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旅游景点介绍
施宅新厅位于兰溪市横溪镇,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于街耕读居位于兰溪市横溪镇,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游埠古桥群位于兰溪市游埠镇,年代为清。游埠的古桥历史悠久,形式多样。仅游埠镇上分别就有永福桥、永安桥、太平桥、永济桥和潦溪桥等五座古桥。这五座古石桥都建于清朝年间,其中永福桥游埠镇最长最高的古石拱桥。永福桥,全长约36.90米,宽约5.40米,它坐落在游埠溪中偏南端,由解放街通往向永安里孔道,为单孔石拱桥,从拱起的最高点到地面大约有3-4米,作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在河水暴涨时,水不至于流不过去,从而对桥造成太大的冲击力。整座桥全都用整块的大青石堆砌而成,其中最大的一块重达100公斤。旧时在桥西设有柴市场,所以俗称柴市桥。桥上砌有一级级的石台阶。这座桥只能供行走,车马一般很难通过。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于是就出现了永安桥。永安桥,它坐落在游埠溪中部,全长约22.40米,宽约2.40米,这原来是一座木桥……
[详细] 黄店刘氏四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年代为清。刘氏四祠位于兰溪市黄店镇刘家行政村,由宝训堂、燕翼堂、敬承堂、与耕堂组成。4座古祠堂,最早的始建于明代,最晚的建造于清乾隆年间。刘家村村民以刘姓居多。据刘氏宗谱记载,刘家村刘氏始祖为唐大中节度史刘巨容,元代由刘孟节从建德师源迁居此地。村里明清至明国民居、厅堂建筑众多,其中这4座古祠堂保存较为完整。更难得的是,刘家村至今保持着沿袭下来的銮驾祭祖的新年习俗。史料记载,黄店銮驾起源于明代中叶,兴盛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刘家村光是銮驾就有128具,都有百年以上历史,比村里最年长的老人还大。每年辞旧迎新之际,刘氏族人就会因这些古祠堂和旧民俗而济济一堂。它们是刘家村的一个精神象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历史深处的印记。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
[详细] 陶宅陶氏宗祠位于兰溪市梅江镇,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赫灵寺位于兰溪市上华街道,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焦石邵氏家庙及孝子坊位于兰溪市女埠街道,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周懋森古栈房及爱莲堂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兰溪商埠行业会所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兰溪药皇庙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年代为清。牛角尖雀门巷23号,就是药皇庙。药皇庙共三进,占地1100平方米。前有砖雕门楼,上 书-“药皇庙”三字,正殿面阔五间,梁、檩、枋、牛腿等构件,皆雕刻大量人物、花卉和鸟兽等图案,供奉祖师神农。根据道光三十年(公元1851年)立的《重建瀫西药业公所碑记》记载,早在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当地的徐公质亭、汤公制菴两人倡议捐资建庙于邑城之三坊,之后,兰溪又建起了瀫西药业公所。1996年10月3日公布为兰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兰溪东岳庙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向阳惟善堂位于金华市金义都市新区傅村镇,年代为清。惟善堂,江南古代民居建筑中一颗失落的明珠。有着大气格局、精湛技艺和超前设计理念的惟善堂,在当时称得上江南古镇的一所名宅。它不仅有多样而且创作手法多变的雕刻,而且保存了我国古代民居中较完整的防火、防盗、排水体系,具有很高的研究和观赏价值。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萧家小龙桥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年代为清。江南多雨,江河纵横,水网密布。古人出行,桥,不可或缺。早在清乾隆年间,萧家小龙桥还是金衢古驿道上的交通要塞。时隔300多年,这座婺城区现存最长的古桥早已不见旧时的熙熙攘攘,曾经开阔的莘畈溪也激流不再,就连桥侧的时刻文字都已淡得模糊难辨。如今出行便利,这座古桥既无法通车,也没有平坦的道路与之相连,有时候一整天也未必有人来踏访。小龙桥好似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望着静谧流淌的河水,遗世独立、静默平和。造访古桥时是一个深秋的晌午,以水稻为主要经济作物的萧家村已经进入了繁忙的收割季。萧家村位于汤溪镇西北面,北靠洋埠和铁路,东为西祝村,西与龙游交界,西南为黄堂村。据《陵兰萧氏宗谱》记载,萧元禄由兰溪泽头殿迁于此,村以祖姓名萧家。萧家村辖肖家村和小龙桥村两个自然村……
[详细] 下章章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埠镇,年代为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叶店叶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白龙桥镇,年代为清。整座建筑格局保存较完整,规模宏敞,雕刻题材丰富,体现了婺派精美的技艺,具有一定的历史、文物和艺术价值。叶氏宗祠采用磨砖八字大门,两侧置青石,左右设立抱鼓石,气派雄伟。整个建筑用材粗大,两侧都有砖雕、磨砖门墙,工艺精湛,极富地方特色。此刻,宗祠大门和左侧的小门都紧闭着,右边的小门静静地敞开。据悉,祠堂每天早上6点开门,下午4点锁门,现在主要作为叶店村文化礼堂和白龙桥镇老年活动中心。据《叶氏宗谱》记载,叶氏宗祠又名尊亲堂、石林公祠,始建于明神宗丁酉年(1597年),成于神宗丁己年(1617年)。祠堂中堂顶高五丈余,气宇轩昂,成为当时金华西乡的一座名祠。叶氏宗祠屡经重修,现存建筑为清代建筑。祠堂坐北朝南,通面宽35.8米,通进深44.39米,占地面积……
[详细] 金华明月楼位于金华市婺城区,年代为清。明月楼位于金华城区明月路西侧。旧址在金华赤松门(即梅花门)东北楼上,宋宣和年间,依严维的“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建明月、清风二楼,清风楼已不存。清乾隆初移建于城北城隍庙后城楼上。宋林公度诗句:“芙蓉峰前旧时月,夜夜长照溪上流。”王柏诗句“宣和栋宇镇东城,平野苍然一眺明。”现存建筑为光绪十五年(1889)知县曹砺成重建。明月楼平面长方形,重檐歇山造,石柱,木结构,石柱上有清代书法家吴廷康石刻。楼址地势较高,又系建于城楼之上,旧金华建筑物低,昔日登楼可俯瞰全城,因此之故,明月楼也是历代文人游览题吟之处。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潘周家古建筑群位于浦江县檀溪镇,年代为明、清。潘周家村,其实是两个村,一个叫潘家,一个叫周家。由于两个村庄已经连在一起,所以有了潘周家村的合称。据家谱资料记载,周家是宋朝时从杭州迁来,距今已有770多年。潘家是明朝时从古徽州迁来,已有410余年历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潘周家村现已有500来户人家。潘周家村位于浦江和桐庐临交界的北部山区。令人称奇的是,此地却平生一块山间平原,视线开阔。当地农民称之为“大坪洋”,文人们则喜称为“盘州”,因为四周皆山、环抱如盘。有一条不大的溪,叫壸源江,流经该村。正是这片肥沃的土地,使得潘周家村留下大片宏伟的明清古建筑群。潘周家村的古建筑群全部是厅堂式建筑,一般以家庭里的每房分支为单位建造大厅堂,全村拥有几十座大小不等的厅堂,由于建造年代不同,这些厅堂,无论在外观……
[详细] 章郭巷9号民居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年代为明、清。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上境古建筑群位于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上境村,年代为明、清。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上境村,原名枫林庄,始祖刘清,时任宋监察御史,自河南淮阳迁入兰溪枫林,即汤溪上境村,成为上境始祖,村民称其为迁汤始祖。八百多年的悠久历史,使上镜村古建筑多而出。2017年1月13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毓英塔位于武义县白洋街道,年代为明。毓英塔是一座保存较好的明代风水塔。矗立在鲶鱼山上的毓英塔与明招山遥遥相对,建塔时间略早于武义县城塔山的发宝象龙塔。万石院塔,又名毓英塔,位于金华市武义县白洋街道万石院村,塔为明万历癸酉年(1573)建筑。塔为砖砌空筒式结构,六面七级,高约二十米,塔隔面开窗,立面自下而上略有收分,每层腰檐采用平砖与菱角牙子相间叠涩出檐,塔顶用砖层层叠收,底层开一拱卷形门洞,塔座石砌呈鼓形须弥座,束腰处高浮雕宝相花、如意花等花草图案,线条清晰,保存完好。外观雄浑端庄,造型简约古朴,是具有地方风格的典型风水塔。塔内中空,原有螺旋木楼梯可登临塔顶眺望远近山川之风光。转梯、塔刹无存,塔身外观完整,仍保持明代风貌,为研究浙江明清时期塔幢建筑双套筒结构向空筒结构演变过渡的重要实物例证,……
[详细]
闂備胶枪缁诲牓宕濈仦鐭懓螖閸涱厽宓嶉梺鍝勵槹鐎笛囧磹閹惰姤鐓欓柛蹇氬亹閻矂鏌涘畝瀣