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泰州市旅游

泰州市旅游景点介绍

  在泰兴市黄桥镇布巷封家园有一座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民居,这间民居大门朝西,共有正屋三间,厢屋十间。这座民居朴实无华,但在普通的屋舍里诞生了一位学富五车、为祖国科学研究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王德宝。1918年王德宝出生在黄桥镇,1940年从国立中央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1947年出国留学并获得博士学位。1954年,学有所成的王德宝放弃了国外的研究工作,毅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并进入上海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从此为中国的核酸研究奉献了一生。王德宝在中国最早开展了核酸生化的研究工作,是中国核酸研究、生产和教学的开拓者,编写了中国第一本核算讲义,参加并领导世界首次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tRNA)的研究工作,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使中国人工合成生物大分子的研究水平……[详细]
  千年的历史文化名镇黄桥少不了许多历史在岁月里留下的印记,直来桥纪念碑就是一个。直来桥村,因直来桥而得名,而直来桥纪念碑正是为纪念直来桥重修而专门立的一块石碑。直来桥纪念碑高2米,宽0.8米,碑上刻有碑文,碑文上记载了重修直来桥的全过程。清代嘉庆年间,邑人丁丰占出于民生的考量,发起了直来桥的重修工作,直来桥修建完毕后,满怀喜悦的人们在桥旁立碑纪念。二百多年的日月过去,古直来桥已经不在,空余一块石碑向人们诉说着曾经有过这么一件盛事。现在人们在石碑上修建了一座碑亭,用以保护,并在直来桥纪念碑旁新修起一座直来桥。新旧更迭,纪念碑还会陪着这新直来桥,在未来的岁月里像旧时那样一同静看桥上人们来来往往、人生百态、更替轮回。……[详细]
黄桥裕泰和茶叶店
  裕泰和茶叶店地处历史文化名镇黄桥最繁华的东大街,它于1870年由胡氏投资兴办,走过了大半个世纪的辉煌历程,是老黄桥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裕泰和茶叶店的创始人是胡氏第44世、胡锦涛主席的高祖胡沇源。胡沇源年轻时家境贫困,从安徽绩溪来到江苏东台,从专门采购徽州名茶的水客作起,一直将茶叶生意做到上海、泰州、姜堰和黄桥,并成为响当当的字号。裕泰和的最后一任老板是胡沇源的曾孙胡静之,他从母亲手中接管了茶庄,兄弟间相互合作,同舟共济,终于使胡氏茶号发展到上海等周边省市,形成了连锁经营的形式,直到1956年公私合营。裕泰和特别注重服务和质量,热忱接待上门之客,设立太师椅和勤凳招待八方客,免费给行人饮茶解渴、小歇安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流连忘返,生意在饮茶聊天中轻松做成。“润物无声”,这正是胡家经商的成功之道。……[详细]
  萧盛龙最初只是一名普通的劳动人民,但普通的他却干了一件不普通的英勇事迹。1941年萧盛龙出生在泰兴市广陵镇南萧村,青年时品学兼优的他考入江苏省扬州中学读书,1964年被分配到六合县化肥厂工作。在化肥厂工作的这段日子里,他踏实勤恳,努力认真,先后担任过技术员、团支部书记、车间主任等职务。1966年12月6日,工厂的阀门车间发生事故,浓烟弥漫,为了抢救阶级同志的生命财产,他果敢地冲入了浓雾之中排除故障,英勇牺牲。根据他的无畏事迹,原中共六合县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萧盛龙的家乡也为他建起这一座烈士墓。萧盛龙烈士墓占地40平方米,目前有一座青石砌成、高达4.5米的墓碑,墓碑上题有“萧盛龙之墓”,碑后镌刻着他的生平事迹。2010年被泰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萧盛龙烈士墓静静地伫立在北萧村中,……[详细]
  萧人夫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1923年1月23日,萧人夫出生在江苏省泰兴。1938年,年仅十五岁的萧人夫投笔从戎,抗日救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过抗大人事科科长、区长、团参谋长、营长、教导员等职,在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皖南事变中他率领部队迎接新四军东进,与日伪军浴血奋战七天七夜,终于凯旋苏北。后又随陈毅粟裕转战江淮,参加黄桥决战和苏中七战七捷等战斗,屡建功勋。一九四七年,萧人夫随军南下,不幸在丁家桥战斗中壮烈牺牲。为了缅怀烈士,2002年泰兴市人民政府出资重新修建烈士墓,并建成萧人夫烈士陵园。整个陵园占地360平方米,内有烈士墓和烈士纪念碑各一座。烈士纪念碑碑高10米,用汉白玉制成,上写有苍劲有力的“萧人夫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十年烽火英姿勃发,指挥……[详细]
  坐落在广陵镇曹市村的徐斌烈士墓修建于1950年7月,后来被重新翻修,如今占地面积40平方米。徐斌烈士墓由墓碑和墓身组成,墓身周围砌有水泥栏杆,虽然外面看起来朴实无华,但站在墓前依然能够感受到徐斌烈士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徐斌是华东二级英雄,也是泰兴的骄傲。在国家危难之时,徐斌烈士满腔热血地奔赴延安抗大学习,学成之后便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为国效力,先后参加了抗日和解放战争。解放之后,他担任了二十军五十九师一七七团一营副政治教导员。工作中,他依然充满了热血和斗志,尽忠职守、任劳任怨,最终过度的劳累让他倒在了工作岗位上。1960年徐斌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上海,去世后被追认为烈士。虽英雄已去,但是坐落在乡野之间的烈士墓仍如烈士生前一样,不管风霜雨雪、日夜变换,坚定地守护着他的故土和人民。……[详细]
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纪念馆
  1924年初,沈毅受党的指派到泰兴传播革命真理,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初秋原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在泰兴刁家网(刁氏宗祠)成立,次年底改建为泰兴县特别支部。1928年初,“特支”改建为泰兴县委,沈毅任县委书记。就在这一年的春天,在江北特委传达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的鼓舞下,沈毅领导农民武装举行“五一”如泰农民暴-动-,后因敌强我弱而失败,沈毅被悬赏缉拿,最终被逮捕而英勇就义。在1924-1928这短短的几年间,沈毅在刁家网创立了扬泰地区第一个农民协会、农民运动委员会及塾师联合会,建立了扬泰地区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江浙区泰兴独立支部,成立了江苏省第一个合作社——醒农合作社,领导了大规模的“七·二”围城斗争和震撼大江南北的“五·一”农民暴-动-。毛泽东曾在1926年《向导周报》上发表的文章《江……[详细]
东方禅寺遗址
  东方禅寺坐落在泰兴市古溪镇,始建于唐末,兴于北宋北宋嘉佑年间。清嘉庆二十年,四方信众捐资重修,建成殿房九十九间半,盛极一时。然而抗战时期正殿及部分殿房毁于兵火,文革--中古寺遗存被毁坏殆尽,只留下“东方禅寺”一座古碑。东方禅寺在当地被称为西寺,除了供奉平常寺院皆有的诸佛菩萨之外,东方禅寺还有自己的-伽蓝——东岳神君,在当地留下了诸如“东岳显圣靖江城”、“张王显圣乾坤镇”、“惩罚神马钉铁掌”等脍炙人口的传说。相传东岳大帝坐镇一方,护得百姓平安兴旺,可有一日不知何处的一阵妖风让镇上百姓得了无法医治的怪病,百姓便去拜求东岳大帝。东岳大帝立即向玉皇大帝禀报,玉皇大帝便派张王菩萨下届行医。张王菩萨听闻怪病,心急如焚,变作一个郎中骑着杏红马,路过镇上一户员外家。这员外的儿子正得了此怪病,张王菩萨为这家少……[详细]
209、大生桥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泰兴市原大生镇政府东南十米,有一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桥——大生桥。光绪十二年《县志》里记载,大生桥原名为“大孙桥”,至于为何改叫大生桥,有两种传说。一说在大生桥东面有一小石桥,桥面仅有三块长石条,叫“小孙桥”,大生桥与之对应便叫“大孙桥”;一说本来是叫“大僧桥”,由于泰兴的方言缘故,逐渐喊成“大生桥”。但不管是何种缘故,大生桥影响着一方水土,民国元年它所在乡镇因它得名“大生乡”,后撤乡建镇,就成了今天的“大生镇”。大生桥是一座五孔石拱桥,桥身长约24.5米,宽4.28米,中孔宽7.9米,次孔宽5.2米,桥孔弧度大于半圆,拱石西纵横分节并开式,青石铺就,造型古朴。大生桥的五孔在清末时便只余四孔,现在河东的一孔也埋入了河滩中看不见了。水浅时桥墩脚处会露出约三十公分的平坝石块,好似一条走廊。从……[详细]
玄坛庙古戏台
  在江苏省泰兴市滨江镇长沟村南部曾经有一座玄坛庙,岁月轮转变化,玄坛庙在时光风化中消失,只余下一座古戏台。玄坛庙古戏台仿佛从很久以前就一直默默陪伴在长沟村村民左右,没有人知道它始建于哪一年,只能从它后屋桁梁上刻着的“大清嘉庆四年重修”的题记上得知一点有关它年岁的消息。戏台为歇山屋面,高7.5米,面阔8.7米,进深4.5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5.3米高的戏台,下层是2.2米高的过道。台下两侧有楼梯与上层相通,台后有三间两层楼屋相连,底层与台后楼屋为一整体,用作过道。如今古戏台的一层置有神像、香炉香台,即使玄坛庙不在了,村民在戏台里继续虔诚地供奉着神明。1987年泰兴市人民政府把这座不知年岁的古戏台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总是因为它未知的神秘而让人着迷,不知道时间的缝隙里能不能再次看到古戏台上……[详细]
襟江书院及石刻
  王勃《滕王阁序》有言道“襟三江而带五湖”,襟江书院由此而得名。以《滕王阁序》作为名字的出处,也是希望在书院里读书的莘莘学子们能够拥有广阔的胸襟,老当益壮,穷且益坚,永远不要失去雄心壮志。襟江书院始建于清咸丰十年至十一年间,1987年重修。现存建筑坐北朝南,由大门、重门、厢房、讲堂组成,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大门面阔三间9.15米,明间辟将军门,门楣悬“襟江书院”字匾。1987年重修时将大门两侧厢房拆掉两间,大门北移13米,东西耳房为后期加建。重门,亦称“仪门”或“二门”,面阔三间9.15米,两侧有剁头墙。讲堂为书院的主体建筑,位于三进院落北端,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七架9.7米,硬山顶,哺龙脊,前为鹤胫轩,园堂作,抬梁式梁架,用料硕大,做法古朴。堂前有青石月台,面……[详细]
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
  黄桥何家是镇上四大家族之一,家传悠久,从南宋至今已有三十余代。位于黄桥镇珠巷西首的何氏宗祠,记载着这一大家族的历史。何氏宗祠被称为江北第一祠。这江北第一祠是中国新闻记者协会主席邵华泽题写的,他还题写过一个“江南第一祠”——胡锦涛同志祖籍安徽绩溪的胡氏宗祠,一南一北,两个第一祠,遥相辉映。何氏宗祠主体为明清建筑,其中三间敞厅和门楼是明代建筑,五间两层的大楼则是清代建筑。可惜的是1991年五间清代木结构楼房毁于火灾,现在看见的是按照原样复原的。虽然如此,现在漫步在何氏宗祠里,还是能感受到苏北古建筑的魅力。何家是官宦人家,宗祠里每一个砖雕石砌都有特殊的寓意,比如大门的门楣上有四块突出的柱头,这柱头叫门簪,是代表门第的,只有官宦三品的人家才有资格使用。古老的宗祠的一砖一瓦里都藏着许许多多的故事,但是……[详细]
泰兴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
  1940年7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华中、开辟苏北的指示,率苏南主力经扬中县北渡长江,到达江都县吴家桥地区,与挺进纵队、苏皖支队会合,改称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同年10月,为保卫苏中抗日根据地,陈毅领导的指挥部,以七千人的兵力,战胜了江苏省主席韩德勤所率政府军89军1.5万,歼灭其一万一千余人,取得了黄桥决战的胜利。黄桥决战前陈毅、粟裕等就在黄桥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的大楼上开会、办公、住宿,研究制定了“联李、击敌、反韩”的一系列战略方针。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又叫“工字楼”,坐落在黄桥镇分黄河以南,是一座仿德国式建筑,1924年韩士元等人为筹建私立黄桥中学而建造了它。1940年,工字楼成为了新四军苏北指挥部。在振奋人心的黄桥决战前夕,陈毅同志在这里亲自起草了《告全体指战员书》、《告……[详细]
新四军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
  新四军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这个名字有些长还有些难记,它其实还有个名字叫“丁家花园”。黄桥镇上曾有四大望族,丁家便是其中之一,丁家花园顾名思义,是丁家的一座小园林。这是一个清代的园林建筑,园内回廊曲径,雕梁画栋,多竹堂、小于舟、桂花厅、蝙蝠厅、蝴蝶厅错落有致,砖雕石刻,假山鱼池,丹桂翠竹相映成趣。别致的苏北园林已经很珍贵,但让它更珍贵的原因还有二。一是在清代末年丁家出了一位足以载入史册的后辈丁文江。丁文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社会活动家,他学识渊博,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在动物学、古生物学、地理学、考古学、历史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等诸多领域都有不俗的贡献。丁家花园中丁文江童年读书的地方也是新四军挺进黄桥时陈毅的办公场所,这就是丁家花园的第二点荣耀。1940年秋,新四军渡江北上,……[详细]
  口岸中学创始人故居,位于柴墟东路,300㎡左右,二进二院,典型的泰州地区建筑风格。赵友勤,生于1881年口岸赵家场,从小热爱读书,广泛涉猎算术、历史、地理等学科。18岁时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南京大学前身——南京两江师范学堂,毕业后怀着赤子之心先后到泰兴张桥小学、宣堡小学、天津扶轮中学任教。1927年回到家乡,主持口岸小学,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口岸小学得到了蓬勃发展,规模渐具。1940年春,口岸沦陷,赵友勤拒绝担任日伪统治下的小站植物,转而隐入乡间,做起私塾老师。两年后,复出主持陷入危局的私立口岸初中的工作。抗战胜利后,赵友勤招贤纳才,学校生源越来越足,学校规模也日益扩大。解放后,学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领导,赵友勤欢欣鼓舞,更加忘我地投入其中。但遗憾的是,1951年不幸因病辞世。作为新式教育的传承人和……[详细]
  位于高港区柴墟西路64号,面积约250平方米,二进一院,两边厢房,前门面房,后二层木结构小楼。由周绍赢与其弟周绍康创办于清咸丰年间,时值太平天国运动,遂取名“天圣堂”,一来是合乎时宜,表示太平天国年间兴业祈求太平安定;二来是寓意开店兴旺,表示客居口岸的外乡人借一方水土,为兴业创造一片生机。是高港区现存最早的历史建筑。是清末至建国初期口岸镇上创建早、规模大、持续久、口碑好的知名染坊。民国以后,随着洋布进入中国市场,染坊生意不再红火。抗战期间生意更加冷淡,直至1956年公私合营,历经四代人、有着百年历史的口岸“天圣堂”染坊,成为了历史。1975年因建设老“五一桥”南北大道,染坊房屋被口岸房管所拆除。……[详细]
  位于高港区柴墟西路96号,口岸地区长江码头水产品经销的唯一存留建筑物,200㎡左右,现遗存两进一院,青石铺院。解放后,为烟酒公司办公场所。……[详细]
  位于泰州市高港区长江沿岸,为泰州江堤的一段,泰州共有长江岸线95.6公里,堤防167.7公里,高港区拥有沿江岸线24.2公里,另有多座各类通江建筑物。建筑物形式及点缀风格与环境协调一致,堤防示范区与闸站建筑物形成串珠式景点,像一个个璀灿的明珠点缀在长江沿线。江堤在近年得到泰州市政府和当地政府的大力加固修缮,大部分江堤临江面和堤面皆为水泥混凝土面,但江堤主体皆为旧有,始建年代不一,应为清末以来泰州段长江江道相对稳定以后陆续修建,江堤在历次防卫长江洪水中发挥过重要作用,是沿江人民抵抗治理洪水,保卫家园的智慧和劳动结晶,是人类改善生存条件,与大自然做斗争中的一个代表性文化遗产。……[详细]
蔡氏庄园
  许庄街道蔡庄村发现的蔡姓地主宅院、油坊、粮库等遗留民国时期建筑群,原系民国时期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豪地主蔡伯阳家族所有。现有遗存房屋占地30余亩,建于民国年间,有供居住和使用的宅院,也有用作粮库和油坊的产业类建筑,现存古建40余间。原有地主宅院规模、布局完整,建筑分东西两个区间,有分有合,功能清晰,前后多进、青砖小瓦、用材粗大、保存完好。……[详细]
  位于大泗镇佴庄,1947年7月,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即将打响第一仗——宣堡战斗。华中野战军一、六两师一起围歼宣堡之敌,七纵队三个团佯攻佴家庄,牵制佴家庄的敌人,同时狙击泰州、姜堰增援宣堡之敌。7月13日夜11时战斗开始了,五十九团一营担任主攻,只一个小时就歼灭佴家庄-敌军。14日拂晓,张甸敌军一个营企图增援,在霍堡被我五十五团击溃。中午,塘湾敌军一个营再次增援,在佴家庄北沙港又被击溃。14日傍晚,龙窝口去姜堰的敌军一个机枪连途径佴家庄时因天暗,驻扎佴家庄,这一情况我军并不知晓,当我军已突破第一道防线时,龙窝口敌军机枪连也突然加入战斗,几挺机枪狂扫,我军最先冲入庄内的一个连的战士遭到突袭,全部壮烈牺牲。我军五十七团后援,发起新的冲锋,杀声震天,双方伤亡均重。15日拂晓,我军完成狙击任务后,主……[详细]

粤ICP备13001937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602000422号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 网站合作 我要供稿
联系我们: QQ:264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