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长治市 > 平顺县旅游

平顺县旅游景点介绍

  回龙寺回龙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平顺县阳高乡侯壁村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现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单檐悬山顶,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栱四铺作,出平昂。梁架结构为三椽袱对搭牵通檐用三柱。佛殿柱头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栌斗;阑额至角柱不出头;柱头铺作用蝉肚实柏栱;昂介于真昂与假昂的独特做法,是研究古……[详细]
  佛头寺佛头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地址:平顺县阳高乡车当村创建年代、历代修葺情况不详。因背靠佛爷垴而得名,原有两进院,现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阔三间,进深四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斗栱五铺作双下昂,梁架结构为三椽栿对后搭牵通檐用三柱。柱侧角、升起显著。外檐斗栱、内部梁架较完整地保存了宋……[详细]
  淳化寺淳化寺(第五批国保)时代:金地址:平顺县阳高乡阳高村据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平顺县志》记载: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初名龙门禅院,既龙门寺下院。北宋开宝年间(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现寺院已毁,全貌不得而知,仅存正殿—座,为金代遗构。殿坐……[详细]
  明惠大师塔(第五批国保)时代:五代地址:平顺县城东25.5公里不兰岩乡虹霓村原为“海惠院”中建筑,寺院早毁,唯塔独存。塔为方形石塔,是我国现存仅有的一座五代时期石塔。据该塔背面墙上嵌有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石碣记载,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师主持海惠院,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杀,事后由北子崇诏奉潞州节度使命,捧舍利为大……[详细]
  龙门寺龙门寺(第四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东北54公里石城镇源头村龙门山麓寺创建于北齐天保年间(550——559年),五代后唐及宋金时期曾予大规模扩建,尤其是北宋建隆元年(950年),规模达到极盛,“殿堂寮舍数百盈”。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后唐、宋、金、元、明、清建筑七十余间。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5070平方……[详细]
  大云院大云院(第三批国保)时代:五代至清地址: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石会村北龙耳山中院创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原名仙岩院,亦称大云寺,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宝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间。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禅院。后逐渐荒废。现存建筑除大佛殿与七宝塔为五代遗构外,余皆……[详细]
  北社三嵕庙北社三嵕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三嵕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坐北朝南,东西宽25.7米,南北长37.5米,占地面积86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结构为元、清。中轴线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建有东西夹屋、东西廊房、东西耳殿。正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详细]
  西青北大禹庙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西青北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乡西青北村。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东西20.1米,南北31米,占地623.1平方米,其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主体建筑为明、清遗构。大禹庙沿轴线由南向北依次是戏楼、献殿、正殿,两侧有夹屋、钟鼓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房、东西耳殿。正殿为明代建筑,面宽……[详细]
  北社大禹庙北社大禹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平顺县北社乡北社村北社大禹庙位于平顺县北社村西北。坐北朝南,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戏楼、献殿、正殿,两侧分布夹楼、东西厢房。正殿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灰筒板瓦屋面。柱头斗栱五铺作单抄单昂,无补间斗栱。梁架为六……[详细]
  北甘泉圣母庙北甘泉圣母庙(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平顺县苗庄镇北甘泉村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一进院,占地1115平方米,中轴线依次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献殿、正殿,东西两侧为夹楼、配殿、耳殿。正殿保留元代风格,其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辟廊,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袱对前乳栿……[详细]
  虹梯关铭虹梯关铭(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平顺县城东约25公里处的虹梯关乡碑滩村中虹梯关铭为一通石刻大碑,碑滩村因碑而得名。明嘉靖八年(1529年)雕造。是明嘉靖年间礼部尚书兵科给事夏言镌刻碑铭。“虹梯”原名“洪梯”,因夏言“望之若虹霓然”,遂改名虹梯关。明嘉靖八年(1529年)置平顺县,设虹梯关、玉峡关,夏言亲撰《……[详细]
  平顺西沟村曾经被誉为新中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新中国农村发展的一个缩影。这里曾经诞生了中国第一个互助合作组,当地人们凭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西沟从一个满目疮痍、五行俱缺的穷山沟,发展成为今日富裕兴旺的新农村。作为一处撼动过无数中华儿女心灵的圣地,西沟被毛泽东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李顺达、申纪兰这些声名斐然的全……[详细]
  太行水乡位于平顺县城东北的浊漳河畔,全长53公里。这里绝壁千仞,悬瀑飞泻,鬼斧神工,天造地设,高峡平湖,浊浪滔天,集黄土高原的阳刚之气与江南水乡的阴柔之美于一身。人云山不在高,有水则灵。巍巍太行山之灵气随着滔滔浊漳河水的蜿蜒东去而渐渐显现了出来.沿着坝旁的小路下行约200米,耳旁传来巨雷般的轰鸣声,再沿着泥泞的小路转过……[详细]
  恐龙谷风景区背靠卧虎山,面向卧龙山。卧龙山因形状似虎而且每年秋冬季节登临山顶有时能听到虎啸之声而得名。卧龙山传说年大禹治水时,此山有青龙、黑龙、火龙三条龙盘住山间而得名。恐龙谷风景区共有七处景点:一是乘船游览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红旗渠的渠源;二是实地观看千古流传的大禹治水议事之处;三是在这个世界第二的恐龙谷了解恐龙家族,揭……[详细]
  豆口,是一个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辖录属平顺县石城镇。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峡谷风景带,背山面水,“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凤壁”,山奇水美。豆口村的主要景观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民居,这些木构木建、砖墙砖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对院,依势而造,蜿蜒而居,静静地伴着村前的漳河水,缠缠绵绵几百年,护佑着豆口的子民……[详细]
  通天峡风景区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30公里虹梯关乡,横跨山西、河南两省交界处,西距上党古城长治市区50公里,北与红色旅游胜地八路军文化园及太行水乡等风景区相通,南临林州市35公里,与石板岩风景区、林虑山风景区及著名的红旗渠相连,总面积56平方公里,主峡谷长约26公里。高山平湖——通天湖古人讲,山之韵在水。山西平顺虹梯……[详细]
  西沟展览馆位于平顺县西沟村,始建于1968年,2005年扩建并重新改陈布展,现展馆占地面积6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分3个展厅,珍藏有600余幅珍贵照片和100多件实物,系统地展示了著名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积极探索中国农村、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近年来,新建了太行……[详细]
   看 点: 庙内现存宋、元、明、清及民国年间重修碑20余通,大多竖立于拜亭之内。值得引起重视的是:宋、元、明、清四朝建筑集于一庙,国内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为数不多,实属珍贵。  介 绍: 九天圣母庙在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创建于隋代,北宋初重建圣母殿,此后经过多次修缮。 九天圣母庙座北向南,为一……[详细]
  看点:大佛殿殿内保存有五代壁画21平方米,东壁绘“维摩变相”佛教故事。扇面墙正面绘观音、大势至二菩萨。拱眼壁和阐额上保存有五代彩绘11平方米。殿内还保存有五代石香炉、宋代石经幢和石罗汉。:大云寺在平顺县城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创建于五代晋天福三年(938),初名“仙岩院”。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临漳水,……[详细]
  天台庵是我国目前仅存的四座唐代木结构的古建筑之一。位于平顺县城东北25公里处的坛形孤山上,始建于唐末天佑四年(907年)。天台庵是我国佛教创立最早的宗派“天台宗”的庵院。隋唐时期,我国佛教在修行方法上出现了南义北禅的局面,即南方重义理,重智慧;北方重止,重禅定。为结束这种0的局面。智顺应潮流,提出“义观并重”,“定慧双……[详细]

缂備緡鍣Λ绋婵犮垼顔愰幏锟�13001937闂佸憡鐟遍幏锟� 缂備緡鍠撻崐鏇㈠矗閺囩姷纾鹃柟瀛樼箘閺嗘柨顭跨拋瑙勫 44010602000422闂佸憡鐟遍幏锟�

闂佺ǹ绻愰崢鏍姳椤掑嫬绠i柟瀛樼矋缁拷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妫橀柣鐔稿绾偓 闂佺ǹ绻愮粔鐑芥儗濡や胶鐝堕柣妤€鐗婇~锟� 缂傚倸鍟崹褰掓偟椤栫偛瑙﹂柛顐g矌缁嬶拷 闂佺懓鐡ㄩ崹濂搞€呴敂鐣岀懝婵炴垶顕ч敓锟�
闂佽壈椴稿濠氭焾閹绢喖绠i柟瀛樼矋缁箓鏌ㄥ☉铏 QQ闂佹寧鍐婚幏锟�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