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县旅游景点介绍
晋文公墓,在山西省曲沃与绛县交界的安屿镇的下村侧,墓高40米,圆形,周长200米,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墓主晋文公(前697-前628),春秋时晋国国君,名重耳,晋献公之子。-在外逃亡19年后归国即位,励精图治,使晋国成为实力强大的霸主。 晋献公墓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晋文公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献公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详细] 晋献公墓 位于绛县南樊槐泉村东岭。墓高百尺,无祠孤寝,墓形似无柄之木铎。他是春秋时晋国武公之子,名诡诸,始建都维(山西绛县)。 献公初娶贾氏为妻,无子。继娶齐姜,生秦穆公夫人及太子申生。后再娶二女于戎,生重耳、夷吾。在讨伐骊戎的战争中获骊姬,生奚齐。献公宠爱骊姬,常听其谗言,先逼死太子申生,又欲加害公子重耳和夷吾,以达到让奚齐继位的目的。献公在位二十六年。献公殁后,因其生前昏庸无道,暴戾成癖,不列入祭典,以示彰善弹恶。献公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晋文公墓 在绛县卫庄下村。文公系春秋诸侯,晋献公次子,太子申生之弟,名重耳。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重耳逃奔到狄(翟)国,在外-19年。后借助秦穆公的军队返晋复国,诛王子带,纳周襄王,救宋破楚,继齐桓公为盟主。其在位9年,谥号文。晋文公……
[详细] 周家庄遗址(第一批省保)时代:新石器地址: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东位于中条山脉西侧山前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遗址50年代发现,现存面积10万平方米。发现的遗存、遗迹有灰坑和墓葬两种。遗物主要是陶器。陶系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为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泥质陶以素面和彩陶为主,夹砂陶则以绳纹最常见,彩陶颜色均为黑色,花纹的体裁一般采用连续的弧线三角或勾叶纹构成图案。器型有鼓腹盆、双唇口尖底瓶、壶、敛口罐或瓮等。从出土陶器的质地、颜色及形制特征看,具有典型的仰韶庙底沟文化类型的特征。近年发现的龙山期遗迹包括壕沟、房址、陶窑、灰坑、墓葬等。一条宽约10米左右的壕沟为埋藏在最底部的年代最早的遗迹,其长度、走向还有待于进一步探明。壕沟废弃、填充之后,其上面及周围分布着众多的陶窑、房子和各种灰坑。其中……
[详细] 晋灵公墓(山西省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代:春秋 地址:山西省绛县磨里镇南刘家村 晋灵公名夷吾,耽于酒色,荒于朝政,后被赵穿所杀。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未发掘。保存基本完整。……
[详细] 绛县石碑坊,位于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南樊镇南樊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详细] 居太遗址(第四批省保) 时代:新石器时代 地址:绛县横水镇居太庄村南 遗址范围约1平方公里,分布集中,规模较大,包含物丰富。遗址地面暴露有灰坑及大量的陶片,陶片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红陶多以黑色彩绘,纹饰以变形鱼纹、几何纹居多;灰陶纹饰以粗绳纹、篮纹为主。从采集陶片看,器形主要有钵、尖底瓶、曲腹盆、折腹盆、罐等。另外,还发现有动物骨骼、磨制石器。文化类型为龙山文化、庙底沟二期、仰韶文化中期。……
[详细] 山西绛县长春观长春观长春观(第四批省保)时代:元地址: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长春观位于绛县陈村镇东荆下村。始建于元延七年(1320年)。庙宇坐北向南,现存一进院落,南北长71米,东西宽24.5米,占地面积1739.5平方米。混元宝殿为元代建筑,东配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建筑。道观由南向北依次为献殿、混元宝殿,两侧保存东廊房和东配殿。混元宝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双下昂,耍头斜杀内凹。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除使用瓜棱栌斗外,其余形制同柱头铺作。后檐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昂。当心间补间铺作使用瓜棱形栌斗,次间形制同柱头铺作。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做法,三椽对乳用三柱。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殿内有元延七年(1320年)始建题记。长春……
[详细] 乔寺碑楼(第三批省保)时代:清地址:绛县东山底乡乔寺村乔寺碑楼位于绛县横水镇乔寺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73年),是周氏家族为资政大夫周万钟所建的功德碑楼。乔寺碑楼坐西朝东,平面长方形,面宽六间,单檐歇山顶,檐下饰砖雕仿木斗栱。石砌台基长17米,宽2.60米,高1.50米。楼身高约15米,正面设五碑室立七通碑,每室之间有通柱石雕对联,上嵌石匾额。楼体上部四面亦饰有各种砖雕勾栏、窗缕、垂花,构图考究,线条细密,雕工精美。乔寺碑楼集建筑、砖雕、石雕、书法艺术于一体,保存状况良好,具有较高历史和艺术价值。2013年5月,乔寺碑楼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垣址坪是绛县最东,地理位置最高的东部唯一进出绛县的大门。这里山高林密,空气清新,气候凉爽,在酷暑燥们的天气它尤为显得和山外不同。从磨里镇顺东沁线向东在冯家湾开始进入山区,平整的沥青公路在郁郁葱葱的茂密植被快要挤到一起的山间河道边的根处蜿蜒而去,一路的慢上坡,气温岁向前一点点变凉,感觉也开始轻松起来。河道里有潺潺的流水,有时还可听到亮亮的水响,在小北山西河道北山根有人建了个叫“晋堂山庄”的蒙古风格的地方,用铁索做的吊桥和公路相连,站在上面晃晃悠悠很是好玩,从里面传出的马头琴声和蒙古歌曲十分优雅,小憩后继续向前,在小北山有个和公路分岔的河道两道溪水在这里会合,再走,经炭源河,皮家湾,上长坡到垣址坪的石窑,桥子上便到了山区公路的最顶端垣址坪村了。村子背靠高山坡朝阳而建,公路穿村中而过,据说这海拔1……
[详细]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云宫玉皇殿位于绛县城西南横水镇东灌底村景云中学校园内。景云宫始建于唐代,原先规模宏大,今日仅存主殿玉皇殿一座,其余建筑均已荡然无存。玉皇殿为元代木构,建在低平的阶基上,五间悬山顶,前檐斗拱五铺作,后檐斗拱四铺作,脊槫上留有清康熙四年(1665)的维修题记;柱础为素平的圆础,时代或许早于元代;建筑外观古朴端庄,继承了宋代建筑的秀丽风格。玉皇殿内尚存有完整保存的唐碑一通,文物价值很高。电话:0359-6522767地址:山西省运城市绛县……
[详细] 东华山,又名子华、小华山,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南条山之上。当年小沉香在西岳华山“劈山救母”,神斧劈下之时,只听得“轰隆”一声,天崩地裂,石块飞溅,其中一块迸落到绛县东南的中条山上,就成了今日的东华山。东华山来历之说当属神话,人们之所以称其华山,主要还是因为它与西岳华山有许多相似之处。东华山游览区方圆二十多里,主峰海拔一千七百余米,奇峰九座,峻岭十八,山势巍峨,山道险峻,颇具西岳挺拔的气势。阎王嘴是东华山著名的险道,在这里攀援直上,举步如登云梯。眼前古壁陡峭,耳边山风呼啸,鸟鸣深涧,松涛澎湃,令人惊心动魄。老弱妇孺望而却步,不少青壮也临梯踯躅,其险路恰如西岳一般。惊心崖是游览区的最后端,俗称“断头崖”,这里深涧陡然截断山梁,崖壁直立,犹如鬼斧神工,俯瞰深谷,头晕目眩,与西岳“回心石”有异曲同工……
[详细] 沸水风景区位于绛县北侧,南跨绛县,北临曲沃、侯马,东望翼城,西瞰闻喜,是一处山青水秀、风物优美、胜迹独特的旅游佳地。 到了景区,我们先到紫云寺,这是一个清代建筑,紫云寺坐东朝西,山门坐落在坡度为32度和48级台阶之上,据说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的生日(农历四月初八)。寺内殿宇嵯峨、庙堂古朴,碧瓦朱檐、雕梁画栋。大雄宝殿内横世三佛造型优美,栩栩如生,释迦牟尼端坐其中,似从沉思中醒来,右边的药王佛微启唇角,像在传递着祛病强身的秘方;左边的阿弥陀佛衣袖带风,有一种飘尘出世的无为之感。这里香火不断,游人络绎不绝。传说,八国联军进北京时,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往西安途中曾在此借住一宿。到了景区不能不游翠竹园。这是一个天然竹林,占地10余亩,已有一百多年历史,这在北方是很少见的。翠竹风劲清新,郁郁葱葱。春……
[详细] 太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公元38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进行过大修。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北殿是从附近整体搬迁来的一座家庙。现存南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坐南向北,属于阴向,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我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据元代碑文记载,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龛西侧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阴寺、补雕《赵城金藏》时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时雕刻的还有三士佛像。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是目前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的藏经。大藏经从开雕到续雕、补雕、印制,历经金、元两个朝代。太阴寺是其中一个重……
[详细]
闂佺ǹ绻堥崝灞矫瑰Δ鍛嵍闁哄瀵ч崐鎶芥煙閸忚偐鐭岄柛宀嬫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