道圣旨称赞李经济教育子孙有方,赐赠他为资政大夫,鼓励他的家族珍惜这荣耀,并保持下去。称赞欧阳氏贤良淑德,深明妇道,是妇女的楷模,封赠她为夫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是李文田的学生。第二道圣旨……[详细]
南海五凤楼
  南海五凤楼又名崔氏宗祠、山南祠,位于南海市沙头镇城区。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光绪年间重修。现仅存门楼、牌坊和厢房。门楼建筑特色鲜明,为抬梁木构架莲花托斗栱,歇山顶,梁架通雕人物、花鸟立体图案,工艺精巧。牌坊是四柱三间楼式,高6.5米、宽6.2米,正面刻“山南世家”,背面刻“缵服扬休”,顶饰灰塑莲花,左右建几何图形花窗,坊柱用花岗石。抱鼓石用西樵山粗面岩建造,雕花鸟、竹木图案。厢房为卷棚顶平房。……[详细]
佛山霍氏宗祠
  佛山 霍氏宗祠 位于佛山市石湾澜石镇。是一组四座并列,总面积2484平方米的大型祠堂类建筑群组,由“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石头书院”组成,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清嘉庆年间重修。主体建筑平面布局都是有头门、前座、中座的四合院。各进均为硬山顶,抬梁与穿斗混合式梁架,其上遍饰人物、花草园雕或高浮雕,精巧细腻。天井建四柱三间冲天式石牌坊,均有额题。霍氏六世祖霍韬,明正德九年(1514年)会试第一,官至礼部尚书。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德陈家祠
  顺德陈家祠位于顺德市沙窖镇。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为三进四合院式布局,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木料采用酸枝、坤甸、柚木、花梨等良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木雕的槅扇、屏风、裙板等,或镂空雕刻,或嵌彩色玻璃,均极讲究精美。石雕栏板工艺精堪,灰塑瓦脊精细传神。堂柱高6米以上,两人合抱。长逾5米的木雕祭桌,兽首爪脚,古拙凝重。据说,当时每日近千人开工,用了五年时间完工。陈氏大宗祠规模庞大,用料精良,工艺精美,像广州陈家祠一样,其衬祠也是当年陈氏子弟读书的地方,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沙隆中心小学的校址,之后它的前座和中座为沙滘小学而后座则是沙滘中学一部分,正因为如此,该祠堂才在文革中免遭破坏,保存基本完好,现为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佛山李氏牌坊 位于佛山市城区。建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原在崇庆里李公祠(参军李舜孺祠堂)内。是一对建筑形式和结构完全相同的牌坊。1960年迁建,其一置祖庙公园用作门楼,另一置中山公园秀丽湖作门楼。是四柱三间三楼木石牌坊,通面宽6.2米。台基、柱子及抱鼓石均用灰沉积岩,上面所雕纹饰古朴简练。枋、驼墩及斗栱均以硬木制作。绿色琉璃瓦庑殿顶,以如意斗栱挑檐,施陶塑鳌鱼、宝球、花鸟脊饰。……[详细]
  褒宠牌坊 位于佛山市祖庙公园内。因石质的龙凤板上刻有“褒宠”二字,故名。为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礼部主事梁焯奉旨升授承德郎时所建。原立于佛山仙涌街郡马梁祠,牌坊上刻有皇帝的圣旨和纪年。庑殿顶,四柱三间三楼砖石牌坊,通面宽7.15米,以灰沉积岩为梁柱,各楼均雕砖仿木,施如意斗拱。其建筑构件制作工艺精巧,既用龙凤祥云、鱼跃龙门、麒麟玉书、宝鸭穿莲、牡丹萱草、宝鼎宝剑等喻意图案的单块砖雕,又有用多块砖雕组成的二龙戏珠和仙佛罗汉的浮雕,是集当时建筑砖雕装饰技艺大成之作。……[详细]
佛山陈氏家庙
  陈氏家庙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石头村,属岭南典型的三间两廊式祠堂建筑,建筑总体保存完好,大气敞亮,显示出当时宗族的兴盛。祠堂内部有三块重修碑记,为研究岭南祠堂文化及考订本祠堂的建筑年代及家族历史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详细]
朱氏始祖祠
  朱氏始祖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仙涌村委会左侧。明万历十三年(1585)朱氏族人为祀奉始祖朱坚而建,历有重修,祠堂坐西南向东北,广三路,中路面阔三间14.5米,进深三进带后花园,共55.8米。硬山顶,灰塑龙舟脊,青砖石脚。中路头门面阔三间14.3米,进深七架7.7米,前后三步廊。四根石檐柱,两根石角柱支承。中堂“孝思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一架10米,前后双步廊。两根木前檐柱,四根木金柱,两根石后檐柱支承。后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十三架12.7米,前后四架轩廊。两根八棱形鸭屎石前檐柱、四根木金柱、两根木后檐柱支承。头门、中堂前原有牌坊已失。祠堂梁架、柁橔、驼峰上雕刻精美图案。部分梁架、檐枋带月梁形式;前后包台、门枕石、部分石柱、柱础、部分地面为鸭屎石构造,保留有明代祠堂建筑风格,是顺德……[详细]
云溪书院
  云溪书院位于南海市西樵山白云洞。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简村堡27户文会捐资而建。道光十九年(1839年)重修,并改为“字祖庙”,奉祀仓颉(仓颉传为皇帝史官,汉字的创造者,世称“字祖”)。二进院落式布局,总面积约496平方米,砖木结构。前殿为抬梁式构架,硬山顶,琉璃瓦面,瓦檐饰砖雕人物花草图案,地面铺砌大方砖。后殿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抬梁式构架,硬山顶。天井中置一方形四角缵尖亭。门前廊柱的隶书联“籀篆子孙隶草曾元孳乳日生宏教泽;羲画开天鸟文察地丕溱风会泄英华。”很有特色。……[详细]
李子长墓
  李子长墓在南海市西樵山云路村。建于明嘉靖十年(1531年),原貌保存。墓壁为石砌,墓堂以石灰砂铺面,半月形。墓地面积40平方米,依山势坐南向北。墓后有“李山后土之龙神”和“崇祀乡贤”碑刻,有番禺甘学篆书“名儒风高”横额。碑楷书“大明高士抱真子李子长先生之墓”,墓碑是南海霍韬撰文、陈本城书丹、甘学题篆。李子长(1436年~1526年)名孔修,号抱真子,工诗善画,与唐寅、仇十洲同时,自成一家。民间传说多,如:画猫,鼠见惊走。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92、叶顒墓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叶顒墓
  叶顒墓 位于南海市大沥镇颜峰村高坡山。墓向东南,面积160平方米,是花岗石建造的太师椅形墓,始建于南宋,清及近代重修。叶顒(1107~1195年),字子昂,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进士,祖籍福建仙游,入仕南海,任南海县主簿、代理县尉,累官至宰相。为官清廉,入《宋史》列传。乾道三年(1167年)引退回南海颜峰村。卒后葬高坡山。1994年南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立秉墓
  何立秉墓位于明城镇光明村委会波泔村右侧山中,建于明正德八年。座北向南。该墓为抄手墓,墓手有一对花岗岩石狮,墓分两层,墓第二层有何立秉石刻像。该墓碑上刻有“皇宋显始祖考宋进士,翰林院秘阁修撰升交州都巡间侯,讳立秉何公府君墓,岁进士曾任肇庆府高明县儒学训导年家眷晚年福建郭,端顿首谨志,皇明嘉靖三十六年岁次丁巳季春望后谷立石,一九九五年(乙亥)十二月重修”等字样。何立秉初葬塘际竹园山,垂已二百余年至明正德八年迁公柩改葬迄今茔圹地名仙掌山嘉靖三十六年勒石立碑,清嘉庆八年重修迄今一百八十余年。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华先生上任后曾到过该墓拜祭。……[详细]
麻祖岗遗址
  左滩麻祖岗遗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龙江镇左滩龙田村。推测遗址约南北长100米,东西长70米,面积约7000平方米,其中约5000平方米被鱼塘占用和破坏。遗址勘探中发掘和清理了一部分商周时期的文化层,出土了一批商周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石器,出土有少量的宋代至明清时期的瓷器残片。根据初步观察,这批遗物与佛山河宕遗址的年代相近,应同属一个考古学文化。麻祖岗遗址是顺德目前唯一的先秦遗址,对顺德意义重大。初步判断,可以将顺德人类活动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000多年,填补了顺德先秦文化的空白,为研究顺德地区的先秦历史提供了新的考古实物依据。同时也为探讨珠三角地区的文明的起源,和研究岭南地区的古文化内涵、面貌及环境变迁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资料。目前对麻祖岗遗址进行的考古勘探,面积小、采集和出土的遗物有限,获取的资料……[详细]
银洲贝丘遗址
  银洲遗址位于三水市白坭镇银洲村豆边岗。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后段至青铜时代早期。遗址面积2.5万平方米。1982年发现,1991~1993年发掘近775平方米。文化层厚1.5米,部分堆积含大量的贝壳,主要是蚬和文蛤。清理墓葬78座,灰坑90个,房址5座。房址四周有基槽,底部排列密集的柱洞。文化内涵分三期。第一期陶器有釜、罐、豆、鼎,烧造火候不高,纹饰有细斜条纹、条纹、粗线叶脉纹。鼎类仅个别出现,是受石峡文化因素影响的产物。30号墓头顶上有一件已碳化的长条弧形木质饰物。第二期陶器有釜、豆、圜底罐、圈足罐、器座、纺轮等。纹饰以曲折纹为主,其它有云雷纹、叶脉纹、复线长方格纹等十多种。石器有长身、有肩或有肩有段锛、凿、镞、砺石等。74号墓出有青玉锛、环和石决、骨臂环。第三期陶器新出现凹底罐、广肩罐、细……[详细]
灶岗遗址
  灶岗遗址位于南海市九江镇大同。年代为商时期。1978年发掘134平方米。堆积厚达两米,含大量贝壳。发现房址3座,有硬土居住面、火塘、柱洞等遗迹,一号房址面积约10平方米。其它遗迹有灰坑10个,墓葬6座。墓穴在贝壳层中,埋葬时似经夯打,人骨架保存尚好,均为单人仰身直肢,有的生前拔牙。多数无随葬品,有的置一件石锛。出土陶器以泥质陶为多,夹砂陶较少,器类有釜、罐、豆、盘、钵、鼎、支座、纺轮等,纹饰有方格纹、曲折纹、叶脉纹、云雷纹、绳纹、乳丁纹、水波纹、席纹、篮纹、网格纹等,少量器物有镂空、彩绘、戳刺等装饰。石器有尖状器、敲砸器、双肩锛、斧、梯形锛、铲、矛、镞、环、砺石、锤等,部分为霏细岩石器。骨器有矛、镞、凿、针、墴等。碳十四测定贝壳标本的年龄为距今5404年,似偏早。……[详细]
百西村头古村
  村头村位于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西部约5公里处的百西社区。从南宋末年(公元1338年),始祖悦榕公从高明歌乐村迁徙至此,至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2012年5月,百西村头村成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村头村镬耳屋群古民居最具岭南古建筑魅力,村中现存历史建筑面积68000平方米,村内花岗岩石板街巷形成棋盘状分布,护村河似玉带环抱,拦河石坝建造工艺堪称一绝,小桥流水、古树、古井与古村相映交辉。村中最具代表性的“潘氏大宗祠”、“祥斋祖祠”、“仲宣祖祠”、“器斋祖家塾”、“经学祖家塾”、“文武古庙”、“六祖古庙”等,不仅彰显岭南古村建筑风韵,而且还具有更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曾有“小广州”之称的百西村头村,历代民风淳朴,守礼重义,崇文尚学,人才辈出。在清代,村头村共出了十位举人、两位进士。有清代嘉庆年间开拓番……[详细]
  东汉 佛山 澜石墓群位于佛山澜石大松岗、八仙岗。1961年、1962年发掘了9座墓。1972~1979年间经多次发掘,清理东汉墓100多座。墓室分土坑、砖室墓两种,以砖室墓居多, 其形制多样,有长方形、中字形、“卜”字形、十字形等,墓室由封门、甬道、前室、后室、侧室组成,墓砖红色或灰色,长方形、锲形,少数砖有纹饰,墓壁砌法为错缝平铺,券顶,墓底铺砖或垫砂。出土随葬品以陶器为主,器类繁多,纹饰多样,多薄施青釉或青黄釉。墓0土的陶制模型器物丰富,有陶屋、井、灶、六畜、女舞俑及水田附船模型。铜器有镜、剑、五铢钱等,饰物有玛瑙珠、琉璃珠等,还有铁器及漆器的残迹。1998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德青云塔
  明顺德青云塔位于顺德市大良镇神步岗,建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原名神步塔。因岗下有青云路直抵县城东门,故俗称青云塔。塔平面为八角形,外观七级,楼阁式砖塔,高45.4米。塔底层边长3.3米。县志载:“塔高十有二丈,七级,级有扶梯,可登临,八角皆铁凤衔钟,风来声闻十里”。塔基转角处砌托塔力士,为粗面砂岩雕刻,线条粗犷有力。第四层门额上嵌“三元挺秀”石匾,落款为:“万历壬寅秋八月吉旦”。是明万历三十年建塔的物证。塔身柱枋外皮灰料搀和朱砂,色彩古雅,历久不褪,俚语称“青云塔与(许)新不与旧”。1985年维修。1991年顺德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西樵山九龙岩
  在西樵山的中南部,最能代表西樵山自然山水之美。沿着九龙岩步道拾级而上,两旁古藤树木随处可见,奇形百态,引人注目。景区内主要景点有紫姑井、九龙岩、湛子讲学岩、拄笏台等。九龙岩在龙爪峰旁的峡谷中。两旁石壁曲突蟠屈,东壁上有巨石自成九孔,婉转相连,外明内暗,高低偃仰。人从外孔钻入,如在螺壳中扭动,左右旋行,奥妙无穷,十分刺激,最后可从崖顶通天崖钻出。当地流传有“九龙岩孔能钻透,好运活到九十九”的说法。谷内野花映照,杂树垂阴,流泉涓涓,景尤鲜媚。湛子洞在九龙岩下,两崖交合,陡峙如门。下有流杯池,清泉缓泻,凉风习习,野花飘拂。再下有七星岩,可达蜘蛛峰西麓的西坑。湛子讲学岩在九龙岩侧。岩不甚深,可容十数人,为湛甘泉当年讲学处。……[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