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茂名市旅游

茂名市旅游景点介绍

宝圩温泉
  宝圩温泉,旧称温汤热泉,位于宝圩镇春湾溪和金鸡埒汇合的河谷,该河谷称温汤垌,垌中间偏北有上下两个相距20米的温泉,上温泉和8米,宽7米,水深盈丈,泉喷较猛;下温泉长8米,水深米余,泉喷较弱。两个温泉喷出的水,均为温水。旧州志记述:“温汤水在州北180里,源初拂面,探其水温达70摄氏度。两个温泉每3分钟便可喷出1立方米的热水。泉中含有大量硫磺及其它矿物质。当地村民常在此沐浴,皮肤病不澡而愈。竹器、木料泡于泉中,可防虫蛀。……[详细]
南国名山中火嶂
  中火嶂位于广东省化州城西10公里的石湾镇境内,连绵5平方公里,主峰海拔348米,是化中化南最高峰。山体奇拔峻峭,山石壮观,景色幽野,风光殊绝,如天上人间,被誉为粤西形胜、南国名山。中火嶂巍峨险峻,登山张望,东方白练飞舞,南面水天一色,西侧烟波万顷,北地群山起伏。这幅天然画卷,以其非凡的魅力和动人的神韵,震撼着游人的心灵。怒放的桃金娘是中火嶂的一大奇观。深春之时,登山而望,满山的桃金娘树郁郁葱葱,枝上鲜花姹紫嫣红,重重叠叠,置身其中,于万花簇拥间恍如进入桃源仙境。由于毗邻南海,山高林密,山间常见云海,云海形成之际,狂云怒飞,铺天盖地,满目青山瞬间为云雾吞没。中火嶂的水色亦美。仙人潭风光旖旎,景色优美,两岸青山连绵,田园-,村舍井然,秋高气爽时潭水清澈,云影徘徊,一派乡野风情。龙潭西侧,有古榕三……[详细]
集善山居
  在化州市官桥镇大田村。为清道光年间(1821—1850)贡生、化州“济公”刘纯故居。三进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占地9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三进院落共10厅72房,被三重青砖砌的围墙分四角筑炮楼4座,一进前厅中门楣嵌“集善山居”巨匾;二进中厅面宽5间,进深2间,厅0院两厢对抱,西为客房,东为书房,各有回廊相通;后进后厅面宽2间,进深1间,厅两侧为卧房与库房。主体建筑两侧,建有各式附属建筑房50余间。主体建筑墙体均用条石垒至窗台,院落内天井、过道、回廊地面和台阶,全用条石铺砌,圆木柱以鼓石为座。进入宅内,俯视满眼皆石,用石之多,四乡驰名。宅旁辟有花、果、竹、菜四园,点缀有序,使山居隐于翠竹绿树花丛之中。整个建筑形制独特,气势恢宏,是粤西地区仅见的城堡庄园式府第建筑。……[详细]
化州孔庙
  在化州市宝山之南。又叫文庙。宋嘉定二年(1209)守范良辅迁旧学府于州治南厥,为孔庙建筑奠定了基础,后历经元、明、清数代多次移建与重修,至清嘉庆五年(1800),孔庙建筑格局始告形成,其中包括名宦祠、乡贤祠、尊经阁和明伦堂、学政署、石龙书院等,组成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古建筑群。孔庙建筑群规模宏伟,占地广阔,约1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左右建筑对称配列。庙前有开阔的广场,矗立着柏木牌坊一座,坊上正中嵌“天下文枢”巨匾一方,行人至此,会感受到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牌坊旁有砖砌“大成井”一口,井口周长6米,深5米,相传古时文人应试,如饮了井中圣水.就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过牌坊搭级而上为面宽3间的先师门。进入先师门,迎面是崇基石栏的大成门,门左侧为名宦祠,右侧为乡贤祠。大成……[详细]
125、丽山
丽山
  丽山,又名尖岗,在州治北15公里,高60余丈,山势突兀,林木茂密。丽山有一奇,每当天寒霜冻,此山左右皆无霜,杂粮并不枯萎。丽山石景蔚为大观。如:石室“位于山之东南侧,离峰峦贡200米,顶上巨石如伞,四周石壁为墙,深12米,宽15米,可容百人席坐,乃游客避雨之所。石洞:位于东南侧山坳,洞深不可测。相传为仙人罗辨的洞府,乡民称为“仙人洞”。石溪:在仙人洞下,长达20米,不见水流,只闻水声,称“石底流泉”。石台:位于塘坑村西北隅,石长20米,宽15米,高3米,上有一脚印,相传为歌仙刘三妹于此传歌留下的脚印,故又称“升仙台”。石塔“位于石台东面,石高8米,底宽3.5米,状如塔,矗立在登山路旁。过去猎人常藏身石上,专打进村叼畜之虎,故又称打虎石。此外,还有石林、石床、石碟、石砚等多处石景。……[详细]
化州鼓楼
  化州鼓楼又名谯楼。在化州县政府大院前。是历代州府、县府的正大门,现为县府、县委的正大门。过去的楼上中厅置钟鼓图书为娱乐之所,故名。建于明嘉靖廿七年(1548年)。清康熙二年(1663年)全面整饰,扩建门面;乾隆十二年(1747年)再修建,民国廿六年(1937年)再修整。1986年春集资重修后,楼高13.1米,长11.4米,宽16.3米。占地186平方米。改砖木结构为砖石混凝土结构。保持红墙绿瓦,重檐翘角的古建筑特点,上层四面回廓刻云状石栏,中厅有为捐款百元惧上的个人、单位刻制的专碑、光荣榜;两侧厢房放置图片、报刊、图画、照片、诗联等到。楼顶加建二龙戏珠。楼高门宽,正门前置石狮于左右。是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详细]
127、琉璃泉
琉璃泉
  在化州市新安镇,有一口古老的水井,名叫“琉璃泉”。古往今来,泉水流不断,观泉的游客也不断。近年来,一些前来观泉的华侨、港澳同胞还用壶装水带回去给远在他乡的亲友。据《化州县志》记载:琉璃泉坐落栈道旁,是路边过关的旅客饮马憩息的好地方。明崇祯年间,乡民壁土建庵于此,取名“琉璃庵”,文人墨客常会聚这里赋诗品茗。一郡城清宫遭难出逃到此,化法名善果,隐于庵中,削发当了和尚,收小和尚五名作伴。他率众在崖下挖凿了“琉璃井”,摘叶作茗侍待行人。古人曾为此泉写下了“茗饮一盏赛新罗”的诗句。自此,“来试名泉一勺甘”者蜂至。琉璃泉水清如琉璃,它久旱不渴,比常水重5%,且久存不腐,即使没有煮过,饮食也甘。用琉璃泉水泡本地出产的榕树茶,茶色黄亮,香气清幽,滋味醇厚,如饴似酒。附近一山村,老百姓常饮此泉,长寿者甚多。……[详细]
128、三官山
三官山
  十里平河奔泻清澈,千亩天然牧场牛成群,百米飞瀑壮观非凡,还有珍稀植物沙罗、连片红色野蕉林,这就是地处高州东部的三官山的自然胜景和特色生物。近年来不少市民、学生前往观光游玩,但由于该地地处偏远,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三官山坐落在高州市新垌、云潭两镇交界处,海拔1252米。山内森林茂盛,绿草连绵,溪流众多,奇石连堆,形成了平河、三官湖、白水角瀑布、龙湾涡瀑布、大型牧场等自然景观。作为电白沙琅江和高州云炉河的发源地,三官山山中泉眼众多,溪流成河。三官山东面半山腰处,一条名曰“平河”的河流终年清水奔流不息,河中鱼虾及沙石清晰可见,水质甘甜清凉。由于没有受到任何污染,山下村民及镇的学校、机关单位都是接通水管直接饮用。平河流经处,全是形状各异的石块,经过千百年流水冲刷,这些或大或小的石块少了棱角,多……[详细]
高州冼太庙
  高州冼太庙位于高州市文明路,潘州公园北面。明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始建,嘉靖四十三年和清同治年间先后重修。主体建建筑共三进,总进深49.5米,总面阔13.4米,建筑面积826.3平方米,分前殿、中殿、正殿。正殿为穿斗式梁架结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顶脊灰塑双龙戏珠等饰物。庙内《冼夫人记》碑、《恭谒冼夫人庙书》碑等碑刻,保存完好。解放后,该庙曾一度被改作幼儿园,冼夫人像被毁,物资散失。八十年代以来,在省、市、县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各界人士踊跃捐资修葺,该庙得以重光。庙内雕造于清同治年间的玉香炉,亦已由私藏居民完璧归庙。两尊冼夫人塑像,一大一小,大者由雕塑师与机械师仿原像设计,施以巧艺,使之能坐能立,供人瞻仰。高州冼太庙是高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冼太庙。明初,高州府治南迁茂名城(今高州市区)后,冼……[详细]
升平寿井
  升平寿井位于高州城东的升平街上,据《茂名县志》记载,常饮此井水之人,大都长寿,故名寿井。该井呈圆形,直径1.3米,井深7米。井面用花岗岩铺砌,井口中部横设井桥。在井四周,砌以砖石围墙保护,围墙内面积为31.34平方米。在井前部的围墙上,砌成牌坊形状,正中镶嵌石碑一块,碑高1.6米,宽0.45米,上刻“昇平寿井”四个大字。这是清进士、副都御史、兵部侍郎、先后出任清驻美国、古巴、秘鲁大使的陈兰彬所题。墙上另有石碑,上有清署巡道王之春题字:“婺女星精灵钟于此,饮之则寿,其甘如旨。”牌坊两边各设一小门,高1.87米,宽0.92米。从两边小门出入井区,倍觉安全清爽。该井保存完好,附近群众仍然乐于饮用。1986年被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
  高州革命烈士陵园位于高州城西观山西侧,建于1959年10月。为纪念革命民主时期,在高州地区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光荣献躯的200余名革命志士而建造的纪念性建筑。陵园总进深90.5米,面阔25.4米,共分陵门、陵碑、陵墓三个区。陵门区有三拱牌坊一座,总宽9.4米。牌坊上方的牌额上,制作有“烈士陵园”四字。在牌坊后方,建有台阶45级,与陵碑区相连。陵碑区呈圆形,直径25.4米,其中心处建有六角形纪念碑一座。纪念碑由碑座、碑亭和碑身三部分组成。座总高0.68米,四级台阶组合。碑亭围绕碑身而建,呈六角形,亭高3.5米。亭中心为碑身,在碑身周围镶嵌石碑六块。在石碑上记载有高州革命烈士斗争概况。在亭角边分别立有圆柱6条支撑亭盖。碑身从亭中央伸出。高达7米,呈六角形,正面塑有仿毛泽东手迹“为国牺牲,永垂……[详细]
高力士衣冠墓
  高力士衣冠墓位于高州市曹江镇风梢岭上。此墓地背靠高山,左右环绕;前临鉴水,滚流而至。按形家学者之说,此墓不失为一块风水宝地。高力士(684~762年),唐朝著名宦官,高州人。公元698年入宫,在武则天身边服役。玄宗时,官至知内侍省事,封渤海郡公,加骠骑大将军,位列正三品。安史之乱时,陪玄宗往蜀避难。公元760年,被李辅国所劾,流放巫州。宝应元年(公元762年),赦还。途中被告知先帝玄宗、肃宗已死,只见二帝遗诏,悲痛欲绝,面北而恸哭,致大吐血而卒,年享七十九岁。代宗即位,以护先帝有功之名,还其官职,赠扬州大都督,并遵照先帝玄宗遗诏,让其陪葬秦陵。高力士故乡的家人,将其衣冠葬于高州城郊的风梢岭上,称衣冠墓。当地群众则称它为太监墓。衣冠墓周围有许多附属建筑。墓地左下方,修建一座祭祀用的庙宇,称“乐……[详细]
观山寺群
  观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山青水秀,风景迷人。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虛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目前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观山寺群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宗教群体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名……[详细]
兴文石桥
  兴文石桥位于高州市南关街与南宫岭之间,拱跨高城第一河。原为木桥,明代崇祯五年(1632年),当地举人卓锡、蒋国绅倡捐甃石,并与振兴郡城文风盛事联系起来,称所捐之石为兴文石,用兴文石所建的石桥便称兴文桥。兴文桥于清代重修。因桥位于城南,故又称南桥。原桥头旁边有石碑一块,上刻“太平通津”四字,因此也称太平桥。兴文桥长14.8米,宽4.5米,高7.25米,三拱两墩,墩为棱形,石条迭砌,桥面底部用青砖铺迭,上部再用花岗岩石条排铺。桥边栏杆用花岗岩石条镶嵌,结构严谨,坚牢美观。该桥是高州府治衙使往来的南门通道,也是高州城关的护卫场所,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和战略地位,向为府署-所重视,石城太仆卿龙大维为桥作记。自清代乾隆重修以后,至今仍坚固完好,虽历三百六十余载,仍任由车驰人住,胜负重荷,因此具有较高的历……[详细]
平云山旅游风景区
  平云山,位于高州市大坡镇的平云山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多,品高。其中以水域风光,生物景观等最具优势,也最有开发价值,适宜休闲度假、疗养保健、野外探险,山地观光等。有大轿顶、三官顶等山峰。大轿顶海拔1335米,东起大坡镇上垌,南起云潭珍珠,北至石龙周垌,山上有一山埂通往山顶,人称“仙桥”,在福州村委会的大轿顶中部麒麟峰下,有高230米、宽110米的白水冲瀑布,急流贱起漫天水花,多姿多彩,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使人惊叹不绝,属于广东罕见的大瀑布。在瀑布的上游已建有调节水库,环山公路,八角观光亭。山腰上有历史悠久的古寺----冼太庙,长年香火鼎盛,节假日游客如云,庙外古轻松参天,平湖碧绿。许多文人到此留下了墨迹。太庙(平云古寺,始建于明朝,清朝改建,二进),从冼太庙上行20分钟可达大轿峰……[详细]
136、思前井
思前井
  又称思乾井,位于高州城东门外的荖园村。思前井修建于晋代,它是西晋仙人潘茂名当年炼丹时亲手开凿和使用的古井。东晋咸和六年至升平五年(公元331—361),仙人潘茂名每天清晨便到东山采药;中午时分回到潘坡分拣;傍晚至凌晨进行熬制提炼。潘仙人在提炼丹膏时,技术要求十分严格,除了保证摘采时的芽叶质量外,对炼丹之水的要求也很讲究,不能用受到污染的山溪水及河流之水,而是要用特别清纯的龙泉水。为此,潘仙人在其草药种植园——荖园内,选择了一处特殊的地理方位,开凿了一口专门用作炼丹之用的水井,称炼丹井,后人称“思前井”,取其思念前辈先贤之意。思前井深25米,口径0.8米。该井泉水奇特,水位稳定,旱天不半,雨天不溢。据说潘仙人当年选择该井方位时,运用仙家法力,让它与龙山水脉相通,使井内流出的都是龙湫之泉,故水位……[详细]
仙人洞自然风景区
  仙人洞自然风景区该风景区位于高州市北部的深镇镇境内,地处云开山脉腹地,最高处海拔1380米,冬暖夏凉,是远近闻名的空调村。自然生态保存良好,负离子含量高(约10万个/cm3),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仙人洞自然风景旅游区是一个森林瀑布集中分布区。该区除了分布着大片的杜鹃林、千亩竹海、原始森林和天然瀑布群,还有珍稀植物禾雀花。这里的杜鹃林全是野生的,花开时节,漫山红遍,十分壮丽;千亩竹林一片翠绿,清风摇曳,泛起碧波阵阵,令人心旷神怡;天然瀑布群不仅密集,有的落差还达到200多米,湍急的瀑布与周围的奇树异石、茫茫云海交相辉映。山上还有一种珍稀的禾雀花,省内仅有从化、新会有记载,它花似小鸟,开在藤蔓上,吊挂成串,串串下垂,犹如万鸟栖枝,神形兼备,令人叹为观止。此外,这里海拔达1300多米,气候宜人,即……[详细]
南宫庵群
  南宫庵群位于高州市城南关的南宫岭上,座落于城南的南宫岭,与城西的观山隔江相望,遥相呼应,而且都是宗教群体建筑,使用功能相同,只不过是南宫岭与观山相比,面积稍小,高度稍低而矣。因此,人们又把南宫岭称作“小观山”。南宫岭上的宗教群体建筑为佛教建筑。南宫岭面积约1平方公里,高度约40米。岭上分布有复龙庵、宝莲庵、回水庵等一批明清时代的建筑。这些建筑群体,错落有致,风格协调。复龙庵位于南宫岭之巅,始建于北宋后期,明崇祯十七年(1643年)重建。据庵内尼姑代代相传:此庵原名“福隆庵”,后因明代有一皇太子到此庵避战乱,许愿重建,故改名“复龙庵”。此庵两进,面宽12.6米、总进深27米,重檐歇山顶,瓦脊用灰砂塑出花鸟浮雕图案。九架梁木构架,单檐斗栱挑出,覆莲状石柱础。天井两侧有回廊贯通。前殿山门为石质门……[详细]
139、高凉岭
高凉岭
  从高州城出发,沿石骨河北行20公里,可见一座耸入苍穹的雄伟大山,海拔242米,这便是风光如画的高凉岭。据《高州府志》记载,此山“本名高梁,以群峰高耸,盛暑如秋,故更名高凉”。古高凉县、高凉郡亦因此山而得名。它集奇山、怪石、佳果于一岭,向来是游览胜地。岭上古林遮天蔽日,其间众多的是红豆树(又名相思树)和栗子树构成该岭植物群落的一大特色。高凉岭以它秀丽的风光闻名遐迩。山涧两旁巨石累累,千奇百怪,又构成该岭地貌的另一特色。这些奇石之中,以观音石、试剑石、挂榜石、醉翁石、棋盘石和石船等为奇中之奇。且看那试剑石,长约三丈,高达丈许,中开一缝,裂口象切割一样整齐光滑。传说南朝岭南巾帼英雄冼夫人当年戎兵于次,为壮军威,以剑劈石,石破天惊,遂以试剑为石名。该岭半山处有一坪,传说是当年冼夫人的演兵场。从山脚拾……[详细]
潘州公园
  潘州公园水陆面积80多亩,是科普教育、文体活动、古典园林三结合的文化康乐场所。今天的潘州公园是粤西地区著名的公园,处处给人美的感受,昔日这里却是一片杂草丛生的野圹烂沼。1929年春,国民革命军第11军24师师长蒋光鼐,副师长陈维远,会同县长黄永台倡议并指挥该师工兵营官兵在文明门外大塘挖坭筑堤,改圹为湖,筑路植树。尔后,又在湖的南边筑林荫路通往车仔岭。1934年,各界集资在湖边和对面岭增建凉亭。至此,潘州公园的雏形形成了。1958年冬,人民政府带领人民义务劳动20多天,在该园前湖的南面增挖了中湖和后湖,水面面积扩至60亩,并建单孔圆拱桥两座。同时还在中湖垒起风景小岛和半岛,在四周堤岸植树,在林荫下设置石凳和水泥圆台。使该园进一步成为人们游憩的好去处。1976年后,政府对该园进行大规模的修整扩建……[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