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锡林郭勒盟旅游

锡林郭勒盟旅游景点介绍

牧人之家
  从2000年开始,我旗在经济工作会议上把旅游业列为全旗六大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展开对“牧户游”的调查研究,掌握当地“牧人之家”的特色优势,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先试点、后推广,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积极引导,全力扶持“牧户游”发展。旗委、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即对旅游专业村,农家乐和牧户游为主题开发的旅游项目。截止目前,全旗共发展“牧人之家”15户,占到全盟35.7%,2006年旅游收入达300多万元,户均旅游纯收入12万元,同年,被盟委、行署授予“牧人之家”开发建设奖。牧户旅游已经成为太旗旅游新亮点和新业态,客源市场遍及全国各大中城市,成为太仆寺旗旅游业主要生力军。……[详细]
汉贝庙广场
  汉贝庙广场:汉贝庙广场建成于2006年9月,占地面积2.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50万元,是集休闲、-、展览、旅游观光、团体活动、教育、观演为一体的多功能城市休闲广场。广场以具有蒙古民族代表性的吉祥物‘哈达’为主题贯穿南北,中心的音乐喷泉外型图案以查干淖尔湖型为依据,凉亭顶造型为具有内蒙古建筑特色的圆蓬造型,可以使人联想到蒙古民族文化。北侧造型舞台平时可作为景观,也可为各种节庆日或大型活动提供自由舞台,具有多方面的使用功能。广场中间音乐喷泉内设五彩灯光,与周围的景观灯遥相呼应,为城市夜景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详细]
哈日乌素
  哈日乌素:在洪格尔高勒镇南20公里左右,有一潭沙丘环抱的世外桃源那就是沙漠中罕见的深湖--哈日乌素。这里一边是油绿的草地,一边是金色的沙丘,中间是凝固的海沙、草、水浑然一体。……[详细]
成吉思汗栓马桩
  成吉思汗栓马桩:位于查干淖尔镇境内,据说当年成吉思汗征战,经过这个地方,寻找水源把他的战马栓到一棵小树上,历经沧桑,当年的栓马桩现在已经十分粗壮,当年的水源也仍然四季长流清澈的泉水。就是成吉思汗的拴马桩,位于呼伦湖西岸,距新巴尔虎右旗所在地阿拉坦额莫勒镇38公里,离满洲里市88公里,是一处三面环水的峭壁。南临一湖碧水,放眼望去,石壁嶙峋峭拔,光滑如刀削;北、东面呈陡坡,下临湖湾,只有西部为缓坡与湖岸相连,山顶上有一座高大的凉亭。在山崖东10余米的湖水里,有一座高约10米、周长20多米的柱石突兀而立,柱石呈不规则形,上细下粗,石纹条条,纵横交错。传说,成吉思汗曾经在这里训练兵马,把他心爱的八匹骏马拴在这个柱石上,柱石因此得名“成吉思汗拴马桩”,并且成为草原上一道亮丽的旅游景点。地址:内蒙古自治……[详细]
  突厥石人: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阿巴嘎旗发现了数量很多的古雕石人。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坐、跑、行者;有男、女、老、幼,这些石人,多数为墓前殉葬品,高1.3米左右。经考证,石人是突厥人留下的遗迹。隋唐时期,锡林郭勒草原曾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这些石人雕塑线条流畅,逼真,表现出我国古代突厥人雕塑艺术的精湛高超。……[详细]
106、响泉
响泉
  高原奇泉—响泉:位于洪格尔高勒镇政府所在地东1公里。响泉是我区少见的奇泉,在泉边,随着人们叫喊、拍手的声音变大,几十个泉眼喷涌的水量会增多、泉眼会增大,“响泉”的名称也由此而来。响泉的泉水甘醇可口,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有治疗消化道疾病和健胃养颜、延年益寿之功效。300多年来,响泉水一直是杨都庙-的饮用水……[详细]
107、杨都庙
杨都庙
  杨都庙原名严都拉让扎仓庙,位于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洪格尔高勒镇境内。始建于清同治三年(1864年),清廷赐名“施善寺”。杨都庙是锡盟少数几个、阿巴嘎旗唯一至今仍保持宗教活动的寺庙。杨都庙是由阿巴嘎的一个诵经会发展而来的。清同治三年(1864年),旗王扎萨克看中了这片肥美的土地,便在阿巴嘎附近建立了这所寺庙。当时清廷赐名“施善寺”,授度牒(有编制,受俸银的喇嘛)二十五,有300多名僧侣,占地面积3053平方米。1921年扩建,占地3600平方米,鼎盛时期喇嘛达到813名,其中常住喇嘛500名,是北方喇嘛教徒所向往的寺庙。至今保存较好,共有13座建筑,形成一个完整的寺庙建筑群。有主庙、召庙、侧庙、钟鼓楼、金刚庙等建筑,各种佛像、祭品、乐器千余件,僧侣800余名。大红院中央是主庙,主庙前方大门两侧有……[详细]
  塞外江南—乌里雅斯台:位于浑善达克沙地中的一片绿洲,自然景观十分优美,沙丘环抱,绿草茵茵,河水潺潺,空气清新,静谧幽美,被称为探险者的天堂,旅行者的乐园。该区是阿旗森林保护区,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森林,分布面积15.6万亩,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对于游客而言,乌里雅斯台既有吸引力,又富挑战性,不仅可以体验“隔绝”世尘,“回归”自然的感觉,还可以体验汽车、摩托车冲沙,骑马、骑骆驼、徒步穿越沙梁及在纯自然环境中野营等探险经历,是旅游休闲的好地方。……[详细]
别力古台文化园
  别力古台文化园始建于2002年,占地面积2000亩,累计投资1650万元,是集生态、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山顶建有十三座敖包,名为“贡扎布敖包”,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主敖包正前方地面镶嵌有阿巴嘎旗行政区划图,从敖包至别力古台广场顺坡修筑了108级台阶,台阶分段修筑了18个平台,台阶两侧及别力古台广场安装有体现蒙古族文化的各种造型音响和景观灯。在绿化区内修建了6个小的单元景点,蜿蜒的林间小道贯穿其间,景点安放了具有民间历史故事的石人和石景。……[详细]
海日其格特山岩画
  海日其格特山岩画:阿巴嘎旗境内有众多岩画群,其中在2006年新发现的海日其格特山岩画影响较为深远。位于额尔敦高毕苏木伊和乌苏嘎查海日其格特山因地质作用,形成了参差不齐面积不等的天然石阵,上面刻画着人物、动物形象、几何图形和原始符号等,涉及到了生产生活多个方面,创作起始年代大概是旧石器时代。在这些岩画中有一幅旧石器时代鱼形岩画,这在我国北方草原古代岩画中实属罕见,由此可以证明北方游牧先民不仅狩猎、放牧,还有过原始渔猎生活。这幅鱼形岩画用阴线刻法深雕在一块三角形褐黄色粗质砂岩平面上,鱼身呈由左向右深潜游动姿态,鱼长27.5厘米、宽9.5厘米,鱼身中部凿刻着横向排列的直径大约2厘米的3个圆穴,表示鱼鳞,鱼尾有纵向排列的2个圆穴。值得一提的是,海日其格特山岩画的人头、鹿角、太阳画面和几何图形上也普遍……[详细]
贡扎布敖包
  贡扎布敖包:贡扎布敖包由十三个敖包组成,藏文之意为“普救”,每年农历5月20日用奶食祭祀,并进行蒙古族传统三项比赛。祭祀活动由汉贝庙罕琴呼图克图-亲自主持,1913年的祭祀在史册中已有记载。1966年,受文革影响,贡扎布敖包遭到了毁坏,祭祀活动也随之停止。2005年,旗委、政府尊重广大牧民群众的意愿,通过政府投资、民间捐赠等多渠道筹措资金100多万元,将贡扎布敖包由原址移建于别力古台镇北哈日努登照上,并于2006年6月15日在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恢复了已间断四十年的祭祀活动。新建的贡扎布敖包占地6000平方米,正中是13座各种彩石镶嵌的敖包,主敖包直径9米,其上按照传统习俗祭放了龙王神像。新建的贡扎布敖包依托别力古台生态园,突出草原文化特色,再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风貌,已成为了阿巴嘎旗……[详细]
  治病药泉—哈登胡硕公主圣泉:位于查干淖尔湖区以西9公里处,已有几百年的治疗多种疾病的历史。相传金朝皇帝的女儿喝了这里的水便治好了胃病,从此远近的牧民便开始慕名而来。每到夏季这里云集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牧民,云集在泉边洗浴,并把这里看作是他们心目中的圣泉。经权威部门鉴定,此泉含有丰富的钾、铁、镁、磷等多种矿物质和锌、锂、锶等微量元素,对慢性肠胃炎、长期便秘等疾病有独特的疗效。现在这里已建起疗养度假村,并结合蒙医疗法,提供了传统诊疗服务。该泉东9公里处,还有一棵草原上罕见的榆树王—成吉思汗拴马桩,四五个人才能合抱。……[详细]
草原明珠—呼尔查干淖尔
  草原明珠—呼尔查干淖尔:位于查干淖尔镇西南15公里处,总面积109.93平方公里,是内蒙古四大淡水湖之一。呼日查干淖尔地处浑善达克沙地北缘,湖面广阔,湖水清澈,尤如一条玉带夹在坦荡碧绿的草地和湛监明净的天空中间,是众多的野生动物栖息地。该湖不仅是阿旗重要的旅游资源,同时也是全旗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详细]
成吉思宝格都山
  成吉思宝格都山:距别力古台镇西35公里,位于101省道北侧15公里,海拨1303.2米,相对高度208米,占地面积6平方公里,系火山玄武岩地质结构,形成于上新世第三纪。该山雄伟壮观,自然风景十分优美,北山坡酷似成吉思汗的仰面头像,其头发、额头、眼眉、眼睛、鼻梁、上下嘴唇、下颌、胡须等,比例恰当,形象逼真,神奇至极,尤如成吉思汗与苍天仰面对话,故称“成吉思宝格都山”(意为成吉思汗圣山)。据传,成吉思汗曾在此祭祀长生天,因此长期以来深受广大牧民的敬仰和顶礼膜拜,被赋予了神奇的人文内涵,成为了全旗祭祀的圣山。每年农历5月15日的祭祀场面十分盛大,仪式极其隆重。圣山周围地域广袤,野趣横生。清澈透明的季节湖依傍在圣山的身旁,与它遥遥相望的是天然的梯形火山台地,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平顶山,这里流淌着稀有的……[详细]
玄石坡 立马峰
      玄石坡位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满都拉图镇)昌图锡力苏木境内,在昌图锡力苏木乡公所西北方向约3.5公里处的一个小山坡上。玄石坡,其实是刻在这里的一块石头上的三个字,旁边还有一块石头,上面刻了“立马峰”三个字。这两块石头旁边还有第三块石头,上面刻了1座香炉,4个马蹄印,还有一段铭文,铭文解释这组石刻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八年(1410)亲征漠北时命人刻的。      大型卧牛石,当地牧民称其为“塔木嘎园哈达”(汉意为“有印的石头”)。其中一块卧牛石的阳面上横刻有“玄石坡”三个楷体大字,每字约60厘米见方,深4厘米。石上有自然台阶。最末一级台阶上凿有10厘米深的香炉一鼎,为祭祀之用。玄石坡碑铭……[详细]
  突厥石人墓散布在锡林郭勒盟东西乌珠穆沁旗(巴彦乌拉镇)、乌珠穆沁旗(乌里雅斯太镇)、阿巴嘎旗(巴彦查干镇)、正蓝旗(上都镇)和多伦县(多伦淖尔镇)境内。这些石人的形态基本相似,有站、坐、跑、行者;有男、女、老、幼,这些石人,多数为墓前殉葬品,高1.3米左右。隋唐时期,锡林郭勒草原曾是突厥人生活的地方。经考证,石人是突厥人留下的遗迹。这些石人雕塑线条流畅,逼真,表现出我国古代突厥人雕塑艺术的精湛高超。这样的石人墓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分布较多,在中国新疆以及今蒙古国境内、俄罗斯西伯利亚,均有发现。巴彦都拉苏木境内的石头人是用花岗石精雕而成;德力格尔罕苏木和白日乌拉苏木交接处石头人与上述石头人很相近;位于德力格尔罕苏木的较突出男性生殖器的石头人在文革中被毁掉;哈日亚图的石头佛像,雕刻……[详细]
通古尔恐龙墓地
  通古尔恐龙墓地位于二连浩特东北9公里处,是一处看起来颇为荒凉的地方,蒿草遍地,这里就是闻名世界的恐龙化石产地。现在此地建有恐龙博物馆。早在7000多万年以前的中生代,这里曾是地球上最大的爬行动物——恐龙的王国。从恐龙之乡出土的这些较完整的各类恐龙骨骼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和鳄鱼化石等,为人们了解这种早已灭绝的动物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在苏尼特右旗出土了亚洲最大、最完整的恐龙化石,身长21米,高6米,被定名为查干淖尔龙。据分析,距今7000万年前,通古尔曾树木葱郁、湖泊广布,是一个爬行动物的王国。随着地球的剧烈变迁,山崩地裂,天翻地覆,在这里生存了一两千万年的恐龙和许多爬行动物灭绝了,这里便成了世界著名的动物化石宝库,通称为“通古尔”高地、“恐龙墓地”。早在十九世纪初叶,通古尔就吸引不少国家的……[详细]
118、侍郎城
侍郎城
  侍郎城位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所在地上都镇北2公里。始建于金代,因为是乌桓游牧故地,故命名为“桓州”。遗址亦呈方形,分外城和内城,四面城墙多为土建,周长达4公里多。已于1987年被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当地人也称之为四郎城,传说是北宋与辽国战斗中,宋朝小将杨四郎被辽国俘虏,受到公主青睐,辽国肖太后把他招为驸马,修建了四郎城。而历史记载,桓州有新旧两城。旧桓州城在正蓝旗旗所在地上都镇西南30公里处,新桓州城在上都河北岸丘陵南缘,与上都镇隔河相望。金朝统治者为了抗击蒙古骑兵南下,在北部边境地带挖掘了壕堑,派重兵屯守,并沿着壕堑防线设置了东北路、西北路、西南路三大招讨司。西北路招讨司的所在地就设在桓州城,最初的桓州城建在上都河上游,距离上都镇约30公里。金世宗完颜雍多次来此处,进行狩猎和宴请各……[详细]
多伦山西会馆
  山西会馆位于锡林郭勒盟多伦旧城的西南。清乾隆十年(1745年),旅居多伦的山西商人集资兴建。该馆是多伦地区的晋商进行结社、议事、--、娱乐的场所。与全国其他地区的山西会馆一样,该馆里面供奉的主神依然是关公。每个月的初一、初五、十五是山西商人进香的日子,这3天,伏魔宫内烟雾缭绕,热闹非凡。会馆坐南朝北,是一座典型的整体呈现黄河文化建筑风格的建筑,其主要建筑布局均在一条中轴线上,周围与所配置的建筑相衔接,形成了左右对称,有一定纵深的建筑群落。会馆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由4进院落组成,有牌坊5座、大山门、下宿、大戏楼、钟鼓楼各一座及二山门、配殿、东西长廊、东西厢房、耳房、正大殿等。大牌楼高达数丈,东西两侧各有小牌楼1座,雕梁画柱,颇为壮观。大山门俗称“过马殿”,两侧立有泥……[详细]
赛汉塔拉旅游园
  介 绍 赛汉塔拉旅游园位于赛汉塔拉镇东南6公里,有208国道直通北京600公里,北至二连边城106公里。呼锡公路通呼市260公里,格根塔拉度假村158公里,锡林浩特360公里。旅游园是以自然生态风光为主,以人造设施为辅的景观园区。 主要景区有:为浇灌1300亩草场建造的人工湖;恐龙博物馆,顺着人工湖向南行300米即到,馆内展出恐龙化石模型;野生动物园,由博物馆顺花砖路行走200米即到;休闲广场,也是园区的餐饮中心;赛马、摔跤、射箭场,从餐饮住宿部向东南行走500米即到,是蒙古族娱乐活动中心;蒙古茶吧,供应各种蒙古奶茶,各种奶食品,民族小吃;金顶大帐,为纪念成吉思汗而建,大帐中放置了四米高的汉白玉成吉思汗雕像;家庭牧场,园区向东行8公里即到,可体验真实的牧民生活。内蒙古锡林郭勒……[详细]

缁棷CP婢讹拷13001937閸欙拷 缁倕鍙曠純鎴濈暔婢讹拷 44010602000422閸欙拷

閸忓厖绨幋鎴滄粦 閼辨梻閮撮弬鐟扮础 閸忓秷鐭楁竟鐗堟 缂冩垹鐝崥鍫滅稊 閹存垼顩︽笟娑毲�
閼辨梻閮撮幋鎴滄粦閿涳拷 QQ閿涳拷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