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旅游景点介绍
于家石头村,是一部用石头抒写的村落史诗。于家石头村位于河北省井陉县城微水镇西南约十五公里处,建于明朝成化年间,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这个石头村在四面环山的洼地,山峦环抱,绿树掩映,不到村头见不到人家。当走过弯弯曲曲的山路,走进这个村子,一下就置身于石头的世界:石楼石阁,石房石院,石桌石凳,石磨石碾,石街石巷,石桥石栏,村路也是古老的石头铺就的。铺路的石头多是青灰色,石质坚硬,岁月的摩擦使石头棱角圆润光亮,但这石路光而不滑,干爽洁静,走在上面,脚下发出轻轻而有韵律的“哒、哒”的声响,这声音让人心中泛起一股宁静、幽远的情思。站在这石头街上,环顾四周,与脚下的石路相连的街、巷、胡同全是青色的石路,路的两旁全是石头房院,随便推开一扇石门,便又会看到一个石头筑造的小天地。这里的房屋大多是四合院,还有……
[详细] 在东关路北侧,一座规模宏大的古宅门前,一对石狮威武地蹲守着,檐前突起的木椽依然坚固,椽头用灰砖雕出的狮像栩栩如生。同行的宋古城开发办主任、原天长镇党委副书记、人大主任吴同庭说,这里就是“许总兵故居”。许总兵,名许国壁,清康熙年间曾管通州副总兵事,因此住宅被称为“总兵故居”。“总兵故居”依地势而建,南低北高,分为高中低三阶七进院。从南门进宅,一路北行,穿过一个个小四合院。每一个院落间又依稀可辨出相连的门楣,可谓“曲径通幽”。这样的院落并列有四排,排与排之间有窄窄的石板路,轻轻抚摸着两侧石砌的围墙,冰凉、粗糙,穿行其间,似乎听到了先人踩过石板的足音。在最北侧、地势最高的一处院落里,登上屋顶,一下子就被眼前的景色吸引。向南极目眺望,“总兵故居”尽收眼底,整个建筑布局讲究,构思精巧,轴线明确,左右对……
[详细] 出天长镇往东南方向,是一座不大的山,山脚下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地穿山而过。这样一条普通的、坑坑洼洼的山路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在井陉境内的著名的秦皇古驿道。与知名的东天门一带的古驿道相比,这段古道看不到当年的车辙,只留下一条清晰的雨水冲刷的痕迹。吴同庭说,这条山路看似简单,可你瞧瞧两边,窄窄的小路两旁是壁立的石山,这是一条从山中开出的小路,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当时修路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与东天门一段的古道是不同的。秦皇驿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交通要道,西起-,北达京都,天长就位于这条道路的咽喉之处,扼晋冀交通要冲,素有“燕晋通衢”之称。古道天长一段全长20公里,如今城关、河东、三家店、板桥、核桃园等处古店铺、古驿站遗迹犹存。……
[详细] 在天长镇城内中学门口,正是放学时间,一大群风华正貌的少年笑闹着拥出门口,背后是朱漆大门、古色古香的皆山书院。皆山书院始建于1777年,虽历经风雨,如今依然保存完好,砖木结构,青瓦屋顶,古朴美观。有许多房间如今做了教师的办公室和学生们的宿舍,依然可以居住。院中有1997年“皆山书院”220周年庆典时立的石碑。皆山书院是井陉县的教育摇篮和文化发祥地,孕育了众多的栋梁英才,海内外文化名人霍济光、翟泰丰都曾是皆山弟子。……
[详细] 在天长镇政府门前竖有一块标志“井陉窑东关遗址”,在古城的中心地带同样有一块“井陉窑城关遗址”的标志。这就是河北第四大瓷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瓷窑遗址。井陉瓷窑分布在包括古城部分在内的两平方公里范围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属隋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瓷窑址群。历经几次发掘后,因为担心由于技术问题而使遗址受到破坏,而将遗址封存了起来。虽然无法看到发掘时的盛况,不能一睹出土文物的精美,可是从吴同庭的讲述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1995年,井陉窑出土了完整件,图案各异,工艺精美的印花模子。1998年又一次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1999年在窑址中又找到了唐代莲花熏碗、白釉双鱼四系背壶,金代戳印鹿蝶花纹叶式枕。2000年又发掘了一处苗姓窑场遗址作坊,为金元制瓷史增添了重要资料,同样在2000……
[详细] 在古城东南入口处,绵河之上,横架一座大石桥。桥长百米有余,东西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石狮,桥面两侧有石栏板和石望柱,望柱顶端雕有38对狮、猴、鹰等石兽。走近细看,雄狮昂首怒视前方,猕猴-若有所思,苍鹰飞落捕捉白兔,幼狮爬在母狮肩头上戏耍玩闹……石雕造型生动、线条流畅,雕刻风格或粗犷或细腻,但都形象逼真,惟妙惟肖。桥侧面的石雕斑斑驳驳,可见年代的久远。吴同庭说,这部分还是最早的样子,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大石桥始建于1780年,原为12孔石拱桥,乾隆59年和嘉庆6年两次大水将桥东部的6孔先后冲毁,直到1929年才得以修复。1966年绵河暴涨,东端5孔又被冲毁,1967年修复。经修复后,现在的大石桥为11孔。……
[详细] “一段车辙反映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全国独一无二,世界首屈一指,是国宝。”民政部“千年古县”考察专家组对井陉秦皇古驿道考察时说。文献记载,在春秋时井陉就已“西通-,东入燕赵”。秦灭六国后,秦始皇在原六国车马道的基础上开辟了以咸阳为中心的驿道。井陉古驿道即是当时主干道的一段,史称“燕晋通衢”,是当时的交通、邮驿要隘。古驿道中现存有两条千余米长、50厘米深的车辙,车辙间的距离与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战车轮距相同,是国内研究秦代“书同文、车同轨”历史的惟一实物佐证。国际古迹理事会世界遗产协调-亨利·克利尔博士考察后曾指出,现存井陉古驿道比闻名于世的罗马古道还要早100多年,应该争取早日列入世界古迹遗产范畴。“这儿正筹备兴建一个以‘背水一战’为主题的公园。”在井陉县城“韩信谈兵处”巨碑前,井陉县民政局一位工……
[详细] 井陉民居以牢固著称,民居文化极具地方特色,历代形成的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不同,上房高于厢房,东房高于西房,有厅堂四合院、连锁四合院、套进四合院、居高临下的三截四合院之分。最为典型的是天长古城王家大院,占地20余亩,房屋近百间,四合套院纵横交错,院院相通,构成一座建筑迷宫。……
[详细] “石上无佛,琢出斯形;石上有佛,未琢斯冥。风谡谡兮柏青,水湛湛兮石冷。是石是佛,一灯营营。”明崇祯时曾官至兵部右侍郎、总督蓟辽军务的河南虞城范志完刻在龙窝寺摩崖上的这一偈文,将龙窝寺的镇寺之宝石窟和柏檐石壁奇观可谓颂至骨髓。“龙窝寺在县治(天长古城)西南二十里小龙窝乡西,大龙窝乡东。寺周群山环列,石壁嶙峋。古柏纷攒石罅中,旁生侧出,俨若虬龙,苍翠葱茏,饶有奇趣。寺址位于山之东北麓,东西两端各建石阁,中间为燕晋往来之驿路。”从民国二十年脱稿的《井陉县志料》所记看,尽管其只述了龙窝寺的自然环境,尽管其对石窟只字未提,我觉得在井陉称其为一隅胜景也毫不夸张。然而这一胜景或许是因其违背了深山藏古寺之论,曾经的“古柏崖生,梵宇楼台”(清雍正《井陉县志》)在沧桑巨变中早已荡然无存,但当年的龙窝寺犹如驿路上……
[详细] 天长宋古城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天长镇,具有上千年历史,现存建筑始建年代可追溯到隋朝,整体布局基本完好,天长宋古城3平方公里范围内为省保文物区。全镇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保6处,县保13处,有保护价值的文物单位11处。其密度之大,历史罕见,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天长宋古城最初的开发意向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79年,但由于种种原因,20余年间未付诸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开发运作是从2000年开始的,经过充分准备,2001年2月—2002年7月先后邀请原中宣部副部长、中国作协党组书记翟泰丰,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国家建设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审定委员会领导专家阮义山、王景慧等前来古城调研、考察、论证。经过以上一系列活动,进一步为开发宋古城旅游资源进行了准确定位。天长宋古城的开发工作从2002……
[详细] 藏龙山森林公园位于河北省井陉县西南部晋冀两省交界处,距离苍岩山仅10公里,距西柏坡75公里,距离石家庄市60公里。相传西汉末年王莽带数万大军围剿刘秀,刘秀带着人马逃进山深多洞的“九龙山”中躲过一难,后人称此山为“藏龙山”。 园内的凤凰顶海拔1237m,又名遥遥尖,是井陉西南的最高峰,山顶有一约20余亩的平台,是当地有名的空中牧场,也是观览全园胜景的最佳地点。 公园总经营面积12000多亩,森林覆盖率72.4%,自然生态系统保存完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有野生高等植物82科586种,野生动物有43科112种。世外杏源、翠谷松涛、十里黄花、凤凰山桃、古道红叶、凤凰崖松等植物景观蔚为壮观;奇峰异石、断崖峡谷令人叫绝,藏龙山、凤凰顶、驼峰、鸡公山等山山雄奇,观音送子、将军拜印石、……
[详细] 介绍 碧涧灵檀正对苍岩山山门,只见崖壁岩缝里,苍柏古檀或兀立、或斜出,或横生、或倒挂,千姿百态,煞是壮观。树名亦是各具特色:有迎客檀、鹿皮檀、龙手檀、罗汉檀、仙女檀、巨人檀,不胜枚举。河北石家庄……
[详细] 介绍井陉,地连九塞,势控燕秦,有长城博物馆之称,最著名和保存最多的是明代长城。辽代,井陉成为“畿右内边”,井陉关(即固关、娘子关)和阜平县龙泉关、唐县倒马关、易县紫荆关,共为畿辅咽喉。明代,此四处重关连接在一起,在井陉境内的长城达100多千米。河北石家庄……
[详细] 介绍 唐宋古城位于井陉中部的天长镇。唐代称天长军城,五代后晋至宋代称天威军,自金代至1958年为井陉县城。明代嘉靖年间修筑的石城墙保存基本完好,长约2000米,城内东、西、南门及小南门,明清季文庙、城隍庙及明右副御史、大同巡抚霍鹏故居等建筑,至今保存尚好。河北石家庄……
[详细] 桥楼殿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据考证石桥为隋代建筑,略早于赵州安济桥。它坐西向东 ,横跨在两山峭壁之间,为敞肩拱式,翼角高翘,流苏彩绘,高架于云天雾海之上,有高不可攀之威、腾空欲飞之势。建于桥上的桥楼殿内有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琉璃光王佛三尊佛像,正中背面塑观音像,殿内两侧十八罗汉像。 巍峨独特的桥楼殿堂,于重山叠翠、峡谷一线处,形成“桥殿飞虹”的天下奇观,为苍岩山“三绝”之一。最令人惊异莫名的是,在桥楼殿上方100米的弯路上,过往行人皮肤有变黄变绿的现象,光学专家、气功大师、佛教人士说法不一,此为苍岩山“一奇”。……
[详细] 仙台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为国家AA级旅游区,总面积66平方公里,是以山峰、森林、溶洞、峡谷、古迹为主,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综合风景区,主要有原始森林景区,仙台峰景区,护国院等三大景区,共96处景点。仙台山山势逶迤,峰峦耸秀,沟壑纵横,悬崖峭立,奇龛怪石,古柏横生,主峰海拔1200米,其势俨如一尊大佛,故名仙台山。仙台山南松北柏,四季常青。阳春三月,桃花烂漫,百花争艳;酷暑盛夏,一日三季,午前如春,午后似秋,晚如初冬,消夏避暑,气候宜人;金秋十月,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享有中国最大的红叶区美称。人文景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中山、东汉、北齐、明代四代长城。护国院建于公元874年,神秘的传说,证明了历史的发展过程。到仙台山可阅历史千年,知天文地理,观生态美景,赏万山红遍……
[详细] 苍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河北省井陉县东南30公里,距石家庄市70公里,海拔1000余米,为太行山支脉,景区面积180平方公里,是第二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苍岩山周围皆为荒山秃岭,唯独此山林木苍翠,古树葱笼,故名“苍岩”。古诗称其为“五岳奇秀揽一山,太行群峰唯苍岩”。苍岩山上断崖绝壁,古木参天,层峦叠翠。山上飞瀑高悬,山下清泉流畅,其中以“碧涧灵檀”、“阴崖石乳”、“峭壁嵌珠”等“苍岩十六景”最为著名。这里气候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游览和避暑胜地。 苍岩山古建筑甚多,主要的有福庆寺、书院、万仙堂、公主祠、桥楼殿、玉皇顶、峰回轩、藏经楼等。在对峙的断崖之间飞架着一座长15米、宽9米的单孔石拱桥,桥楼殿就坐落在这临深约70米的桥上。此殿是我国三大悬空寺之一,也是我国……
[详细]
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嚄閼哥數浠氱紓鍌欐祰椤曆囨偋閹惧磭鏆︽繝闈涚墔濞岊亪鏌i褍浜為柟铏崄閻忓啴姊洪崨濠佺繁闁告ǹ妫勯悾闈涱吋婢跺鎷洪梺鍛婄箓鐎氬嘲危瑜版帗鍊电紒妤佺☉濞层倗澹曡ぐ鎺撶厵闁诡垱婢樿闂佺粯鎸婚悷鈺呭蓟濞戞粎鐤€婵﹩鍏涘Ч妤呮⒑濞茶骞栭柣顓炲€垮璇测槈濡吋娈曢柣搴秵閸嬪嫰顢旈敓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