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北京市 > 东城区旅游

东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北京站车站大楼
  北京站始建于公元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原址位于正阳门瓮城东侧(现老车站商城暨首铁文化宫所在地),旧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随着历史沿革,曾沿用前门站、北京站、北平站、北平东站等站名。1949年9月30日改称北京站至今,素有首都迎宾门之称。新建北京站位于东单和建国门之间(北京市东城区毛家湾胡同甲13号、邮编100005),东临通惠河,西倚崇文门,南界明城墙遗址,北界长安街,距市中心2.6公里。1959年1月20日开工兴建,9月10日竣工,9月15日开通运营。其建筑雄伟壮丽,金碧辉煌,浓郁民族风格与现代化设施设备完美结合,是建国10周年首都著名十大建筑之一。其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科技含量之高,堪称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一个奇迹。开站前夕,毛泽东主席视察新建北京站,后亲笔为北京站题写站名。……[详细]
262、法藏寺
法藏寺
  法藏寺遗址位于今幸福东街南端铁道西侧。初称弥陀寺,因寺中建有砖塔一座,故俗称白塔寺或法塔寺。金代大定年间(1161—1189)始建;明景泰二年(1451)太监裴善静重修并改名为法藏寺。清代法藏寺荒废,独存法塔一座,塔中空,内设旋梯可以登临。 寺共有7层,总高约30多米,平面呈八角形,各层每面设明窗,每窗上置一佛像,共58尊,是北京地区楼阁式塔之一。1965年拆除。……[详细]
东棉花胡同
  东棉花胡同胡同不深,却在北京的地图上能找到它的名。东棉花胡同跟相邻的兵马司胡同、帽儿胡同、圆恩寺胡同一样,丈余宽,水泥路,两边多为古建式民宅。探头瞅一小院,像是清代的阔门,半掩,门前看可见木门当雕的很细,那石雕的户对端然肃立,当年门外定是有拴马柱的。向里望去,落落的四合院,院里大大小小的搭着几间红砖小厨房,东西南北四面各住一户人家,院里搭有葡萄架,一串串紫红的沉甸甸的葡萄垂得让人眼馋。抬头瞧那房檐下嵌着的档板,不宽的面上显现着已斑驳的漆画,像出自哪桩典故。看那老房的砖厚实的象线装古书,走近靠大门的房,有凋梁画栋,影壁上飞龙舞爪。在北京的胡同中见这样的景,很多。东棉花胡同的由来,象北京所有的胡同一样,都是有来头有说道的无暇考证,只是从这条胡同走向东西南北,都能找到很多名流的旧居。小院是有点现……[详细]
北京肃亲王府
  肃亲王府位于东城区正义路东侧。顺治年间建,历代袭王俱以此为邸,光绪二十七年(1901)沦为日本使馆,只存垣墙。其地现为北京市政府。肃亲王名豪格,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太宗崇德元年(1636)以功晋封肃亲王,是清初开国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因太宗死后,曾和多尔衮争皇位,当多尔衮得势后,倍受-,顺治五年(1648)将豪格削爵囚禁,害死于狱中,顺治皇帝亲政后,复肃王爵,追谥“武”。此后,豪格子孙均以显亲王袭封,至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肃亲王封号世袭。……[详细]
嵩祝寺及智珠寺
  嵩祝寺及智珠寺在东城区景山后街嵩祝院23号。原为并排的3座大寺庙:东为法渊寺,中为嵩祝寺,西为智珠寺。是明代的汉经厂和番经厂遗址。法渊寺,前后共五层殿:山门殿、天王殿、无量殿、大雄宝殿和后殿。现已废。智珠寺共有六层殿宇。第一层为山门殿和钟鼓楼,第二层为天王殿3间,第三层为重檐四方殿,第四层为后殿(又名净身殿)5间,第五层殿5间,殿后有二层楼。嵩祝寺建筑规模较大,共分3路,主要殿宇在中路。东路有佛堂、经堂等。西路主要为-住宅。中路:从山门到后楼共五层殿宇。山门间,钟鼓楼为重楼建筑;天王殿3间,殿两侧有红围墙;正殿5间;宝座殿5间和二层的后楼7间。嵩祝寺、智珠寺的大部主要建筑保存未拆。2019年10月7日,智珠寺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嵩祝院北巷23号……[详细]
顺天府大堂
  顺天府大堂在东城区东公街45号。明、清两代顺天府署内的大堂。顺天府负责京畿地方之事,所属地方有大兴县、宛平县和近京州县22个。顺天府大堂原有三重大门,在第二、三重门之间,西有包公祠、狱神庙、监狱、把总司厅、照厅和代书处;东有五圣祠、候质所、粮厅、科神庙及东吏、户刑、盐房、工房等处所。第三重门的庭院内是大堂,东西长26米,南北进深14米,是提审犯人的地方。清代,该堂额为“肃清畿甸”,并有雍正皇帝的训词。按旧制,三品衙门用钢印,只有顺天府用银印。……[详细]
圣尼古拉教堂
  圣尼古拉教堂位于东直门北大街东。东正教在北京设堂是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雅克萨城自卫反击战中俘虏了沙俄入侵者,因押来北京的59人中有一名司祭,康熙皇帝将他们驻地东直门内胡家园胡同的一座关帝庙拨作临时祈祷所,这即为北京人所称的“罗刹庙”或俄罗斯“北馆”。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后,沙俄教区将其命名为“圣尼古拉”教堂(又称“圣索菲亚”教堂,后改为“圣母安息”教堂),是为北京第一座东正教堂。东正教“圣尼古拉”教堂于1900年被毁,其后重建,命名为“致使堂”,由教堂、种楼、中外书房、神父住宅及寡妇院组成。致使堂为典型的十字形东正教堂,堂顶上有五个带十字架的拱形堡。1900年教堂扩建后改名为“致命堂”,人称之为“北馆”。……[详细]
圣母堂原址
  圣母堂原址位于安定门外青年湖内东北隅,原为俄国东正教堂圣母堂及俄国侨民坟地。“圣母堂”建于1918年前后,坐西朝东,堂体最宽处约16m,进深约27m。堂内分“圣所”和“致圣所”两部分。圣所中间设宝座,为一米多高的方台,上置圣体、宝匣;东北角有一祭台。圣所两旁设木制圣隔门,供祈祷时出入。圣母堂设有地下室,是停放灵枢的场所。堂西为俄国墓地。圣母堂坐西朝东,为十字形建筑。堂顶有一半圆拱形堡,上带十字架。堂体最宽处约16米,通进深27米左右,前半部呈半圆形,中部南北两侧各有一半圆形门。坟地与圣母堂同时建成。1957年北馆拆除时,曾将致命堂(见圣尼古拉教堂)下的棺木,改葬于俄国侨民坟地。1987年,东城区在青年湖内建青年宫时,将圣母堂拆除。……[详细]
圣米厄尔教堂
  圣米厄尔教堂在东城台基厂大街14号。1901年建。为法国高司铎(神父)创建,是北京修建的最后一个天主教堂。院内北侧是一座灰砖砌二层西式楼房,供神职人员居住。西部的圣堂为哥德式建筑。堂内供奉米厄尔。圣堂东侧有10间砖砌平房。1986年,该教堂重新修整,进行宗教活动,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详细]
僧格林沁祠堂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捻军中,被义军杀死。光绪年间为他立专祠。景点位置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东大街47号……[详细]
睿亲王府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在东华门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带,一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亲王进北京后的住所,后者则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睿亲王即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晋封睿亲王,是清初开国人大铁帽子王之一。进京后,选明南宫为王府,遗址在东华门大街南侧。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死后-夺爵位,王府废除。其子多尔博于顺治十四年(1657)封贝勒,在石大人胡同(今外交部街)建立贝勒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复睿亲王爵位,其后裔嗣袭,贝勒府为睿亲王新府。原有房500余间,只留有瓦顶院墙一段,残缺石狮两座。……[详细]
荣禄故宅
  荣禄故宅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南,属于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荣禄故居宅院坐北朝南,共有3个部分,西边为洋式楼房,东边为住宅区,中间为花园,是五进院落。宅院包括倒座、过厅、正房、两进家祠,其中倒座房三间,过厅三间,都是硬山灰筒瓦顶,正房有三间,两则有耳房两间,前面是月台三出陛。东西厢房各有三间,带走廊,带雀替。院落的门窗和正房内的装修风格都是清朝时期的样式。原来院中间有个花园,但已全部拆除,改成了宿舍楼。这处宅院原是荣禄父亲的宅院,后来荣禄搬到了东厂胡同,菊儿胡同祖宅出售给了外人,因此被分割成多个宅院。宅第分为三部分:西为洋式楼房,中为花园,东为住宅,住宅部分为五进院落。现存倒座、过厅。正房和词堂、中间花园已全部拆除,西部只有一座两层西式楼房。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荣禄(1836—1903),曾任内务府……[详细]
北京可园
  可园座落在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帽儿胡同,是清(1644年-1911年)末大学士文煜的宅第花园,是目前北京保存较好的宅园之一。可园占地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70米。可园布局极为讲究,西路是一座四合院,中路最前面建有倒座房,前院有假山、水池,种有花草树木。中央有一座过厅,后院用回廊围成宽阔的院落种植花草。东路主要建筑为例座房和正厅,院落中有假山。可园建筑布局和形式都很灵活,中路和东路花园借游廊连接成为一体。可园是中国北方私家宅园中保存较好的实例。可园建成后,有数位名人及外国驻华大使在此居住和办公,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帽儿胡同9和11号院……[详细]
274、珍妃井
珍妃井
  珍妃井在故宫的外东路。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对支持变法的光绪帝及其爱妃珍妃怀恨在心,将他们分别囚禁在南海瀛台和冷宫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携光绪逃离京城时,令太监将珍妃推入井内溺死,此井被称为“珍妃井”。珍妃是清光绪帝的宠妃,礼部侍郎长叙之女,13岁时与其姐姐(瑾妃)同时被选入宫,光绪十五年册封为珍嫔,五年后晋封为珍妃。她因同情光绪、支持变法而受到慈禧太后的憎恨。 戊戌变法失败后,珍妃被禁锢在故宫外东路景祺阁小院内(当夏季慈禧到颐和园去避暑时,珍妃便被软禁在颐和园内的西一所)。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决定带光绪逃往西安。临逃时慈禧以洋人进城,难免污辱为借口,命珍妃投井自杀,叫赐自尽。但珍妃抗辩不从,慈禧便命二总管太监崔玉桂将她推入井内淹死,……[详细]
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挂牌成立,直属文化部。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建成,是一座以历史与艺术为主、系统展示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为1912年7月9日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49年10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同日,更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1959年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国立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60年正式命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59年8月,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两馆大楼落成,同年10月1日,在国庆十周年之际,开始接待观众。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于2004年正式开始进行改扩建,计划于2007年底完成。改扩建后的中国国家……[详细]
文丞相祠
  文丞相祠是为纪念南宋著名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文天祥而建的。文天祥在南宋末年奋力抗元被俘至元大都(北京)后,囚禁于兵马司土牢近4年时间,于1283年就义于柴市。明洪武九年(1376年),由按察司副使建祠堂。明永乐六年(1408年)正式列入祭典。明宣德、万历、清嘉庆、道光,以至民国期间均有修葺。祠堂坐北朝南,由大门、过厅、堂屋三部分组成,面积近600平方米。过厅内为文天祥生平展,堂屋中保留有原祠堂的部分遗物和文天祥手迹等展品。院内尚有一株古枣树,枝干向南倾斜,传说为文天祥手植。1979年,文丞相祠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10月修缮后对外开放。1995年又主要由文氏后裔捐款修饰一新。景点位置北京东城区府学胡同63号……[详细]
帽儿胡同
  帽儿胡同是北京城最著名胡同之一,是京城十大胡同之一,排行第四位。帽儿胡同位于北京老城区地安门与鼓楼间,全长585米,宽7米。明朝时期帽儿胡同被称为梓潼庙文昌宫,帽儿胡同这个名字是从清朝时改的。文昌宫是供奉文昌帝的地方,文昌帝就是人们所知的文曲星,在神话中是掌管文运的神仙。如今,建在文昌宫基址的是帽儿胡同小学,帽儿胡同9号和11号是可园,是京城最有代表性的私家园林之一,35号、37号是末代婉容的故居,除了婉容之外,这条胡同内还住过很多名人,例如洪承畴和冯国璋。地址:北京市东城区西北部交道口街道类型:特色街区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交通乘坐118、13路、42路、60路、612路、623路、701路在地安门东站下。……[详细]
史家胡同
  史家胡同位于东城区东南部,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南与东、西罗圈胡同相通,北邻内务部街,属朝阳门街道办事处管辖。据传是以当地史姓大户而得名。史家胡同,明朝属黄华坊,清朝属镶白旗,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京华、官学大院并入,“0”中一度改称瑞金路十八条,后恢复原名。该胡同建筑整齐,房屋较好,多为大宅院,据老住户讲,清末中法银行董事长刘福成、名0赛金花(傅彩云)都有宅第在此胡同内。胡同内51号院为章士钊先生故居。章土钊辛亥革命后曾任教育总长,1949年曾作为南京-政府代表团成员参加北平和平谈判,因-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遂到香港。后又回到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全家也来到北京。开始住在东四八条朱启钤家,由于两家人口都比较多,居住比较拥挤。1959年,-总理在探望章士钊时,……[详细]
钟楼湾胡同
  钟楼湾胡同位于区域西北部,鼓楼北侧,属安定门街道办事处管辖,呈南北走向。北起豆腐池胡同,南有两个出口分别通鼓楼西大街、鼓楼东大街,东与草厂北巷相通,西与钟库胡同、铃铛胡同、汤公胡同相通。全长757米,宽7米,沥青路面。钟楼湾胡同,民国36年(1947年)称钟楼湾,因位于钟楼周围而得名。1949年后称钟楼湾胡同。现胡同内有鼓楼、钟楼,1957年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钟楼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后毁于火。清乾隆十年(1747)重建,两年后建成。为防止火灾,重建时,钟楼全部建筑改为砖石结构。底部是砖石高台,四面开有券门,周围绕以短垣。其上为钟楼,重檐歇山,黑色琉璃瓦绿剪边。钟楼南部立有乾隆皇帝御制重建钟楼碑记。钟楼上悬有铜钟,重约六十三吨,是我国最重的铜钟。……[详细]
府学胡同
  位于东城区西北部,东起东四北大街,西至交道口南大街,南与中剪子巷相通,北与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属交道口街道办事处管辖。府学胡同,明朝属教忠坊,称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设在此胡同而得名。顺天府学的前身是元代的报恩寺。据载,元末有一和尚在此建寺,建成之后,尚未安置佛像,明军攻人大都,和尚怕刚建好的寺院被明军占用,听说明军保护孔圣人的所在地,惶急之中将一木制孔子像置于庙内,明军果然不再进入。但孔子像已然迁进,不可改为他用。明洪武初年,建国都于南京,大都改为北平府。于是,元代的国子监改为北平府学,报恩寺作为大兴县学。明永乐元年(1403),北平升为顺天府,府学又改为国子监。撤大兴、宛平县学,将大兴县学升为顺天府学。清朝属镶黄旗,胡同名称沿用未变,成为明清两朝北京士子进修、学习、考试的地方。据《顺……[详细]

绮CP澶�13001937鍙� 绮ゅ叕缃戝畨澶� 44010602000422鍙�

鍏充簬鎴戜滑 鑱旂郴鏂瑰紡 鍏嶈矗澹版槑 缃戠珯鍚堜綔 鎴戣渚涚ǹ
鑱旂郴鎴戜滑锛� QQ锛�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