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 > 邢台市旅游

邢台市旅游景点介绍

群英湖湿地公园
  群英湖湿地公园地处河北省南宫市城区西北1.5公里处,东经115°21′15″-115°22′28″,北纬37°23′14″-37°21′43″,湖底平均海拨高度21米。该湿地早在西汉时期临近古洚水河道,唐代末洚水断流后,下游淤塞成为沼泽洼地。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洪水毁城后称“古水潭”,清代称“旧城潭”,1912年后称“旧城洼”。1976年经邢台地委、行署批准,改造旧城洼为群英湖,分南、北、西三个湖区,呈“L”形。南北最大长度2560米,东西最大宽度为1500米,蓄水面积达3000余亩,最大蓄水量1000万立方米。该湿地是邢台市平原地区最大的地上蓄水湖。2007年1月,经河北省林业局批准建立省级湿地公园。同年,由河北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和河北农业大学共同编制完成并经省林业局批准实施《河……[详细]
南北旧城村
  南宫的旧城最早是西汉时建的,在现在的南北旧城村。它原来是什么模样,我们说不清了,我们且不去管他。现在的南宫旧城在飞凤岗,东、北、南三面联着新城,他原来又是什么模样,徜徉其间的老街,游走静寂的古旧胡同,再看看路边,三三两两在树荫里下棋的老家伙们,蓦然,嗅到了些这座老城原来的味道!明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因城南旧堤年久失修,城墙、祠庙、民舍尽被衡漳之水淹没。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南宫县城迁建“飞凤岗”,屡经增筑,城固池深,街巷整齐,突出特点是一个规则的正方形,四角相等,每面长度均为1公里,城内建筑占地面积一平方公里。四条大街以十字街口为中心,正通东、西、南、北四门,各街长500米,宽广笔直。十字街口为县城中心,也是最高点,人站在此处,其视线与四门城楼顶平齐;其它街道的规划也整齐……[详细]
303、宋璟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璟碑
  宋璟碑,原在宋氏墓地,今在邢台市南郊五公里处的东户乡中学校园内。因碑为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书撰,故亦称颜鲁公碑。碑体高289.5公分,宽149公分,侧42.5公分。半圆形碑首,浮雕缠尾四龙,矫健雄浑。方形碑额,正中篆书阴文“大唐故尚书右丞相赠太尉文贞公宋公神道之碑”二十个大字。原有仰首贔屃碑座,上刻褡裢花纹,庄严稳重,今已逸失。碑四面皆刻,楷体盈寸,洋洋三千余言,尽述宋璟“历仕三朝,刚直不阿”的荣耀事迹。碑文题后结衔:“金紫光禄大夫行抚州刺史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撰并书”。是碑初立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九月,系宋璟之孙宋俨为“追念祖父德业”所建。宋俨是宋璟第七子宋华之子,建碑时正任苏州刺史。据新、旧二唐书和碑文记载,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宋璟上疏告老,申请“致仕”,玄宗李隆基……[详细]
南和好牌坊
  牌坊是我国封建社会旌表“忠孝节义”和“重臣名宦”功德政绩的石雕建筑。古城南和,历史悠久,贤臣倍出,故曾牌坊林立,民谣曾有“顺德府好城墙,南和城好牌坊”之说。据清朝《南和县志》记载,南和县原有牌坊36座。从解放后一直到文革前这段时间,南和县城保存完好的牌坊仍有七座,主要分布在府前街(从西门里至南门里),即:三世宫保坊,为太子太保户部尚书李起元立;恩光三世坊,为刑部左侍郎李若珪立;天恩覃敷坊,为兵部员外郎朱家卿立;金吾世胄坊,为锦衣卫世袭实授百户朱时万立;平定边疆坊,为右副都御史朱正色立;掖垣都谏坊,为礼科给事中李若珪立;节制三省坊,为勋阳巡抚右佥都御史李若珪立。这些牌坊均系明王朝皇帝降旨敕建,是具有明朝建筑风格的古雕群,个个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全部以青石加工成构件,以榫和铆眼连接成仿木结构,主……[详细]
南和古城
  南和古城别称“嘉禾城”,民间又俗称“纱帽城”。南和县自西汉建县以来,此处一直为县治。后周时曾是南和郡郡治,唐武德元年还作为和州州治。北魏时期,南和城周七里,有南、西、北三门,城内多空旷之地,兵匪一来,难以防御,故元至正年间,县令尹泰改筑为小城,城墙周四里,明正统十四年知县王渊重建四门。成化二十二年重修,创建石桥。弘治三年知县门宁重修城楼四座,正德年间重修,城高三丈,池深两丈有余,添设城楼、角楼各四座。嘉靖二十七年知县屈作城垛口易以砖。崇祯十一年兵火后,只留城东楼,十二年知县谢继迁重砌为砖城。清代仍几次加以修葺,民国后逐渐颓毁。解放后拆平,改为环城公路。……[详细]
306、白雀庵
白雀庵
  白雀庵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县东北10公里处白佛村。始建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庵院座北朝南,占地百余亩。现任主持释悟贵法师。在南北朝后期,这里是一片带状森林。沟渠如织,水明草秀,白雀成群。由江苏镇江德真法师参学至此,感叹这里“不是江南,却胜似江南”。于是发愿在此建一处庵院,普渡众生,以了脱众生生死之苦,此之谓白雀庵启建之始。此后庵院女众僧人达五百余人,香客如流,参众如云。后观世音菩萨以妙庄王之女化现顺德府(今邢台)白佛店出家修行。又为父舍目疗疾,慈心至极,而道业成就,感生“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护持众生。由此,“白雀庵观音菩萨女道场”的世名由此而生。此后,历代朝政崇敬备至,先后于元至正元年,明正德十五年,清康熙五十年,乾隆四十年,嘉庆三年(以上碑文,现白雀庵犹存)都对此庵进行了扩建。至民国六年,白雀……[详细]
脱氏墓地
  脱氏墓地位于县城东南8公里处东董村正东100米处,南北长80米,东西宽58米,面积为4640平方米。墓基高于地面约2米,尚存原貌,上有6棵柏树(3棵枯死)。墓地发现4块墓碑,其一:“元太师右丞相脱公子周彬故里碑”,仅存碑身,有首、座之榫,现仰卧于地,高240厘米、宽78厘米、厚25厘米,边线几何图形纹饰,碑阴不详。其二:“脱氏墓川故处士东野脱公墓碑”,青石质,首身为一体,身底部有榫无座,体高246厘米、宽76厘米、厚25厘米,碑首圆形,碑额线刻浮云花卉,碑文16行,满行76字,共988字,但不少字体残损。碑刻于隆庆元年二月望日(1567年),为东昌府同知脱镐立。因碑俯卧于地,故碑阳不详。其三:“明敕封承德郎脱公讳神道”碑,碑质青石,仰卧于墓地东侧,上部残,底部有榫,无座。碑留残文,“伍年岁次……[详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
  董振堂事迹陈列馆,是为纪念河北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最高级别将领董振堂将军而建。董振堂,字绍仲,1895年12月21日生于新河县西李家庄。少年时代,他目睹列强侵略、军阀混战、民众苦难,立志从戎,救国救民。1921年考入当时最高军事学府——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接受了德国、日本先进的军事教育,毕业后在冯玉祥部屡立战功,在短短五年内从排长逐级晋升为中将师长。后西北军改编为26路军属孙连仲,董振堂任旅长。1931年3月被蒋介石调往江西“剿共”。同年12月14日,因不满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在共产党的影响和指引下,他同赵博生一起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参加了红军,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第13军军长。1932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红五军团军团长。他率部参加了赣州、漳州、南雄水口等战役和中央苏区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详细]
耿纯墓碑
  耿纯墓碑,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立,位于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碑阳镌文:“大汉勒封东光侯耿纯空墓”。该碑系护驾村耿姓为不泯灭祖迹,于明代隆庆元年所立,以示耿纯其人确为本村耿姓仙尊。已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具体地址:位于新河县望腾与护驾村东北一公里处……[详细]
赵氏墓碑
  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立,位于魏家庄西南一公里处,系该村清恩耆赵恭礼德行碑。汉白玉石质,通高2.3米,首、身一体,高1.9米,碑首抹角方型阳浮雕二龙戏珠,阴浮雕双狮斗球。碑体阳面阴刻楷书三行,两边框阳刻八仙过海之宝物花边,底框阳刻奔马图案碑体阴面阴刻楷书11行,记述赵先生一生积德行善,意欲后人效法。两边框阳刻塔图卷花边,底框为莲花瓣图案。该碑雕刻精细,构思新颖,为近代平原地域之碑魁。现保存完好,定位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体位置:位于新河县魏家庄西南一公里处……[详细]
311、狼烟墩
狼烟墩
  西周--狼烟墩,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西铺村东侧。据史书记载,此属西周时期的烽火台遗迹。当时配有兵卒把守,这些兵卒的后代即为现西铺村人。据民间相传,当年周幽王烽火戏诸候,召来西戎侵犯,西周的都城镐京告急。当时,这个烟墩就曾起火报警,及至山东诸候赶到,西兵已经退去。具体位置:位于县城东南5公里西铺村东侧……[详细]
312、慈明寺
慈明寺
  慈明寺位于县城南四公里故现村西,原名慈明庵。据记载始建于隋朝时期。高僧(智者禅师)启建净宗道场(慈明庵),于隋开皇十四年归天台宗。后由唐代高僧(慧璿禅师)启建藏经阁,化银万余两,唐大中八年(854)。唐咸通八年(867)高僧(义玄禅师)建塔。宋代战乱毁藏经阁,后由清光绪十三年重建藏经阁,化银百余万两。元代大书法家赵孟俯游此寺时,曾赋诗一首:“慈明古刹气浩然,古柏丛林遮蔽天,大藏经楼观宇宙,令人一览不愿还”。明万历年间高僧(无边禅师)刺舌血写法华经七卷封石中藏于藏经阁顶楼之中。至康熙年间,有高僧(达天禅师)就曾受康熙帝拜访。极盛时期香火旺盛,楼阁殿宇,亭台塔像数十,占地几百余亩。乾隆皇帝御赐《慈明寺》金匾一块。至后数百年亦高僧云集,道场庄严清静。摄化众生无数,响应海内外。可惜现已被毁,面目全无……[详细]
313、董氏墓
董氏墓
  董氏墓位于县城西南15公里西李家庄村北,系著名红军高级将领董振堂烈士祖茔墓碑,立于民国22年(1933年)。1967年开挖滏阳新河时,按设计路线需将董氏祖茔迁移。此事报至中央后,经毛主席、周总理特别批示,将河道向北绕行一里而过,使此墓地得以保存至今。……[详细]
新河光武台遗址
  光武台遗址位于县城西4公里白神首村南侧,为汉光武帝刘秀的点将台。据史书记载,刘秀曾在这里筑台拜将,操练军马。元、明时期当地人在这里修庙,名“光武庙”,后人视光武庙为神首庙,将光武台改为神首台,附近8村亦改为神首村。……[详细]
沙丘平台遗址
  沙丘宫平台遗址位于广宗县平台村南,是一个长一百五十米,宽七十米的沙丘。广宗县境内地势平衍,土壤概系沙质,到处堆积成丘,故古名沙丘。沙丘宫也得名于此。据史书记载,这片看似不起眼的土地,就是著名的“困龙之地”,威武不可一世的皇帝在此纷纷落马,不甘心的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秦汉以来,此地成为一方名胜。文人骚客在此留下不少了诗文--“武灵遗恨满沙丘,赵氏英名从此休”;“鱼分龙臭曾兹台,野寺清钟入夜哀”......清朝康熙年间广宗县吴存礼的《沙丘宫怀古》,堪为其中代表。……[详细]
仙人张果老墓
  仙人张果老墓位于县城西南13公里仁彰村,在村西岭之半,名曰柏林坡,此村存有“果老故里”碑石一幢。张果老,名果,因年岁大,故称张果老,是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庆阳府志》、《正宁县志》都有记载:“张果老墓在县(罗川)东七十里。”“县东有洞,相传果老隐居炼丹处,故有墓在焉。”张果老墓,现在子午岭腹地西坡乡的碾盘山下。明左都御史景清曾赋诗《题真宁县境》云:“果老升仙遗墓存,蒙恬赐死故城荒。”地址:广宗县仁彰村……[详细]
沙丘苑公园
  沙丘苑公园是2005年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项民心工程,总造价330万元,占地61.4亩,工程由杭州西湖园林绿化有限公司承建,2005年5月10日破土动工,2005年12月18日竣工启用,公园突出小而美、小而雅的特点,既有现代园林的山水秀色,又有沙丘文化的丰富内涵,故名沙丘苑。……[详细]
千年北宋古墓群
  广宗县历史悠久,早在商纣王时期就曾修建了大型帝王苑林及平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该县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遗址有2处、县级的有14处。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县境内古河道历史上变迁极为频繁,县境为古黄河、漳河、洚水的滚动区,今日北宋古墓群的重现,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不可分的联系,该古墓北侧不远处为已挖掘成5米高的土质断层,从断层上观察,约有7层洪水淤泥积淀的结构,这足以证实了广宗受喜马拉雅山运动的影响,从新生代开始下沉,属华北平原沉降带区域。据专家介绍,北宋古墓群得以保存,主要因为此文物地处在一个原高于地面近2米的沙土岗内,距地面有六七米深,在文物挖掘地笔者还发现该墓群东侧2米处仍遗留着6行整齐布局的古树桩,并散落着大小不一的砖室墓穴,这里以前可能是较大规模的墓群,这些遗迹东西占地约……[详细]
广宗官署正堂
  “广宗好大堂,威县好城墙,巨鹿好牌坊”,现在广宗县尚存明代县衙建筑主体--官署正堂,它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因秦始皇在此停灵,很多参观过西安兵马俑游客到广宗参观大堂。该大堂是全国少见的保存完好的县衙正堂。省旅游专家和城市规划权威认为,此座县衙是很宝贵的文物和旅游资源。据广宗县志记载,广宗县衙曾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群,中轴线的主体建筑有照壁、钟鼓楼、仪门、大堂、二堂等,50多岁的人还记得小时候大堂前面的鼓楼和后面的二堂、三堂。现在,其他建筑都随着历史湮没了,只剩下了大堂。大堂又叫公堂、正堂等,是县衙的主体建筑,是知县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重要案件等重大活动的场所。广宗大堂占地267平方米,地表距房脊高11米,为砖木结构,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相传秦始皇曾在此停灵,因此其身价……[详细]
天梯山游览区
  天梯山游览区位于邢台市西东牛庄,距市中心22公里,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山势突兀,雄浑险峻,千余级石阶直上云霄。人登临绝顶长寿峰,但见群山环拱,村庄历历,田畴锦绣,川口湖烟波浩淼,令人心旷神怡。景区西部,冷风洞天下绝伦,宝剑峡壁如刀削,黑龙潭清冷沉绿,另有一番野趣。特别难得的是,这里是抗金名将牛皋的家乡。牛大将军曾在这里依山凭险,率众抗金。至今山腰间遗迹尚存。另外还有众多美丽动人的民间故事世代流传。地址:位于邢台市西东牛庄……[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