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龙庙,位于代县新高乡董家寨村东。据庙内碑载,建于明正德二年(1507),明万历四年(1576)、清雍正二年(1724)、光绪十五年(1889)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14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木构牌楼和正殿,两侧为侧门、钟鼓楼和耳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9.9米、深8.7米、高0.……[详细] |
![]() | 西北街刘家宅院,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勒马关庙街。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0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和正房,两侧为门楼、东西配方及耳房。正房砖砌台基,基宽9.5米、深7.7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格扇门窗。(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
![]() | 西留属崇庆寺钟楼,位于代县枣林镇西留属村东。据楼内钟铭记载,建于金大定年间(1161-1189),原寺已毁,现仅存钟楼,为清代遗构。 坐东向西,占地面积45平方米。二层木结构楼阁,重檐歇山顶。石砌台基,基宽6.7米、深6.7米、高0.5米。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周围廊,廊柱间后人砖砌封护;上层面宽一间,进深一间,梁……[详细] |
![]() | 西南街关帝庙,又称武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南街村老爷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建于元天历二年(1329),明弘治十一年(1498)重修,清代屡有修葺。 坐西向东,占地面积2614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献殿和正殿。正殿为明代遗构,献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砖砌台基,基宽21.7米、深14.3米、高1.……[详细] |
![]() | 西王庄观音阁,位于代县阳明堡镇西王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30平方米。石砌券洞基座,基宽5.2米、深5.8米、高3.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分心式构架,装修已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
![]() | 下田关帝庙,位于代县上馆镇下田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载,清乾隆元年(1736)、道光十四年(183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8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老爷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老爷殿石砌台基,基宽10.5米、深7.8米、高0.7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详细] |
![]() | 下庄侯家宅院,位于代县峪口乡下庄村中。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034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正房和南房,两侧为门楼、东西配房、绣楼及耳房。主房南房砖砌台基,基宽9.4米、深7.5米、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格扇门窗。(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
![]() | 下庄奶奶庙,位于代县峪口乡下庄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3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真武殿,两侧为奶奶殿、观音殿、文昌殿、财神殿及钟鼓楼(底层为侧门)。真武殿石砌台基,基宽9.8米、深9.6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详细] |
![]() | 小关庙大殿,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小关庙街。创建年代不详。据庙内碑碣载,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崇祯元年(1628)、清乾隆四年(1739)、光绪十六年(1890)重修,现存为明代遗构。大殿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8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13.7米,深17.4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前后廊……[详细] |
![]() | 兴佛寺,亦称龙王庙,位于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龙王殿题记载,清雍正十一年(1733)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723平方米。三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龙王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10米、深8.7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详细] |
![]() | 羊舌寺,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景泰四年(1453)重建,明成化十四年(1478)重修,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0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和文殊殿,两侧为僧舍和东西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均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转砌台基,基宽21.85米、深13.85……[详细] |
![]() | 元明楼,位于代县枣林镇鹿蹄涧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9平方米。三层重檐楼阁式建筑,高约14米。转砌台基,基宽21.5米、深9.9米、高0.55米。底层砖砌,中设券洞,南北贯通。面宽三间,进深四椽,重檐悬山顶,五檩前后廊式构架。底层前檐明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二、三层前后檐明、次间施有四扇……[详细] |
![]() | 张家堡观音寺,又称龙王庙,位于代县新高乡张家堡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光绪三十年(190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和龙王殿,两侧为财神殿和老爷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龙王殿石砌台基,基宽8.7米、深7.3米、高0.2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详细] |
![]() | 赵杲观AAA ![]() 赵杲观,位于代县新高乡洪寺村北约3000米的天台山沟。相传春秋末,赵襄子灭代,代君夫人自杀,其余姬妾由丞相赵杲引护外逃,隐居天台山,后人纪念其功德,建祠祀奉,称此为赵杲观。据观内碑载,创建于北魏,明成化年间(1465—1487)、万历年间(1573—1620)曾予重修,清康熙年间(1662—1722)增修。观分南北两洞……[详细] |
![]() | 赵武灵王祠,又称凤灵寺,位于代县新高乡赵村村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祠内碑载,明万历十四年(1586)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3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照壁、戏台和正殿。正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正殿砖砌台基,基宽12.5米、深10.6米、高0.37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详细] |
![]() | 正下社财神庙,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财神殿题记载,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 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85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有戏台、财神殿,东西两侧为耳殿。财神殿石砌台基,基宽9.2米、深7.2米、高0.45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详细] |
![]() | 证空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高陵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大殿题记载,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修,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嘉庆七年(1802)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14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过殿、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过殿和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2.6米、深……[详细] |
![]() | 周流关帝庙,位于代县新高乡周流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7米、深5.8米、高0.15米。面宽三间,进深三椽,单檐硬山顶,四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装修改为板门。199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
![]() |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总部旧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口村东。1937年,侵华日军进入山西前夕,阎锡山在该村设第二战区司令官行营总部。9月上旬,周恩来在此与阎锡山谈判八路军入晋后的活动地域、指挥关系、补充兵员、武器装备和动员群众等问题;并商定成立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扭转了山西局势。旧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3……[详细] |
![]() | 郝庆隆旧居,位于代县峨口镇郝街村中。郝庆隆(1891-1938),代县峨口镇郝街村人,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二十四团团长,1938年在对日作战中阵亡。旧居坐北向南,占地面积54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正房,两侧为门楼和东西配房。正房石砌台基,基宽16.5米、深6.65米、高0.5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