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旅游景点介绍
小兰城城址是辽金时期的古城址,位于康保县丹清河乡小兰城子村西侧,北5米处为东西向康保县城至丹清河乡的乡间公路,东侧是小兰城子村,北1000米处为“金长城”。城址位于北山南侧的山前坡地,地形较为平坦,沙土质,城址外为耕地,种植小麦、莜麦等农作物,城内东部现建有民房。城址呈南北正方形分布,该城址南北长约200、东西宽约200米,面积40000平方米。城墙由夯土筑成,夯土层厚10至15厘米,城垣底宽约5米,顶宽约0.5米,残高0.5至1米。城址地表散落有陶片、瓷片,陶片为陶罐口沿、腹部和陶壶口沿等,胎质均为泥质灰陶;陶罐腹部纹饰为连续方格状戳印纹。陶壶口沿为侈口,圆唇,束颈;瓷片为瓷碗口沿、腹、底部等,灰白胎,瓷碗口沿为侈口、圆唇;底部为圈足;器表施白釉,釉下化妆土护胎,瓷碗底部器外施釉不到底。城……
[详细] 察哈尔农民协会旧址位于张家口市大境门外东湾子村北林场内,原建筑早年已毁,现有建筑是1985年在原址基础上扩建而成的纪念馆。十几年来,旧址每年接待参观者万余人次,1993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纪念馆坐北朝南,为一普通平房院落,北房五间,东西厢房各七间,占地面积2117平方米,建筑面积374平方米。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中共党员澎湃出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秘书。在澎湃的建议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通过了农民运动的实施方案,决定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察哈尔农民运动以及农民协会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成立的。早在1921年5月,京绥铁路全线铺轨开通后,中国共产党张家口的早期创始人何孟雄、萧三、王仲一、江浩等在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的同时,就在市区周边农村开……
[详细] 张家口文昌阁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间(1618年),距今已有390余年的历史。在文昌阁下的“四门洞”辟了鼓楼东、西、南、北四条街。文昌阁内供奉文曲星,又称“文星”,主宰功名、禄位的神。元朝仁宗延佑三年(1316年)将梓潼帝君加封为“辅文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称“文昌帝君”。文昌阁是现存明代重要标志性建筑。为正方形,座北朝南,台基为石条加砖砌成。南北长14,50米,东西宽14,57米,面积211,26平方米。原台基高8米,由于台基下垫高,现为7,2米。门洞中心为穹窿顶,上有阴刻八卦石为上心。墩台四门上方嵌刻有红色大字,南曰:文昌阁;北曰:锺楼;东曰:鼓楼;西曰:“山楼”。钟鼓二楼及旗杆早年拆毁,今两侧石基清淅可见。文昌阁高约7.5米,单檐歇山瓦顶,黄绿两色琉璃乘脊,面阔3间,进深两间。顶部有九……
[详细] 察哈尔都统署,又称德王府,位于张家口市上堡明德北街三角地,是张家口市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官衙建筑。该衙署坐北朝南,南北长133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6650平方米。现存四进院落,布局完好。都统署始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是清代为巩固和维护其满洲贵族的封建统治所设置的。民国十七年,改设行省,又为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驻地。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帝国主义扶植成立了以蒙古贵族德穆楚克栋鲁普为首的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1941年德王将其官邸迁至于此,以后都统署便俗称“德王府”。至清末共有61位都统在此任职,民国又经历8位都统、13任省政府主席。解放后,这里为察哈尔省人民政府驻地。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大苏计遗址位于大苏计村北两米处,占地面积150万平方米,遗址中心区域地理坐标为北纬41°29′16.5″,东径114°09′33.8″,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56年考古采集到手制黄褐陶,有素面、绳纹,还采集到劣质玛瑙核、石片、石磨棒、石磨盘、斜刃石锛等细石器,鉴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1978年张家口文物普查队普查时,采集到石器5件(石铲、石锄、石斧等),车辖5件,白釉瓷罐1件。1983年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5年文物普查时,采集到石杵、石磨棒、石斧、石网坠等,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采集到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灰陶等陶片。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苑庄灯影台位于蔚县涌泉庄乡苑家庄村。为清代古建筑,2001年2月7日公布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吉星楼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蔚州镇鼓楼后街,为蔚县清末民国初年巨富王朴所建“聚义隆”绸缎店。该建筑为砖砌结构,磨砖对缝,一进院落,硬山布瓦顶九间正房,西下房为临街店铺,共有十余间青砖拱券窑洞房,均为封闭式,吉星楼位于院落的西北角,平面呈方形,砖券无梁结构式,楼的西、北均开设券门,临街砖门上砖雕“吉”字,西侧券门直接进入院内。二层南北开六角形窗,东西开拱形窗,西侧临街屋顶砌山字形十字空花墙。整座建筑布局严谨,是一处民国初年外形设计已受西方建筑影响的砖砌建筑。2001年11月,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蔚县吉星楼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太子梁汉墓群位于蔚县城东北5华里处,太子梁为地势较高,四周均低的一大土丘。墓群南北约3700米,东西宽约3500米,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占地面积约1295000平方米,海拔高度925.6米。壶流河位于太子梁西北约3000米处,自西南向东北流去。 太子梁周围土质均为黄土质,封土深处为泥河湾地层,当地名称“白胶泥土”。墓群周围为农田,M33、M34、M35周围为果树园,农田种植农作物。太子梁上有三条南北向的人工农田灌溉渠,太子梁上各村之间在的农田路,人行小路,纵横交错。太子梁东北角端有一座废弃的明代古城堡。太子梁东北部M28——M31周围为一战国古遗址,地面暴露着较多的战国绳纹陶片。 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蔚县白乐镇镇东东坡遗址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金河沟口右侧山麓,所处地为东坡,故名东坡遗址,西临沙河,东靠山坡,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存,证明了六千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
[详细] 代王城墓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代王城东南1.5公里处。代王城墓群与太子梁汉墓群一样,应是代国历代王侯将相的墓葬。对研究代国的丧葬制度和代国物质文化是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代王城汉墓群分布于古城东、南、西三个区域,现存封土63座。当时为汉代代国的王宫贵族的墓葬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王城墓群平坦的地面上巨石突起,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高大的坟丘延绵不断。据调查,墓丘分为4群,总计土冢27座,编号为M1~M27。每座墓地直径大者为40-50米,小者10余米,高在10-15米不等,很有气势,系汉代居住城中的贵族墓城。1973年10月曾发掘墓群最西土堆,出土了汉代陶器、玉器、五铢钱等器物,其余墓葬保存较为完好。现存封土堆63座,均为当时王室贵族墓葬。……
[详细] 下八里二区辽墓,是位于宣化区下八里村北的下八里附近的墓群。已发现的两座墓葬,均为八角形石砌穹隆顶单墓室,由墓道、墓门、墓室组成。墓室各葬有身罩铜丝网络的尸骨,系辽代契丹贵族中流行的特殊葬俗。1号墓还葬有高1.50米的真人木偶雕像两躯,腹部凿空,放有骨灰。用木偶雕像存放骨灰的葬法,在辽代墓葬中并不多见。墓室内绘有散乐图、点茶图、温酒图、孝义故事图及奇石花草屏风图等多幅壁画。2号墓东西壁画为牵马持马球杆图。据考,辽代马球源于唐代马球,始于辽建国前,兴盛于中期,是辽代皇室、贵族生活的重要内容,并影响金、元两代。西南壁散乐图中的人物及所持乐器均为此前壁画中所少见。 价值下八里二区辽墓的发现为研究华北地区辽代的民族习俗、宗教信仰、文化生活、葬俗提供了重要的考古资料。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
[详细] 北辛堡墓群位于怀来县北辛堡乡北辛堡村,其墓群中 心约在北辛堡乡政府所在地一带,其南北、东西均有分布。这里海拔高度为507米,经度为:115°45’。纬度为北纬40°25’。该墓群北靠燕山山脉,京张公路在其上东西穿过,其西有沙河,东为耕地,属妫水水系。墓群东西长约200米,南北宽约150米,其保护单位面积约30000平方米,其遗存属春秋、战国时期,具有“鄂尔多斯”风格的燕国墓群,该墓群无封土,一九八五年省文物研究所郑少宗所长带队在此发掘,并进行了全面勘探。 保护1993年7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小白阳墓群位于宣化县李家堡乡小白阳村西1000米处的一座小山坡上,墓地南北长160米,东西宽80米,面积3450平方米。内涵丰富的夏家店上层文化为主和内蒙古长城地带文化因素的遗存,1984年春曾做过调查,为进一步摸清墓地内涵,曾在1985年4月至5月,对小白阳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此次发掘共发现11座,墓葬48座,皆长方形土圹竖穴式。随葬器物中有陶器、兵器和生产工具,其中装饰品种类繁多,有铜泡,铜牌饰及各种骨、石珠等。 小白阳墓地的发掘是近来河北省西北部地区考古工作的头一次重要收获。墓地所代表的遗存,在文化系统上与中原地区同时期遗存有着显著的差别,具有浓厚的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它对于揭示张家口地区青铜时代少数民族的文化的特征,探讨我国北方地区同一时期不同系统间的考古文化关系,有着十分重……
[详细] 关子口遗址位于关子口村西约150米,为龙洋河北岸第一阶地。面积30000平方米。是宣化县龙洋河流域一处内涵丰富的龙山时期遗址。由于河水的长年冲刷,东南两侧已受破坏。1984年春季曾做过调查。为进一步了解遗址内涵,探讨张家口地区新石器时期考古文化序列与编年,张家口市文物事业管理所与宣化县文物管理所,先后于1989年秋和1990年冬对其进行了复查。……
[详细] 东谷坨遗址是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一个遗址。位于河北省阳原县东谷沱村许家坡。根据古地磁法断代,年代约为距今100万年,地质时代处于早更新世末或中更新世早期。东谷坨遗址地处泥河湾盆地东部边缘,是该地区发掘次数和出土遗物最多的早更新世旧石器遗址之一。 东谷坨遗址所出土文化遗物有石制品1600余件,包括石核、石片和石器。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和砍斫器。另外还有打击过的骨片。该遗址与其附近的小长梁遗址被合称为“东谷坨—小长梁文化”。对该遗址2000~2001年发掘地层剖面的孢粉、粒度和磁化率以及氧化铁的分析表明,该遗址总体属于湖滨沉积环境,泥河湾层大致经历了4个环境变化阶段,气候由温暖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凉湿润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凉较干的森林草原环境一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适宜古人类生存,湖平面经历了相……
[详细] 侯家窑遗址位于阳原县东井集镇侯家窑村西南1000米处,1973年,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贾兰坡、卫奇等发现,1976年正式发掘。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其地质年代距今10万年。侯家窑遗址和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遗址共同构成许家窑—侯家窑古人类遗址。在侯家窑遗址发现人类化石16件,还有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发现石制品14041件,其中石球1079件,最大的超过1500克,最小的不足100克,是古人类打猎用的“飞索石”,举世罕见。其地质年代距今10万年。侯家窑遗址发掘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不论分布规模,还是埋藏内涵,一定程度上可以与北京猿人相媲美,是……
[详细] 阎片山,位于张北县大囫囵镇南偏东坝头处。岩表呈黛黑色,极富层次感,若石林状。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奇峰突起,峭壁如削,危岩高耸,若屏若嶂。周遭草场草深没膝,百花盛开。辽金元时,三朝帝后不断游猎于此。重熙六年(1037),辽兴宗率群臣于“夏四月,猎野狐岭。闰月,猎龙门县西山(今赤城、崇礼二县交界之野鸡山)。”兴宗沿坝头由西而东,必定驻足揽胜,不会错过这一奇观。……
[详细] 阳原县泥湾温泉生态城成立于2015年,坐落于拥有“远古人类的故乡”之称的阳原县泥河湾,由阳原县泥湾温泉生态城总投资8亿元,占地400亩,项目总面积10万平方米,分为室内和室外两个部分。室内面积6万平方米、室外4万平方米,建成为北方地区大型的室内温泉水上乐园。园区还配套温泉酒店、生态农业采摘园、动物园等等。……
[详细] 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地处我国内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的结合部,东西横跨沽源、崇礼、张北、万全、尚义三县两区,全长300多公里,目前已开发132.7公里。是我国一条最具有自驾观光旅游价值的百里风景线,是集自然、壮美、神奇、舒爽为一体的绝佳风景名胜区。它犹如一条蛟龙,盘踞于内蒙古大草原南垣的群山峻岭之颠,蜿蜒曲折、跌宕起伏,蓝天与之相接,白云与之呼应,故名“草原天路”。草原天路风景名胜区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其显著特征为春秋短,冬季长,夏季清凉舒爽,平均温度17℃。平均海拔1800米,最高峰达2128.7米。地势东高西低,蜿蜒曲折,高低凸显,沟壑纵横、景观奇特,怡人的自然风光、浓郁的坝上风情、呈现出一幅百里坝头优美的风景画卷。身临其境你会充分体验大自然的造化,勾……
[详细] 位于白龙洞山之阳,山在张北、万全二县交界的南坝头,海拔1757,巍巚叠翠,嶔崎壁削。洞在山腰峭壁处,曲径入洞,洞有泉,甘冽清澈,取之不竭。内塑龙王像,曾有道人居住。相传洞中有磐石,似炕,一人卧之不足,百人卧之有余。故有俗语:“白龙洞之炕,不须说挤”。《金史》载:“抚州(治张北)有麻达葛山,大定二十九年更名为胡土白山,上有冰井……章宗(小名麻达葛)生于此。世宗爱此山,势衍气清,命章宗名之。明昌四年,册封山神为瑞圣公……”民国《张北县志》称:麻达葛山即此。白龙洞山受小气候影响,山顶浮云,周边必雨,是当地老百姓的“阴晴表”。……
[详细]
闂傚倷鑳舵灙缂佽鐗撳畷婵堜沪閻偆鎳撹灃闁告侗鍘藉畵宥夋⒑閸濆嫷妲归悗绗涘洤纾归柟鎯板Г閻撴瑩鏌涜箛姘汗闁活厼鐭傞弻娑樼暆鐎n偄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