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顺德图书馆
  顺德图书馆建馆于1957年,目前馆舍位于顺德新城区文化中心广场,于2003年启动建设,2005年完成主体工程,2009年5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28306平方米,设计藏书量为100万册,设置阅览座位1500多个。馆舍采用智能化设计,按照“技术领先”和“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规划,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大开间布局,曾获由美国建筑师协会和美国图书馆协会共同颁发的“2007年图书馆设计奖”,连续五次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并荣获“全国文明图书馆”等称号。顺德图书馆为区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一直以来,顺德图书馆都以“服务”为工作重点,以“立足大良,辐射全区;面向大众,服务基层”为宗旨,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策略,以区图书馆为中心,镇街成员馆、学校成员馆、村居成员馆自愿加入的方式,采取统一平台、统一管理……[详细]
酒行会馆
  酒行会馆位于祖庙街道辖区祖庙大街22号,建于清代嘉庆年间(1796~1820),为硬山顶结构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进深为二进一开间,正门两犀墙头有花卉灰批。据1984年文物普查资料记载:“二进两侧墙体镌有嘉庆年间《酒行会馆碑记》碑刻一通”。该会馆是卖酒行业聚会商议重要事项的场所,对研究佛山的商业发展史及佛山本地酿酒文化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据记载,最初在雍正时期,酒行会馆是炒铁行的会馆,后来到乾隆的时候卖给了蒸酒行会作为了酒行会馆,酒行会馆是酿酒业聚会商议重要事项的场所。酒行会馆具备酒类行业协会没有的两大职能:一、制定酒类行业相关产品的价格。酒行会馆的成员都是佛山酿酒、制酒业的龙头商户,各成员通过商议制定酒类行业产品的相关价格,保持酒业市场的公平竞争。二、征收酒业税额。甲午战争失败,中国与日……[详细]
李众胜堂祖铺
  李众胜堂祖铺,位于岭南天地,是闻名海内外的“保济丸”的发源地。“保济丸”创始人是李兆基,起初是卖凉茶,传说得妙方,将药茶改制成药丸,取名“保济丸”。对感冒、食滞、腹痛、肠胃不适等颇有疗效,赢得众口称誉。为了扩大规模,李兆基在祖庙大街建起了这座“李众胜堂”,保济丸也名气日增,美名远扬港澳地区和东南亚。李众胜堂祖铺建于民国初年,是栋两层楼,前楼下面是商铺,上面是李兆基家人居住的地方,后面有花园、工场。前楼的铺面,里面的空间颇大,屋顶开有别致的天窗,方便采光。……[详细]
绿岛湖湿地公园
  绿岛湖湿地公园是一个集宣传、展览、科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公园以“岭南水乡”为主题,公园分为落羽杉、桑树林、观鹭平台、水生科普区、历史人文区等多个区域,用青石板铺成幽深小径贯穿其间,走在上面,一步一风景,令人身心放松。地址:禅城区科海路与湖田路交叉口处斜对面交通:117路、124路B线、G2、170路、183路、163路、184路……[详细]
尢列故居
  尢列故居是孙中山辛亥革命期间于南方的一个秘密据点,位于广东顺德杏坛镇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进三间布局的砖木结构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历史,2002年,被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几十亩,有新旧两个花园。1895年尤列与陆皓东、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在此议事,并为书问榜兴利在我,利归于农,陆皓东也在此绘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样。据当地老人介绍,孙中山、尤列等人在这里还差点出了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尤列与孙中山等人正在开会时被清兵包围,危急时刻,尤列与孙中山向村民借了一些衣物蒙着头,游水过河,逃脱了追捕。据一些村民……[详细]
杏坛黄氏大宗祠
  黄氏大宗祠位于杏坛右滩村,始建于明代,它是明代万历状元黄士俊的家族祠堂。黄氏大宗祠占地1614平方米,为三门五间三进砖木结构硬山顶式建筑。历经重修,各时期建筑风格均有保留,极具珠江三角洲明清时期的典型艺术特点。大门两边有石砌包台,两侧门额上分别混雕花鸟饰纹和“兆启鳌头”、“徽流燕翼”,梁枋两端雕有人物、花鸟饰纹,祠堂木雕工艺极其精湛雅致。黄氏大宗祠2002年成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建成顺德状元文化博物馆。……[详细]
曹氏大宗祠
  曹氏大宗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曹边村委会滘北村一巷6号。该祠又名南雄祖祠,始建于明。明崇祯九年(1636年)重建,光绪十七年(1891年)重修。深三进,穿斗式木结构,硬山顶建筑。占地486平方米,装饰古朴典雅。保存了南方独特的蚌壳墙,对研究珠江三角洲古建筑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188、贞女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贞女桥
  贞女桥位于顺德区龙江镇世埠乡,建成于宋代嘉定八年(1215),宋贞女吴妙静捐建。明代湛若水所撰墓志载:“贞女吴妙静,宋高宗朝助教吴南金遗女。南金无后,女许嫁新会李氏子。及婚,所许子由陆来,渡龙江溺死。女誓不再适,以嫁资为石桥,五眼,石长二丈二尺,建于李溺死处,故后亦称老女桥。自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至八年(1215)建成。”《龙江乡志》载:“桥长十一丈,阔一丈,桥石每块长二丈二尺,方二尺。贞女之先祖,原福建人,桥石皆来自福建。”现该桥仅有一孔,有青灰色大石四条,每长7.9米,宽0.63米,厚0.55米。规模与志载较吻合。似为原桥遗物。现桥面改为水坭钢筋结构,已非昔日面目。现仅存桥石四块,桥头“贞女遗芳”牌坊一座,供人凭吊。是顺德现存文献记录中最早的五孔石梁桥,有重要价值。2002年7月1……[详细]
梁士诒墓
  梁士诒墓(LiángshìyíMù)在白坭镇冈头村九亩墩。梁士诒(1869——1933),白坭镇冈头村人。清光绪年间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晚清邮传大臣,袁世凯总统府秘书长,北京政府国务院总理等职。墓为圆形土坟,墓地周围1500平方米,花木幽香。墓碑为叶恭绰撰写,碑前有石拜桌。墓前有石牌坊,正面写“梁氏佳城”,阴面为段祺瑞题“将相联辉”四字。墓地及各物现存完好。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梁士诒墓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冼光及其家族墓
  冼光及其家族墓是明代古墓。古墓分为三座: 一为冼安与杨氏合葬墓。墓男主人因其子冼光在朝为官,请赐封追赠,由追封文林郎到中宪大夫、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室卿,女主人由太孺人到恭人至淑人;二为冼光墓,冼光,字汝实,号罗江,顺德乐从人,考获进士,曾任南京太仆寺少卿,升通议大夫南京工部右侍郎,后转南京太常寺卿,为官有政声,被民众誉为“冼灯笼”;三为冼尧祖之母墓,尧祖在万历六年(1578年)为光禄寺典簿之职。 墓旁有数块通石碑,见证着冼光为家族带来的荣誉。因他在朝廷的功绩,其父母、妻子均被诰封。“奉天勅命冼光父母碑”,正中篆额“奉天勅命”四字,伴以两小云龙,两边大云龙夹额,底座刻云雷纹。另一块碑上刻有“奉天诰命冼光父母碑”正中篆额“奉天诰命”四字,伴以两小龙,两大云龙夹额,底座刻有叶脉纹。……[详细]
七乡蟠龙水闸
  七乡蟠龙水闸位于顺德乐从良村涌口东南边,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为保护附近原设置的良村、高填、劳村、莘填、大罗、道教、路州七个村庄免受水灾而修建,水闸南北向横跨河道,共三孔,总长40米,总宽32米,主孔宽7米,左右两孔各宽4米,闸面宽4.5米,闸顶距离水面9米。全部由花岗岩砌成,用厚的东京木作闸门。闸门用厚铁片嵌边,手动开关闸门。1963年用铁门代替木门,将木门安直在后闸上,用作后闸门。2000年将闸面加高了1.5米,将路面铺上水泥人车通行。良村有“粮”,梁姓人涌口坊聚居。重游补充部分良村景观:水马入村大道、鱼塘、水部街、中心公园、百姓堂楼、良村学校、农家书屋、西龙百年榕树、西龙街、良村桥、漱鳌桥、良村码头、龙舟训练基地、乡主庙、涌口街、涌口灯光球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七乡蟠龙水……[详细]
顺德聚奎阁
  桂洲文塔,即聚奎阁,其所在便是如今的容桂振华居委会文塔公园,半坡草坪,一园绿树,新开的花儿随径通幽,俨然现代人一休闲佳所。据说这文塔建于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为生活在宝带河边的胡氏家族兴建的风水塔。乾隆年间,胡氏家族科举功名鼎盛,出了六个武进士,一个文进士。文比武少,遂筑文塔。以河为观,以塔为笔,寄意子孙后代勤读诗书,博取功名,光宗耀祖。亦传此塔是因两姓争风水斗法而建,以塔顶铁针夕阳阴影刺螺山一坟,破其风水,使之成为废地云云。然这塔最令人感叹之处却是其题额。塔共七层,高34.2米,每层各有题额,由下向上依次为“飞出上青霄”、“秀甲狮阳”、“聚奎阁”、“题名处”、“涵高下”、“风鸣”、“灵照”。题额同为乾隆五十七年副贡生胡俊所书,却分属楷、行、草、隶、篆五体。一人书五体,五体皆出彩,颇具……[详细]
平地黄氏大宗祠
  南海平地黄氏大宗祠,是佛山黄氏祠堂文化中一个代表性特色的民间宗祠,无论从历史、文化、艺术、建筑、工艺、民间习俗等都有着丰富精彩的人文内涵,是黄氏祠堂文化研究和宗族传承保护的重要瑰宝。据《平地村志》记载:黄氏始祖黄适中,是南宋末年的官员,在平地开村定居至今已800余年。“崇始堂”里,一副对联很清楚地交代了黄氏族人的来历:祖籍溯龙游九百载积厚流光到此里居成四社,孙谋诒燕翼卅二传枝分衍派至今谱牒纪三房。平地黄氏建村之后,历经数辈之努力,逐渐发展成合理完善布局的大规模村舍。而根据黄氏大宗祠现门额刻记:大宗祠始建于明代,当年平地黄氏族人为了供奉及祭祀先祖,处理族中事务,凝聚乡情,供众人休闲娱乐,举办各种民俗活动而家族出资共同兴建。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详细]
冯氏贞节牌坊
  冯氏贞节牌坊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林头村。这座牌坊建于康熙37年,以粗面岩为石料,四柱三间,11脊重檐,脊端鸱吻形象生动。前后两面的结构,装饰图案、匾额文字相同。图案纹饰包括龙、凤、麒麟、云鹤、梅菊、萱草、西番莲等,手法遍用深浅浮雕、通镂和线刻刻工精细流畅,建构稳重。牌坊上“圣旨”“贞节” “顺德县知县何玉度”等字仍清晰可见。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冯氏贞节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桃村报功祠
  报功祠位于佛山顺德区北滘镇桃村。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报功祠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顺德真武庙
  外村真武庙位于顺德桂洲外村二街范围内,桂洲人又称之为“大神庙”。中国民间俗称的北帝,全衔是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其信仰源于古代对星辰的崇拜。古时将28宿分为四方: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北帝就是镇护北方之神,主司风雨。中国古代以农业立国,祷雨济旱是国之大事,故此颇为“鱼米之乡”的顺德民间重视和信仰,寄托了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大神庙的始建年代已经无法考究,但据现存重修碑记所载,大神庙在明朝正德年间圮毁,神像被人闲置在狮山山麓,无人过问。在万历辛巳(1581年)春神诞日的那天,原来的庙址上空突现红云,祥光普照,恍现龟蛇,依稀是玄武神的身影,村民们纷纷称奇,围集议论。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第二天就有人说昨夜北帝报梦,告诫民众们要诚心向善,改过自身,多作好事,必有……[详细]
良二千石牌坊
  “良二千石”牌坊在南海九江镇下西村西坊。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修。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良二千石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慈悲宫牌坊
  “慈悲宫”牌坊在南海九江下西村翘南约慈悲宫内,始建于明代,为山字形四柱三间楼式牌坊,通高6米。牌坊柱上抬梁,大青砖饰砌斗拱模样构筑,歇山顶,琉璃瓦滴水,四柱为西樵山粗面岩石打制,牌坊柱下镶嵌石雕抱鼓石,石板上有精致的龙凤浮雕,牌坊正面刻有“善应诸方”四字,字上石板饰人物砖雕,并有梅花、喜鹊、松竹、飞凤、狮子等浮雕。2008年11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公布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通知》, 慈悲宫牌坊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霍氏古祠建筑群
  霍氏宗祠(含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石头书院、忠烈墓)位于石湾区澜石镇石头村,是一处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霍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嘉庆年间重修,是一组四座并列的大型建筑群落,前有广场,气势宏伟,庄重规整。从左至右依次为“霍勉斋公家庙”、“椿林霍公祠”、“霍氏家庙”和“石头书院”,均硬山顶,主体建筑的头门、前殿和正殿三进院落呈四合院式平面布局,后二进面宽进深各三间,抬梁为穿斗混合式梁架结构,总面积2484平方米。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家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中中间两座略高大,建筑形式一致,造工考究,装饰精美,体现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技艺。头门前檐廊置石砌塾式台基,梁架遍饰人物花……[详细]
九江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原处广东佛山南海区九江镇十三湾中的第二湾,现在人民路40号,占地有7000平方米左右,是由越南华侨吴庚南及畅如兄弟始建于清末光绪年间(1887年),吴庚南,祖籍九江镇梅圳村。早年远离家乡,到越南从事经商贸易,进口大米、药材贩卖,清末光绪年间,经营数年、拥有一定家财的吴庚南衣锦还乡,购买田地,从越南等地运来的建筑材料精心修建而成吴家大院。命名为“吴庚南府第”,后改为“吴慎德堂”。宅院内现存6幢“镬耳”大屋、4幢高层洋楼及花园、亭阁等,楼房内有传统的广东特色的木“趟栊”,造工精致的雕花木门窗,也有西方元素的意大利瓷砖、色彩艳丽的雕花玻璃门窗、欧式的圆拱飘窗露台,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各具时代特色。是广东佛山地区难得的清末民初古建筑群,也是九江最大的华侨房。布局整齐壮观,对研究晚清民国建筑有一……[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